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7: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婆罗浮屠大约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很可能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使这佛塔群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建造
遗弃
重见天日
当代事件
建筑特征
修复维护



概述

刻在佛塔上的壁画
[1]在印度尼西亚语中,庙宇又被称为坎蒂(candi)。这个词也被随意地用于描述任何古代建筑,比如:门框和浴池。婆罗浮屠的命名来源并不清楚,尽管印度尼西亚多数古代庙宇的原名都已经失传。“婆罗浮屠”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斯坦福•莱佛士爵士的书《爪哇历史》中。莱佛士记载了一座称为“婆罗浮屠”的佛塔,但没有更早的资料记录相同的名字。唯一记载这座佛塔线索的爪哇古老手稿是 Mpu Prapanca 于公元1365年所著的 Nagarakertagama,其中称一座佛教庙宇为“浮屠”(Burdur)。这座浮屠很可能就是婆罗浮屠,但此手稿没有更多的信息让人确认它。 人们认为莱佛士记载的名字 Bore-Budur 以及衍生的 BoroBudur,在英语语法中表示婆罗(Bore)村附近的庙宇;书中多数佛塔都用附近的村庄命名。如果按照爪哇语的 习惯,佛塔的名字应该是 BudurBoro。莱佛士同时认为 Budur 可能对应于现代爪哇语中的 Buda(古代的),即是:古代的婆罗。另外一种假设认为 Boro 源于古爪哇语的 bhara(尊敬的),佛塔的名字就是“尊敬的佛陀”。也有人认为佛塔的名字来自于爪哇语的 biara(庙宇),意为“婆罗的庙宇”

地理位置

日惹西北40公里处的高地分布着许多佛教和印度教寺庙,这块高地位于孪生火山孙多罗-松宾和默巴布-默拉皮,以及Progo河之间。根据当地神话,这片所谓Kedu平原是爪哇的圣地,因其土地肥沃而被冠以“爪哇花园”。 在婆罗浮屠的第一次修复期间,人们发现它和另外两座佛教寺庙 Mendut、Pawon 连成直线。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巧合,但是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砖路从婆罗浮屠通往 Mendut。这三座寺庙的建筑和装饰工艺都属于同一时期,因此人们猜测它们的分布应该归因于某种不可考的宗教习俗。 和其它寺庙不同,婆罗浮屠修筑于一座海拔265米的岩石山上;周围是干涸的湖床,婆罗浮屠的底部高出湖床15米。湖的存在一度是考古学家的争论热点。1931年,一位荷兰艺术家和印度教学者 W.O.J. Nieuwenkamp 提出一套理论,认为婆罗浮屠起初是一朵漂浮在湖中的莲花。莲花是佛教艺术中随处可见的形象,经常作为佛陀的宝座和舍利塔的塔基。婆罗浮屠整座建筑似乎呈现一朵莲花的形象,其中的佛像似乎代表着大乘佛教中的《妙法莲华经》。塔顶的三层圆台似乎象征着莲花瓣。然而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表明这里不存在湖泊。   


另一方面地质学家根据发现的粘土沉积物认为 Nieuwenkamp 的观点可能成立。2000年一项地层学、沉积物和花粉样本的研究表明婆罗浮屠附近曾经有过湖泊,然而湖泊的面积时时不同。另一项研究证实,在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之间,婆罗浮屠应该在湖泊的岸边。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就在婆罗浮屠的附近,它从更新世以来就一直喷发着火山灰。火山和河流塑造了婆罗浮屠周围的环境,也影响了湖泊的充盈和干涸。

历史沿革

建造

没有文字记录谁是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为何而建。通过比较佛塔隐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人们估计佛塔建造于公元八和九世纪。婆罗浮屠可能于公元800年建成。公元760年-830年是中爪哇夏连特拉王国的鼎盛时期,而夏连特拉王国受到三佛齐帝国的影响。建造过程估计历时75年,于公元835年竣工,正值三佛齐大君Samaratunga当政。 人们分不清当时爪哇的印度教和佛教统治者。夏连特拉王国被看作是佛陀的虔诚信徒,但在Sojomerto出土的石碑却说明他们是印度教徒。Kedu 平原周围平原和山上的许多印度教和佛教庙宇就建造于这一时期。包括婆罗浮屠在内的佛教庙宇大约和印度教的湿婆神庙巴兰班南(Prambanan) 同时建造。公元732年,夏连特拉王国的开国君主 Sanjaya 王下令在婆罗浮屠以东10公里外的 Ukir 山上建造印度教湿婆神庙 lingga。根据 Kalasan 族谱,Sanjaya 的继承人 Rakai Panangkaran 却于公元778年建造了佛教庙宇 Kalasan。人类学家认为宗教在爪哇从来没有导致严重冲突。信奉印度教的国王可能庇护佛塔的建造,佛教徒国王也可能反过来。王朝和文化的延续可能不受国教更替影响。

遗弃

  婆罗浮屠曾经在若干世纪中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丛林之中。佛塔的遗弃依然是一个谜团。人们不知从何时起佛教徒不再到这里朝拜。有一种假设认为爪哇人在公元15世纪转变为伊斯兰教徒时遗弃了这座庙宇。另一种理论认为公元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发引发饥荒,当地居民只得背井离乡。人们认为这次事件导致爪哇权力中心早至公元928年就从 Kedu 平原迁移至 Brantas 山谷附近的东爪哇。不过这座伟大的佛塔从未被当地人民遗忘。然而关于佛塔的辉煌传说逐渐被对悲剧和灾难的迷信取代。公元18世纪的两份古爪哇语手稿记录了一桩和佛塔相关的灾难;根据爪哇历史传说(Babad Tanah Jawi),佛塔导致公元1709年一位针对马塔兰国王的谋反者死亡。在马塔兰历史传说(Babad Mataram)中,佛塔和日惹苏丹国一位王子的悲剧被关联起来。这位王子无视禁忌,带走了婆罗浮屠一个舍利塔中名为“牢笼中的武士”的雕像。他回到王宫即暴病,一天后身亡。


重见天日
  英荷爪哇战争之后,英国于1811至1816年统治爪哇。上尉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被任命为爪哇副总督(其时英国未设爪哇总督,因此莱佛士是最高行政长官),他对爪哇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莱佛士穿越爪哇岛,记录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并且收集爪哇古董。1814年在巡视三宝垄的途中,他听说在 Bumisegoro 村庄附近丛林的深处沉睡着一座叫做婆罗浮屠的大佛塔。莱佛士本人没能发现这座佛塔,便派遣荷兰工程师 H. C. Cornellius 前往勘察。Cornellius 和他的两百名属下花了两个月在丛林中开拓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路。由于佛塔可能坍塌,他没能全部发掘。Cornellius 向莱佛士报告他的发现,并附上婆罗浮屠的多幅画。尽管莱佛士在《爪哇历史》中只用聊聊数句提及此次发现,人们依然将婆罗浮屠的重见天日归功于他。   


1835年 Kedu 地区的荷兰行政长官 Hartmann 继续 Cornellius 的工作,并且最终发掘了整座佛塔。他对婆罗浮屠的兴趣大多来自个人。然而 Hartmann 没有记录他的勘察活动,即便传说他发现了主舍利塔中的大佛。现在主舍利塔空空如也。1842年 Hartmann 勘察了主佛塔,但人们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后来荷兰东印度政府委任工程师 F.C. Wilsen 前往勘探,他在1853年的报告中提到一尊百倍于婆罗浮屠其它佛像的大佛。     

Wilsen 描绘了婆罗浮屠的几百幅浮雕,并且研究了佛塔本身,写下了三篇文章。此时荷兰东印度政府已经委任 J.F.G. Brumund 详细研究佛塔,这项任务于1859年完成。Brumund 本想发表一篇附有 Wilsen 绘图的文章。但是殖民地政府不同意,而 Brumund 拒绝听命。殖民地政府于是派遣另一名学者 C. Leemans 研究佛塔,他最终基于 Wilsen 和 Brumund 提供的材料编辑了一本书。1873年婆罗浮屠的第一本详细研究作品出版,一年后被翻译为法文发行。1873年荷兰籍佛兰德裔雕刻师 Isidore van Kinsbergen 拍下了佛塔的第一张照片。   


佛塔的一些浮雕和装饰物不时被窃贼和顺手牵羊的游客偷走。1882年殖民地首席文化监察官认为佛塔不牢固,并建议分解整座佛塔,将浮雕陈列在博物馆中。殖民地政府因此委派一位考古学家 Groenveldt 进行彻底勘查、评价佛塔的实际情况。Groenveldt 的报告认为对佛塔情况的担心不正确,并建议保留佛塔。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事件

  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了一次对婆罗浮屠的主要修复,佛教徒重新来到这里朝拜。每年五月和六月的第一天满月,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在这里庆祝卫塞节,纪念乔达摩•悉达多的生辰、死忌和悟道成为释迦牟尼的日子。卫塞节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假日,纪念活动集中于三座佛教庙宇:游行队伍从 Mendut 寺步行出发,经 Pawon 婆罗浮屠的游客最后到达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1974年它吸引了26万名游客,其中3万6千是外国人。1990年代中期在印度尼西亚金融危机之前,游客数字飞涨至每年2百50万人,其中80%来自国内。然而当地居民抱怨他们未能受惠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不时发生冲突。2003年当地居民和婆罗浮屠附近的小商人组织了数次抗议,反对中爪哇省政府建设一座三层商厦“爪哇世界”的计划。   


