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戒严时期的荒唐事 马克·吐温因"姓马"遭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7 23:3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匪谍”无所不在,人人自危

1988年,台湾话剧导演赖声川的《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在台北上演,演员李立群模仿小学时参加演讲比赛的样子,搔手弄姿、嗲声嗲气的一句“小心,匪谍就在你们中间”,引得观众哄堂大笑,而笑声背后,是台湾社会对当时刚刚结束的戒严年代的复杂情绪。

1987年7月14日,“台院议字第1641号”咨文宣布,“台湾地区自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零时起解严”。换句话说,长达38年的戒严——从1949年5月19日零点开始的戒严,到1987年7月15日零点,终于结束了。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这样回忆戒严年代:“是小学五年级,1962年。大家都很喜欢的年轻的数学老师正在讲课。教室外突然人声杂沓,匆忙而紧张。穿着黄色卡其衣服的一堆人,手里有枪,冲了上来。数学老师早已蹿出教室,奔向走廊尽头。孩子们在惊慌中四散。我们趴在四楼的栏杆往下看……布着黄沙的操场上,数学老师的尸体呈大字形打开,脸往上,刚好和我们对望。那黄沙,看起来那么淡漠,荒凉。那是我第一次听见‘匪谍’这个词。然后就听得多了。哪一个老师开学时突然不见了,没有人问,也没有人谈。一个每天在身边的人,突然‘蒸发’了,而大家都假装它不曾发生。”

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国民党当局延续了在大陆所谓“动员戡乱时期”的高压政治手段,最典型的就是继续通过情报特务机构推行“白色恐怖”。

藏书藏成了“政治犯”

今天,人们在有关资料里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两个典型案例:

王志鹏,一个不识字的马祖渔民。在1965年7月的一个早上,因为天气特别清朗,王志鹏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向、潮流也不错,开到大陆很近。”船主听见了,马上报告,王志鹏于是就成了“叛乱犯”,被判刑5年。

柯旗化,一位中学英语老师,因为思想“左倾”而被监禁17年。据说,罪证之一是他有一本《汤姆历险记》,作者是马克·吐温,和马克思有关系,都姓“马”。

其实,今天为人们熟知的作家柏杨、李敖、陈映真,都曾经在戒严年代被捕入狱。知识分子、进步青年是当年“白色恐怖”严厉打击的主要对象,他们纷纷成了“政治犯”、“思想犯”。

音乐也被政治审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实施戒严,政治禁区自不用说,连艺术、音乐也被蒙上了恐慌的色彩。

当时,国民党当局实施歌曲审查制度,未通过的歌曲要修改到合格才可以出版。审查歌曲每周一次,1979年到1987年共审查了320期,930余首歌曲遭禁。

歌曲被禁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的被认为是意境诲淫、文词轻佻、妨害社会善良风俗的“靡靡之音”,有的则被认为是为“匪”宣传、隐含政治暗示等。

“我的热情,啊,好像一把火……”,这首后来热到大陆的《热情的沙漠》被禁的理由,现在看来非常好笑,因为当局认为歌中的“啊”太淫秽,容易让人产生性幻想。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被禁有几种说法,其中最可笑的是被引申为期待八路军来,是“为匪宣传的左倾歌曲”。台湾民众多能哼唱的闽南语歌曲都曾被列为禁歌。《烧肉粽》、《补破网》、《天黑黑》等因为当局认为歌词暗指政府无能,导致民众生活困苦而遭禁。还有一首民歌《捉泥鳅》,原本歌词是“小毛的哥哥,带他去捉泥鳅”,因为“小毛”被联想到毛泽东,硬生生地被改成“小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 01:03 , Processed in 0.12528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