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步天涵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五台山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1:40:24 | 只看该作者
2、朝鲜五台山
  朝鲜太白山脉主峰之一。海拔1,563米。由花岗岩组成。有月精寺和上院寺等古刹,风景秀丽。山顶平坦处辟为林地和耕地,种有牧草、啤酒花和薯类。
  太白山脉沿朝鲜东海岸南下,全长25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太白山脉的山势,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的雪岳山高达海拔1708米,中部的五台山为1563米,南部主峰太白山又低落到1561米。由于朝鲜半岛地壳不对称的隆起运动,半岛东侧隆起量较大,日本海相对下沉,以致半岛东侧地势高峻,西侧平缓。同时,随着隆起运动而发生的断层作用,使地表发生广泛的侵蚀和切割。因此,太白山脉紧逼海岸,东侧成为悬崖峭壁,险峻无比,西侧地形比较开展。从太白山脉分出去的广州山脉、车岭山脉、小白山脉、卢岭山脉,都是从东北到西南的走向,散布在半岛的西部。这些山脉受汉江、锦江、洛东江等河流的切割,都成为支离破碎的丘陵。在各大河流中下游两岸,到处可以看到宽广的河谷平原和盆地。
  在韩国中部山地中,自北至南分布着四条山脉:广州山脉、车岭山脉、小白山脉、卢岭山脉。广州山脉由江原道的铁岭伸展到汉城、水原一带,长200公里,高700至900米,有明智山(1267米)、北汉山(836米)、旺方山(764米)等名山。车岭山脉由太白山脉的五台山延伸至群山湾,全长290公里,主要有白云山(1087米)、瑞云山(579米)、广德山(699米)、圣住山(680米)等山。小白山脉起于太白山脉的太白山,沿着江原道、忠清北道、全罗南北道与庆尚南北道的交界处延伸至南海岸,全长400公里,有俗离山(1057米)、德裕山(1508米)、伽倻山(1430米)、智异山(1915米)等名山。卢岭山脉自小白山脉的俗离山起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过忠清北道、全罗北道至全罗南道的务安半岛,全长200公里,高500米,主要有大屯山(878米)、云长山(1126米)、文珠山(620米)等山。
  在韩国东南部沿海,纵贯着自北至南的庆尚山脉。庆尚山脉全长250公里,过去曾作为太白山脉的一部分,现在另列为一条山脉,有白岩山(1004米)、吐含山(745米)、云门山(1188米)、神佛山(1209米)、千圣山(812米)等高山,直至半岛东南端。这条山脉具有独特的山间谷地景观。在零散的山峰之间低地,形成洛东江谷地和沿海之间的交通要地。
  韩国的名山很多,最著名的十大名山为:雪岳山、智异山、伽倻山、汉拿山、五台山、太白山、俗离山、鸡龙山、北汉山、内藏山。

3、西安南五台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大台,文殊,清凉,灵这,舍身五个小台,也是五个小山峰,称为南五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




  位于长安县子午镇东8公里,距西安约30公里,这里盛产药材,山形拔峭,风景极其秀美。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5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险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独秀的送灯台,屈腿静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如虎长啸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山中有植物近千种,有“特殊活化石”孓遗植物、观赏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堪称为博大的植物园,活的根雕博物馆。
  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5月正式开放,总投资规模为 6000万元,年限按5~8年,分期实施,逐步开发。到2000年,年接待游客为80万人次。“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五楼阁”,全国设计景点景物208个,主要景点58个。从观音台经舍身台到翠华山天池,将设计建设一个长5000米的架空索道,将南五台景区和翠华山景区连通。