1985年1月21日,婆罗浮屠的九座舍利塔被九枚炸弹严重损坏。1991年一位穆斯林盲人传教士 Husein Ali Al Habsyie 被指控策划了1980年代中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其中包括对婆罗浮屠的袭击,他被判终身监禁。1986年,一个执行炸弹袭击的右翼极端组织的两名成员分别被判20年监禁,另外一人被判13年监禁。2006年5月7日,一场里氏6.2级的地震袭击中爪哇的南部沿海地区。此次地震在日惹附近的城市造成严重的毁坏和人员伤亡,但婆罗浮屠安然无恙。



建筑特征
 
婆罗浮屠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灵深处。塔基是一个正方形,边长大约118米。这座塔共九层,下面的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顶层的中心是一座圆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钟形舍利塔团团包围。每座舍利塔装饰着许多孔,里面端坐着佛陀的雕像。 佛塔的建筑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约5万5千立方米石料。这些石料被切成合适的大小,由人工运至建筑地点。石块之间用榫卯连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们在石块上刻下浮雕。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适应当地的暴雨。为防积水,每个角上都有装饰着滴水嘴兽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个这样的排水孔。   


婆罗浮屠和其它同类的建筑有很大的差异。它被建于一座山上,而不是平地。不过建筑工艺和爪哇的其它庙宇相似。由于它的实心结构和类似金字塔的造型,人们起初认为婆罗浮屠是一座舍利塔(梵文 stupa,或译窣堵坡), 而不是庙宇。舍利塔的目的是供奉佛陀,有时也仅仅是一种虔诚的标志。而庙宇则是在房屋中供奉佛陀,并且给信徒参观朝拜。然而从婆罗浮屠的精心设计和建造来 看,它事实上是一座庙宇。婆罗浮屠的台阶和走廊引导信徒们拾级而上,直至顶层。婆罗浮屠的每一层都代表着修炼的一个境界。信徒们的朝拜路线装饰着象征佛教 大千世界的各种图案。   


爪哇的民间传说认为 Gunadharma 是婆罗浮屠的建筑师。人们对他所知甚少。他在建造过程采用的基本长度单位称为 tala,是人脸上从前额发际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或者是尽量伸展拇指和中指时两个指尖的距离。显然这样的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但佛塔的度量十分精确。 1977年的一次统计发现佛塔各部分经常形成4:6:9的比例。随后人们在附近的佛教庙宇 Pawon 和 Mendhut 发现了同样的比例。考古学家猜想这一比例具有历法、天文和宇宙观的意义,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   


从垂直方向上我们可以将主要建筑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部分。塔基是一个边长为123米的正方形,高4米。塔身由五层逐渐缩小的正方形构成。第一 层距塔基的边缘7米,然后每层以2米的差距缩小,留下狭长的走廊。塔顶由三层圆形构成,每一层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三层的舍利塔形成三个同心圆。正中 是一座主要的圆塔,圆塔的顶端是整座建筑的最高处,离地35米。婆罗浮屠每一边的中间都有入口,总共有32只石狮子看守着四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台阶通向 塔顶。佛塔的主入口在东边,浮雕上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山坡上有台阶通往山下的平地。   

佛塔的三个部分代表着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个修炼境界,即: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无色界(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层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层圆形的塔顶和主圆塔代表无色界。色界的细致装饰的方形在无色界演化为毫无装饰的圆形,象征着人们从拘泥于色和相的色界过渡到无色界。   


1885年人们在塔基的下面发现了一个隐藏的部分。这部分隐藏的塔基里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绘了真实的欲界。现存的浮雕上有简短的铭文,似乎 是给雕刻师的指示和描绘要雕刻的场景。人们起初认为隐藏的塔基是为了防止山体下沉。另一种理论根据印度古代一本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著作 Vastu Shastra 认为,隐藏的塔基由于设计错误被上层的塔基代替。   

浮雕   

婆罗浮屠有大约两千六百七十块浮雕,其中一千四百六十块叙事浮雕、一千两百一十二块装饰浮雕,覆盖了建筑的立面和回廊。浮雕的总面积达两千五百平方米,分布于隐藏的塔基和塔身。 叙事浮雕被分为十一组,环绕整座建筑,总长三公里。第一组浮雕在隐藏的塔基中,其余十组从婆罗浮屠东门开始分布于塔身的下面四层。墙上的叙事浮雕顺时针分布,而回廊上的反方向分布。这种分布方式符合佛教徒朝拜圣迹时的右旋礼:信徒顺时针绕行,而圣迹常在右侧。   

隐藏的塔基里的浮雕叙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律。塔身第一层墙上的浮雕分上下两栏,每栏各一百二十块石板。上栏叙述了佛陀的生平,下栏和塔身第一、二层的回廊一起叙述了佛陀的前生(本生)。其余的浮雕叙述了善财五十三参修成正果的故事。 

除了石头上雕刻的佛教大千世界故事之外,婆罗浮屠还有许多佛像。双腿交叉的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它们分布于塔身(色界)的五层正方形和塔顶(无色界)的三层圆形上。   

塔身的佛像供奉于壁龛中,在栏杆的外侧围成一圈。随着面积逐层缩小,佛像的数目也逐层递减。塔身的第一层(最底层)有104个壁龛,第二层有104个,第三层88个,第四层72个,第五层64个,总共432尊佛像。塔顶的佛像被安放在多孔的舍利塔内,第一层(最底层)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层24座,第三层16座,总共72座。塔身和塔顶的佛像共计504尊,其中三百多尊被部分破坏(多数缺头),而43尊全无踪影。   

起初看来这些佛像大同小异,然而它们的手势(印相)有微妙的差别。塔身的佛像共有五组印相,根据大乘佛教的 说法代表着五个方位:东(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西(双手结根本定印)、南(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北(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 定印)、中(双手于胸前结讲经印)。塔身从下而上的四层佛像手结前四种印相,它们的印相与面对的方位对应。塔身最上层佛像一律双手于胸前结讲经印。每种印 相代表五方佛(或称“五智如来”)的一方,分别是东方金刚不动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南方宝生佛(宝生如),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塔顶的佛像则是结转法轮印的释迦牟尼。


修复维护

  1885年日惹考古学会主席 Yzerman 发现塔基下面有“隐藏的塔基”,婆罗浮屠引起注意。Yzerman 在1890-1891年将隐藏塔基的浮雕逐块拍照。荷兰东印度政府获悉之后采取了保护佛塔的必要措施,于1900年设立一个由三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评估佛塔,这三名委员包括:Brandes(艺术历史学家)、Theodor van Erp(荷兰皇家部队工程师)和 Van de Kamer(公共事务局建筑工程师)。 1902年该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三个阶段的修复建议:第一阶段排除直接威胁佛塔稳固的危险,包括修复佛塔的四个角落,加固塔身第一层的围栏,修 复若干佛龛、拱门、舍利塔和主圆塔;第二阶段包括清理周围的空地,保证日常维护,并且通过修复地板和排水孔改进排水系统。第三阶段包括清理所有松动的石 块,清扫塔身第一层围栏以下的部分,清理错乱的石块,修复主圆塔。工程总预算大约四万八千八百荷兰盾。   

Theodor van Erp 随后领导修复工程,遵照“原物归位”的原则于1907-1911年修复婆罗浮屠。前面的七个月,Van Erp 的工程队挖掘佛塔周围的地面,以寻找丢失的佛像头颅和石板,随后分解和重建了塔顶的三层圆台和舍利塔。同时,Van Erp 发现了其它一些修复佛塔的方法,并且提交了另一份预算三万四千六百荷兰盾的计划。婆罗浮屠初步回复了往日的辉煌。   


由于经费有限,修复工作集中于清扫雕塑,而 Van Erp 没有解决排水问题。在接下来的15年里,佛塔的墙体受到持续的浸袭而浮雕逐渐出现新的裂痕。Van Erp 在修复中采用的混凝土含酸性成分,这些成分腐蚀了佛塔的其它部分。因此佛塔急需进一步彻底的翻新。   


从此之后,人们陆陆续续小规模修复佛塔。196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政府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佛塔的大修。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一项主要修复计划,,并于1975-1982年执行了一次彻底的修复工程。此次修复加固了地基,清理了一千四百六十片石板,分解并重新组装塔身的五层方台,以及通过埋设管道改进排水系统。修复工程还加设了防渗透层和过滤层。这项庞大的工程雇佣了大约六百人,总共花费六百九十万一千两百四十三美元。竣工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
发表于 2012-1-12 16:41:23 | 只看该作者
婆罗浮屠寺庙群


(转)

    这座著名的佛教圣殿,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联合国的援助下得以重建。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基座是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中间是三个环形平台,呈圆锥体;顶端是佛塔。四周围墙和栏杆饰以浅浮雕。围绕着环形平台有72座透雕细工的印度塔,内有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尊佛像。
   
