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报道:中国式变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9 13:0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别报道:中国式变暖

2009-11-29

2007年2月2日之后,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为全球是不是在变暖的问题进行讨论了,但这决不代表着人们不再关心这个问题,恰恰相反,是更加关心,而且,可喜的是,很多人终于开始考虑“怎么办”了。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其结论让人类多少觉得惭愧和悲观,因为报告的结论是:全球变暖,有90%的可能性是人类造成的;还有,不论从现在开始,人类采取何种措施,继续变暖的趋势已是不可逆转,它将持续数个世纪。

我们依然对刚刚过去的这个温暖的冬天记忆犹新,同样,我们对刚刚过去的这场让人全身酸痛不已的流感记忆犹新。不要说全球变暖与你无关吧,只要你还在地球上,相信我,你既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也是它的直接受害人。

变暖逼近中国!

中国国家气象局最近异乎寻常的繁忙。如果上网搜索“中国”+“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的名字几乎总与这些关键词连在一起。2007 年3 月3 日从国外参加会议回来之后,秦局长在第二天开始参加2007 年广受国内外关注的“两会”。国务院领导在两会结束后也要听取全球变暖对中国影响的专题报告。

在国家气象局下属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有关全球变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一些变化真可谓触目惊心。

从地理上看,中国属于大陆型国家,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因此受雪山和冰川的影响要远大于海洋,但全球变暖带来的许多影响首先是从海洋上体现出来的,所以,许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全球变暖对中国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

全球变暖是一个加速的渐变,今天最大的担心就是这种渐变什么时候会引发全球气候的突变。截至目前为止,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陆地冰川的大面积融化,但是这些变化引起的后效却不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同的感受。

气候一旦发生变化,它是一个全局效应,全人类必须为此集体付出代价。虽然可能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上,发达国家无疑在过去百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远远承担着大于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责任。

两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最大。这种影响通过洋流和气流成为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在电影《后天》中全球的洋流输送可能因为北极冰盖的融化而被突然打断,这里颇为危险的事情就是,一旦打断,由于是长时间的积累,很难通过任何人类的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人为地进行纠正。

而南极的冰架融化事件也已经在2006 年成为震惊全世界的科学发现。虽然事实上从1988 年开始,南极的冰架就在一点点地发生断裂融化。南极冰架融化产生的一个令人觉得吉凶莫测的事情就是,曾经被冰架封闭在深海的一些从来没有被人类见识过的生物群落被解放出来,游进了大海深处。

有人甚至将这个事件与《X-档案》某集中南极冰盖的深处藏有外星异型冰冻实验室的虚构情节相提并论。因为科学家推断这些被深埋在Larson B 冰架之下的深海生物群落至少在那里被封存了已经有数十万年之久。换句话说,它们已经有数十万年没有参与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进化。它们会给当今地球已经日趋脆弱的生态圈带来什么呢?

前面我们提到作为大陆型国家,全球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变暖的信号极其容易被我们中国大众所忽视,事实上直到今天,遍布全球的256 个二氧化碳含量监测站,在中国境内的数量则极其有限。正因为我们是大陆型国家,数千年来,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气候事件莫过于江河的洪水泛滥。在三峡大坝修筑好之后,我们今天可能面临的新课题却恰恰可能是在继黄河断流多年之后,长江也将面临水流量降低以至断流的问题。

青藏高原持续变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江河水流量下降。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15%的耕地靠黄河水灌溉,有1.5 亿人的水供应依靠黄河。在过去的30 年里,青藏高原每年的冰川融化已经达到131.4平方千米。按此速度,中国国家地质调查局表示青藏高原的冰川将有可能在2100 年完全消失。

作为母亲河的长江与黄河一旦枯竭,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带来的挑战是难以估量的。华夏祖先为何形成龙的图腾与崇拜,与江河泛滥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今天,因为身居大陆,龙的子孙却有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类型的缘故, 对全球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 显得有些反应迟钝。





为地球量体温

1987 年,“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这一天,天气很好,冷,还是一径地冷,但没有风也没有雪,晴朗的天空飘着若有若无的云。祁连山的山脚下,不知何时支起了几顶帐篷,帐篷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猛看上去,让人不免误以为是哪里来的游客——可在这么冷的地方露营,这些旅游者也未免太不要命了吧。

远远的,有人走来,从有着几十万年的坚硬冰层的敦德冰川走来,那可是祁连山最大的进行各种科学监测试图冰下隐藏的秘密。

他们要让机器钻入冰中,深深地钻下去,5 米、10 米、50 米、100 米??然后,他们将把一段冰柱取出来,带回他们来的地方。这段冰柱就像一本写满密码的藏宝图,等待他们破译遥远的逝去的时光里发生过的事情。

这冰柱的正名叫“冰芯”,“她”是地质学家们偏爱的“美人”,苗条清秀,晶莹剔透,而仔细研读,才会发现,在“她”体内有着丰富的内涵。气泡、微粒、化学元素??每一个参数都至少载有一个地球系统变化过程的信息。

