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蕨菜真的致癌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9 09: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蕨菜真的致癌啊!

2010-3-25 21:29

王悦

个人分类:娓娓萤光|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蕨菜,致癌性

    饭后休闲,在科学松鼠会上看到一篇文章《纯天然的野菜居然会致癌?》,一个普渡大学的华人博士(笔名:云无心)写的文章。
    该文中写到“一百多年前,人们注意到这种植物能够造成牛的中毒。大量食用蕨——蕨菜是它的嫩芽——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而吃得不那么多的,骨髓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导致白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大出血等等症状。而吃蕨的羊,则会逐渐失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更有研究发现蕨还会导致癌症。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很大的兴趣,许多研究拿着蕨菜折腾老鼠等各种动物,证实了蕨这种植物确实能够导致动物的癌变。”
    “八十年代初,一位日本科学家才成功地分离出了一种叫做ptaquiloside的东西,中文的的翻译看起来比较合理的是“原蕨苷”。从那以后,许多人对这个东西进行了许多测试,发现用它来喂动物,可以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些症状。而生化实验发现它还可以跟氨基酸反应,也可以破坏遗传物质DNA。也就是说,它的毒性比想象的还要强。最糟糕的是,它可以从母牛的食物转移到牛奶中,也能够分散到水和土壤里。如果母牛吃蕨的话,小牛即使只吃牛奶也会出现蕨中毒的症状。这可能也就解释了:蕨生长旺盛地区的人,那怕不吃蕨菜,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依然要高得多。”
    文章看得我是浑身冷汗。回头想想,自己这么年还真吃过不少蕨菜,从来没关心过这方面的问题。唯一记得的只有各地旅游景点大力宣传的蕨菜高营养、山珍….
转念一想:“你说致癌就致癌,总不能只听你一家之言吧。”于是到网上检索关键字:Ptaquiloside,bracken,cancer相关的信息。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各专业机构和学术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比云无心写的文章中对蕨菜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列出我从各检索结果中随意选出的一些结果:

英国癌症研究组织的主页介绍..这个更恐怖:

http://www.cancerhelp.org.uk/abo ... racken-cause-cancer 提到除开直接食用,蕨菜的孢子传播到空气中被人吸入也有致癌的危险
喝被其污染的水也会,连牛吃了蕨菜挤出来的牛奶都有致癌的危险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306218



蕨菜图: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 ... =%E8%95%A8%E8%8F%9C

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30:09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的饮食文化:为什么很少有昆虫敢吃蕨类  

2013-6-21 11:5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蕨类不可食 昆虫 防御 动植物关系



                  野外的蕨类植物很少被虫吃,形态完整,给人一种静美的感觉

民以食为天,昆虫也是一样的。

没有食物,谁也别想活下去。昆虫吃植物,植物进化出防御手段,以减少伤害,这是动植物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有的昆虫能吃很多种植物,如蚜虫可以取食上百种植物,而家蚕却只吃桑叶、柘树等两三种植物,有的则进化到了一对一的关系,离开特定的食物就没法活了。

在吃的学问里,虫子有很多知识、经验和技巧。一只灯蛾如果错误地将卵产在非寄主植物上,毛毛虫宝宝就会被饿死。灯蛾妈妈如果将卵产在长势较差的猪屎豆上,儿子不能获取足够的防御物质,长大后可能找不到媳妇,断了香火。红蝽妈妈如果错过了果实成熟的最佳季节,宝宝就可能得不到食物而活活饿死等等。相应的植物也必须有应对昆虫啃噬的策略。被过度啃噬就不能开花结果,繁殖下一代。在凶神恶煞的植食昆虫面前,植物必须拿出精力来做好防御工作。吃与防止被吃构成了自然之中最为经典的军备竞赛场面,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漫步在西双版纳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很容易变化发现自然界“吃”文化的多样性。热带典型树种云南石梓和绒毛番龙眼的叶子被甲虫啃噬得全是窟窿,最常见的芭蕉和芋头的大叶子却少有虫子能吃,飞机草和紫茎泽兰则是虫见虫怕,几乎没有什么虫子敢吃。假如你既认识植物,又认识昆虫,还能结合一些植物饮食文化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自然吃文化。如昆虫不敢吃蕨菜的现象。

