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岁自闭症女孩画漫画月赚2千元 成专栏作者(图)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2011年03月15日02:12
寻找家庭
年仅7岁的小学生,就已经做上了知名杂志的漫画专栏作者,每月可拿到至少2000元的稿费!而在几年前,她还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小姑娘。昨日,记者在水果湖二小见到了该校一(4)班学生张宁馨。
文/记者 翁晓波
实习生 骆佳佳
“留守儿童”
患上自闭症
张宁馨一家本是黄石人,父母都是媒体从业人员。妈妈刘慧芳介绍,3岁前,女儿非常活泼可爱。2006年,她和丈夫一起到上海发展,将孩子留在老家让奶奶带着。
本来以为到上海工作,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2008年春节,夫妻俩从上海回家。孩子的表现让她崩溃了:本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躲在桌子角落里,惊恐地看着爸爸妈妈。
刘慧芳流泪了,这还是那个离家打工前无忧无虑的女儿吗?不到3岁的她就能背唐诗、讲英文,而现在四岁半却退步到连1到10都数不清楚。在外打工才一年半,女儿就世故得像个成人,每天只能抱着爸爸寄回的杂志入睡,她能在千万个汉字中找到爸爸的署名,对着爸爸的名字亲了又亲,却不敢在电话中说一句“妈妈我想你”。
和丈夫商量后,刘慧芳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辞掉在上海年薪18万元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家发展。他们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挽救女儿。2008年3月,一家人从黄石搬到武汉,丈夫在武汉一家杂志社找到一份编辑的工作,刘慧芳则当起了全职妈妈,全心照顾孩子。
7岁女儿成杂志专栏漫画作者
女儿喜欢画画,尤其喜欢漫画。
刘慧芳说,2008年他们到武汉时,住在老公单位分的职工宿舍内。每天孩子放学回来,都喜欢在墙上涂鸦,并留下许多手印。为让“作品”更具有艺术性。他们鼓励孩子在手印周围添加一些东西,变成一个个娃娃。
时间一长,夫妻俩又有一个想法:让孩子学画指印画。这种画作其实很早就有,但是如果用孩子的视觉,画一些指印漫画,应该很有意思。
指印漫画,其实就是先用手指指纹画一个基础,然后再用画笔等勾勒出漫画来。刘慧芳解释说,女儿对指印漫画很感兴趣。女儿画图,她就在一旁给女儿的画作配文字,母女俩配合非常默契。
2010年元旦,孩子的首幅指印漫画在武汉一家报纸上发表。接下来一年里,母女俩的作品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都是家里日常生活趣事。2011年元旦,《知音》集团旗下漫画杂志《漫客星期天》专门给张宁馨开辟了作品专栏,每月刊发11幅指印漫画作品,每幅100元稿费。
刘慧芳介绍,加上这个稿费,以及将要出版的漫画单行本的版权费,女儿每月最少可拿到2000元。目前,母女俩正在合作画一本名叫《爆笑弟子规》的书,内容是用孩子的视觉,用漫画的方式,解读《弟子规》。合作的模式还是老样子:女儿负责画画,妈妈负责配文,爸爸则负责“跑市场”。
对于女儿的未来,刘慧芳说还是要以画画为主,但也不会“揠苗助长”,顺其自然最好。夫妻俩对孩子很宽松,作业错了就错了,只要她快乐就好。
细心母亲的“宝贝计划”
为了让女儿走出自闭,刘慧芳制定了自己的“宝贝计划”:让女儿充分感受到自信。她经常带女儿上街派发传单、卖报纸;每个夜晚和周末,她们一起读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格林童话;效仿蒲松龄,让女儿在广场上和小朋友们讲故事、表演话剧。
有一次,刘慧芳给女儿请了一位教葫芦丝的老师,他们一起到广场上吹奏,其他很多小朋友走过来,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女儿。孩子在这种眼光里,充分找到了自信。
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刘慧芳合作出版了一本书《有种职业叫妈妈》。在该书的自序里,她写道:“对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我最关心的不是她的学习和饮食,而是"今天,她笑了吗"。”
两年来,刘慧芳见证着孩子一点一滴的成绩,教她画画,陪她做手工,游戏、学习,送她去学舞蹈、弹钢琴、学书法。孩子在母亲的感染下,笑容越来越甜,话也越来越多。
去年9月,刘慧芳送女儿到水果湖二小上学。孩子在第一天就在日记里写:“我想当班长”。现在,她虽然不是班长,但却有一个“重要的岗位”: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关教室门、关暖气、监督同学们是否损坏图书等。
几年里,刘慧芳和女儿一起用手指作画,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手印画四格漫画。6岁的女儿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漫画作者。
【点评】
用刘慧芳自己的话说,中国很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喜欢遵循约定俗成的东西。天空一定要是蓝的,云朵一定要是白的。殊不知,这样其实是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张宁馨在画画的时候,总会把蝴蝶画得比花朵还大,问其原因,答曰“我画的是蝴蝶仙子”,然后小姑娘还会自己编出一个故事来。玩猜成语游戏时,妈妈总是猜不出,因为孩子说的很多成语是自编的。
这就是创造力,我们目前的教育最需要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