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金融专家:亚洲经济复苏所需的条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7 12:3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07月07日

源自欧美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亚洲的金融与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亚洲国家遭遇了股市下跌、国内债券市场低迷、外债发行停止及外汇市场混乱这四大难题。去年11月以后,各国的出口普遍锐减,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急速下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均大规模调整了政策,但金融资本市场为何还会大幅震荡,"无通胀增长"为何停止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亚洲的债权人结构发生了变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主要对亚洲提供贷款的银行是日本的银行。但危机爆发后,日本银行对亚洲的贷款减少了一半,欧洲银行和美国机构投资者取代日本银行成为主要债权人。特别在2002年以后,欧洲银行在欧元升值的背景下大幅增加了对亚洲的贷款规模。结果,这些新债权人受到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一下子减少了对亚洲的贷款和投资,给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第二个原因是库存调整。除菲律宾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亚洲国家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但由于出口需求急剧减少,企业库存增加,生产暂时停止,不得不进行库存调整。制造业所占比率越高,库存调整的效应就越大。

    当然,企业调整投资也不可避免。亚洲企业的高水平投资是为了扩大出口市场,因此需要大幅调整投资计划。
   
    亚洲国家过去实现经济复苏有两大引擎。第一是通过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
   
    亚洲国家在2009年实施了总额相当于2%GDP的经济刺激计划。超过了20国集团的平均1.5%的水平。其中一半(约1%)是用在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的建设上。

    对购买环保车实施减税等奖励政策,对拉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非常重要。中国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9%,这是对购买排量1.6升以下小型车实施减税政策所带来的效果。

    不过,这种财政政策是靠拉动内需来维持国内生产,阻止失业率的下降,却不能扩大向其他国家的出口。

    第二大引擎是出口的复苏。像韩元和印尼盾那样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的国家,产品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经济危机对每个国家的每一种贸易商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贸易复苏将最先发生在竞争力强的国家中有较大需求的商品上。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了空前的IT热,欧美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此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货币贬值,亚洲经济实现了"V"型复苏。那么,这一情况会重现吗?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悲观论者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需要时间。美联储预测要恢复2.7%的潜在增长率需要花费五六年时间。有人认为,在作为亚洲出口最终目的地的美国经济复苏之前,亚洲经济的复苏将呈现"L"型。

    而乐观论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在过去亚洲的经济周期中,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国家在出口下滑时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通过出口实现"V"型复苏,最后较快地走出了低谷。

    亚洲国家通过出口打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提高了生产率并积累了大量资本。虽然有人主张为实现经济周期的均衡,亚洲国家应降低出口依存度,但这种观点是对亚洲活力的否定,笔者不敢苟同。

    那么,亚洲经济需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实现出口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呢?第一个条件是摒弃保护主义政策。如果为了维持国内的就业而阻断与外国的竞争,将陷入贸易和经济增长都缩小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上世纪经济大萧条带给我们的教训。保护主义不利于企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会降低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条件是确保对产业的信贷流量。银行部门为应对经济恶化而采取谨慎的授信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信贷流量不能率先复苏,那么"V"型复苏就不太可能实现。

    政府和中央银行在短时间内进行一定的干预,避免信贷过度紧缩,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尽快复苏。另外,国际机构的融资、贸易保险和出口信贷等活动也非常重要。

    第三个条件是很多人提出的美国经济复苏。的确,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作为世界的消费中心,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的进口总额尚不足世界GDP的4%。美国虽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但凭一国之力已无法左右世界经济。
   
    像丰田的雷克萨斯汽车那样,定位于高端市场的日本出口企业要想改善收益状况,离不开美国经济的实质性复苏。但对于很多亚洲企业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

    亚洲的企业部门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企业注重技术开发,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投入新产品来创造需求,同时还重视市场的培育。一旦库存调整结束,与过去的经济衰退一样,预计亚洲经济还会逐渐恢复出口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17:26 , Processed in 0.076318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