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 成首位获奖中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9 16: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02月29日 06:2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葛熔金
      他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就进入在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的研究所,做关于建筑、环境和旧建筑改造的研究工作。研究生毕业一年后,作为独立建筑师,他完成了第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是在杭州附近一个叫海宁的小城,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1990年建成。

1997年他和他同为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共同创建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从2003年起担任中国美院建筑系主任,2007年他成为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09年他的个人展“作为一种抵抗的建筑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中心举办。

2012年,获得有着“建筑诺贝尔”之称的普利兹克奖。

获奖情况

1.建筑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获“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

2.“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获“2003年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3.“五散房”获“2005年Holcim可持续建筑奖亚太区奖”;

4.“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2005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先后完成“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等20余个项目。


作为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每一年的颁发都可谓举世瞩目。今年,49岁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王澍站到了这个至高点上——昨日,普利兹克奖官网公布,今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是中国建筑师王澍。评委辞称:“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令中国建筑界激动的是,王澍是自1979年普利兹克奖创办以来的首位中国获奖者,也是第四年轻的获奖者。从此之后,他的名字将和理查德·迈耶、贝聿铭、丹下健三、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等等并列,而其获奖也许也预示着某些改变——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表演舞台,而未来,中国建筑师的声音或许会更加响亮。

据王澍夫人、也是其“业余建筑工作室”的搭档陆文宇向早报记者透露,王澍本人在得奖结果宣布当天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讲座,而作为奖项得主,实际上王澍早在之前就已经得悉这一结果。上周六,同样事先得悉评奖结果的《芝加哥论坛报》通过电话采访了这位普利兹克奖中国得主,王澍称这一奖项对自己来说是“惊喜”,同时他说:“在当今世界,人们热衷于谈论科学、技术、电脑,我则喜欢谈论基于手绘和手工艺之上的建筑。”确实如此,有着深厚国画功底和文学情结的王澍,一直试图用建筑承载着某种深厚的文人情怀,在其主政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教育中也注重手工艺和传统书画;然而,另一方面,当普利兹克奖开始注意到从未在国外有过任何作品、求学过程也完全在中国完成、倾向于将中国传统趣味用几何块面表现的建筑师王澍时,也意味着中国建筑正在日益得到世界关注,就像普利兹克奖常务理事Martha Thorne所言,“我认为任何一个对建筑世界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关注中国。”

王澍:

从“自宅”到象山校区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了王澍获奖的理由:“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事实上,王澍引发关注的第一个作品是他自己的家“自宅”。这是一间不大的单位福利分房,两室一厅,然而王澍试图在此建造起自己的园林。他在阳台上建造起一个“亭子”,实际上是将阳台套进一个人也可以在里面躺卧的房间框架之中,从而和室内空间形成大与小的参照,“以小见大”。这是王澍的转折之作,在“自宅”之前,他就做过室内装修和设计,然而到了退隐读博的时候,他对中国的园林产生了兴趣,这直接导致了“自宅”和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风格的发生。“我从不认为装修设计是表面上的贴贴弄弄,它也是一个建造的过程。”在上海的顶层画廊的室内空间和陈默艺术工作室的室内设计中,你可以发现确实如此,王澍并非在装饰,而是试图在室内创造出新的场所。

其代表作之一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则将王澍身上的两个身份合为一体——老师和建筑师。灵隐寺的飞来峰,游人们沿着山路而上,而这成了灵感来源。“在佛教发生之初那种师徒关系,柏拉图和孔子那种授课的方式,其实都是相像的。”王澍说,这种田园式的对于传承的想象投射到了象山校园中。鸟瞰象山校园,体量巨大的建筑群集中围绕着山体呈现半月形,建筑随着山势扭转腾挪,小心地把场地上原有的池塘、农地和流水保留下来。王澍将四种模型结构融入其中,山体的建筑、流水的建筑、院落式的建筑、住宅的建筑,不同空间被悉数植入。

象山校区的规划王澍想了三个月,却只用四个小时就画了出来。“我摊开纸,从左到右,连续地画,画的时候,脑子里在摆各种机位。”画完后,所有的内部空间也已经思考完毕。从技术层面上说,对有着深厚的国画修养的王澍或许是一种理所当然,但在思考的方向上却和传统的建筑设计逆向而行。因为“入画”,所以一草一木,周围景致都在考虑之中,而不是只有孤单单的建筑。就像是展开一个连续的剧场,想象一只鸟从屋檐上飞起,一扇门被费力地推开,露出半个身体,“伟大的城市为什么就不可以从花园中产生呢?”王澍追问。这个探讨城乡二元论的象山校区已经在影响人们的判断,最明显的例子是有学生仅是因为参观了象山校区而就将考入中国美院建筑学院作为人生理想。