4、淮剧《五台山》
  淮剧传统名剧
  《五台山》传统剧。为连本剧《杨家将》一折。
  剧情简介:宋太宗赴金沙滩双龙大会,由于奸贼潘洪暗算,致使杨家将损兵折将,兵败五台山。杨继业失子心碎,痛不欲生。其第五子延德,看破红尘,欲在五台山出家。继业爱子心切,不允。但五郎决心已定,继业无奈而允其出家。
  剧本整理何益山,主演何益山、何小山。1950年1月精诚淮剧团首演于昌平大戏院。20世纪20年代,该剧系前辈艺人何孔标的拿手杰作。民国36年(1947年)在天蟾舞台举行义演大会串中,马麟童饰杨延德、何叫天饰杨继业合作演出。何益山于是年对剧本作了重新整理,并扮演杨继业,经常演出。该剧唱做并重,很受观众欢迎。马麟童、何叫天、何益山、陈为翰等,因演此剧而闻名淮剧舞台。
  1954年6月及11月,由何益山、何小山、张小亭合演的《五台山》,在上海为周恩来、陈毅以及田汉分别作了专场演出。该剧于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由精诚淮剧团、建新淮剧团联合演出。剧本整理马仲怡、赵宏,导演潘孑浓,表演指导应宝莲,音乐顾问廖一鸣、庄严,司鼓梁广义,主胡潘凤岭。杨继业由何益山扮演,杨延德由陆少林扮演。


五台特产


台蘑

  五台山蘑菇,又称台蘑,是山西省的主要特产之一。台蘑资源丰富,尤以银盘、香蕈为佳。台蘑菌肉细嫩,其味醇香浓郁,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论干鲜烹饪,气味芬芳,是五台山僧尼素食中的佳肴。常食可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结石等。是旅游者自食或赠友的佳品。

台参

  台参,属党参的一种,因形如人参,产于五台山,故名。台参性味甘平,成份含淀粉、皂素及糖等,为常用中草药,功效为补中益气、生津、健脾胃、清肺、消渴,为强壮滋补药,治疗虚寒病症多用之。用白酒泡台参,自制台参酒,可强身健体。也是旅游者争相选购的五台山特产。

金莲花茶

  五台山盛产金莲花,又名金芙蓉,五瓣黄色花瓣,状如灯盏,大小如杏花。夏天采集晾干,制成金莲花茶,开水泡饮,金莲花便在水中舒展开来。黄色尽褪水中,水呈柠檬黄,气味幽香扑鼻。饮之可清暑解渴,提神养性,久饮可耳聪目明,延年益寿。

五台山核桃

  五台山东峪口、陈家庄一带盛产核桃。核桃果型美观,个大、皮薄。核桃仁形如团龙,似双龙拥抱。吃时香脆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是极好的滋补品,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清肺润肠,防治虚寒喘咳的功效,是外地旅游者小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莲花豆

  五台山区盛产蚕豆,其特点是粒大、饱满、皮薄、味醇,富含淀汾、蛋白质。将蚕豆用水煮过,晾至半干,铁锅中拌砂炒熟,呈褐红色,皮易剥落,吃时又酥又脆,味香可口。油炸莲花豆则是先将蚕豆用碱水煮成半熟,用小刀将蚕豆割裂数刀,然后入油锅炸熟,豆瓣裂开,形似莲花,故名莲花豆。吃时酥脆适口,是五台山著名的风味食品。

五台山花椒

  五台山麓的神西、陈家庄一带,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适宜花椒生长。所产黄金椒皮厚、味香、油性大、耐贮藏,历来享有盛誉,远销内蒙、宁夏、新疆等地,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特别是羊肉菜肴,必需有花椒调味,方可除去腥气,使其肉香纯正。花椒还可药用,具有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莜面

  五台山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盛产莜麦。五台山莜麦色白、皮薄、粒饱、出面率高。磨成的莜面吃水性强,色白味香,富含蛋白质,且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又是防治糖尿病的最佳食品。莜面吃法可推窝窝,搓鱼鱼,压河捞,擦硬旦,蒸块垒。五台山莜面窝窝,呈筒形,长寸许,薄如纸,色淡黄,状如猫耳朵,蒸熟后香味浓郁,配上羊肉蘑菇汤,风味独特,香醇可口,是五台山特有的风味小吃。

台砚

  五台山石砚,称为台砚,与端砚、洮砚齐名。五台山段庙山所产石料分黑、绿、红、紫4种。黑石如漆,绿石如叶,红石如火,紫石如肝,均匀洁净,美观大方。台砚利用天然纹彩,采用浮雕、透雕、本起胎等雕刻技艺,成为造型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五台山建安纹石厂、工艺美术厂生产仿古砚、耳瓶砚、二龙戏珠砚、双龙吸水砚、犀牛望月砚等共90多个品种。台砚质地细密硬朗,似晶如玉,细腻不滑,具有磨墨快、水墨交融好、汁不易干、起墨益毫、挥洒自如、淡浓相宜、得心应手的特点,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远销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地。

