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合适的历史土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4 20: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40-50年代,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爆发,让满清贵族及八旗武装满洲老爷们手足无措,一溃千里,咸丰帝本身也被迫效仿周穆宗外出“狩猎”。清廷有幸,中国汉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念激励着曾国藩、李鸿章等弃笔整军,并自觉顺应时代潮流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打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装备初步近代热兵器的军队——勇,和开明的亲王奕一道拯救了清朝的命运。而后,慈禧太后走上历史舞台。西太后虽然为后人不齿,但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眼光,她虽然没能打开积重难返的历史顽性引湘军和淮军进入清廷体制内部,但支持奕成功地利用了这股力量,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抹光辉——同光中兴。

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单向对比矮化了同光中兴的地位。对于同光中兴,很多人似乎不以为意。其实,这种历史观的背后隐含着另一种先入为主的对比——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以明治维新的长效和彻底性来否决洋务运动支撑起来的同光中兴。其实,准确认识同光中兴的历史地位,应该将其置放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

“同光中兴”是中国避免亡国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殖民者浸入古老东方世界的当时,东方的主要政权大都无可奈何花落去,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崩坏与英国直接的殖民地统治(1858年),英国吞并缅甸(1886年),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成立(1887年),菲律宾沦为美国殖民地(1898年),印度尼西亚沦为荷兰殖民地(1904)

而本已衰朽的晚晴,却因为“同光中兴”而留存。虽然很多人诟病中法马尾海战的“不败之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我们应该正视当时的衰弱的中国打败了欧洲强国法国的现实,这距离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到二十年。这种“战胜”,就是同光中兴毫无置疑的历史见证。而周边众多国家先后沦落的情况下,中国本来远走“狩猎”的君王依旧稳坐金銮殿,是同光中兴最大的功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同光中兴”是中国避免亡国的最关键因素,其历史意义远大于即时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同光中兴”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合适的历史土壤。众所周知,任何革命都必须以一定的历史条件为前提,辛亥革命的历史前提基本上都是拜“同光中兴”所赐。经济方面,一般来说的早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时期便是同光中兴的几十年;思想方面,1860-1900年之间的西学东渐当属辛亥革命前思想启蒙的主要源泉;社会方面,同光中兴三四十年的变革,比较大地改变了千年中国的封闭和停滞,1900年以后国人虽然还说不上全力支持革命,但在接受革命倾向和现实方面不再那么固执而强硬。同时,以洋务派为表征的汉族地方势力的壮大及日渐明显的离心倾向,则为兼有反满和反帝制双重色彩的辛亥革命提供了力量基础。

总之,“同光中兴”以特定的生命力成功地抗拒了西方列强吞并中国的悲剧,避免了中华民族亡国的命运;以缓慢的社会社会变革为辛亥革命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合适的历史土壤,使其能比较平和地实现了朝代更替和社会转型的表层过渡。另外,虽然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似乎逊色很多,但同时又避免了军国主义的危险,为而后的历史演进奠定了方向性基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06:50 , Processed in 0.12057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