    婆罗浮屠:从重新发现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罗形式出现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遗址,约于公元前800年由夏连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竣工后不久便被废弃。塔底呈正方形,周长约120米,总面积将近1.5公顷。中央圆顶距塔底35米。
    1814年: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专家们根据绘画编制了文件。
    1885年:发现了"隐基脚"--原始塔底,并发现了为防止建筑物倒塌而修建的挡土墙后面的浅浮雕。
    1907-1911年:西奥多·范·埃尔普进行了第一次修复工作。他拆除并重建了三个圆台和窣堵波。
    1955年:印度尼西亚请教科文组织就防止遗址倒塌的问题提出措施。
    1972年: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
    1975年-1982年:修复工作进行。
    1983年2月23日:举行竣工典礼。费用总计2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印度尼西亚政府支付,700万美元由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运动筹措,参加这一运动的国家有27个。
    1991年:婆罗浮屠塔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在公元八世纪的爪哇,强盛的夏连特王朝的统治者皈依大乘佛教。他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建造了这座设计精良的石头佛塔。成千上万名工人、工匠和艺术家参加了建筑。但是,他们的这个杰作却寿命短暂!"
    黎明时分,一望无际的椰林在朦胧的晨雾笼罩下还在沉睡,而在东方,默拉皮火山那优雅的廓影背后已是金光万道。烟雾从这座火山升起,袅袅依依。山下,平原正在苏醒,零零落落地传来雄鸡的报晓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一圈圈窣堵波在清晨的冷寂中默默站立着。我可以看见面朝东升之旭日的佛陀像;新的一天的霞光似乎一时一刻都没有打断他的沉思。
    朦朦胧胧中,我看到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男人坐在中央窣堵波脚下。嘴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我侧耳倾听,原来他正在念经。他也许是爪哇的一个佛教徒。太阳照在默拉皮山上,他双手合十,平静地向太阳致意,然后默默地走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观婆罗浮屠。对这座古迹了解得越多,我越为它的美丽感到迷惑。大约20年以前,教科文组织为拯救这一古迹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有27个国家对此作出了反应,并且与教科文组织和印度尼西亚专家合作,在10年时间里搬运了一百万块石头,目的是使个chandi恢复本来面貌。婆罗浮屠是一个特别的古迹。它不是寺庙,因为它没有膜拜或祭祀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佛陀神殿,既是窣堵波,又是曼荼罗(宇宙的表象)。
    在八世纪的爪哇,强盛的夏连特(夏连特:群山之王)王朝的统治者皈依大乘佛教,这是一种大约诞生于西历纪元开始时期的佛教。他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大约在公元800年建造了这座设计精良的石头佛塔。成千上万名工人、工匠和艺术家参加了建筑。但是,他们的这座杰作却寿命短暂!婆罗浮屠竣工不到一个世纪,便被渐渐遗忘,就像古印度的土佛塔那样,在使用七天之后便又化为尘土。
    为什么这个在爪哇中部还建有其他杰作的王朝却在公元十世纪废弃了这座佛塔,而将其注意力转向爪哇岛东部呢?是因为默拉皮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地震吗?就像庞贝城被岩浆灰所覆盖那样,婆罗浮屠也沉睡了1,000年之久。这个被深深埋藏在灌木丛中的传说中的遗址直到1814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当时的英国驻爪哇总督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派员前去调查,终于找到了它。
    三界
    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婆罗浮屠。在昔日称为爪哇花园的古杜平原,用兰灰色多孔火山岩建造的这座圣殿耸立在平坦的山顶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阶梯式锥形建筑,顶端是一个很大的钟形窣堵波。从远处眺望,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物都围绕着这个窣堵波。
    稍近一些,你可以发现塔底四周有一堵巨大的防护墙,也许是在建造佛塔时用来支撑佛塔的。防护墙掩盖了真正的基石或者说是"隐基脚",隐基脚上饰有160幅浮雕。这些浮雕发现于19世纪末,其后不久就被考古学家拍摄了下来。
    这些"看不见的"浮雕描述了人类无法摆脱的欲界。一些人认为,这些浮雕是出于宗教动机,有意隐藏起来不让香客看到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一方面,"隐基脚"上还有未完成的浮雕,这表明,由于某种意料不到的事件,工程突然停止了。另一方面,这样一个错误发生在一座经过如此周密安排的佛塔上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面进行解释。曼荼罗的这一部分代表着"终极真理":四周中部都有阶梯,拾级而上,可到达佛塔的顶部。
    圣殿的主要结构由这个塔底和建在塔底上的五层方台组成。上部结构由三个圆台组成。这就是佛塔的基本形状:方台,代表大地;圆台,代表天空,合起来组成了数字9,而9是佛教的至高数字。
    第二层平台开始有走廊。走廊必须顺时针参观,这是为了尊重宗教仪式上的绕行。走廊的墙上有1,300幅浅浮雕,全长2,500米。这是色界。在这一阶段,人虽已摒弃了各种欲望,但仍然有名有形。这部巨大的石书记载了佛陀的一生,就像经文中叙述的那样。走廊四周的栏杆外每一个凹角都有一个石佛陀,盘腿坐在一个莲花座上,总共有432个。
    然后,我们来到佛塔上部的底部。一直被栏杆阻挡的视野在这里突然开阔了,因此,当人们进入无色界时,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在婆罗浮屠,从大地到天空,从有形到无形,这种过渡是一种平和的过渡。它没有严格保持方形:每个方台的边缘都向外突出,打破了生硬的直角形状,这样也许是试图用建筑风格来打破香客绕行时所产生的单调感觉。我个人认为,这是有意向圆台过渡。从航摄照片来看,头两个平台并不完全是圆形,略加变形之后看起来更像方形!只有顶端的平台是一个真正圆形。
    婆罗浮屠的三界标志着窣堵波盘旋上升、指引香客走向终极真理的各个阶段。中央的这个窣堵波不像其他窣堵波那样在墙壁上有凿有小孔,上面什么都没有:顶端虚空一无所有。佛陀本身是隐藏着的。他似隐似现,似有似无。72个小窣堵波,墙上凿有小孔,矗立在三个平台上,每个窣堵波上都有一个佛像。佛像的脸只能透过石孔隐约可见。石孔形态各异,而且越接近中央的窣堵波,石孔就越少,这象征着佛陀越来越无形了。所有佛陀都摆着同样的手势。这种手势表示法轮永远转动。
    当我们到达顶部时,我们突然也感受到了大乘佛教的宇宙现。在这里,太极现出它的本来面目,佛光产生了!是的,婆罗浮屠日夜闪烁着色彩千变万化的佛光,本身就像一座巨大无比的灯塔,光芒四射。这座圣殿的504个佛像,面对着罗盘仪上的四个方向,以仁慈而明亮的眼光拥抱世界。不仅是这些窣堵波,而且还有护墙上的凹角、小塔、这座大建筑物的最细微部分,无不面向天空,似乎想抓住过往飞云的气息。
    曼荼罗中的曼荼罗
    按照这种解释,婆罗浮屠是"伟大的光之佛陀"的安乐乡。"伟大的光之佛陀"存在于无数个精雕细刻的小佛陀之中。尘埃本身变成了光。正如大乘佛教教义所说,一人存在于众人之中,众人本身又是一人的体现。在大乘教佛经中,光明并不是黑暗的敌人:超越有与无之间的对立的正是本来虚空的光。
    我们现在来看看曼荼罗,这个有助于积极默念佛陀宇宙的深奥形象。曼荼罗是由婆罗浮屠所形成的,不论是在绘画中还是在雕刻中,它们都像日本京都东寺里的佛像一样,始终是根据一个中心点来定位的。婆罗浮屠注视着罗盘仪的四个方位,而它的"中心"是虚空的,婆罗浮屠是对曼荼罗构想的一个完美说明。
    1930年,法国考古学家兼建筑师亨利·帕尔芒捷提出,婆罗浮屠最初可能被设想为矗立在方台上的一个巨大的窣堵波,但是稳定性问题迫使建造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上部的设计。这一理论在1980年于东京举行的关于婆罗浮屠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得到一些与会者的支持,但我似乎并不能接受。即使婆罗浮屠在建造过程中经历过细微修改,但它的设计极为严格,因此不可能在这方面作任何建筑上的妥协。
    神秘的和谐
    在我看来,人们在婆罗浮屠看到的数字的神秘和谐是充分的证据。我已经说过,方台上有432个佛像,在上部的同一圆心的平台上有72个佛像。这些数字不只是一种巧合。由于阶梯把每一圈佛像平分为四组,因此,佛像的总数(432和72)和除以四以后得到的每一组的数字(108和18)可以被3和9除尽。换言之,整个建筑显然被设想成数字3的函数,这象征着统一和3的平方---9,而9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数字。
    另一个研究人员J.G.德卡斯帕里斯认为,建筑物顶端中央的窣堵波是第十个平台,这与菩提萨埵(修行的佛陀)在成就佛果前通过的十个阶位是相对应的。但是当初建造婆罗浮屠时,爪哇只实行六个阶位。毫无疑问,六个方台代表了六个阶位。但是,从方台变到圆台又作何解释呢?
    我对上述种种解释从未完全满意过。后来有一天,我阅读了《论修行的十个阶位》,其中,曾经在九世纪初创建了深奥的真言宗教派的日本大和尚空海法师陈述了他对曼荼罗的见解。
    他认为,"灵魂的升华"--曼荼罗是灵魂升华的形象表示--是在九个外在阶位中实现的,九个外在阶位之后便是最后的隐秘的阶位。对婆罗浮屠的建筑学意义有什么更好的界定吗?从动物的欲界开始,和尚最终达到了"神秘的境界"。即与外界隔绝的至高点。他所感受的觉醒于是使世界变成光明。这难道不是大曼荼罗在黎明的曙光中悄悄告诉我们的秘密吗?
    所以,婆罗浮屠是神秘的大乘教的遗址吗?我不能肯定,但我深信这一点。
    不要再弄错了。我并不是说空海和尚影响了婆罗浮屠的建造。我只是说婆罗浮屠和空海和尚的教义渊源相同。空海和尚本人接受了中国深奥的真言宗教义,并把第一个曼荼罗传给了日本。
    他是哪一年回国的呢?是806年,正是夏连特在爪哇岛上兴建婆罗浮屠的那一年。我们也不要忘记,东大寺是日本奈良的佛陀寺庙,其构想也基于沿婆罗浮屠大多数方台描绘的大乘教佛经。这座寺庙于公元751年破土动工。据认为,日本的这座寺庙的奠基工程那时已经开始。
    通往中国的海路
    这种明显的巧合并不只限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同一时期的锡兰,成千上万的和尚在无畏山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教旨。无畏山寺与中国长期保持着联系。去中国时,僧伽罗人走的是海路,而非翻山越岭的陆路。
    这就是海上的丝绸之路。它在文明的相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条东西方交流商品和文化的捷径,它的出现也许还早于横跨大陆的丝绸之路。许多国家的人民都使了这条路,其中有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还有印度尼西亚人。锡兰是一个停泊港,那些横跨印度洋的人一过马六甲海峡便兵分两路,或者绕道新加坡,或者沿苏门答腊和爪哇岛海岸航行,然后向北直驶中国南部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最后从意大利(罗马)延伸到日本(奈良),把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国海、红海和波斯湾连接起来。
    必须以这条极其丰富多采的海上交易网为背景去看待婆罗浮屠。东南亚海域在公元七世纪和八世纪海事频繁,在谈到印度一爪哇文明史时,特别是在谈到某个佛教遗址时,我们不应忘记除印度以外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所起的作用。
    仔细研究一下婆罗浮屠静坐沉思的佛陀。他们的表情不同于印度或泰国的佛像,而比较接近中国和日本的佛像。难道夏连特王朝没有一支强大的驶往中国以及印度和锡兰的船队吗?此外,无畏山寺的和尚在去中国的途中常常在爪哇停留。甚至有这样一种传说:他们在公元八世纪曾在婆罗浮屠附近的一座山上建起了一个村落。
    这个佛教徒村落与婆罗浮屠的建造之间有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吗?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婆罗浮屠的堵波的形状与锡兰古都阿努拉达普拉的莲花状堵波的形状一模一样。我还记得,当我看到在无畏山寺遗址发现的佛像与婆罗浮屠的佛像竟然如此相似时我是何等的惊讶。
    如果不提及当地的文化,当然就无法理解婆罗浮屠的构想。在印度尼西亚,祭拜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建造层层叠叠的金字塔,以此表示后人对先祖灵魂的崇拜和纪念。难道这座浩大的金字塔形的曼荼罗的建造就没有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全世界都把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归功于印度尼西亚人民。
    太阳已经从婆罗浮屠升起。我的思绪转到公元八世纪的外向型风气。那时没有文化界线。各国人民相互吸收对方的文化,就像旅行者在一起解渴那样。难道那些遥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我不能这样认为。山下的水中,莲花因其根茎而相互连接。花瓣上的露珠折射着月亮的光芒,千里之外,亦共此时。照耀着默拉皮山的太阳现在正照在香客们的脸上,此时最美的乃是真理的光辉。
4#
发表于 2012-1-12 16:46:12 | 只看该作者
壮观与神秘的婆罗浮屠寺庙群  


