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海外华人子女教育 "虎妈"大行其道下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5 12: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05月25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典故叙述着一个事实,中国家庭从古至今就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2011年初,美籍华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成为首位试图分享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经历和经验的华裔。将独特的教育方式置于东西方文化冲突和养育经验差异的大框架下,蔡美儿迅速成为《时代》、《纽约时报》等英美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并掀起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孰优孰劣的“口水战”。“中式教育”一时处于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

  中式“悍母”震撼美国 东西方教育观念大PK

  “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有科目低于A”……这就是“虎妈”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的严苛家规“十不准”。当女儿没按要求去做时,她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

  蔡美儿介绍,两个女儿降生后,她将父辈教育子女的方式运用到两个女儿身上,“我的教育模式完全效仿我的父亲”。为了让7岁大的女儿学会弹一首钢琴曲,蔡美儿逼迫孩子连续数小时练习曲子,中间不许休息甚至去卫生间,一直到学会为止。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3岁开始练琴,4岁就开始阅读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作品,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12岁就坐上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位子。姐俩被称为“音乐神童”,此外功课门门拿A。

  《时代》周刊内文《虎妈的真实故事》写道: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她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

  美国式教育有时过于松散,因注重学生创造性培养而忽视了打基础。中国式的教育特点恰好能很大程度上弥补美式教育的不足,“虎妈”式教育因此大红大紫。然而,美国主流社会对“虎妈”式教育难以接受,众多学者质疑蔡美儿中式“悍母”式教育模式,绝大多数书评都表示:“难以接受蔡美儿的这种严苛的教育子女方式。她的很多言论让人觉得她非常严厉,非常残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用羞辱子女或者是用极其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可以说,虎妈之争凸显了中美间的文化差异。

 “虎妈”教育虎虎生威 华人二代优异表现震惊世界

  当全球都为蔡美儿那虎虎生威的教育方式所吸引,大女儿被哈佛、耶鲁同时录取,顺其自然被视为“虎妈”的胜利。尽管蔡美儿说的究竟是不是“中国式管教”?其观点在海外华人中有无代表性仍存争议。但是,不仅美国,在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西班牙等地,“虎妈”式严厉教育方法仍在海外华人家庭中延续,似有大行其道之意。而华人二代则用优异的成绩,让五大洲都体会到中式教育的“厉害”。

  尽管面临语言不通、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南非华人学生仍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新西兰教育体系中崭露头角的中国移民第二代,凭借过人的能力和拼搏精神,在商业及学术方面亦极受欢迎。甚至令英文先驱报发出感叹:“如果教育是我们的未来之路,那么华人的智慧在决定新西兰的命运方面作用显著。”

  去年一份报告称,多年来在GCSE(英国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中,英国的华裔学生是成绩最佳的种族。去年12月,“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也发现,来自中国上海的15岁学生,考试成绩比其它国籍的学生更优秀,这成为中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纽约时报》为此发表了题为《上海的高分震惊教育者》的文章,称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方面得分遥遥领先,远高于美国。

  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而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

  教育制度问题日益凸显或许不是欧美最担心的,教育改革的背后,他们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忧虑。英国媒体分析称,美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跟中美表现迥异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当美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与其向中国领导人寻求答案,还不如去问问“虎妈”。德国媒体也指出,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奇迹日益受到关注,不是美国害怕中国崛起,这场争论可能很快就偃旗息鼓。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结称,现在美国流行着关于中国崛起的种种“恐慌故事”,文章奉劝美国人:把这种教育方式的比较上升到国与国的高度并不合适。

  虽然很多人不认为东方教育肯定好过西方教育,但联系到近年来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以及奥巴马总统屡次警告美国不能当“老二”,美国人对东方式教育可能带来的冲击表现出越来越深的危机感。《虎妈战歌》不过是一面折射镜而已。

 教子目标引发深思 中式教育也会“失灵”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全A成绩、到卡内基去表演就是成功吗?这是“虎妈”风波后,许多人心中的问题。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向“虎妈”崇尚的价值观提出质疑:学业成功,是孩子通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途径吗?

  值得注意的是,萨默斯归纳哈佛校友的特征: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成了亿万富翁和捐助者。学习成绩与事业成就之间似乎不能用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去概括,究竟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终极目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式教育也许还会让孩子走入歧途。美国华裔家长蔡真妮在她的博客上介绍,一个喜欢电脑绘画的女孩却被父母逼进了医学院。在花费了巨额学费和八、九年的时间之后,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只身一人跑到纽约去上电脑绘画的课程,两年后被一个著名的动画电影公司录用,最近已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另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个中国台湾男孩儿,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儿子,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却在毕业典礼之后立刻自杀了。男孩儿将遗书放在毕业证书之上,上面写到:妈妈,您的梦想我都已为你实现了,现在我终于可以为自己做一件事了……

  除此之外,重视课业学习、轻视道德学习也被外界视为中式教育的一大弊端。从古到今,道德培育在中华民族的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爱国爱家、孝老爱亲、扶危济困、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牺牲自己以利他人,牺牲个人以利整体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道德宣传也一直在延续。而在这一延续的漫长过程中,优秀的中华美德或多或少的被人们遗忘和丢失,特别在海外华人社会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有理由怀疑部分西方人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华人,但是,个别华人不讲公共卫生、乱丢垃圾、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的存在,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若要更多的赢得主流社会尊重,华侨华人的确应该从小就要改变一些传统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

  东西方交融利发展 教子观念有待中西结合

  “虎妈”蔡美儿也在反思,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东方式家教方式的局限在于容易限制孩子的选择,不适应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她后悔没有重视女儿的个性需求,也后悔有时过于严厉。但她同时也表示,不认同西方理想化的选择和自由,她始终坚信,家长才更了解什么对孩子才是好的,如果让10岁的孩子去选择,他们会永远选电脑游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闵惠泉表示,《虎妈战歌》所引发的中美教育方式论战,归根结底是要看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教育成果。他说,中美两国教育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中国压力型的教育方式对于建构社会中产阶级人群颇具意义;而美国教育模式可能会塑造一些具有顶尖创造力和革命性的人才。

  西式教育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且”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而如何在中西教育方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在需要大智慧。

  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如何权衡优劣,取长补短,将东西方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这需要海外华人家长共同思考。(完)

U98P4T8D3064820F107DT20110525093500.jpg (27.1 KB, 下载次数: 72)

蔡美儿和女儿、丈夫在家中合影。(美国《侨报》)

蔡美儿和女儿、丈夫在家中合影。(美国《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 19:34 , Processed in 0.0878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