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薇和丈夫400万欧元投资高端葡萄酒 或面临亏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1 15: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1-31 09:0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

  龙年春节的电视屏幕上,各路明星风光亮相,但有一个人的身影未见着——赵薇。去年,赵薇和丈夫以400万欧元收购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蒙罗酒庄,成为投资高端葡萄酒的最佳镜像。然而此刻,大眼睛的“小燕子”面临的可能是欲哭无泪的投资亏损。

  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受到市场疯狂追捧的标志性品种——2008年拉菲的价格,从去年3月历史最高价每瓶11500元跌到现在的7000元,跌幅超过45%。“小拉菲”跌幅亦不相上下。拉菲领跌,使整个红酒市场的后续投资客都成为“裸泳者”,投机交易最盛的酒庄酒和年份酒不断向下矫正价格。

  过去两年间,国内用于送礼、收藏或自饮的拉菲酒需求量达20万~30万瓶/年以上,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高端葡萄酒在中国民间投机资本助推下身价翻了2倍,这一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民间资金闭着眼睛进场。香港永隆银行和内地一些银行去年都陆续推出了葡萄酒理财服务,投资者可以从指定的商户贷款购买葡萄酒,能从银行贷款约500万港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也可直接用自有资金投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个亿的基金一周就卖完”,这是南京一家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的说法。

  去年春节,拉菲行情最火爆的时候,笔者在苏南调研,看到几位民企大佬在建酒窖。无锡一位上市民企的老板说,他把全流通的股票兑现后,转手就换成了葡萄酒,当时已颇有斩获。然而,市场沸腾中,完全由投机资本推动的“拉菲泡沫”,已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接近破碎时刻,下半年开始的全面银根紧缩更加快了泡沫破灭的进程。

  泡沫破灭的危险信号最早来自老茅台酒。去年国庆期间,南京一场拍卖会上,价格一度“飞龙在天”的老茅台酒出现跳水行情,大量拍品流标,猝不及防的持仓者当场目瞪口呆。当时一位红酒藏家就直喊:“不好,这是酒类资产泡沫破灭的前兆。”

  一语成谶!“从10月份开始我想尽一切办法出货,但毕竟是小圈子里的交易,流动性差,很难出得了手。现在套在手上的货以千万计。”他告诉笔者。

  去年9月在香港ACKER葡萄酒拍卖会上,1982年拉菲葡萄酒每箱拍卖价从上半年的70多万港元大幅跳水至约32万港元。10月,香港苏富比“珍稀佳酿”拍卖会上,大量拉菲酒流拍,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酒。这是2009年拉菲“发酒疯”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的珍藏红酒首次出现流拍纪录。

  曾几何时,在拉菲“发酒疯”的年代,“高价回收拉菲酒瓶”也成了一门生意,1982年拉菲的一个空瓶甚至卖到3000元人民币,一个假拉菲瓶塞卖到100元。而拉菲葡萄酒官方网站显示,拉菲葡萄酒年均产量在20万~25万瓶。除了全球王室订单与欧美富豪、收藏家订单,真正能流向中国内地或香港市场的拉菲只有4万~5万瓶。显然,中国市场的拉菲充斥着假货。

  拉菲价格骤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中药材、大宗商品甚至邮币卡,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挟裹下,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这些炒作的一次次退潮,使得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纵观每一轮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最大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人人都希望通过投机不劳而获,贪婪加剧了泡沫膨胀,助推产业空心化和民众的赌博氛围。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昂内尔·巴贝尔在一次国际论坛上亦反思说:“媒体和学界过于喜欢为正面消息造势,感兴趣的是传播价格上涨或经济增长的好消息,有的甚至与大公司、大银行及广告商成了一家人,与他们‘合作’、‘搞好关系’,甚至成为他们的‘影子’。”他抛出一连串责问:我们是不是被大客户吓倒了,失去了独立判断和分析的能力?我们是不是为谎言和投机行为提供了宣传平台?我们这么做是加剧了危机蔓延,还是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股价地价狂飙,在市场沸腾时,政府、市场参与者、学界都强烈否认“经济泡沫化”。1989年新年前夕,著名的野村证券甚至在世界各大报纸杂志上刊登广告,驳斥“日本地价股价过高论”是“固执于托夫勒密天动说的陈词滥调”,强调“必须替换为哥白尼的地动说”。经济学界亦有利益相关者出面鼓吹说。“因为发生了向新时代的经济模式转换,股价地价上涨是理所当然”。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有人针对《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主流报纸的统计分析显示,在泡沫不断发酵的1989年之前,日本各大报纸几乎很少使用经济泡沫这一词汇,“因为泡沫膨胀符合人们的愿望,由于价格的上涨,多数人都是受益者。获得高薪机会的人都想在东京都这样的对不动产投资有利的城市投资一套房,这样就等于有效地给家庭总资产买了保险。”政府部门和学界的“政策构想”亦理想地认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利于经济景气的扩大并提振信心。

  这种饮鸩止渴的放纵和容忍泡沫发酵的做法,最终导致日本资产泡沫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破灭,股价、地价大缩水,金融机构大量破产,数不清的丑闻被暴露在阳光下,连最负盛名的富士银行、东海银行、野村证券都被裹挟其中。而危机酝酿和发酵过程中,一再负责任地声称“没有泡沫”的官员和学者都缄默了。

  以史为鉴,我们看到,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已超百万亿元,不差钱,流动性时常泛滥;但对照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又银根奇紧,大量中小企业求贷无门,资金价格畸高。而在民间灰色地带,却又是“钱多人傻”,太多人愿意参与博傻游戏。最近,一些“泡沫否定论者”又在“负责任地说”,中国房价最高的地方的楼价不会大幅下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日本人捍卫东京地价的广告。历次的教训说明,无视风险和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111603.jpg (27.25 KB, 下载次数: 65)

11160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02:17 , Processed in 0.07908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