   婆罗浮屠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日惹市西北约40公里处墨拉比火山的一个山丘上,以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婆罗浮屠的全部浮雕连接起来,长度可达3000多米,有‘石头上的画卷’之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实心佛塔。它远含青山,近拥碧翠,其东南方向的墨拉比火山,海拔3150米,高居于群山之上,登临塔顶可望见烟波茫茫的印度洋海面。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产生于印度,这谁都知道,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并非建在印度,而是建在了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婆罗浮屠。


        印度尼西亚横跨赤道,拥有1.7万多个岛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地理位置处在亚澳两洲之间,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海上枢纽。在中国人的习惯用语中,‘爪哇岛’常常被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而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就位于印尼爪哇岛的历史名城--日惹。


        ‘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称‘千佛塔’,又称‘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壮观,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被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

        近代来,随着对古代文物的关注,婆罗浮屠这座举世无双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先后有27个国家呼应,并对此塔进行了比较彻底的修复。


        婆罗浮屠是根据印度的堵波(宝塔的意思)而建,从空中看,犹如一个立体的曼荼罗(印度佛教里一种用于装饰的花纹)。整个建筑约用200多万块玄武岩石块砌成,总计5.5万立方米。其建筑材料取自附近安山岩和玄武岩,没有任何接合剂,完全由岩石经切割后堆砌而成。佛塔的基座呈四方形,边长112米,台基上由面积依次递减的5层方台组成,每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由依次递减的三层圆台组成,顶端为1座巨大的钟形堵波,从地面至塔尖,高达近40米。方形台的各层,在主壁和栏楯间有4条回廊,回廊两壁上为连续的浮雕,长达2000多米,有1460幅叙事浮雕和1212幅装饰浮雕。


        婆罗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游客面对着那千年前的佛像,犹如面对着一个久远的年代,为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方式。其浮雕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佛陀生平圣迹,佛教、佛教徒的事迹、故事,也有民间传说等众多题材。




        目前游客们看到的婆罗浮屠为9层,但实际上它共有10层。在联合国协助大规模修复时,婆罗浮屠实际上已处于濒危状态。为避免倒塌,专家们将底层充做地基而埋在地下。现在人们只有在东南角,还能看到底层一部分浮雕。1885年,有关人员在塔底发现了装饰塔底的160幅非同寻常的浮雕,这些浮雕都是根据佛经刻出来的。出于某种考虑,部分浮雕在展出一段时间后,又都被重新掩盖。

     在各方形层的的栏杆上,每隔一定距离都配置着一个向外的佛龛,共432个,每个佛龛内各安置一尊佛像。圆形层各层并列着格子形镂空小塔,计下层32座,中层24座,上层16座,共72座,如同众星拱月,围绕着中心大堵波。小塔内也置有佛像,佛像按照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取有不同的名称,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臂、手掌、手指各部位也都不同,形象非常传神。


        方形层佛龛和圆形小塔中的佛像,再加上中心大堵波中的佛像,婆罗浮屠共有佛像505尊。浮雕和佛坐像以表情典雅为特色,它们在接受印度佛教雕刻艺术风格影响的同时,又处处显露着印度尼西亚爪哇古代艺术的特色,如浮雕中的世俗人物即为当地人打扮。因此,人们称之为印度-爪哇艺术的杰作。

        如今的婆罗浮屠,已被印度尼西亚政府扩建为面积达85公顷的游览胜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数十万佛教徒和旅游者来此朝拜、观光。


        然而,这座辉煌壮丽的‘千佛塔’,竟然在热带丛林的石块和野草之中荒废了800多年,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早已被当地的人们遗忘,而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学家或探险家重新发现。1814年,英国人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并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婆罗浮屠这才为人们重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和印尼国内各界的捐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整个工程耗资达2250万美元。


        可是,即使这座伟大的佛塔被世界重新认识之后,人们也并未真正了解它,因为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们虽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来雕刻这座‘石头上的画卷’,但却没有为它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在印尼和印度等国的历史典籍和佛教经典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它的资料。因此,婆罗浮屠本身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之谜。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只是根据联合国一些学者和专家在现场及别处考古所寻获的一些古代碑石等资料,考证和推测出来的一些看法。因此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意见。


        首先,婆罗浮屠建造于什么年代?这一点始终没有定论。据考古学家们从跋罗婆文写的碑铭上看,这座建筑大约建造于爪哇的夏连特王朝统治时期,即公元772~830年间,但具体什么时间却无法确定。人们只是知道,1006年发生了默拉皮火山喷发和地震,周围的居民纷纷出逃,婆罗浮屠随即被火山灰淹没。再往后,这座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佛教建筑惨遭废弃,任其悄然崩塌、被丛林蚕食。


        又如,建造这座寺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当初建造婆罗浮屠的目的是什么,现代人也未能彻底弄清。有人认为它是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认为是作为帝王等有权阶层的陵墓;也有人认为它是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还有人认为它是帝王为弘扬佛教所做的功德。


        还有,人们虽然知道它是一处佛教建筑,因此塔内的石雕也必然属于佛教内容的演绎,但这里的石雕数量众多,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实际上,婆罗浮屠的大多数佛像、雕石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现代人至今并不真正了解。在众多的佛像雕石中,世人能够理解的仅占20%,而剩下的80%人们至今含糊其辞。


        婆罗浮屠,这座矗立在赤道上的最大的佛教遗迹,那绚丽多姿的千尊佛像,虽然每天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对考古专家看来,却好像始终哑口无言。
5#
发表于 2012-1-12 16:48:52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国名: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国旗:旗面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长与宽之比为3:2.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

国徽:由一只金色的鹰、一面盾和鹰爪抓着的一条绶带组成。鹰两翼各有17根羽毛,尾羽8根,这是为了纪念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日——8月17日。鹰胸前的盾面由五部分组成:黑色小盾和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盾面上的粗黑线代表赤道。鹰爪抓着的绶带上用印尼文写着“异中有同”。自然地理: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素称“千岛之国”。领海面积约是陆地面积的4倍。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

首都:雅加达
婆罗浮屠寺庙群——石头上的画卷

所属国:印度尼西亚
英文名:Borobudur Temple Compunds
婆罗浮屠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日惹市西北约40公里处墨拉比火山的一个山丘上,以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婆罗浮屠的全部浮雕连接起来,长度可达3000多米,有“石头上的画卷”之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实心佛塔。它远含青山,近拥碧翠,其东南方向的墨拉比火山,海拔3150米,高居于群山之上,登临塔顶可望见烟波茫茫的印度洋海面。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产生于印度,这谁都知道,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并非建在印度,而是建在了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婆罗浮屠。

