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一天回18封群众来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7 22:4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泽东很注意倾听人民的声音,非常重视人民来信,经常拆阅给他的信件,并尽可能地回信。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5月上旬,他就回了将近80封信,仅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信,但对于人民送来的礼物,他从来不轻易收取,廉洁奉公,并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5月中旬的一天,警卫员抱着一些礼品和信进来,小心地放在桌子上,高兴地说:主席,你看这是什么?毛泽东打量着桌子上的礼品和信,小声地数着:两只火腿、两只板鸭,一大包海米……他严肃地对警卫员说:信,我收下,这些礼品交给杨尚昆主任处理。警卫员一听急了,说:不行,这是杨主任交给我完成的任务。

  这时,另一个警卫员提着一个袋子走进来,对毛泽东说:主席,这是杨主任刚才让我转交给你的。毛泽东一看就生气,说:今天,你们这个杨主任怎么啦!是不是有意让我违犯党的纪律啊!警卫员解释说:杨主任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口袋非您处理不行,请你先看信,后作处理。毛泽东说:不看!一并退给杨主任。此时,杨尚昆进来说:主席,这封信你不能不看,否则,我们怎么向这位吃了一辈子苦的妇女交待啊!

  毛泽东沉思片刻,问杨尚昆是怎么一回事?杨尚昆从袋子里取出一条毛围巾、一双毛手套,还有一封信,把信放在毛泽东面前:主席,你看了她写给你的信,就明白了。说完,他就办别的事去了。

  毛泽东立即打开信看,她在信中说:我出身河北蓟县一个贫农家庭,家中无地,租种地主的地,一年到头除去交租的所剩无几,父亲得了肺病,还得下地、做小贩,不够吃,我每天都得去挖野菜,一过年节,父亲只有外出躲债。一家11口人,病、饥无钱治,死了9口,只剩下和我母亲。以后,我娘儿俩来到北京,给人养兔子、纺线,过着受剥削的生活。日本鬼子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粮价一天三涨,生活没有保证,日子实在难熬啊!

  信中还说: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北京解放了。人民的领袖毛主席1949年春进了北京,10月1日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的心里高兴极了,那一天我代表着街道居民参加了庆祝游行,幸福地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幸福得流下了热泪。天气渐渐冷了,我想着毛主席冷,就动手剪下自己养的兔子毛和以前收着的一些纺成线,织成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要把这一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礼物献给毛主席。……

  毛泽东看罢张秀清的来信,站了起来,又捧起那条毛围巾和毛手套有些激动了,看着看着,两眼渐渐地湿润了。他说,这是人民一针一线织成的围巾和手套,这是人民热爱共产党的一颗心啊!他转过脸问警卫员这包东西是从哪儿转过来的,警卫员回答:“杨主任告诉我,这是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同志转来的。”毛泽东用低沉的声音说:信收下,围巾和手套也收下。请你把火腿、板鸭、海米交给杨主任说:这些东西作为礼品回赠张秀清这位女工,由王冶秋或郑振铎去办这件事。站在一边的警卫员立即把这些东西包好,准备往外走。

  毛泽东又让警卫员稍等一下,并说:还要给这位女工回封感谢信呀!他随手拿起笔写了起来:“张秀清女士:去年冬承惠珍品,极为感谢。兹有薄物数件奉上,尚祈哂纳为幸。”警卫员拿着毛泽东的回信和礼品去办这件事了。

  1950年5月21日,当时文化部部长郑振铎在北海团城上接见了张秀清,握着她的手说:你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毛主席收到了,主席很高兴,并让我问候你身体好!郑振铎指着桌子上放的东西说:这是毛主席送给你的,还有这封亲笔信。张秀清捧着信,看看桌子上放的两只火腿、两只板鸭和一大包海米,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后来她回忆当时情景说:“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看着他老人家的亲笔信,心里热乎乎的,一字一句是那么亲切,那么谦虚,那么的热爱人民,那么的和人民心连心。当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心里却有说不完的话。只说了一句:“请您转达我祝毛主席身体健康。”

  当时郑振铎说:“主席的信我们收藏吧!”张秀清不愿意地说:“不给,我舍不得!你们分享毛主席送的东西吧。”

 张秀清回忆起这件事,说:“主席亲笔信鼓舞着我,从1949年到1962年我大病前共做了十几年街道工作,得到了多次表扬奖励。”

  毛泽东出身于农家,并长期地在中国农村中进行革命活动,他深知,是农民提供了革命的根据地,是农民向革命者提供了粮食,又是农民向革命队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可以说农民为革命贡献了一切,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如果离开当时90%左右的农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毛泽东正是中国农民问题的先知先觉。他正确地认识到了中国农民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他第一个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在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在理论上把农民问题摆在了适当的位置。他用武装的农民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武装的反革命;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取得了政权。从此意义上讲,忘记了农民就是忘本了。毛泽东对农民的深情厚意是可想而知的。他特别注意了解农村情况,关心农民的疾苦。

  我国解放不久的那个时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农家子弟,好像毛泽东仍处在农民之中,被农民的子弟包围着。每当哪个人要回家探亲,毛泽东总是要叮嘱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指示工作人员回到农村后要作调查研究,回来后要作口头和书面报告。以后,这就形成了制度。

  毛泽东很重视同志们探亲回来所写的农村见闻报告,不管他多忙,总要挤出时间来批阅。有的同志文化水平低,毛泽东就像老师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将错、别字一一改过,并帮助顺通句子、修正语法。谁写的报告内容生动活泼时,他就批给工作人员传阅。毛泽东在李家骥回家写的一篇报告上批着:“写得很好,请传阅。毛泽东(铅笔签字)”

  在这份报告中,毛泽东用铅笔改动了许多错、别字和语法上的错误。报告中写的是农村中男女青年的婚姻问题,披露了农村中婚姻上的旧习俗的势力还很大,阻挠着农民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的发展。毛泽东对这些报告中所反映的情况和现象极为重视,积极地思考其解决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1 15:50 , Processed in 0.182026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