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5月22日消息,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撰文分析了中国IT巨头联想公司的困境,并称柳传志及杨元庆必须采取一些大胆的举动,与宏碁合作来对抗惠普戴尔。以下为《商业周刊》分析文章的全文。
作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最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根据该公司公布的财报,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一个季度中,联想出现了2.64亿美元的亏损。在全球电脑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联想出现亏损并不令人惊奇,但是关键是,其亏损规模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根据Barron杂志所给出的分析师预计,联想的Q1亏损为1.86亿美元;而根据彭博社对分析师的调查,联想的Q1亏损为2.11亿美元,均低于其公布的实际数字。
那么,联想的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呢?早在数月之前,联想就已经宣布了规模达数千人的裁员计划,以完成重组;而在经历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亏损后,该公司又宣布了管理层的巨大变动,从戴尔高薪聘请的阿梅里奥(Bill Amelio)最终被证明无法带来公司走向全球化,以柳传志为代表的老一代管理层重新走马上任。
为了实现扭亏为盈,联想将战略重心重新放在了中国市场。但问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策略也许能够奏效,但是就其背后掺杂的政治因素而言,这一步无疑是一种倒退。2005年,联想斥巨资收购IBM的笔记本业务,以实现中国政府让部分中资企业成为能够媲美日、美公司的国际品牌的目标。而再次将目标放在国内,联想在全球化上无疑是失败的。除中国市场以外,联想在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等地的业绩均出现倒退,而其成为国际一线品牌的希望,也变得日益渺茫。
为了重振联想的辉煌,柳传志及杨元庆必须采取一些大胆的举动。数周之前,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师萨克那奇(Toni Sacconaghi Jr.)曾在其报告中指出,戴尔通过与宏碁合作,将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萨克那奇认为,宏碁与戴尔存在着优势互补的条件,因此其合并对两家公司都很有利。而事实上,对于联想及宏碁而言,情况同样适用:尽管这两家公司已经是数年的对手,但是其合作将是合乎逻辑的。就当前情况而言,联想在中国市场地位稳固,但在其他市场却十分低迷,而与此相反,宏碁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市场均表现优异。正当惠普及戴尔大力开发中国市场的同时,宏碁却仍然举足不前。另外,联想在企业客户业务上的表现,也要优于宏碁。
另一方面,两岸关系的缓和,也将为联想与宏碁的合作提供可能。自马英九上台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一系列的商业合作也随即展开。现在,台湾企业都在等待来自大陆的投资。在这种氛围中,联想与宏碁的合作难道毫无希望?另外,如果联想能够在此合作中获得主导地位,国家政策势必也将大力支持。当然,目前的一切都仅仅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联想与宏碁的合作,目前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