印度尼西亚横跨赤道,拥有1.7万多个岛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地理位置处在亚澳两洲之间,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海上枢纽。在中国人的习惯用语中,“爪哇岛”常常被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而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就位于印尼爪哇岛的历史名城——日惹。

“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称“千佛塔”,又称“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壮观,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被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

近代来,随着对古代文物的关注,婆罗浮屠这座举世无双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先后有27个国家呼应,并对此塔进行了比较彻底的修复。

婆罗浮屠是根据印度的堵波(宝塔的意思)而建,从空中看,犹如一个立体的曼荼罗(印度佛教里一种用于装饰的花纹)。整个建筑约用200多万块玄武岩石块砌成,总计5.5万立方米。其建筑材料取自附近安山岩和玄武岩,没有任何接合剂,完全由岩石经切割后堆砌而成。佛塔的基座呈四方形,边长112米,台基上由面积依次递减的5层方台组成,每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由依次递减的三层圆台组成,顶端为1座巨大的钟形堵波,从地面至塔尖,高达近40米。方形台的各层,在主壁和栏楯间有4条回廊,回廊两壁上为连续的浮雕,长达2000多米,有1460幅叙事浮雕和1212幅装饰浮雕。

婆罗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游客面对着那千年前的佛像,犹如面对着一个久远的年代,为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方式。其浮雕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佛陀生平圣迹,佛教、佛教徒的事迹、故事,也有民间传说等众多题材。

目前游客们看到的婆罗浮屠为9层,但实际上它共有10层。在联合国协助大规模修复时,婆罗浮屠实际上已处于濒危状态。为避免倒塌,专家们将底层充做地基而埋在地下。现在人们只有在东南角,还能看到底层一部分浮雕。1885年,有关人员在塔底发现了装饰塔底的160幅非同寻常的浮雕,这些浮雕都是根据佛经刻出来的。出于某种考虑,部分浮雕在展出一段时间后,又都被重新掩盖。

在各方形层的的栏杆上,每隔一定距离都配置着一个向外的佛龛,共432个,每个佛龛内各安置一尊佛像。圆形层各层并列着格子形镂空小塔,计下层32座,中层24座,上层16座,共72座,如同众星拱月,围绕着中心大堵波。小塔内也置有佛像,佛像按照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取有不同的名称,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臂、手掌、手指各部位也都不同,形象非常传神。

方形层佛龛和圆形小塔中的佛像,再加上中心大堵波中的佛像,婆罗浮屠共有佛像505尊。浮雕和佛坐像以表情典雅为特色,它们在接受印度佛教雕刻艺术风格影响的同时,又处处显露着印度尼西亚爪哇古代艺术的特色,如浮雕中的世俗人物即为当地人打扮。因此,人们称之为印度-爪哇艺术的杰作。

如今的婆罗浮屠,已被印度尼西亚政府扩建为面积达85公顷的游览胜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数十万佛教徒和旅游者来此朝拜、观光。

然而,这座辉煌壮丽的“千佛塔”,竟然在热带丛林的石块和野草之中荒废了800多年,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早已被当地的人们遗忘,而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学家或探险家重新发现。1814年,英国人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并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婆罗浮屠这才为人们重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和印尼国内各界的捐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整个工程耗资达2250万美元。

可是,即使这座伟大的佛塔被世界重新认识之后,人们也并未真正了解它,因为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们虽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来雕刻这座“石头上的画卷”,但却没有为它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在印尼和印度等国的历史典籍和佛教经典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它的资料。因此,婆罗浮屠本身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之谜。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只是根据联合国一些学者和专家在现场及别处考古所寻获的一些古代碑石等资料,考证和推测出来的一些看法。因此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意见。

首先,婆罗浮屠建造于什么年代?这一点始终没有定论。据考古学家们从跋罗婆文写的碑铭上看,这座建筑大约建造于爪哇的夏连特王朝统治时期,即公元772~830年间,但具体什么时间却无法确定。人们只是知道,1006年发生了默拉皮火山喷发和地震,周围的居民纷纷出逃,婆罗浮屠随即被火山灰淹没。再往后,这座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佛教建筑惨遭废弃,任其悄然崩塌、被丛林蚕食。

又如,建造这座寺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当初建造婆罗浮屠的目的是什么,现代人也未能彻底弄清。有人认为它是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认为是作为帝王等有权阶层的陵墓;也有人认为它是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还有人认为它是帝王为弘扬佛教所做的功德。

还有,人们虽然知道它是一处佛教建筑,因此塔内的石雕也必然属于佛教内容的演绎,但这里的石雕数量众多,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实际上,婆罗浮屠的大多数佛像、雕石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现代人至今并不真正了解。在众多的佛像雕石中,世人能够理解的仅占20%,而剩下的80%人们至今含糊其辞。

婆罗浮屠,这座矗立在赤道上的最大的佛教遗迹,那绚丽多姿的千尊佛像,虽然每天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对考古专家看来,却好像始终哑口无言。

婆罗浮屠是佛教著名建筑。举世闻名的佛教千年古迹,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在默拉皮火山山麓一个长 123 米、宽 113 米、呈矩形的小山丘上,于日惹市西北 39 公里处。这座宏伟瑰丽的佛教艺术建筑,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和埃及的金字塔齐名,被世人誉为古代东方的五大奇迹。婆罗浮屠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据称约建于公元 8 世纪后半期至9 世纪初,印尼夏连特拉国王为了收藏释迦牟尼的一小部分骨灰,动用了几十万农民和奴隶,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建成。15 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尼以后,佛教衰微,婆罗浮屠被火山灰及丛莽堙没,直至 19 世纪才被重新发掘。婆罗浮屠是实心的佛塔,没有门窗,也没有梁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约用 200 万块石头,底层石头每块重约1吨。佛塔的基层呈四方形,塔基地面部分占地 1.23 万平方米。从塔底到塔顶最尖端,原高 42 米,据传塔顶钟形大佛龛的尖端因触雷而被毁掉,因而现在实际高度近 35 米。塔的建筑形式体现大乘和密宗教义的结合,整个建筑物犹如一个巨大的曼荼罗(坛场)。佛塔共有 10 层,四周的中间各有一条笔直的石级通道,由基角直达顶层。佛塔第一层至第六层是四方形,第七层至第九层象是顶塔的座脚,呈圆形。第十层是钟形的大塔,直径是 9.9 米。按照佛教解释,塔的下部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谓“地界”,上部圆形平台表示所谓“天界”。“地界”各层共建有石壁佛龛 432 个,每座佛龛内有一莲座及盘足趺坐的佛像。“天界”各层建有 72 个钟形小塔,每个小塔内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盘坐佛像,形状别致,设计巧妙。佛像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别作出“指地”、“施与”、“禅定”、“无畏”、“转法轮”等各种手姿,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各部也是千姿百态,迥然各异,工艺精巧传神。整个建筑物共有大小佛像 505 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塔内各层都有回廊,回廊两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样的浮雕,其中有很多是佛本生经故事浮雕,也有当时人民生活习俗、人物、花草、鸟兽、热带果品等雕刻,所有浮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堪称是艺术珍品,所以这里又有“石块上的史诗”之称。婆罗浮屠因为是建在山丘上,基础不牢,又因年代久远,整个建筑及浮雕都有毁损,1973 年开始全面修缮,用了 10 年时间全部完工。现在这里山环水抱,林秀泉清,古木参天,已被辟为面积达 85 公顷的国家游览胜地,并增建了许多游览设施,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游人到此旅游观光。婆罗浮屠是南半球最大的古迹,同中国长城、柬埔寨吴哥窟、埃及金字塔合称“东方四大古迹”。
6#
发表于 2012-1-12 17:08:03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文章:“婆罗浮屠寺庙群”等首批世界遗产实物模型运抵沈阳


印度尼西亚使馆向中国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组委会提供的“婆罗浮屠寺庙群”实物模型13日下午运抵沈阳,同时到达的还有一尊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复制品。

  据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沈阳市分会会长李军介绍,2007中国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将于6月9日至10月9日在沈阳世博园举办。
这届博览会得到了国外世界遗产地的大力支持,截至4月13日,在世界上54个拥有世界遗产的国家中,已有41个国家同意参展。参展国家正在陆续将遗产模型、图片、沙盘等搬运过来。

  首批两件实物模型十分珍贵,特别是印尼婆罗浮屠寺庙群模型,栩栩如生,再现了具有“印尼金字塔”之称的宏伟古迹。

  “婆罗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庙,大约建于公元778年,是由100万块火山岩巨石一块块垒起来的十层佛塔,堪称世界最大的佛教遗址。后因火山爆发而遭堙没,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从茂盛的热带丛林中把这座宏伟的佛塔清理出来,1973年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资助下,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沈阳:国际招展顺利 婆罗浮屠寺庙群飞落世遗会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作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清明“小长假”。虽然只有3天,对于芜湖市来讲,旅游市场火爆程度不亚于黄金周,清明节三天“小长假”,芜湖市共接待游客32.95万人次,其中星级宾馆接待0.768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2.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95.75万元。


     根据统计数字和调查分析,芜湖市清明 “小长假”假日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八方来客 “方特欢乐世界效应”已显现

    “小长假”三天,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内,游客涌动,热闹非凡,,游客量每天突破万人,客源除了来自本省和江苏、浙江等地外,还有河南、湖北远道而来的游客。据方特欢乐世界公园统计,三天共接待团队300多个,其中最大的团队有1000多人,与散客的比例接近1:1,这是很少见的。“小长假”三天,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门票收入达5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黄金周”。“方特欢乐世界”已成为芜湖乃至安徽旅游的新热点。

