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8 12:51:30
|
只看该作者
林彪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度
1949年,林彪写下对毛泽东的一段评语:“他先为你捏造了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改你的意见,并无,而捏造——老毛惯用的手法。今后应当注意他这一着。”林彪写下这一段话,但并没有说明是针对什么。笔者以为,这一定是同林彪有关、而他又认为有损自己颜面的论述。经排查,似乎能对上号的毛泽东著作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这一著作写于1930年初,古田会议结束以后。在1929年底,毛泽东收到了林彪写给他的一封新年贺信。在信中,林彪表示要求进步,并征求毛泽东对自己的意见。向林彪贡献一些什么意见呢?毛泽东准备借写复信之机,深入地阐述古田会议没有涉及的如何估量当时的形势和伴随而来的如何行动的问题,并将此信印发红四军各个单位,以统一全军干部的思想。
在信的开头,毛泽东写道:
新年已经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一则有些事忙,二则也因为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现在我想得一些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实是现今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把它提出来。
读了这一段后,人们会提出一个问题:林彪在贺信上写了一些什么内容?由于笔者没有看到林彪的原信,在这里只能根据毛泽东的复信作一些分析和推测。我们从毛泽东所说“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到一点适当的东西来”,大体可以判断,林彪在贺信上只是泛泛地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并没有提出向毛泽东请教的具体问题。
毛泽东接着说:
我要提出什么问题呢?就是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行动问题。我以前感觉到至今还有些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的悲观。去年五月十八日晚上瑞金的会议席上,你这个观点是最明显。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毛泽东在这里提出的问题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就是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问题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存在。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被国民党军撵着跑将近两个月,在大余、圳下等几次战斗均告失利,直到大柏地战斗才缓过劲来。不少干部,包括林彪对此都心有余悸。1929年2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来信又提出分散红军,隐匿大的目标,朱德、毛泽东调到中央的问题,使包括林彪在内的一些干部产生了分散游击的想法。
古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便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时,恰好林彪来了新年贺信。于是,毛泽东就通过给林彪写复信,采用教育林彪的方法来教育与林彪有相同想法的人。因为林彪确实曾经对时局的估量比较悲观,尽管林彪在新年贺信上并未提这个问题,但毛泽东在复信中对他讲这个问题并非“捏造”。
复信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的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复信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后,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毛泽东说:“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对于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毛泽东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道: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这封信写得热情洋溢,对林彪采取了循循善诱的老师教诲学生的态度。他此时确实把林彪视为可以造就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毛泽东考虑到同林彪有类似想法的人,在部队中还大有人在,于是就让自己比较欣赏的林彪当一回典型,借给林彪写复信的机会,在信中阐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来教育大家。这样,这封信就不仅仅是送给林彪一个人,而是交付油印,以党内通信的形式发给部队,用以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形势和任务的教育。对此,林彪并未提出异议。
到了1948年2月初,林彪针对一些地区在编辑毛泽东的选集一事,致电中宣部,要求收录毛主席给他的信时,不要公布他的名字。他说:“为着不致在群众中引起误会起见,我认为只公布信的全文,而不必公布我的姓名,就好些。”他认为,这样可以“不致在群众中引起误会”,避免国外“种种无益的推测”。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要求。2月12日,毛泽东在林彪给中宣部的电报上批示:“一、这封信不要出版。二、请陆定一、胡乔木负责将文集全部审阅一次,将其中不适宜公开发表的及不妥当的标出,并提出意见,待修改后再出版。叫东北局暂缓印行及翻译外文。”后来,在将此文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将批评林彪的地方改掉了。
但是,林彪对此仍耿耿于怀,因此便出现了上述那段关于“老毛”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