木碗

  五台山木碗生产历史悠久。木碗用桦木根做原料,经制坯、粗镟、细磨、上油、彩绘、蒸烤等7道工序精制而成,颜色有红、褐、棕、黄色,品种分大中小型号。由五台山工艺美术厂生产,皆为精致美观的工艺品。其特点是经烫耐用,盛开水而不裂纹,虽跌地而不易破,吃热饭不烫手,不烧嘴,很适宜幼儿使用,尤为蒙藏牧民所钟爱。可随身携带,实用方便,经久耐用,远销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也为广大旅游者所欢迎,可作为永久珍藏的纪念品。

万卷酥

凡来五台山旅游的人们,常以品尝糕点中的万卷酥为乐。

  五台的万卷酥历史悠久。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朝山拜佛到五台山,寺庙里的僧人曾拿万卷酥供奉他。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于是,万卷酥的名声也便不胫而走。

  万卷酥所以好吃和它的用料与做法有关。它是用上等面粉和好葫麻油,配之以碱、酵面和合后,经过反复擀压、卷合,然后上烤炉烤制而成的。每卷一次都要加油,一斤面粉,一般要上油三两左右。

  万卷酥的形状为长条子,长六七寸,宽一寸左右,厚不足半寸。外色为淡黄色,层薄如纸。卷合的层数越多越好。吃起来酥脱绵润,香味四溢。

  五台城南门附近有一家享有一定声誉的烤制铺。这家铺子的主人叫张开元,现已年过七旬。他从十六岁起就在台城西街的“天园昌”熟食铺跟当时的名厨师白计保学徒,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他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做出的万卷酥分外美味可口。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1:41 编辑 ]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1:43:44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佛教历史概述

(一)

  五台山同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全名文殊师利,据《翻译名义集》,又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此所谓“文殊三名”,系梵语音译。“三名”意译分别作妙德、妙首、妙吉祥。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其身世,诸经说法很多。《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说,其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岀家学道。《首楞严三昧经》说,其于过去久远已成佛,号龙种上如来。《法华经·序品》说,他是过去八佛之师,由此可推算为释迦牟尼佛的九代之祖。《文殊处胎经》说,他虽成佛,但一佛土不能有二佛,于是以方便力现为菩萨,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文殊与普贤同为释迦牟尼佛二胁侍,分别司智和司理。其坐骑为狮子,也有称作狻猊的。佛教称,文殊菩萨是般若的化身,不仅是七佛之师,而且是一切菩萨之师,具有极其丰富、深刻、精粹的思想,也具有可摧毁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和斩断千丝万缕烦恼,拯救一切苦难的法力。

  东晋时佛陀跋陀罗译6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中国佛教徒对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的话语,决不会怀疑,相信文殊菩萨就住在清凉山,并结合五台山气候寒冷、早有佛寺的特点,认定五台山就是清凉山,就是文殊演法之地。

  唐代景龙四年(710年)天竺三藏菩提留志于长安崇福寺译出的《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云:“佛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那国,佛教经典中也译作震旦。佛教徒认为,五台山就在中国东北方,五台山古名五顶山,进一步证明了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随着佛经的传播,在全国佛教徒中,开始形成了对五台山文殊菩萨的信仰。

