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癌症细胞 :慢性炎症(白介素15长期高量)或可致癌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5 10: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Guido Marcucci 来源:《癌症细胞》

发布时间:2012-11-14 15:48:38

科学家发现慢性炎症或可致癌机制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近日,刊登在《癌症细胞》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促进炎症的物质,在处于高水平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一种恶性白血病。

虽然,人们知道诸如晒伤等慢性炎症有时候可能导致癌症,但是一直不清楚其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癌症医院(OSUCCC-James)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白血病—— 一种罕见的而且常常致命的癌症。

通常,人体内释放白细胞介素15能刺激天然“杀手”细胞——破坏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增殖。但是,当白细胞介素15在体内长期以高数量存在的时候——诸如在慢性炎症期间——它可能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的特定免疫细胞变成癌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白细胞介素15与正常的大颗粒淋巴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时,会提升细胞内部的致癌蛋白质的水平。高致癌蛋白质水平反过来会带来染色体不稳定和额外的基因突变,还会激活一个称为DNA甲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关闭一批基因,包括通常会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基因。

与此同时,这组科研人员还开发出了针对这种白血病的疗法。他们研究出了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脂质体剂型,它能关闭致癌路径,有可能治愈这种恶性疾病。实验中,接受这种脂质体硼替佐米治疗的白血病小鼠在130天里表现出了100%的存活率,而对照组的动物在60~80天里表现出了100%的死亡率。并且这一疗法在动物模型中没有表现出可辨别的副作用。(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章)

更多阅读

《癌症细胞》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abstract/S1535-6108(12)0039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07:36 , Processed in 0.07162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