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炮火的胜利:八里桥之战3万清军不敌5千英法联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6 11:3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11-06 05:23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11月1日15版,作者:李延珂、曹晓春,原题:《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位于通州之西的通惠河上,因距通州城西门八里,俗称八里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英宗赐名永通桥,为石砌三券拱桥。桥体为花岗岩石料,两侧有护栏,在33对望柱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其地扼京城出入东北和南方的咽喉要道,与卢沟桥、马驹桥、朝宗桥并称为“拱卫京师四大桥梁”。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在此英勇抗击英法联军,进行了八里桥之战,从而使八里桥举世闻名。

据《北京志·军事卷·军事志》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至七月(8月),英法联军1.7万人,分乘百余艘舰船抵大沽口外,清军疏于戒备,北塘、新河、塘沽、天津先后陷落,清军撤往通州一带。清政府与英法联军重新谈判,因侵略者所提条件过于苛刻,天津和通州谈判破裂。

七月二十五日(9月10日),英法联军近4000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进犯。时部署于通州地区的清军有3万余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马步队1.7万人,驻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

八月四日(9月18日),联军先头部队推进到张家湾,向清军阵地发动进攻,清军步队千人奋起抗击。但当僧格林沁派马队抄袭敌军时,突遭联军火箭袭击,马匹受惊回奔,冲击步队,马步兵自相践踏,阵势顿时混乱,一同向八里桥溃退。联军攻占张家湾,并乘胜占领通州城。

八月七日(9月21日)上午7时,英法联军稍事整顿后,向八里桥发起进攻。其兵力部署分东、西、南三路:东路为法军第1旅;西路为英军;南路为法军第2旅,担任主攻八里桥的任务。孟托班为总指挥,总兵力约五六千人。时八里桥一带清军约3万人,其中马队近万人。僧格林沁令胜保部迎战南路,瑞麟部迎击东路,自带部队抗击西路之敌,令马队实施正面反冲击。马队出击后,毙伤敌军千余人。后遭据壕联军炮火轰击和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伤亡甚众,被迫退却。三路联军乘胜发起强大攻势,胜保部与冲到八里桥的南路之敌肉搏拼杀,后因胜保受伤,遂向北京退却。僧格林沁督率本部马队穿插冲杀于敌南路与西路之间,指挥步队顶住西路之敌的攻击,双方伤亡甚众;旋因联军西路一部抄袭僧格林沁军后路,僧格林沁遂撤队而逃,瑞麟部亦退往北京。中午,英法联军占领八里桥及附近村庄。因伤亡消耗过重,英法联军在通州休整半月,待援补给,通州百余村庄遭洗劫。

八里桥之战,清军惨败而退,使北京城完全暴露在联军面前,战争局势急转直下。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英法联军不费一兵一弹,通过安定门顺利进入北京城;抢劫并焚烧圆明园及西郊诸园,园内珍宝、文物、典籍等被劫掠一空,所有庙宇、宫殿、建筑和历代收藏的珍品都化为灰烬;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八里桥也成为中华民族这一段惨痛历史的见证。

rd_or_6525504c3cf226a8ef1878682cdfc542.jpg (18.25 KB, 下载次数: 43)

修复后的通州八里桥

修复后的通州八里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4 04:28 , Processed in 0.07218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