  唐代宗时,印度僧人不空三藏来华,上表向朝廷建议:“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今镇在台山,福滋兆亿。伏唯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无疆之福,康我生人。伏唯至今以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胪上将置文殊师利形象,以为上座。询诸圣典,具有明文。佛祇如来尚承训旨,凡出家者固合抠衣。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侍,声闻、缘觉拥慧而后居。斯乃天竺国皆然,非僧等鄙见,仍请为恒式。”唐大历四年(769)代宗批准不空三藏奏疏,尊文殊菩萨为天下寺宇斋堂中的“上座”,钦定普贤、观音为文殊菩萨的侍者。从此,文殊菩萨就居于观音、普贤、地藏诸菩萨之首。同时,不空还奏请朝廷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并派弟子含光、经陀亲自到五台山督造,使之成为国家根本道场。又奏请在天下著名寺院置文殊院及文殊像,作为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支院。这样,以五台山为中心,以天下各著名寺院为枢纽,通过遍布全国的大小寺院形成网络,使文殊信仰推行全国,从而使五台山成为僧俗尊崇的文殊信仰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贞元三年(787)澄观国师所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从此,五台山就被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林。明清时,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五台山既被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人们便自然地在五台山兴建了许多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和殿堂。五台山有专供文殊菩萨的菩萨顶、殊像寺、文殊寺、文殊院等寺院,大多数寺院中设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有的文殊殿的规模超过了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各寺文殊殿中供奉的文殊菩萨像多种多样,有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五方文殊像还合塑于黛螺顶文殊殿、显通寺文殊殿和尊胜寺文殊殿中。菩萨顶文殊殿中供真容文殊像,佛光寺文殊殿中供着文殊七尊像。清时,菩萨顶、罗睺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还分别供着黄、白、绿、黑、蓝五色文殊像。另外还有带箭文殊、灯笼文殊、老文殊(亦名出山文殊)、千臂千钵释迦文殊、甘露文殊、金刚文殊、大威德文殊、写戏文殊等等。

  文殊信仰同弥勒信仰、观世音信仰一样,是佛教信仰的一种民俗化的形态,因此就会产生许多“灵迹”和神话传说。五台山有清凉石、二圣对谈石、文殊说法台、文殊洗钵池等几十处文殊灵迹,还流传着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关于文殊菩萨的神话传说。总之,文殊金色世界草木土石,皆是文殊化现的;举目所见,皆起文殊幻化之想;圣灵之地,使人自然对圣境起崇重之心。

  随着外国僧人至五台山的巡礼瞻谒、文化交流,五台山的文殊信仰也传到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香港、美国、泰国等地区和国家。其中,朝鲜、日本尤甚。如日本入唐求法高僧圆仁归国后,于元贞三年(861),在比睿山延历寺仿照五台山大华严寺菩萨院的文殊堂建起了文殊楼,造了文殊像。另一位入唐求法的高僧奝然的弟子成寻改称爱宕山为五台山,把栖霞寺内的释迦堂改名清凉寺,门上挂起了“五台山清凉寺”的匾额,现在该寺还存有10至11世纪时的文殊骑狻猊像。日本宫城新宫寺现在还保存着镰仓时代制作的文殊菩萨五尊像,遍明院还保存着一幅木版雕刻的以五台山为背景的文殊菩萨五尊像,奥州中尊寺也保存着一组于安元二年(1176)制作的中国式的文殊菩萨五尊像,京都醍醐寺还保存着镰仓时代制作的一幅纸质白描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五尊像。总之,就日本目前所计,就有19件关于文殊菩萨的三尊像和五尊像的文物珍品。

  (二)

  五台山最初传入佛教和创建寺院的时间,历代文献所载和当代学者研究共有五说:以时序排列,先后为“周穆王” 时、西汉时、东汉时、东晋时和北魏时。

  据历史记载,传说中的周穆王时约在公元前1001~前946年,此时释迦牟尼尚未诞生,佛教尚未创立,此说显系虚构和臆测。

  中国史学界、佛教史学界及大多数佛教徒认为,东汉以前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故西汉说显然也是不可信的。

  在唐以后历代流传最广、至今仍然深入人心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即始建佛寺。此说最早出自道宣的《感通录》,又见于宋妙济《广清凉传》、明镇澄《清凉山志》。镇澄《清凉山志》说得尤为具体,说东汉明帝于永平七年正月,夜梦金人,通人傅毅圆梦说,金人即西方大圣,其教当至此,明帝遂遣王遵等十八人西访。至月氏,遇正要来华的印度僧摩腾、竺法兰,便相随而归,于永平十年抵洛阳。摩、法二人对明帝说,“此土有五台山者,乃文殊大士所居”,第二年  
春,二人礼五台山,回洛阳后“奏帝建伽蓝”。于是,五台山有了第一座佛寺——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佛教随之传到五台山。清老藏丹巴编的《清凉山新志》、若必多吉编的《圣地清凉山志》等许多历史文献,均沿用此说,使之流布更广。对此东汉说,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了质疑,说五台山之名始见于齐,佛寺之建当在后魏时(《五台山记》)。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这完全是神话传说,一点历史根据都没有”(《禅和文化与文学》)。