常见的蕨菜(Pteridiurn aquilinum),也就是中国人喜欢吃的野生蕨菜,它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活动而大肆扩张,蕨菜现已广泛分布于被干扰的林地,山坡和火烧地,可算得上世界上是分布最广的植物之一。能吃蕨菜的虫子不多,即便是人类,也要先沸水焯过再长期浸泡后方可食用,由于它的广泛分布,且容易接触。只需稍加留心,便可发现虫子真不吃蕨菜。

自然界中,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或多或少都会被昆虫作为食物资源。但昆虫似乎极为不喜欢蕨类植物,在野外很少发些被啃噬的蕨类,或昆虫取食蕨类的场景。美国博物学家1980年的一篇文章总结了昆虫对蕨类植物食用的问题。自然界大约有近百万种植食性昆虫,然而敢吃蕨类植物的虫子数量差不多也就500种左右。吃蕨类的虫子数量与蕨类植物数量之比约为1:19,而吃有花植物的虫子数量与被子植物数量之比约为1:1。可见昆虫将蕨类作为食物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按照植物多样性与昆虫多样性对应的论模型分析,多数吃蕨类的昆虫类型数目(半翅、等翅、直翅、缨翅、同翅、鞘翅、鳞翅和膜翅目)均与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不成比列,只有起源于泥盆纪的弹尾目除外。可是,吃蕨类的弹尾目昆虫数量又极少,不到总食蕨昆虫量的1%。虽然大多数昆虫目均有食蕨类的种类,但这些虫子较为集中在少数几个目之中,约70%的食蕨类虫子属于同翅、鞘翅、鳞翅目昆虫。昆虫食用蕨类的情况视物种和地域而不同,分布极为不均。如半翅目的盲蝽和长蝽,同翅目的蚜虫和介壳虫,及膜翅目的叶峰是主要的食蕨昆虫类群。

从生物进化上看,蕨类起源于石炭纪晚期,是十分古老的植物类群。在石炭纪的沼泽森林中生活的植物与现状差异巨大,石炭纪的植物还没有花,早期分布的植物主要是石松、种子蕨、芦木等较为“原始”的植物。到了石炭纪晚期,蕨类植物取代了其它植物,成为主角。无论从昆虫数量,昆虫与蕨类所处的地质历史,还是二者的生物总量看,昆虫不吃蕨类理论上都很难解释。

有花植物进化出各种次生代谢产物,但依然是昆虫口中的美味食物

蕨类的进化时间远长于有花植物,地理分布比有花植物广,而次生防御性化学物质比有花植物简单。按理说,吃蕨类的昆虫数量应该很多,然而,事实却是自然之中能吃蕨类植物者寥寥无几。这在生态适应和物种进化史上,应该是一个奇葩,一个极为矛盾的生态现象。

分析完昆虫与蕨类植物的关系之后,我们该如何解释昆虫为何不吃蕨类呢?现在有很多解释,各有各的说法。其中较为被大家接受的是蕨类形态简单、富含单宁、昆虫食性转化几个假说。

首先,自然之中,吃乔木的虫子数量多于吃灌木的,吃灌木的虫子数量多于吃草本的。植物形态越复杂,所能提供的生态环境越多,就愈发可能支持更多的虫噬。被子植物明显比蕨类形态结构要复杂得多,被子植物有花,有果,有种子,可为特定的昆虫提供食物。如专食种子的“米虫”(鞘翅目昆虫),或专食花的鳞翅目昆虫。由于蕨类没有花果和种子,因此能吃蕨类的昆虫自然也会少了很多。

其次,蕨类植物与有花植物相比,叶子中含有更多的防御物质(如单宁),且水分含量很低,让蕨类植物吃起来不仅苦涩,而且干柴,口感极差。对大多数昆虫来说,高单宁含量的食物很不可口。与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相比,单宁合成要容易些,广泛分布于植物各器官之中。蕨类植物富含单宁且极低水分,这种看似简单的防御方式极为有效。

最后,现代大多吃蕨类的昆虫是通过食性转化而来的,并非古代吃蕨类的昆虫进化而来。食性转化是昆虫与植物资源关系进化中十分重要的手段。现代吃蕨类的昆虫中,很多既吃蕨类又吃有花植物,单一选择吃蕨类的昆虫并不多。这意味着,现代吃蕨类植物的虫子似乎,并非由古代吃蕨类的昆虫慢慢演化而来,而是从古代非植食性的昆虫转化而来的。如蕨菜(P.aquilinum)在近5千年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扩张,就造成了部分昆虫的食性转化,进而开始吃蕨类。