然而,对于王澍始终在理论上强调中国传统文人趣味,而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和宁波历史博物馆等作品的设计中却始终用大体量的几何块面进行呈现,也曾引发困惑。对此,有评论认为,能够将乡土、村落这样小尺度的东西转化为大体量的抽象形式,而且还让人感觉到传统的意味而非形式,正是王澍的贡献所在,虽然其建筑作品在使用上未见得尽善尽美,然而众多建筑大师如柯布西耶等的房子住着也未必舒服,而且王澍的作品大多为公共建筑,并非住宅。


普利兹克与中国:

张永和成首位中国评委

1963年出生的王澍早在大学读研究生时期就是工科生里的文学青年,直到如今,谈论起建筑作品,萨特、博尔赫斯、罗兰·巴特仍然在王澍的话语间频闪。在上学期间,对于建筑学院不做思想性的讨论而只是空洞地研习所谓的住宅、办公、公共建筑,王澍耿耿于怀。毕业以后,他也和妻子一起去深圳做过项目,当时正逢邓小平南方谈话,身旁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时候来了,可以有很多项目赚很多钱。”但王澍的选择是在西湖边,一退就是六年,“当大家拼命赚钱的时候,我却花了很多年时间来反省。”王澍说。

王澍在研究生毕业后的数年间,并未接受任何建筑设计工作,而是经常与建筑工匠在一起,试图寻找建筑的本源。在1997年他和妻子陆文宇创建“业余建筑工作室”,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是:“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六年后,王澍复出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自宅”,而另一个转变是,拿到了博士学位以后,王澍终于可以被体制接受,而成为中国美院的老师,组建建筑学院后成为美院建筑学院的院长。

作为教育者,王澍一直对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颇有微词:“原本,在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城市,然而他们把一切都破坏了,然后告诉你说这就是现代都市。他们建造起宽阔的道路系统,每一个街区都给开发公司建造高层住宅,突然,我们就让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成了郊区。纽约、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融合在一起,那就是上海。”王澍评论说。而在对学生的培养之中,他特意加入类似书法、手工艺等一系列传统元素,试图抵抗某种建筑教学的传统。

另一方面,除了王澍本人的原因,普利兹克奖从去年开始的一系列动作,也使得媒体对这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普利兹克奖巧合产生了某种想象——去年年初,中国建筑师张永和成为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评委;去年11月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和凯悦基金会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宣布,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仪式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而如今,王澍成为了第一位中国获奖人。三者之中是否有关联?对此,常务理事Martha Thorne向早报记者保证“毫无关联”,她解释称,普利兹克家族早在去年秋天就决定了将在北京举行本届颁奖典礼(这是第三次获奖人在其国家被授予奖项),而张永和加入评委会则像所有评委一样只为该奖带来“对于当代建筑更为宽广的理解”,而不会对获奖人的地域产生影响。

据了解,该奖正式的颁奖仪式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5月份,地点选择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物内。此举突显了建筑环境的重要性,而且每年不同的特别场地,正好向其他时代和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的建筑作品致敬。由于每年的典礼选址在揭晓得奖者之前已经确定,因此两者之间并无关联。迄今为止已有16个不同国家的建筑师获得了普利兹克奖,颁奖地点涉及14个不同国家,地点包括华盛顿特区的白宫和日本奈良的东大寺。

而谈及普利兹克奖近两年对于中国的垂青,Martha Thorne表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对高质量的建筑的需求在增大,“我们就看看奥运会的那些建筑吧”,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三是中国目前在建的建筑数量也非常庞大,“三个因素决定了每一个对建筑界感兴趣的人都将关注中国。”

[ 本帖最后由 陈浩海 于 2012-2-29 16:20 编辑 ]

rdn_4f4da8262f0d0.jpg (43.16 KB, 下载次数: 35)

(建筑师王澍)

(建筑师王澍)

6837862-302x379.jpg (128.29 KB, 下载次数: 41)

(建筑师王澍)

(建筑师王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13:32 , Processed in 0.271050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