  北魏说并非顾炎武推测,它见于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传》中明确记载五台山最古老的几座寺院,包括佛光寺、清凉寺、大孚图寺(今显通寺),均为元魏文帝所建。

  当代有的学者根据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山西逐步扩大传播范围的历史和皎然著《高僧传》中关于道安、慧远的记载,认为佛教传入五台山应在东汉之后、北魏之前,即东晋初期,公元353年左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佛教史》云:“前秦苻健皇始三年(353),道安于太行恒山创立寺塔,聚众讲说,开辟了五台山佛教道场。”

  综上所述,即使是最晚的北魏时期,也说明了五台山佛教历史的悠久。

  南北朝是五台山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初就崇佛敬僧。史载,他于太和八年(481)曾驾幸肆州(今忻州市境内),很可能在此次或在此前后去过五台山。《古清凉传》载,他“曾到五台山避暑”,****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建清凉寺。《广清凉传》载,他曾在五台山“射箭畋略”,造佛光寺,又造大孚图寺,并环绕灵鹫峰“置十二院”;其第四女信诚公主还出家于五台山,置公主寺。由是,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起来。《广清凉传》载,其时五台山已有数十座寺院。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迟在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的昙鸾等。

  北齐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古清凉传》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五台山寺院发展到200余所,现在五台山可考的北齐寺院还有近40所。北齐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诏慧藏法师于太极殿讲六十《华严经》”(《佛祖统纪》卷三十八)。次年,改五峰山为五台山,使六十《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使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更大发展。其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槃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之后有“周武灭法”之难,五台山佛教也遭废毁。

  隋唐两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隋朝建立后,文帝一改“周武灭法”的政策,大力扶持佛教,煬帝也笃信佛教,扶持佛教。在隋代二帝的扶持下,五台山佛教出现了新的起色。开皇元年(581),文帝“下诏五顶各置寺一所,设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清凉山志》)。《广清凉传》载,开皇十一年(591),文帝又“敕忻州刺史崔震持供于五台顶,设斋立碑”,供奉文殊菩萨,为皇后、皇妃、皇子祈福消灾。十三年(593)又遣使至清凉山设斋,并敕命修筑寺院。据《广清凉传》载,煬帝也曾到五台山避暑,造立宫室。

  唐代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加之诸帝中除武帝外多尊崇佛教,扶持佛教,遂使佛教进入了一个极盛时期。而五台山是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始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扎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华严钞》)。因此,五台山佛教形成了寺院林立、寺院经济发达、佛教经典丰富、僧人恒有数万的鼎盛局面,文殊信仰遍及天下。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禅宗的高僧大德纷纷至五台山巡礼学法,传教布道,开辟道场,建立宗派。远自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越南、缅甸、新罗、日本等国的僧人,也慕名而来巡礼求法。这样,就使五台山佛教闻名遐迩,被及中外,文殊信仰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

  《清凉山志》载,唐太宗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敕令建寺十所,度僧数百,并下诏免收五台山寺院赋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660)巡游并州时,“响慕高德,就山致礼”。龙朔年间,敕命西京会昌寺沙门会赜等“往清凉山检行圣迹”。会赜等绘“文殊化现图”,撰《清凉山略传》一卷,深得高宗、武后满意,于是“图”、《传》广行三辅,“清凉圣迹益听京畿,文殊宝化昭扬道路”,大大宣传了五台山。长安二年(702)敕命重建清凉寺,令德感法师住持并掌管全国僧尼事,使五台山成为全国佛教“首府”。其后,又“神游五顶”、清凉山安置“玉御容”、造塔建碑、设斋供佛,大力扶持,使五台山佛教进入一个兴盛时期。代宗诏命建金阁寺,并于金阁寺等5寺各置定额僧21人,作为国家道场。据传,唐代五台山佛教最为兴盛时,全山寺院达360所,僧尼达万人。武宗灭法,五台山佛教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自宣宗至五代,又有了恢复。

