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士纪念日既是保护也是警示
国内 京华时报 2014年09月30日 08:19
原标题:烈士纪念日既是保护也是警示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烈士纪念日,为完整还原历史提供了可能;也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提升历史意识;还发出了正视历史的警示。
9月30日,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上午10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并依制举行各种纪念烈士活动,标志着一项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的国家典制得以填充完备。1840年以来,中国从“天下”形态到现代国家形态,从分崩离析到赢得民族独立,从民族解放到争取和平环境的一系列转变,无不经过战争洗礼,付出了重大牺牲。这一转型过程的艰难曲折,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其间涌现出的无数先烈,既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书写者,也是近代以来民族精神的锻造者。
以国家典制形式纪念这些先烈,是后人应当致以的敬意。
烈士纪念日,为完整还原历史提供了可能。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但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近几年,每年新评定的烈士数量只有300人左右。烈士纪念日既是在册烈士的纪念,也是对数目更为庞大的无名烈士的正式祭奠。同时,也有助于挖掘那些曾经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湮没的先烈事迹,使其重现于世,让历史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来。
烈士纪念日,也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提升历史意识。
我国国内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有的烈士纪念场所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有的甚至被非法占用,一些游客也视烈士纪念场所为游玩场所,使其失去了宁静庄严气氛。这些现象提醒人们,避免土地开发和商业诉求对烈士纪念设施的侵占,让纪念烈士、教育后人与当代环境更好契合,使其内涵精神遗产能被后人认知、继承、传递,是一个重大课题。烈士纪念日提供了自省机会。
烈士纪念日,还发出了正视历史的警示。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历史纪念日纪念先烈的频率持续增加。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举行,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首次参与官方纪念,并前往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抗日英烈环廊驻足。9月3日,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习近平等再去卢沟桥。纪念历史,体现着国家立场。当下,个别国家歪曲篡改历史以图战略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正视历史的共识,以史为镜,对于稳定周边环境意义重大。
中国拥有最丰富的历史资源及由历史生成的精神资源。这些资源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产品。去伪存真,挖掘继承,是留给我们的课题。烈士纪念日既提醒着这一使命,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