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国名人的墓志铭:为何常有汉字出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 10:0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外拜谒名人墓园,经常能够发现墓碑上有汉字出现。这不仅表明逝者在生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座静谧墓园里,长眠着犹太裔汉学家埃尔温·赖夫勒(1903~1965年)。在他的墓碑上,用钟鼎文刻着一行汉字——“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此句出自儒家经典《论语》,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时说的话,寄托了赖夫勒的家人和学生对他的深切缅怀。赖夫勒的中文名叫罗逸民,出生于奥地利,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在中国上海,后移居美国。他一生钻研中国文化,曾经在上海的多所高校任教,参与编撰过《德华标准大字典》,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赖夫勒一样,前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年)也对《论语》情有独钟。他的黑色墓碑上镌刻了一副中文对联——“诚意格物心宽体胖”“孜孜不倦教学相长”,横批是“不愠”,洋溢着浓浓的儒家情怀。值得一提的是,“不愠”二字正是阿列克谢耶夫的书斋名,典出《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而阿列克谢耶夫本人晚年不愠不喜,确有宠辱不惊的君子风范。

    除了阿列克谢耶夫,喜欢中文墓志铭的俄罗斯汉学家不在少数。18世纪的俄国传教士雅金福·比丘林(1777~1853年),晚清时来中国游学传教,促进了中俄的文化交流,他的墓碑上刻有“无时勤劳垂光史册”8个汉字。再比如,克里夫佐夫(1914~1979年)的墓碑上刻着“忠贞苦学”,弗·季霍米罗夫(1929~1989年)则把汉字“爱敬孤洁”写入墓志铭,这两位都是前苏联的知名汉学家。最有意思的要数彼得罗夫(1907~1949年)的墓碑了,上面只留下一个大大的汉字——“梦”。据说,他自视有贾谊之才,却郁郁不得志,早逝时还只是个小小的讲师。这个“梦”字或许是他对一生怀才不遇的无奈喟叹吧!

    说到国际友人墓碑上的中国情结,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她就是卡佩娜·谢安娜(1913~1991年)。谢安娜本是德国人,丈夫是中国共产主义战士谢唯进。夫妻二人长期在国外从事革命工作,谢唯进于二战初期回到中国,谢安娜则一直留在前苏联从医。在她的墓志铭上刻有一句中文口号——“全世界是我们的家乡”,凸显了这位国际主义女战士的高尚革命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9-22 19:38 , Processed in 0.07713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