 宋金元时期,五台山佛教平稳发展。《清凉山志》载:“自太宗至仁宗,三代圣主,眷想灵峰,流光五顶。天书玉扎,凡三百八十轴。恢隆佛化,照耀林薮。清凉之兴,于时为盛。”宋太宗敕建太平兴国寺,并令尽蠲五台山寺院税赋、每岁度僧50人,还送五台山寺院经藏、佛像、金币,安排寺院住持,遣使造寺,使五台山僧、寺骤增。宋真宗曾敕五台山文殊院建重阁,设文殊像。当时五台山有寺院73座,较盛的宗派有华严、唯识、天台等。

  金朝诸帝接受了汉人崇佛的影响,均倾仰五台山文殊圣地,使五台山佛教在金代也有发展。太宗于天会十五年(1137),在佛光寺重建了7间木构建筑的文殊殿和5间木构建筑的天王殿。海陵王完颜亮于正隆三年(1158)建造了繁峙县灵岩寺(岩山寺),并命御前画臣王逵绘制水陆壁画。世宗建了万岁寺、平章寺,重修了净名寺。时五台山密宗、禅宗、唯识宗都有发展。

  元代帝王尊崇佛教,尤尊喇嘛教,遂使五台山佛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元朝初年,西藏喇嘛教开始传入五台山。忽必烈即位后,封西藏名僧八思巴喇嘛为国师,八思巴亲到五台山朝礼文殊,驻锡一年之久。元中统年间,藏族高僧胆巴谒见了忽必烈,奉诏居五台山寿宁寺,近10年之久。随着胆巴住台,不少蒙藏喇嘛居于五台山,五台山的喇嘛教从此兴盛起来,遂使五台山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成宗亲临五台山朝拜文殊,大作佛事,大修寺院。武宗还数度发军,到五台山修建寺院。仁宗敕“置五台寺济民局”,“敕五台灵鹫寺置铁冶提兴司”。英宗“禁五台山樵采”,“驾幸五台山”,敕重修寺院。泰定帝“敕建殊像寺于五台山,赐田三百顷”,大作佛事3次。元代在五台山重修和新建的寺院有万圣佑国寺等十数座,规定每寺住僧300人。元代除喇嘛教兴起之外,其他宗派如华严、慈恩、禅宗也颇兴盛,并涌现出了不少高僧。

  明清两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  
、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显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还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到五台山巡礼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国师,赐金印、宝诰、经像、金银器等物。释迦也失又去五台山之后,成祖又几次致书慰问。英宗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普恩寺、五台顶供养,又敕谕护持显通寺。宪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镀金文殊像一尊、画幅百轴、香金五千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于五台山文殊寺,并制书盛赞圣地,敕修文殊寺。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1:47 编辑 ]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1:45:11 | 只看该作者
武宗敕建了铜瓦殿,赐额广宗寺,又敕梵僧于中台顶建寺,铸铁为瓦,赐额演教,敕旨护持。

  万历年间,五台山佛教更加兴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为母祈福;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2藏;遣使于五顶和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又先后几次送《大藏经》6藏,于狮子窝与五台顶安置;并在五台山设龙会,赐全山僧人锡杖、衣钵1200副。其母李太后亦舍钱于五台山修建寺院。其时五台山寺院剧增,全山达104所,僧侣众多,佛事兴盛。宗派以禅宗和藏传佛教为盛,而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皆有。

  清朝建立以后,一任一任君主,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的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亦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1938年日军侵入五台山,四处抢掠珍贵文物,抓捕同情抗日的僧众,强迫僧人服役,向寺院勒索财物,僧尼不甘奴役,纷纷逃匿或还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五台山为中心,展开了敌后抗日游击战,建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团结佛教徒,保护文物古迹,开展对敌斗争。1945年,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撤退和投降,五台山佛教圣地完全回到了人民手中。从这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五台山地区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五台山佛教也随之经历了一场大的变革。土地改革前,五台山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土地属寺院所有,台怀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是寺院的佃户。土地改革开始后,台怀地区的贫困农民组织了新农会,对全山寺院根据庄产大小和剥削程度分类排队,菩萨顶、显通寺、镇海寺等10余处寺院被定为清算对象,清算其土地房产。后又开展宗教改革工作,废除了封建陈规陋习和峻法酷刑,使五台山佛教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继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僧众失散之后,在这次土地改革过程中,僧尼又一次大量流散,寺院建筑、塑像、文物、器具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和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些僧尼陆续返回寺院,党和政府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国家拨款维修了重点寺院和文物古迹,五台山佛教事业逐步得到恢复。据1956年调查,五台山全山共存寺院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25处。据1958年统计,全山僧尼从建国前的90多人增加到582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五台山佛教又蒙劫难。先后有46名僧尼被****批斗, 24名僧尼住处被搜查,239名僧尼被迁送回原籍。一些寺院被机关、学校、部队占用,一些寺院无人看护,多遭损失破坏。佛教协会解体,佛事活动未能正常进行。1977年,五台县境内寺院只剩63处,台内较完整的寺院只剩10余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佛教协会恢复活动,“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五台山佛教得以迅速恢复。全山寺院大都经过维修,面貌焕然。至2000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其中44处为宗教活动场所。

