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元璋首创的“四菜一汤”还有现实意义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0 11: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反腐败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不少省部级以上贪官也纷纷落马,真可谓形势一派大好。无意中笔者发现,目前已经很少提及曾经明文规定的“四菜一汤”接待标准了。也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需要按照过时的标准;也许反腐拒变重在效果不在表面,不再需要“形式主义”……反正,几乎无人还能想到曾经的“四菜一汤”了。

    其实,“四菜一汤”在我国上个世纪末的一段时间,举国上下很是盛行了一阵,它对遏制公款大吃大喝、禁止奢华铺张浪费,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尽管后来,有些大胆加以“改进”的地方与单位,把“四菜一汤”变为了“四菜一盆”,把“四样普通菜”变为“四道极品菜”,总还是不敢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吧?因而可以说,“四菜一汤”提法做法对反腐反贪、廉政廉洁是做出过贡献的。

    有资料说,“四菜一汤”是朱元璋首创的。这与他的出身有直接关系。我们知道,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他早年家境贫寒、时常吃不饱肚子,故而在登基后很是看不惯奢侈浪费的行径。

  据传,当年朱元璋要饭时,正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讨饭婆给了他一碗瓦罐汤。朱元璋吃了还想吃,便问妇人这是什么汤。妇人顺口一说“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记下了。当了皇帝后,便要御厨给自己做此道汤,但御厨做的味道怎么都不对。后来在祖籍地找到了当年的老婆子,才知道这仅是一道用烂白菜、玉米粒、剩饭混在一起的“杂烩汤”。有资料称,“珍珠翡翠白玉汤”从此成为明朝御膳里的保留菜单。

  由于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都来自穷苦人家,即便是后来到了皇宫,依旧比较节俭,这记载应该不假。从《南京太常寺条》祭祀孝陵的祭品单中看,总少不了韭菜、荠菜、芹菜、茄子、苔菜、竹笋、芋苗等这些农家土菜,肯定应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前常吃的。

   朱元璋为何发明和怎么发明“四菜一汤”的呢?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民众的生活并不好过,但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起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对此,朱元璋十分痛恨,认为如此下去,既吃空了国家,又疏远了百姓,大明朝肯定很快要亡国,故决心整治这股奢侈风气。

    毕竟,开国之初,百业待兴,不能凡事都颁布皇帝谕旨,朱元璋想到了言传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巧妙利用一个机会推行自己的主张。

    那是不久后,适逢皇后生日,各路人马都来贺寿。待宾客全部坐齐之后,朱元璋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大臣听罢知道朱元璋的用意。接着,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从此,“四菜一汤”的规矩传到民间,进而成了廉政的榜样。

    实事求是地说,朱元璋首创“四菜一汤”既是对从前生活的牢记与怀念,又是对建国之初经济条件有限的权宜之计,尽管也有约束官员言行的意图,但绝不是觉悟与理想引发的睿智行为。

    实事求是地说,历史发展到今天,早已不能与明朝经济同日而语。明朝当时再强大,都是过去的历史;今时经济再紧缩,都是发达的现代。即便明朝举国之力的总体水平,还不如现代一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甚至连有些发达的县级市都比不上。但我们不要忘记、也不能忘记,“三公”消费的公开公平公正列支,依旧是当前政府必须狠下气力抓好抓实的大事,这不仅与政治风气、官员风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更与国家事业、政坛环境、民心凝聚密切相关。

    就这个角度看,“四菜一汤”也许不再适用,但“四菜一汤”的传统不能丢,“四菜一汤”的精神更不能丢。我想,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13:12 , Processed in 0.09106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