综合各路英雄的观点,蕨类形态结构的简单,高浓度的次生防御物质和极低的含水量,以及昆虫独特的食性转化进化历程造就了虫子不吃蕨类的自然现象。这个现象本身是自相矛盾的。生理防御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物种和生物量对应进化却极不相称。探究和了解昆虫与蕨类植物的关系不仅有趣,而且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通过思考昆虫为什么不吃蕨类,反其道而思之,没准还能寻找到某些独特的方法来控制农业害虫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701482.html

注:延伸阅读《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超星在线可读) :

http://www.chaoxing.com/search?s ... 3%E7%B3%BB%E3%80%8B

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39:27 | 只看该作者
蕨菜100%致癌 盘点易致癌的蔬菜

时间:2015-04-28    来源:凤凰网健康综合   

【导读】蕨菜100%致癌 盘点易致癌的蔬菜,近日网络上都在流传着“蕨菜致癌”的传言,经试验证明蕨菜确实致癌。可是人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致癌是指吃了就会得癌症吗-可事实是致癌是增加癌症的风险,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近日网络上都在流传着“蕨菜致癌”的传言,经试验证明蕨菜确实致癌。可是人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致癌是指吃了就会得癌症吗-可事实是致癌是增加癌症的风险,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试验证蕨菜致癌千真万确

    江湖上一直有传言说常吃蕨菜的人容易得胃癌、食道癌和肠癌。经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非常权威的数据:蕨菜确实致癌,而且有强致癌性!

    实验室通过世界上最先进的LC-MS(液质联用仪)测试发现:蕨菜中不但含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类化合物,而且还含有欧蕨伊鲁苷这种强致癌物质!

    实验室进行蕨菜致癌的动物喂养试验表明,蕨菜可使大鼠诱发胃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实验数据还揭示,这些致癌物质在蕨菜的根茎中的含量最高,叶中次之。其中,欧蕨伊鲁苷超过安全限值37倍,苯草酸超限22倍。

    研究人员还对经过烹调加工过的蕨菜致癌试验表明,即使经过加工的蕨菜,也能诱发癌症。烹饪加工过程,无法破坏蕨菜中致癌物质的分子结构,甚至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可能致癌的新化合物。

    容易致癌的蔬菜不止一个

    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鲜黄花菜中含有毒物质秋水仙碱。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会使人嗓子发干、口渴,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青西红柿。未成熟的西红柿含生物碱,人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因此一定要食用鲜红熟透的西红柿。

    发芽土豆。发芽的土豆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人食用后会中毒。食用发芽土豆时,应先将芽和芽根及土豆表皮变绿的部分挖去,放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

    鲜蚕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症状为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炒熟的四季豆无毒。

    腐烂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道癌。

    腐烂蔬菜。在强菌作用下,腐烂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造成缺氧,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抽筋等症状。

    鲜扁豆。鲜扁豆中含有皂甙和生物碱,有毒,但遇热后会溶解。食用前应用沸水焯透或过油,或干煸至变色后食用。

http://www.27.cn/kutu/2523/1618860.html

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8:56 | 只看该作者
单宁:

单宁,是英文(Tannins)的译名,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二种酚化合物其中的一种物质,尤其在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葡萄酒中的单宁一般是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发酵而来,或者是因为存于橡木桶内而萃取橡木内的单宁而来。单宁的多少可以决定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缺乏单宁的红酒质地轻薄,没有厚实的感觉,薄酒莱红酒就是典型代表。单宁丰富的红酒可以存放经年,并且逐渐酝酿出香醇细致的陈年风味。当葡萄酒入口后口腔感觉干涩,口腔黏膜会有褶皱感,是单宁的作用。
摘要
信息模块
中文名:单宁酸                别名:鞣酸
英文名:Tannicacid                化学式:C76H52O46
CAS号:1401-55-4                熔点:218-219℃
闪点:198℃

http://www.baike.com/wiki/%E5%8D%95%E5%AE%8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laty07U4kY3Bqe8K8tq

鞣酸: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iR_llFhC3zvBBgnmSq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4 23:45 , Processed in 0.165698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