  (三)

  五台山佛教的宗派很多,除有中国佛教所有的宗派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藏传佛教外,五台山还有其独有的宗派摩法宗。

  唯识宗 实际创始人窥基,曾两次至五台山建寺弘法,在五台山创立了唯识宗。后有洛阳佛授记寺高僧德感住持五台山清凉寺,使清凉寺成了仅次于慈恩寺的唯识基地。无染于贞元七年(791)至五台山,先后巡台72次,宣扬唯识中道思想。宋时代表人物为成觉,在清凉寺大力弘扬唯识宗旨和云门禅要,使清凉寺成为著名的唯识道场。其时佛光寺的杲公也是一位弘扬唯识的戒师。元代五台山弘扬唯识宗的高僧是弘教大师慧印,他曾住持佑国寺。近现代以来,慈福寺的能戒擅长弘扬唯识义理,使唯识宗在五台山得以绵延不绝。 

  律宗 唐代道宣是《四分律》三大宗之一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曾游五台山,至中台顶开讲《四分律》,开辟律宗道场,在五台山原有律学的基础上开创了五台山律宗。释铨和尚弘扬《四分律》,聚众讲说,传授律学,使五台山形成一支律宗队伍。元代清凉寺僧信明,是一位戒律严明的律师,曾著《盂兰》等钞,元世祖赐号兴国大师,授僧统之职。实相圆光教律师在五台山隐居六年,弘传戒律,说法讲经,名震秦晋,被皇帝诏居大普庆寺,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司徒银章一品。明代,登坛大戒主宗林律师受命任五台山提督,传法授戒,培养了一批律学僧人。其中如馨“悟通五篇三聚心地法门”,神宗命人在其门下代受菩萨戒,赐予各种法物和“慧云律师”之号。如馨弟子远清住永明寺,继如馨法席,传法授戒,使五台山法戒大兴,律宗进入一个兴盛时  
期。清代,有如馨法孙书祯主五台律院,得戒者千有余人,王公卿相、太守邑令也慕其道风,多所随从,遂有“南山再来”之誉。近现代虽无专门弘律的宗师,但弘传禅净律的僧人不少,如能海及其弟子寂度、通愿及其弟子茹瑞等。


  华严宗 唐代高僧、华严宗四祖澄观于大历十一年(776)到五台山,断断续续住了十五年,著《华严经疏》60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90卷,在五台山和太原多次讲解新疏,弘扬华严思想,开辟华严道场,组织华严队伍,从而在五台山华严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五台山华严宗。澄观的高足宗密于长庆元年(821)到五台山,考察了五台山华严宗的发展情况,学习了五台山华严学,著《华严法界观门》1卷、《华严心要法门经》1卷、《禅源诸全集都序》4卷,发挥了澄观的华严思想,开辟了禅教一致和儒、佛、道融合的先河,被尊为华严五祖。之后,还有秘魔岩的常遇、法秘、崇义、木叉、金光照等,也讽诵九会《杂华》,钻研《华严》义理,弘扬华严宗旨,遂使五台山华严宗绵延不绝。五代时,研究《华严》的有后唐的诚惠、北汉的继顒。北宋时盛行的是澄观弟子宗密一系,著名的僧人是净源,时称华严宗中兴之祖。元代有真觉国师,著《悬谈详略》、《肇论略疏》、《惠灯集》等,其弟子了性、幻堂亦助师传播华严旨趣。寿宁寺僧正顺专弘华严宗,世称“华严菩萨”。之后,明代有月川镇澄、无尽慧定、契真道相,清代有达天通理、慈云普德,民国年间有寿冶、本焕等法师继弘,使五台山华严宗相续不断。

