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华文媒体《东方时报》5日刊发一则探讨日本人与中国人如何“看我们”的稿件,笔者认为,同乘“地球”这条船的日本和中国,相互之间真诚直率的交流一下对对方抱着怎样的看法,不失为一件好事。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人是一个十分在意“外国人是如何看我们”、“如何想我们”的民族。
之前,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了《菊与刀》,深刻剖析了日本人性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扎亚·卞达森的畅销书《日本人和犹太人》,在日本卖出300万册;保罗波奈的比较日本论系列丛书《不可思议之国日本》也是倍受关注。
这类书之所以在日本卖得好,我想那是因为,日本人喜欢探究他人目光中的自己。日本人从小被父母言传身教“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做被世人嘲笑的事”。我们很在意“他我”,而“自我”意识相对较弱。这种自我认识结构,导致日本人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从小耳濡目染,长大成人后看上司、看客人的脸色行事。别人会怎么看成了日本人非常重要的行动准绳。
日本政府也如此经常受别人眼光左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这架经济发展的巨大机器不停地高速运转,日本人在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埋头苦干、全心全意、全身全力地工作。许多人早上顶着星星出发,晚上戴着月亮归家。“忘我”工作却不懂休息和生活的日本人,被欧美国家冠上“经济动物”之名。为了改变这种形象,国家采取了民事不介入、宽松教育等政策。但是结果又怎样呢!如今世界上国家介入发展本国产业的情况并不少见。而日本学生的学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不就是国家所谓的“宽松教育政策”吗。
而中国人似乎不太理会周围人的眼光,我本人这样认为。中国人的大陆民族基因奠定了他们从容不迫的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听信他人意见。尽管嘴里说着“是”,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接受“日本人看中国”的邀稿时,我思忖:日本人如何看中国,中国人真的有兴趣吗。
当今的国际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要求国与国之间在环境、安全保障、资源等等诸多问题上合作。我认为,同乘“地球”这条船的日本和中国,相互之间真诚直率的交流一下对对方抱着怎样的看法,不失为一件好事。(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