     二、缅怀先烈 红色旅游升温

    清明节既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节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烈士陵园、戴安澜烈士墓、王稼祥纪念园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向孩子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和洗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王稼祥纪念园清明节期间共接待游客人6740人次( 4、5、6三天日接待量分别为2100、2340、2300人次),日接待量均超过了2000人次。

     三、踏青郊游 周边近郊成首选

    清明节是远足踏青的好时机。清明节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或约上三五好友上街购物,或携家带口去公园踏青,尽情享受轻松假期。市赭山公园、镜湖公园等场所人潮涌动,马仁奇峰风景区也热闹非凡。根据初步统计清明节期间赭山公园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鸠兹风景区接待游客10万余人, 4A景区马仁奇峰风景区接待游客9120人,其中5日接待游客3500人,创单日接待量新高。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教建筑遗迹,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是世界文化遗产。

  “婆罗浮屠”是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佛塔以当地火山岩建造,塔身分10层,基座边长123米,总高42米。整座佛塔供奉着504尊佛像(原为505尊),各层回廊上的雕刻不但工艺精湛,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生动记录。

     公元8世界,为了供奉佛舍利,当时统治爪哇的沙连德拉王朝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接下来的800年中,信仰的转变和火山爆发使它逐渐被荒废和遗忘,直到1814年荷兰统治期间才被重新发现。婆罗浮屠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其中莫拉比火山烟雾缭绕,显得神秘莫测,也令人不禁为这座建筑奇迹的命运担心。

     婆罗浮屠共分十层,一层基座、五层方形平台、三层圆形平台和主塔,分别代表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但具体划分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基座代表“欲界”,即充满各种欲望的现实世界,也称为“下界”;方形平台代表“色界”,即追求感官享受的世界;圆形平台代表“无色界”,即摆脱了形体,追求精神愉悦的世界;这三者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三界”。顶层圆塔代表消灭了一切欲望的极乐世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代表着释迦牟尼的涅磐。所以由下到上的登塔过程就象征着一步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最终脱离三界轮回,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基座:为了保护建筑不受损害,基座周围建有防护墙,后来又被火山灰掩埋,现在只有东南角清理出来,可以看到一部份浮雕。基座浮雕表现“欲界”的欲望、因果、轮回,描绘了当时的生活风貌。。

     方形平台:外墙上安放着432尊佛像,面向外端坐,四面的佛像右手姿态各不相同,代表不同的含义,即佛教所说的“手印”:东方地藏手心朝下放在膝上,意为“接地”;南方药师佛手心朝上放在膝上,意为“接天”;西方释迦牟尼佛手心朝上两掌重叠,意为“修行”;北方弥勒佛手心向外推出,意为“拒绝”。

     圆形平台:共有72尊佛像,都被罩在圆塔中,只有两座圆塔被打开。据说这种形式是受到印度教的影响。

     主塔:主塔直径9.9米,是婆罗浮屠的中心,塔中原供奉有著名的“不完美佛像”,现在博物馆展出。
7#
发表于 2012-1-12 17:10:48 | 只看该作者
前往婆罗浮屠

泗水:在这做穷人太惨了


去印尼之前,在网上查找关于佛教遗址婆罗浮屠的信息,真是少之又少。几张比绿豆大点的图片,还没有任何自助前往的攻略,那可是号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与吴哥窟齐名的地方。我春节期间去过柬埔寨的吴哥窟,脑子被吴哥窟的气势烧坏了,下决心一定要去!并自以为它就在东爪哇首府———泗水的旁边,最多也就1小时的车程。

泗水是印尼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爪哇岛的东北边,也是东爪哇的中心,人口300多万。一提到“爪哇”这两个字,我脑子里总是跳出一个绿色的蛤蟆来,发音太像蛤蟆叫声了。驱车在这个城市里转悠,发觉没有什么高楼,有钱人真是多,街边一座连一座全是有钱人的大别墅,稍微差一点的就是联体别墅,好像没人住楼房,那些不叫别墅的平房,只要有个院子,功能也和别墅差不多。

这里气候没有四季之分,处在南纬10度线上,全年都是夏天,天气每天都很热。还有就是印尼人的英文发音很有东南亚特色,t读d、k读g,讲话一快,你听力就崩溃了。

因为公共交通不发达,基本看不到巴士,如果当地没有人接待,在这里做背包客会很不方便。我留意到大街上基本没有人行道,不是私家车就是摩托。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做穷人真是太惨了,想吃完晚饭出去散散步,你肯定不知道走哪儿。

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如果我要去婆罗浮屠所在的城市日惹,旅行社暂时没有散客团,更找不到人陪同,只能自己去。而且,日惹在中爪哇南部,离泗水很远,坐飞机400块左右,好在还有火车,空调车厢单程是70块。我决定从泗水坐火车到日惹。


车上:玛干,玛干


在印尼买火车票是要写名字的,如果不是当地朋友带领,我连车站的边都摸不着。还好可以买来回程的票。我算好当天下午3点出发,6个半钟头到日惹,第二天游玩,第三天上午逛银器店、玛利尔波罗大街,再搭下午4点的火车返回。

泗水火车站不大,整洁,秩序很好,还有一组乐队在大厅欧式的回廊里演唱,感觉完全不像在等火车,倒像一个节日聚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乘车的很少华人,游客也少,朋友说华人一般都喜欢坐飞机。

火车是慢车,沿途上下不少乘客,途经两个中等城市:茉莉芬和梭罗。我旁边是个空位子,我发现车子不报站,也看不见乘务员。环顾四周,好像有七八个华人,我用英文问坐在我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请问,你会说中文吗?”他马上用东南亚式的国语回答:“会啊,你从哪里来?”我说:“广州。请问到日惹是不是最后一站?还要经过梭罗吧?我怕到时错过了。”一听说是广州,四周的华人全转头看我,议论起来。那人说:“是最后一站,你一个女的去?这样大胆?”我说:“是,有朋友在泗水等我,而且帮我预订了日惹的酒店……”接下来我就在车上枕着背囊睡了个够。直到黄昏才醒,印尼6点天就黑了,我看见太阳在前方落下,知道是向西去的。

途中上来一个印尼小女孩坐在我旁边,她拿出一包芭蕉叶包的饭,羞涩地对我笑,用印尼话说:“玛干(吃)。”我笑一笑回应她:“玛干。”她很香地吃起来,而我则用车上发的一瓶啊瓜(矿泉水)就面包。等到日惹再找吃的吧。

快到站了,中年华人转头叫我:“小姐,快到了,你等一下跟着我们一起走,我们有朋友接,可以用车送你去你的酒店。”我心里一阵高兴,在印尼,遇到难题找华人,肯定没错。

那几个人一再警告我:“在印尼,中国女子不要自己出远门,不是中国,很不安全。”

那次以后。我去龙目岛、巴厘岛,一路遇见的印尼人都很友好,只要你对他们笑,他们一定回应你善良的微笑。

日惹:友善的车行老板


一早我就出了酒店,到了日惹那条著名的玛利尔波罗大街上,我决定包一部汽车,价钱是300块。街上还没有什么人,我用英语问警察,他们听不懂,我说:“Taxi、Taxi”还是没有用,怎么有这样的警察?这时过来一个踩三轮的,指着一个路边的租车广告牌,说可以带我去租车。我斗胆坐上他的三轮进了旁边一条干净的小巷,他没有骗我。

车行老板是穆斯林,听说我从中国来,他请我到客厅坐,喝水,还有日惹的特产:面粉裹花生炸的饼干。我们聊了一会儿,我问他朋友中有华人吗?他说有啊,隔壁就是,大家相处很好。看见客厅有一块地方好像用来朝拜的,再问他:你们每天在这里朝拜?他说是,又问我怎么看待穆斯林。我说很好啊,在中国也有很多穆斯林。他很高兴,跑进里面拿了一幅很大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上他们一大家子人,看来属于当地的殷实之家,还有一个英俊的西方人妹夫,他骄傲地告诉我是美国人。价钱讲好后,我就上路了。

泗水的朋友建议我,日惹还有一个印度教的石雕神庙塔群遗址,叫普兰班南,与婆罗浮屠方向相反,值得一去。我决定上午先进日惹市区的苏丹王宫,然后去普兰班南,下午再去另一边的婆罗浮屠,在那里呆到日落,时间是相当充裕的。


普兰班南的门票贵得吓死人———100块。进到里面,发现景区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座外形相似的黑色火山岩锥形尖塔。这些印度教神庙建筑群属于印尼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但受大地震破坏严重,联合国拨出专款正在对其维修,好多地方搭起架子。这组神庙群不像吴哥窟来得那么气势恢弘,是要近观的小品。石塔总体虽然让人感觉刺骨嶙峋,布满塔身的印度教神话石雕却是精致而细腻,有着圆润的曲线美。这个景点看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我最寄希望的还是婆罗浮屠,准备把一个下午的时间耗在那里。

婆罗浮屠:未能独自享受日落


买了100块的门票进婆罗浮屠,远远望见一座小山上的石头建筑,在椰子树林的缝隙里若隐若现。号称“南半球最大、最古老和最壮观古迹”的婆罗浮屠,是建在“山丘上的佛寺”,黑色火山岩砌成的佛塔层级分明,佛塔塔身和各层基座围墙刻着的一千多幅浮雕,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生活经历。按佛教的说法,从塔基到塔顶依次代表“欲界”、“色界”和“无欲界”,整座寺庙体现的不光是建筑结构,还有佛学思想的完美,但是规模并不如我想象般宏大,心中不免有点失望。


