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
一个国家的首都,是政治的中心,军事的城堡,经济的枢纽。因此,在选址时必须慎重。要充分考虑是否有险可守;是否物产丰富、人口稠密;是否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等因素。如选址正确,无疑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如选址时考虑不周,定会导致日后军事或经济上的失败,从而动摇政权的稳定。
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几十个朝代和政权的更替,在定都方面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现在我们拿同一时期的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来分析一个。
事例一
项羽眷故乡失地利
韩生笑其沐猴而冠
公元前206年,在摆了鸿门宴后没几天,项羽就带领40万大军西进咸阳(今西安),进城之后,项羽当即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纵士兵烧杀抢掠,还放火烧了秦朝富丽堂皇的宫殿,史称这场大火“三月不息”。在搜刮了城中所有金银财宝及妇女后,准备东归彭城。
这时,有一名为韩生的人对项羽说:“关中地区依山傍水,周围四面皆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是定都称霸的好地方。”项羽见秦朝的宫殿已被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又思念故乡,就说:“一个人富贵了如果不归故乡,就如同穿锦绣衣裳在黑夜里行走,有谁知道呢!”韩生退下来对别人说:“怪不得人家说楚国人沐猴而寇,果然是乡巴佬!”
楚人把猕猴叫做“沐猴”,“沐猴而冠”是指猕猴戴上人的帽子假充人样。项羽是楚国人,听到这句讽刺他的话,一怒之下就把韩生烹了。当年二月,项羽定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
彭城即现在的江苏徐州,相传因远古时帝尧封颛顼后裔彭祖于此而得名。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设置彭城县。
徐州是我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和古战场,被北方称为南国重镇,又被南方视为北门锁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徐州都发生过战争。从地理环境讲,徐州虽然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周围有泗水、汴水等河流。但周围山头不高,均在海拔400米以下,在对方大部队的强攻之下,要守住徐州颇不容易,更何况徐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城经常被打得残破不堪。所以,相对于西安、洛阳等城市而言,徐州肯定不是定都的首选之地。
事例二
刘邦面临两难选择
张良裁决定都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平定天下之后,马上面临着应该定都何处的问题。当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定都洛阳,持这种意见的大部分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并且占大多数,他们多是关东人,所以倾向于定都洛阳。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定都西安,持这种意见的当时只有娄敬一个。
群臣认为定都洛阳的理由是:
周朝定都洛阳,拥有天下数百年;秦朝定都西安,到秦二世就灭亡了。洛阳位居“天下之中”,便于四面八方的物资供给,而且四周群山环绕,背靠邙山,东有成皋,西有崤函,背对黄河,面向伊水和洛水,土地肥沃,地势险要,形势完固,足以设险守国。
娄敬认为定都西安的理由是:
西安虽是秦朝故地,但披山带河,南阻秦岭,北滨渭河,四面均有险可守。如果突然发生战争,百万之众可以立即召集。而且关中土地肥沃,人称天府之国。如果定都西安,即使关东诸侯作乱,也可以稳守以前秦国的地盘。
两种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令刘邦拿不定主意。于是征求张良的意见。
张良认为,娄敬的意见是对的,应该定都西安。张良说,“洛阳的形势虽然完固,但面积太小,不超过数百里,另外土地也不够肥沃,无法与西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相比,其地理环境四面受敌,并非用武之国。而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可凭着南、西、北三面的地理险阻进行守卫,单独敞开东面制服关东诸侯。关东诸侯安定,通过黄河、渭水自关东向关中运送物资,供应首都。关东有变化,自渭河、黄河顺利而下,也足以运输军粮,因此,关中可以称作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定都最理想的地方。”
项羽定都彭城后不久,刘邦就乘项羽攻打并占领田横之机,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攻打彭城,虽然后来项羽重新夺回彭城,但几年后兵败乌江,自刎而死。
刘邦定都西安,为汉朝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关东地区虽曾发生叛乱,但仍然动摇不了汉朝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