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竞逐诺贝尔奖须向日本取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3 14:4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西兰《先驱报》文章 原题:诺贝尔奖把日本变成中国标杆

  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一直维持着独一无二的被视为文明标杆的高度。让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水之隔的日本今年又有两人获奖。屈指算来,进入新世纪后,日本获奖者已过两位数,而中国还在为有没有人得过奖、有多少人得过奖纠结不已。

  二战后,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开发应用技术。1995 年,日本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始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技术开发。2001 年,日本更是提出要在21 世纪头50 年里培养30 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日本近年来频出诺贝尔奖得主,与日本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这是一条靠近西方科学主流轨道的道路。中国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才有“863”、“973”计划,但中国的速度还是有点慢。体制因素、教育基础、科技环境、人口素质等都可能被视为“罪魁”。然而真正的差异在于,直到今天科学精神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工具化、权力化、利益化才是当下中国科学的真正角色。

  科学如此,文学如何呢?如果说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的天鹅肉,这块天鹅肉很大意义上指的就是文学奖。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奖,村上春树也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这些足以证明日本文学的地位和成就。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现代日本文学的两极。前者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后者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同样面对传统和现代化两大课题,中国却只有朱自清、沈从文等少数作家在川端康成的道路上走过,在大江健三郎的道路上曾经有中国80 年代作家群,那是新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但他们没来得及长大就戛然而止。

  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并且还有很多历史包袱。在诺贝尔奖的“标准”里,作家需要有独立的价值观,不能为社会政治和现实所绑架。而在现实中,中国文学只是商业和权力的自娱自乐,现实和历史的真相均不在视野之内。为什么中国文学没有领军人物?

  有人说,中国人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走出国门,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其实更多的是求得别人认可的心理,这种看法是偏颇的。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和巨额的奖金,哪一个中国人能抵御住这样的诱惑?中国人渴盼诺贝尔奖的悲情过程,其实是一种诘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技?需要什么样的文学?笔者认为,日本走过和正在走的道路恰恰是中国必须要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0-11 00:33 , Processed in 0.15824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