与普兰班南相似,当年的艺术家不光擅用粗糙的火山石来表现人体肌肤的柔美感,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飞禽走兽面部表情也是栩栩如生。

可惜运气不好,那天从雅加达和泗水乘旅游大巴来婆罗浮屠的学生多得不得了,因为印尼的学校正在放假。从塔顶望向大路,接踵而来的学生犹如游行的大部队,整座寺庙被学生们闹腾得像一个集市。

等到太阳快下山了,寺庙就开始往外轰游客,我始终不能等来宁静的片刻看完婆罗浮屠的日落。而为了看日落,我在塔顶两小时前就热得偏头痛,一小时前就渴得想虚脱,兴致却被这些学生破坏殆尽。回到旅馆,我没吃饭就一觉睡到天亮。

回想起在泗水商场里看到的一张明信片:一张主调为淡绿色的照片,从婆罗浮屠附近的一座山头俯拍的,晨雾还没散,整座寺庙掩映在中爪哇静谧的丛林中,那就是我神往的婆罗浮屠。


·行走提示·


签证

花园酒店有印尼领事馆可办签证,35美元。我为了省事,让旅行社代签,一星期搞掂,400元。据说,印尼对内地赴印尼的年轻女子查得很严,百般刁难。

交通

从中国前往印尼一定要经印尼首都雅加达。从香港走会便宜很多。中华航空香港-雅加达的班机淡季来回才1785元,如果从广州飞雅加达,要贵差不多900元。

印尼国内公路、铁路交通都不发达,因为岛多,所以一般是选择乘飞机往各地。街上有很多航空公司代理点,不同公司免费托运行李的重量和票价都不一样,注意货比三家。我从雅加达到泗水(从雅加达也可以直飞日惹,价钱和飞泗水差不多)乘的是飞机,当地朋友帮买票,450元,买亏了,后来发现有300元的票。

兑换

1000印尼盾(也称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可以在街上的外汇兑换点兑换外币,在雅加达、泗水这些旅游业发达的大城市兑换似乎划算些。

饮食

印尼饮食以辛辣、油炸食物为主,沙嗲、咖喱都是印尼饭菜常用的调味料,还有虾酱,味道很不错,个人认为比泰国菜、越南菜的味道好,更易为中国人接受。

如果在南半球的夏秋季去印尼,能吃到好多好多好多水果。榴莲、红毛丹、芒果……木瓜和香蕉最便宜。

语言

印尼语属马来语系。不少人会说英语,但很难听懂。当地华人极多,年长的华人都会普通话和客家话或福建话。

购物

印尼的木雕、藤器比较有名。但我个人以为做工一般,而且旅游点卖的都价格不菲。
8#
发表于 2012-1-12 17:12:08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文章:婆罗浮屠佛塔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印度尼西亚馆以棕榈、橡木搭建,在“翠竹”的掩映中,一股热带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半腾空的建筑里,长约600米的回廊贯穿其中。回廊分区展示了印尼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对于印尼这个自然和人文同在、年轻与古老并存的热带岛国,人们似乎很难猜透它的真实面目,一如位于展馆四楼的这个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婆罗浮屠。

  原始丛林中发现的千佛塔

  婆罗浮屠(Borobudur)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大乘佛教佛塔遗迹,在日惹市西北40公里,它是9世纪最大型的佛教建筑物。迄今为止,婆罗浮屠究竟由谁所造?如何建造?为何而造?甚至,它到底是塔还是庙?一直众说纷纭。

  “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称“千佛塔”,又称“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它在一千多年前建成,工程浩大,气势恢弘,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合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

  然而,这座辉煌壮丽的“千佛塔”,竟然在热带丛林的石块和野草之中荒废了800多年,就像吴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学家与探险家们重新发现。

  1811年,英国远东殖民史上著名的斯坦福·莱佛士爵士被任命为爪哇副总督,他对爪哇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莱佛士经常穿越爪哇岛,记录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并且收集爪哇古董。1814年在巡视三宝垅的途中,他听说在Bumisegoro 村庄附近丛林的深处沉睡着一座大佛塔。莱佛士认定它是一处鲜为人知的文化古迹,但他因公务缠身无法前往,于是派遣工程队去勘察。

  莱佛士属下的工程队共计有200余人,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在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路。沉睡了近千年的古佛塔显露真容,不过由于作业量太大,加之佛塔可能坍塌,工程队没能全部发掘它。莱佛士1815年回国后,写成了一部印度尼西亚历史《爪哇史》,书中记载了这次发现。莱佛士将这座佛塔命名为“婆罗浮屠”,根据的是一部爪哇古老手稿。这部手稿是1365年由爪哇的一位民间游吟诗人记录的,记载了一座佛教庙宇为“浮屠”,这座浮屠很可能就是婆罗浮屠。

  实际上,这之后婆罗浮屠又被搁置了近百年,直到1907年,荷兰人开始清理这座宏伟的佛塔,它才为人们真正重新认识。



  印度教文化圈中的佛教奇迹

  没有文字记录谁是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为何而建。通过比较佛塔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人们估计佛塔建造于8世纪。公元760年至830年是中爪哇夏连特拉王国的鼎盛时期,它的都城就是日惹,由于夏连特拉王朝受到邻国三佛齐王国的影响,一度信仰佛教。

  三佛齐王国兴起于5世纪的苏门答腊岛,在8至10世纪达到鼎盛,文化辐射达马来群岛和巽他群岛(包括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等)。中国唐代古籍中称三佛齐为室利佛逝,它自南北朝时期就通过佛教与中原王朝展开交往。郑和下西洋时,明政府联合当时的三佛齐王——广东南海人梁道明剿灭海盗陈祖义,演绎过一段文化交流上的佳话。

  在8世纪中叶三佛齐的文化影响最盛时,夏连特拉王国的部分贵族受其影响皈依佛教,并开始修建大型的宗教工程,婆罗浮屠就是代表之一。

  流传在印尼民间的传说是:783年,有一位笃信佛教的国王拉开巴郎加兰,他钟爱的小王子因为地震而不幸死在生日的当天,于是他求见了一位神僧。这位神僧告诉他,能救活他的儿子,但是即使救活了他的儿子,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将在不久后死于另一场大地震中。

  善良的国王于是放弃了挽救儿子的机会而祈求不让他的人民死去。神僧说地震是因为火山爆发,背后是火龙在作怪,他有一颗佛祖的喉舍利,只有将喉舍利安置在火龙的喉结上,然后盖一座佛塔把火龙的喉结封印住,那么火龙才会永远苏醒不了。于是国王遵从白须神僧的吩咐,举国上下倾巢而出,动用了十万名工匠,历时数十年,终于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

  尽管根据其他出土石碑记载,夏连特拉的国王其实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但人类学家认为宗教在爪哇从来没有导致严重冲突,信奉印度教的国王可能庇护佛塔的建造,他们也会从佛教中汲取政教合一的灵感。在15世纪伊斯兰教彻底征服爪哇岛之前,这里是佛教、印度教和当地原始文化奇妙共生的土壤。

  正如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所写:“大乘佛教在爪哇没有存在多长时间,但它留下人类最美丽的艺术作品之一——婆罗浮屠这座永久性的丰碑。它装饰在盘旋上升的台阶上的浅浮雕,描绘了大乘佛教整个神话和玄学世界的图景。婆罗浮屠使创立了这个丰碑的短命的夏连特拉帝国得到了永生。”所以,包括婆罗浮屠在内的佛教庙宇,它们大约和印度教的湿婆神庙巴兰班南(Prambanan)同时建造,最终形成今天的盛大规模。

  湮没在火山灰下

  婆罗浮屠由谁建造、建于何时,都没有定论;它又如何被历史湮没,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一种假设认为爪哇人在15世纪转宗伊斯兰教时遗弃了这座庙宇;还有人认为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发引发饥荒,当地居民只得背井离乡,人们自那时起就不再去婆罗浮屠朝拜。

  参考爪哇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发现婆罗浮屠和火山(火龙)的确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印尼以地震多、火山多闻名于世,500多座火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其中129座是活火山。日惹是印尼的古城,它坐拥婆罗浮屠和巴兰班南等历史遗迹的同时,印尼最活跃的活火山——莫拉皮火山也雄踞于此。

  爪哇人早在夏特连拉王朝之前就皈依印度教,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日惹宫廷文化。它以日惹宫廷为中心,连同四方自然神形成一个小宇宙,拥有强大的超自然力量。其中一位自然神被爪哇人称作“琪杜皇后”(Nyai Loro Kidul)的南海女神,她象征着温婉与宁静,另一位则是北部的“莫拉皮”(Merapi)火山神,他象征着威武和力量。后者在诸神中地位最尊贵,大概是因为他的身型庞大,以及莫拉皮火山每每爆发时的巨大威力给人们留下的深深恐惧。

  婆罗浮屠寄托了爪哇佛教徒灵魂不灭的渴望,也是他们向莫拉皮火山神的献祭与敬畏。

  当夏连特拉王国动用了几十万人力,费时数十年才建成了这座世上最大的佛塔后,北方的火山神显然没有领情。莫拉皮火山的连年爆发破坏了夏连特拉王朝的生存环境,这个佛教王国就此神秘地消失了,婆罗浮屠也遭人废弃。1007年,婆罗浮屠在一场莫拉皮火山大爆发之后,完全被火山灰掩埋了起来。

  这虽然是不幸的事件,却让大佛塔“因祸得福”逃过了随后800年可能的人为破坏。因为不久后,爪哇的佛教逐渐衰微,印度教的势力再度兴起,然后伊斯兰教势力又席卷而来直到今天,在这些日子里,爪哇岛上的佛教建筑已难得一见了。

  但这座伟大的佛塔从未被当地人遗忘,只是关于佛塔的辉煌传说逐渐被对悲剧和灾难的迷信取代。18世纪的两份古爪哇语手稿记录了两桩和佛塔相关的灾难:根据《爪哇历史传说》,佛塔导致1709年一位针对马塔兰国王的谋反者死亡;而在《马塔兰历史传说》中,佛塔导致了日惹苏丹国一位王子的悲剧。这位王子无视禁忌,带走了婆罗浮屠一个舍利塔中名为“牢笼中的武士”的雕像,结果回到王宫即暴病身亡。

  不论如何,婆罗浮屠都被这种神秘的命运纠缠,它究竟是被彻底遗弃,还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仿佛生命在两端交错——说不清生死何为起点。

  是佛塔?还是寺庙?