而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 中纬度) 和海拔高度( 平均4500 千米),成为南、北两极之外,人们最热衷于进行冰芯研究的地方。

这一次科学家们取出的冰芯长达近140米,无言的冰芯诉说出埋在心里的悲哀:在过去的200 年里,温室气体甲烷的浓度急剧上升,以前青藏高原的冰芯内甲烷浓度与南北极的相差不大,但这次,虽然两极的甲烷浓度也在增加,敦德的甲烷浓度比它们却都要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凶:温室气体,已经毫不怜惜地侵犯到玉洁冰清的青藏高原。


谁扰乱了气候

历史的镜头聚焦在近二十多年,当我们在进行各种科学监测试图发现周围气候变化的痕迹时,却发现自然已经给了我们最严肃的警示。那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词,例如高温,厄尔尼诺,拉尼娜,台风、飓风等,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变暖给人的直接感受就是高温天气。近年来,夏日的滚滚热浪频繁席卷欧洲美洲这些原本凉爽的国家。2006 年7 月,美国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创1895 年以来之最,其中加州最高温度高达51.6℃。而在中国,夏季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让人无法不怀疑是大自然发怒了。

厄尔尼诺(ELNINO) 这个气象术语的知名度在近些年迅速蹿升。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之意,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表层温度的变化带动大气加热场的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海洋表层水温上升高达3℃以上,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鱼因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而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

无辜的凶手


《京都议定书》第12 条规定,CDM 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项目或造林项目。通过CDM 项目获得的减排单位是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tifiedEmission Reduc-tions ,CERs) 。据报道,发达国家为完成减排目标,在2008~2012 年的5 年时间里,每年需要通过CDM 项目购买约2~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对发展中国家,

这是巨大的商机。这其中,中国可以提供CDM 所需项目一半以上的二氧化碳当量。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1986 年,在西非的喀麦隆,8 月21日,尼奥斯湖附近的1700 多人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那天夜里,大量二氧化碳从湖中冲出,使得睡梦中的居民和成千上万的动物短时间内死亡。

这是个极端的事例,二氧化碳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呼吸着的空气中,只要没有达到一定浓度,它对人的身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空气中正常浓度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5%,并不危险。但是如果浓度超过3%,人们将感觉到呼吸困难。浓度在3%~6% 之间时,血液的酸度增加,会导致发热感和头疼。而超过10%,人类将昏厥,最终窒息而死。人类能够忍受的二氧化碳浓度为5%,但是只能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

人们常将经不起磨难和挫折的人叫做温室里的花朵,和真正温室里的蔬菜水果相比,人类倒也真像在温室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就像将地球包起来的温室玻璃,保持着地球的热量。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各处的温度将平均降低33℃!

温室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就像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一样,必不可少,又不能随便增减。近百年来,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上升,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自工业革命以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增长。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止,二氧化碳多数由海洋,尤其是浮游植物群落和植物吸收,在一个生产-消耗的交换循环内达到平衡。现在,交换不再平衡,大气中有30 亿吨二氧化碳。海洋继续吸收我们排放的部分二氧化碳,但是一些专家估计到2020~2030 年,海洋的吸收能力将达到饱和。如果全球变暖使水温和洋流发生变化,那么这一现象甚至将出现得更早。这种假设中,全球变暖可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降低海洋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人们虽然在采取各种办法清除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但大多数还处在计划或实验室阶段。

我们能达到的比较好的结果是,在本世纪内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储量限制在550ppm(百万分率)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工业革命前的两倍。2005 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379.1ppm。

人类,任重道远。

都来交易

鉴于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威胁,俗称《京都议定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得以通过,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定了减排指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议定书本没有要求减排指标,但这也是迟早的事,而且,即使现在,《京都议定书》也不是与中国无关。在议定书中,为了促进各国完成减排目标,允许发达国家采取多种方法来操作。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就是方法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的建设。其项目减排的温室气体量,可以算在发达国家减排任务的完成量中。

这是一条受欢迎的机制,对发达国家而言,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来实现减排。发达国家在本国减少排放1 吨二氧化碳的成本至少需要100 美元,而这个成本在发展中国家则只需要20 美元左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够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并且在工程建立之初就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较低的量。

中国现在CDM 项目总减排量已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2002 年与荷兰政府合作的第一个CDM 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辉腾锡勒风电场,就获得了总计约2.7 亿元人民币的收益保证。

2007 年1 月开始执行的中昊化工CDM 项目,总交易额估算达到了43.8 亿元人民币。

一片叫好之声外,也有人未雨绸缪,中国受《京都议定书》减排标准的制约只是时间问题,到中国也开始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要求时,有多少企业能有足够的实力来减排?届时,众多中小企业恐怕将举步维艰。

