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逃港》记录诀别:死后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11: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09-07 08:28  来源: 时代周报
        核心提示:“死后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何其决绝!四十年前深圳河缓慢的流水,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妇人这声歇斯底里的诀别。这个在故土被养育,而又在故土养育过儿女的妇人,真的非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憎恨吗?

深圳河、中英街,一河之隔、一街之隔,却曾相隔万里。如今它们都是寻梦者拼搏的乐园,日夜演绎着经济繁荣的《双城记》。可在这两个繁华之地,曾经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逃港”事件。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无数生离死别在深圳河边上演。

“死后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何其决绝!四十年前深圳河缓慢的流水,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妇人这声歇斯底里的诀别。这个在故土被养育,而又在故土养育过儿女的妇人,真的非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憎恨吗?

当然不是。她恨的是吃不饱饭,恨的是自己有手有脚,却在深爱的故土上养不活自己和亲人!这或许也是几十年前大部分逃港者躲过死神游到对岸后抱头嚎啕大哭的真实原因。

三十多年前因为饥饿,曾为鱼水的两个阶层—干部和百姓,走向了对立面。一边是被求生本能强烈驱使不得已而逃港的百姓,一边是被国家面子情结绑架而阻止逃港的干部。此时为了吃饱饭,他们成了互相防备的敌人,深圳河边的枪声宣告了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这段历史的跋涉是如此艰难,我们可以用生命的流逝去重新审视年轻的共和国的某些决策失误,但跳出那段历史回望,那些时松时紧的边境政策,那些为民请命、敢为天下先的高级干部和基层干部,何尝不是历史棋局中的无奈的棋子?三十多年前发生在宝安县的那场省委书记习仲勋与村支书文富祥的大辩论,是否真的是改革开放象征性的先声?是怎样的无形之手,轻轻地翻动了历史的硬币?

期待悲剧不要重演,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去追寻历史的真相。

《大逃港》作者陈秉安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在近二十年的长期跟踪研究中,一个一个寻访大逃港的亲历者,从当时的地方要员到普通百姓,从立功受奖者到因罪受罚者,从逃港后发家致富者到终生穷困潦倒者,采访手稿塞满了麻袋。为更真实地接近历史,作者跨越两省四市,一页一页地查找深锁的档案资料,并在近期查阅了刚刚解密的重要档案。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2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变局到底是如何开始的?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在大变局揭幕的前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大逃港》或许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追溯这段历史,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是怎么走来的。

讲述大逃港的历史,也许会将很多经历过那场悲剧的人再次带回现场,重新唤起他们身上的痛苦记忆。但追寻这段历史,并非是要去揭那一辈人的伤疤,只是期望还原历史真相,在民族的体内植入记忆因子,让悲剧不再重演,防止历史以新的面孔侵入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时光的流逝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枚被翻来覆去的硬币上,我们原本不用那么卑微。

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那么,还原真实的历史,则是我们甩掉包袱轻装上路的开始。

msn.news.ifeng.com__rd_or_7b43b4499c285dfadb7ac85661da8b74.jpg (20.43 KB, 下载次数: 36)

广东逃港潮 资料图

广东逃港潮 资料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12:14 , Processed in 0.53984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