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肿瘤医院王懿龄教授:六十载练就“眼底辨秋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7 12: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肿瘤医院王懿龄教授:六十载练就“眼底辨秋毫”


2010-03-04 08:37:00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86岁的王懿龄教授被同行及患者赞为“眼底辨秋毫”:一台显微镜、一双锐利的眼睛、十只因化疗而龟裂的手指,成就了王教授在病理学界接连不断的奇迹。不少病人拿着别的医院做的病理报告,一定要请王教授再看一看,并因此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最终挽救了生命。这位大名鼎鼎的病理“高手”,有时比手术台上的“一把刀”更具威力。

令人惋惜的是,牛年岁末,王懿龄教授因乳腺癌骨转移逝世,离开了陪伴她一生的显微镜。前天,肿瘤医院在为其召开的追思会上,弟子们回顾王教授的从医人生,寻找老师练就一双“慧眼”的秘密。

当一颗病人的“定心丸”

1950年,王懿龄教授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当年分配进入肿瘤医院。这一待,就是整整六十年。

曾与她诊室相邻的医生都说,“王教授的病人特别多,常常挤满一屋子。”由于她的病理诊断水平炉火纯青,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计其数。对他们来说,王教授的诊断就是一颗“定心丸”,切片经由她看过,才能放心地离去。病理科朱雄增教授是王教授的弟子,他回忆道,很多病理医生仅对某种固定的肿瘤病理诊断娴熟;老师却不同,由于其扎实的基本功、时时更新的知识库,她在消化肿瘤、延腺肿瘤、淋巴瘤等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皆有较高造诣。

即便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后,王教授对每个病理切片仍一丝不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不理想,就一遍遍地返工;切片或染色不理想,就重新来过直至合格……精益求精的态度,成就了临床上一个个“乾坤大扭转”。病理科副主任杨文涛教授举了两个实例,39岁的女患者因乳头溢液,在外地进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及家属焦虑万分,慕名找到王懿龄教授。在经过镜下观察HE切片后,王教授诊断为伴有硬化的旺炽型乳头状瘤病,属于良性;进一步的免疫组化证实了这个诊断,病人免于根除之苦。18岁的男生,在外院被诊断为“骨肉瘤”须截肢,王教授仔细阅片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他曾有外伤史,果断地否定了其骨肉瘤的可能,最终诊断为“骨折后骨痂”,由此挽救了一名可能面临残疾的少年。

终身最爱是显微镜

每天坚持10个小时看显微镜,每日工作到晚上10点。这样的工作强度维持一两天并不算难,可王懿龄教授却坚持六十年,即便休息日也如此。当学生们问及,一直守着显微镜会不会太累?她总是坦然地回答:“还好,我离不开显微镜。”

持之以恒,是王教授最典型的工作状态。身为肿瘤病理专家的王教授,毕生罹患过两次肿瘤。1989年,她不幸患上腹腔镜肿瘤;2004年,乳腺癌又突然降至身上。白发苍苍的老人,先后接受四次化疗,可就在重病之下,她仍坚持不放弃自己的显微镜。手指因为化疗药物龟裂开来,王教授就用胶布全部绑好,继续不停地调节显微镜;忍受肿瘤带来的巨痛时,她仍关切地询问患者后续检测报告,比对之前的切片阅读是否正确……去年,肿瘤医院庆祝病理科成立六十周年,学生们将老师那双显微镜下“绑着胶带的手指”当作宣传封面,却被老师一口回绝,“这双手不美,千万别放上去。”

王懿龄教授的“乘车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的敬业。早在二十多年前,每晚工作结束时,她总会搭乘49路末班车,返回延安路的家。久而久之,49路的司机和售票员都会记得,末班车上有位圆圆脸庞、齐耳短发的“老搭客”。当得知她竟是医院大教授时,司机和售票员们都特别疼惜她,每晚定时候着她,要是迟迟不来,就按两下喇叭提醒,仿佛在说“王教授,是时候下班了!”

心无旁骛练就“炉火纯青”

王懿龄教授终身未嫁,没有子女;可她的学生,桃李遍天下。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可她的生活颇为充实,因为显微镜与书籍,是她的全部;病人与切片,占据了她的整个心。原病理科主任施达仁教授坦言,“面对各个时期各种风向变化,她总是那么心无旁骛,倾其所有扑在所热爱的病理事业上,这便是练就‘炉火纯青’医技的根源所在。”


解放之初的血吸虫防治工作、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医疗队,王教授都踊跃地参与,曾以忘我的工作态度,被记功一次。1990年,王教授光荣退休了,当时的教授级别工资并不高。之后20年间,她始终在一线发挥巨大作用,却从未要求改善待遇。生活上,她每日三餐几乎都在食堂解决,衣着永远朴素整洁、多年居住在小小的老公房内。可凡是与病理学有关的,王教授总比别人要求更多些:改革开放初,她用仅有的工资自费订购权威杂志《肿瘤》,以此来补充前沿医学知识;时常更换自己老版的病理书籍;连续几日没有疑难杂症切片可阅,便主动询问……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王教授也未曾离开她的病人和切片;临终前一个月,她还在为患者阅片。孜孜追求六十年,王懿龄教授最终为自己终身所爱的病理事业画上完美句点,为医护同行树起了无私敬业的楷模。(顾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02:24 , Processed in 0.115501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