海平面上升了

2001 年12 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Vandenberg 空军基地发射了由法国制造的杰森1 号(Jason-1)卫星。它的使命是依托雷达监测海洋情况,继续它的前任——自1992 年起投入运作的Topex -Poseidon 的观测任务。杰森1 号仅重500 千克,对海平面的监测精度可达到2~3 厘米。它环绕我们星球做1330 千米/秒的飞行,并每秒做20 个测量记录。

卫星测量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开任何大陆活动进行数据采集。因为沿海地区的测潮仪在进行地面测量时,受到大陆岩石板块漂移的影响,测量结果不能达到很准确,而杰森1 号可以直接计算地表到海平面的距离,这使我们能够估测海洋绝对值,并观察它的各样变化。从1992 年Topex -Poseidon 记录的第一份数据资料开始,近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海平面的演变。

结论是:全球海平面每年都在上升,速率是1.8 毫米。

2007 年1 月,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宣布,中国海平面继续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5 毫米/ 年,高于全球平均值。预计未来3~10 年,中国海平面将比2006 年上升9~31 毫米。到2016 年,东海的海平面甚至会比2006 年高出38 毫米。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我们曾无休止地向海洋索取,现在,到该考虑的时候了,我们能保卫海洋吗?

该不该恐慌

我们看到过愤怒的海洋让数以十万计的人失去生命,我们也可以预料到,海洋的入侵将会使数十亿计的居民背井离乡。

海平面的确在升高,已经到不能忽略不计的程度了,而气候变暖及其衍生的大量后果,即使不是使海平面上升的唯一原因,也是其最主要症结所在。但是在这方面的预测研究一直不甚明朗,到底碳化物石油、天然气和煤的使用以怎样的速率导致污染?在怎样的排放强度下气候会产生这样的混乱?我们现在能做的,除了尽快找到答案,还有就是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持续付出努力,减少能源消耗,发展多种无污染工业,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这是个持久战,谁都离不开这个战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一视同仁。

对未来的估计已经没有最乐观之说,只能说,在大力控制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也许能只升高1℃,海平面上升十几厘米。而最糟糕的情况也难以预测,只能说,为了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话,全球气温到2100 年就会上升56℃。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海平面将上升达1 米!

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是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譬如,冰川消融,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川一旦融化为水,将分别使海平面升高7 米和70 米。而大量融化的雪水将改变海水浓度,给洋流带来影响。洋流,作为地球上热量转运的一个重要动力,它的改变将重新调整全球的热量平衡。

仔细想想的话,这不是杞人忧天,在遥远的灭顶之灾降临之前,我们该不该恐慌?

另一方面,灾难的影响却很微妙。因为若海平面上升,地壳也变得活跃。人们目前已经观测到,这一个世纪以来,西伯利亚、加拿大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等高于海平面的大陆大幅上升,抵消了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与此相反在部分温带和热带地区大陆有下沉的趋势,也就使危害加剧。在世界范围内,海平面上升使海水向地表入侵(珊瑚岛、三角洲、环礁湖、沿海沼泽地带),海水冲蚀切割悬崖扩张海滨,也使暴风雨发生频繁,威胁了沿海地带居民的生存。

所以,人们研究低洼地、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将来的地理变化趋势,以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些岛屿离海平面最近,大坝防御工程薄弱,最有可能被淹没。如果要在孟加拉国的地图上标示出高于1 米的海岸地区,我们会发现,2000 万人民将立刻面临灾难。

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很多沿海城市向海洋要陆地,还记得刚开始填海造城时我们的兴奋心情吧?——伟大的人类,定能胜天。现在还能这么骄傲吗?

绝对与相对的升高

恒河每年给其流域带去20 亿吨的沉积泥沙,使陆地向海洋每年扩张7000 米,沿岸地区每10 年升高7 厘米,这本可以抵消海平面的升高。可是,这些从海洋上获得的土地立即会被开发掉,用来造田、建城市,致使不坚固的土层不仅面临着海平面升高的风险,也承受着越来越频繁的飓风和洪水泛滥的威胁。

还有大坝,有时是“成也大坝,败也大坝”。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由于阿斯旺水坝的拦截,河流携带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减少,而正是那些泥沙,形成了今日生活着4000 万埃及人的尼罗河三角洲。大坝无疑对阻挡海水能起到有效作用,但在建坝之前,需要认真考虑大坝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受海浪冲蚀加速退缩,河流不再提供任何防御,以致三角洲地表后退了15%。

此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海水入侵,水泵过度抽取表层水,矿床和油井的泛滥开发,已经引起了地表塌陷和下沉,在曼谷、东京,或者是得克萨斯州沿岸都是如此。

中国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因为位于河口淤积平原,地面存在压实效应,同时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也对海平面上升造成了间接影响。

2004~2006 年,海平面变化对我国沿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加大,加剧了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使这些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数和强度都重于常年,所造成的损失也为历年之最;加重了山东、江苏、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的海岸侵蚀状况,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发了上海、广东等地区的咸潮入侵,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正常供水,使水资源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生态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0-8 00:28 , Processed in 0.07143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