  婆罗浮屠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它象征着佛教的宇宙观。10层佛塔表示着佛教的十级正果,佛塔下方上圆的结构也表示着地方天圆的理念。下面方形的1-6层,象征着茫茫的大地;上面7-10层的圆形,则象征着苍苍的天宇。游人从东面开始登塔,按顺时针方向绕行,逐层走向顶端,寓意着一个人逐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如今已完全陷入地下的塔基是一个边长约118米的正方形,象征佛教中的欲界(地狱世界)。2-6层是色界(人间世界),共有1200多幅叙事浮雕。“佛传图”描绘了佛陀从降生到涅槃的全过程。“善财历参图”的题材则多为动物飞鸟、舞女乐师、渔民猎人、国王武士、古船和战争等等人间生活场景。全塔两千多面浮雕,犹如一篇讲述佛界与人间故事的连环画,浮雕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使它有了“石块上的史诗”之称。此外,2-6层也建有石壁佛龛和佛像432个,只是许多佛头已不见了踪影。

  7-9层为无色界(天上世界),建有72座钟形佛塔,塔内各置一尊佛像。比下层佛像幸运的是,因为被塔身罩住,只能透过塔孔看到“真身”,大部分都保存完好。相传,人们如能用手从石块之间的孔中摸到佛像,便会带来好运。如今,多个塔身已被打开,可以看到精美佛像的完整身姿。婆罗浮屠顶端第10层的主佛塔高7米,主塔内有两个空室,象征着佛陀的涅槃。

  婆罗浮屠建于一座山上,而不是平地,不过建筑工艺和爪哇的其它庙宇相似。由于它的实心结构和类似金字塔的造型,人们起初认为婆罗浮屠是一座舍利塔,而不是庙宇。

  但从婆罗浮屠的精心设计和建造来看,它更像是一座庙宇。婆罗浮屠的台阶和走廊引导信徒们拾级而上,直至顶层。婆罗浮屠的每一层都代表着修炼的一个境界。信徒们的朝拜路线装饰着象征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种图案,仿佛在这三界间层层历练,逐级上升,直至顶层,获得解脱。

  爪哇的民间传说认为古纳德尔玛是婆罗浮屠的建筑师。人们对他所知甚少,他在建造过程中采用的基本长度单位称为塔拉(tala),是人脸从前额发际到下颌底部的距离,显然这样的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但佛塔的度量十分精确。1977年的一次统计发现,佛塔各部分通常会形成4:6:9的比例,随后人们在日惹地区的佛教庙宇巴旺塔和孟督塔也发现了同样的比例。考古学家猜想这一比例具有历法、天文和宇宙观的意义,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

  1885年人们在塔基的下面发现了一个隐藏的部分。这部分隐藏的塔基里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绘了真实的欲界。现存的浮雕上有简短的铭文,似乎是给雕刻师的指示和描绘要雕刻的场景。正是从这些一鳞半爪的记载中,人们才大致判断它的建造背景。

  曾被极端组织爆炸破坏

  即使在19世纪初被英荷殖民者相继发现和挖掘后,重见天日的婆罗浮屠依然难免被各方势力蚕食。它要对抗的不仅是风吹日晒、雨水腐蚀、植物滋生、偷窃盗抢,甚至还有蓄意针对的爆炸案。

  自被重新发现开始,佛塔的一些浮雕和装饰物不时被窃贼和顺手牵羊的游客偷走,并且也曾被当成是对外交往的礼物送给来访的邻国国王。1882年,荷兰爪哇殖民地首席文化监察官认为佛塔不牢固,并建议分解整座佛塔,将浮雕陈列在博物馆中。殖民地政府因此委派一位考古学家进行彻底勘查、评价佛塔的实际情况。这位考古学家的报告认为对佛塔情况的担心不正确,并建议保留佛塔。

  幸好,在破坏之余也看到了建设,起码还是有一群热心人奋力想唤回祖先通天的智慧。从1901年开始,印尼民间出现了第一波有系统的整建,虽然前后历经数十年,但有限的经费与技术,让修复工作未尽完善。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爪哇被日本占领,婆罗浮屠在战火中继续沉寂。印尼取得民族独立后,前后几届政府都将婆罗浮屠的修复和保护提上议程,但因为工程巨大,实在难以承担。

  1973年,印尼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求助。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2500万美元,号召国际间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清除、填满、修补、灌锡等保护与强化的工程。1975年,IBM也加入修复工程,将80万块石头的资料输入电脑,经过电脑的重新组合和拼装,才顺利地于1983年重拾婆罗浮屠的旧貌。1991年,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沉睡了800多年的婆罗浮屠或许没想到,它的“重生”却遭到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仇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印尼的部分伊斯兰教徒将婆罗浮屠视作“异端”对自己宗教领地的侵占。

  1985年1月21日,婆罗浮屠的9座舍利塔曾遭受到一个伊斯兰教右翼极端组织的爆炸破坏,塔身严重损坏。五年后,一个执行炸弹袭击的右翼极端组织的两名成员分别被判20年监禁。1991年,一位穆斯林盲人传教士阿里·艾尔·哈卜赛伊,也被指控策划了80年代中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其中包括对婆罗浮屠的袭击,被判终身监禁。

  除了“人祸”外,“天灾”也光顾过婆罗浮屠。2006年5月7日,一场里氏6.2级的地震袭击中爪哇的南部沿海地区。此次地震在日惹造成严重的毁坏和人员伤亡,不知是否有神灵护佑,婆罗浮屠安然无恙。

  重生的婆罗浮屠召唤着无数佛教徒来到这里朝拜。每年五月月圆的第一天,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在这里庆祝卫塞节,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悟道和涅槃的日子。卫塞节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假日,纪念活动集中于三座佛教庙宇:游行队伍从孟督塔寺步行出发,经巴旺塔神庙最后到达婆罗浮屠。

  尽管世事纷扰,历经沧桑,但屹立了一千多年的婆罗浮屠始终坚守在日惹的平原上。那10层佛塔也始终提醒人们若要修炼成佛,必须经历“三界”的考验与磨难,这似乎就是婆罗浮屠自身的隐喻。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当你走进婆罗浮屠,都可以用心体会隐含的教化与真理。你只需尽量放松心情,随众人顺时针方向在第9层平台上绕3圈,回到原点后朝东方俯首膜拜,佛陀就会给你带去好运。
9#
发表于 2012-1-12 17:22:42 | 只看该作者
婆罗浮屠

01.jpg (23.27 KB, 下载次数: 49)

01.jpg

02.jpg (70.81 KB, 下载次数: 48)

02.jpg

1.jpg (70.42 KB, 下载次数: 60)

1.jpg

2.jpg (212.77 KB, 下载次数: 49)

2.jpg

3.jpg (58.56 KB, 下载次数: 48)

3.jpg

4.jpg (56.9 KB, 下载次数: 58)

4.jpg

5.jpg (50.41 KB, 下载次数: 58)

5.jpg

6.jpg (181.3 KB, 下载次数: 54)

6.jpg

7.jpg (182.61 KB, 下载次数: 58)

7.jpg

8.jpg (61.44 KB, 下载次数: 46)

8.jpg
10#
发表于 2012-1-12 17:32:34 | 只看该作者
婆罗浮屠

9.jpg (66.64 KB, 下载次数: 60)

9.jpg

0.jpg (104.02 KB, 下载次数: 52)

0.jpg

11.jpg (104.48 KB, 下载次数: 59)

11.jpg

12.jpg (139.15 KB, 下载次数: 57)

12.jpg

13.jpg (139 KB, 下载次数: 62)

13.jpg

14.jpg (209.37 KB, 下载次数: 46)

14.jpg

15.jpg (78.25 KB, 下载次数: 62)

15.jpg

16.jpg (64.93 KB, 下载次数: 51)

16.jpg

17.jpg (94.93 KB, 下载次数: 49)

17.jpg

18.jpg (368.81 KB, 下载次数: 53)

18.jpg
11#
发表于 2012-1-12 17:39:33 | 只看该作者
婆罗浮屠

19.jpg (174.88 KB, 下载次数: 52)

19.jpg

20.jpg (90.6 KB, 下载次数: 48)

20.jpg

21.jpg (54.28 KB, 下载次数: 47)

21.jpg

22.jpg (144.89 KB, 下载次数: 50)

22.jpg

23.jpg (188.71 KB, 下载次数: 58)

23.jpg

24.jpg (112.51 KB, 下载次数: 60)

24.jpg

25.jpg (174.08 KB, 下载次数: 55)

25.jpg

26.jpg (110.63 KB, 下载次数: 50)

26.jpg

27.jpg (382.76 KB, 下载次数: 49)

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3 01:33 , Processed in 0.0914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