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中日关系盘点:不同寻常 充满变化与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6 13:2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16日

如果人们以较大尺度来观察中日1972年建交以来的国家关系,就不难发现2009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随着8月底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日本民主党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于是,中日关系的日本一方由自民党主导转换为民主党主导,两国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局面。

  自民党政府对华外交的尾声

  日本政治的巨大变化将过去一年的中日关系分割为自民党与民主党两个不同政府主导的部分。2009年1月9日,中日举行了第九次战略对话,外交部王光亚副部长与日本外务省薮中三十二次官在东京举行的会谈中,就双边、地区以及重大国际问题展开坦诚、深入、务实的交谈并达成广泛共识——中日作为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不仅要处理好双边和地区的问题,也要在全球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3月,日本外务省向自民党外交委员会提交了即将出版的2009年《外交蓝皮书》草案,并获得政府批准。蓝皮书积极评价过去一年的两国关系,高度赞扬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所取得的成功,并认为“此次访问以及中日首脑会谈具有历史意义”,“两国在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上取得了切实的进展”。4月30日,麻生太郎首相访问中国并发表演讲,驳斥“中国威胁论”,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机遇”,表示“日中两国都不会成为军事大国,互不构成威胁,应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加强合作”。中国方面对麻生首相的访问及演讲内容表示欢迎,胡主席在会见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发展对日关系的一贯原则立场,还特别强调“两国是永恒的邻居,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合作良好,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发展为两国关系的未来打下了好的基础。……在多边领域,双方要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作为合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在10+3、东亚峰会和中日韩等区域机制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政府与日本自民党政府间成功的首脑交流,为自民党的对华外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民主党对华外交开局良好

  作为过去30多年一直与中国展开外交的自民党,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风格和惯性,中日之间先后缔结的四个政治文件,都是自民党政府与中国政府间签订或约定的法律文书。相形之下,成立只有13年历史,对华只有政党外交渠道的民主党,无论在对华外交经验上还是日中交流的积累上都逊自民党一筹。9月建立政权后,民主党马上着手推进对华关系,以便尽快把“长城计划”为基础的政党交流升级为代表国家的政府外交。

  虽然,民主党领袖们早在上台前就已经多次表示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该党在选举中要改变日本外交方向的承诺——一方面调整日美关系,使之朝着“紧密而对等”的状态发展,进而争取日本“自主的外交话语权”;另一方面调整对邻国的外交,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进而实现重返亚洲目标等一系列主张——是日本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整体调整,这就使得人们对民主党联合政权主导下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期待与关注。

  按照中国方面的判断,两国政府的外交“磨合”可谓“开局良好”。面对新的外交对手,中国政府一方面坚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一贯立场,希望中日两国在继续为“战略互惠”关系框架增添实质内容的努力中促进国家关系平稳发展;同时也积极将迄今与日本民主党的政党间交流关系转向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日本民主党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外交努力,新任外相冈田克也利用双边、多边的多种场合与中国方面接触,努力“磨合”新政府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0月10日,鸠山由纪夫首相利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访华。这是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10+3框架”外的第二次会晤,会晤后发表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标志着包含中日这条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内的东亚区域合作正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快速发展。作为三国间的政治共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宣布:“三国致力于在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基础上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区域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日益加强。”

  中日关系发展未有穷期

  12月10日,民主党政府的“幕后将军”小泽一郎率领由国会议员、经济界精英共600人组成的超大型团组访问中国。分析认为,小泽此举既有表明自己是民主党真正的主人的含义,也希冀自己能够像他的从政导师田中角荣那样在发展对华关系上书写历史篇章。按照小泽本人在启程前会见杨洁篪外交部长时的表述,“日中两国将在21世纪迎来人类历史上的伙伴关系时代,将继续先人们的政治功绩。”三天后,中国习近平副主席访问日本,预示着中日两国关系将走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中日关系何以取得今天的良好局面?首先是两国政府与民间积极努力的结果。中日经历了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政冷经热”阶段后,又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的首脑外交,确立了第四个政治文件所规范的“战略互惠关系”,这既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政治共识,更是两大民族根本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不容否认,民主党新政权的建立,对于深入发展中日战略互惠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在曾经长期困扰中日关系的“历史认识问题”上,民主党核心成员明确反对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化解历史认识问题给两国关系造成的不利因素,起到了富有成效的积极作用。双方约定“不挑战对方的战略底线”,体现出相互包容与理解的姿态。在经济、贸易、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方面,中日正在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而化解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摩擦,相互不挑战战略核心底线,力争在着眼大局的原则基础上克服现实中的问题,也是两国今后要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与办法的唯一途径。

  在本文截稿之时,中日关系层面又传来新的信息: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日本《读卖新闻》将一年一度的中日问题调查公布于众。这是一项透过直接问询两国公众对中日关系的意见和态度,来精确反映社会舆论动向的连续的工作,其结果使人们又有机会凝视这支衡量中日关系的“民意晴雨表”,进而思考两国关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今后的两国关系走向,中方认为将会“非常良好”的为8%,“会好一些”的为46%,总数达到54%。这一数字低于2008年的74.6%,高于2007年的41.4%,与90年代中期(1996年51.2%)基本持平。在日本方面,认为将会“非常良好”的为5%,“会好一些”的为29%,总数达到34%。这一数字略低于2007年的34.9%和2008年的37.5%,但高于90年代中后期(1996年28.7%)水平。这说明肯定意见仍是两国民众的主流判断,从“草根”意义上给过去一年的中日关系提供了“平稳发展”的注脚——尽管仍存在历史遗留和现实中的摩擦,但共同维系国家关系,争取互利双赢的认识正在从政府的共识与专家的构想,一步一步走向公众,逐步变为老百姓对中日关系的个人理解。同一调查还就“您对鸠山政权给两国关系的影响的评价”设置了特别提问。对此,中国方面31.2%的人认为“正面影响大”,11.7%的人认为“负面影响大”,34.7%的人认为“正负影响并存”;日本方面则有29%的人认为“正面影响大”,17%的人认为“负面影响大”,41%的人认为“正负影响并存”。可见,民间对新格局下的中日关系发展有乐观的估计,同时也认为“机会与挑战并存”。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对于国家关系而言,这个“心”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为民心,即公众对对方国家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间的信赖感。笔者以为,从长远观点看,中日两国关系若要健康平稳,就离不开“草根”层面的相互了解和认同。目前,中日关系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后两国关系的可能状态将有别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干杯外交”时期,也不会倒退到“政冷经热”的低谷,毋宁说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相邻大国的成熟关系。但同时,政治高层间的信任,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无一不需要民意的理解和滋养。而且,与国家制度属性、政治信仰等政治性意识形态的要素相比,同为东方民族的中国和日本更容易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寻求一种可以共同接受的东方文化体系,这就是我们重视民意调查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这让人想起蒸汽机车发明者斯蒂芬逊的一句名言:我的目的不是追求成功,而是要在不败中不停地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0-12 12:30 , Processed in 0.07277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