  天台宗 早在隋代,五台山就有海云及其弟子守节、建安寺法空、十力寺昙义及其弟子昙训、昭果寺明曜和木瓜寺昙韵等,持诵《法华》,弘扬《法华》旨趣。入唐之后,佛光寺的法兴、行严、愿诚,大华严寺的志远、智頵和法华院的神英等,都是穷究《法华》,盛弘天台圆教的著名僧人。其中,志远著《法华疏》、《玄文》、《止观》各10卷。天台山祖庭的湛然九祖和玉泉寺弘景法师,都曾到五台山取经弘法,使五台山天台宗盛极一时。时有日本圆仁到五台山向志远求知质疑,乃至把大华严寺目为天台道场。之后的天台宗名僧有五代真容院的通悟光屿、宋代真容院的慧悟、明代万历年间的法华道人。

  净土宗 五台山弘扬净土最早的僧人是东晋的道安及其弟子慧远、北魏的昙鸾。道安传弘的是弥勒信仰,求生的是兜率净土。慧远信仰的是无量寿佛,求生的是弥陀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后人尊其为净土宗初祖。昙鸾著书立说,阐明了净土立教的本义,奠定了净土宗的思想理论基础,影响超过慧远,后世尊其为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当然也是五台山净土宗的祖师。唐代五台山弘扬净土的高僧是法照。法照于大历五年(770)至五台山,贞元间创建竹林寺,开辟了般若道场,弘扬五会念佛,后至并州、长安教人念佛,被德宗封为国师。其著作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等,从化者千余人,形成了融合净土的慧远派、善导派和慧日派思想特色的五台山净土宗,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四祖。明代出现了几位全国驰名的净土高僧:袾宏,被尊为净土宗八祖,曾于万历四年(1576)至五台山;月潭,剃度于五台山,修习念佛三昧;玉峰,广集缁流数十人,在五台山净土庵专修净土;德清、真可、镇澄、妙峰和智光等53人,曾于万历十四年(1586)效慧远结莲社,同修净业。清代五台山修净土的著名僧人有正会、清苦、乘参、恒修等。民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台山净土宗的僧人就更多了。据1956年统计,全山禅净兼修的净土宗僧人有26人。普化寺、南山寺、普济寺、金阁寺、集福寺、灵峰寺等寺院皆为净土道场。

  密宗 五台山佛教密宗的初祖是印度僧不空。唐大历五年(770),在不空弟子含光、行满、纯陀主持下,建成金阁、玉华、清凉、华严、大历、法华、吴摩子寺,不空还亲自到五台山修功德,弘传密法。经他们师徒的传授,培养了一批密宗僧人,从而创建了以《大日经》、《苏悉地经》和《金刚顶经》诸真言密部为理论依据,以文殊护摩法为主要修行方法,若戒定慧,顿渐半满的具有五台山特色的密宗。之后绵延不绝,金代又出现了密宗大师法冲。从元代开始,藏密大量传入五台山。民国年间,能海在五台山清凉桥创金刚道场;新中国成立后,能海住持碧山寺,又培养了一批密宗僧人。据1984年统计,五台山共有密宗僧人217人(含藏密僧人在内)。

  禅宗 唐代五台山的禅宗,是魏齐以来的五台山禅学和传入五台山的禅宗诸派相结合的产物。其时,五台山已有了牛头宗、北宗和南宗的荷泽宗、洪州宗、沩仰宗、临济宗等宗派。

  大历二年(767),牛头宗六祖慧忠弟子无著到五台山,学习文殊的一行三昧禅法,也把牛头禅传到五台山,他是五台山牛头宗的祖师。

  神秀弟子巨方在五台山20多年,弘扬北宗禅法,为北宗开辟道场,组织徒众,形成了五台山的北宗宗派。

  惠能弟子辩才在唐开元、天宝间至五台山,将南宗的顿悟法门传入五台山。

  荷泽宗创立者神会的弟子神英、澄观、宗密等到五台山,开辟了法华院、佛光寺、华严寺等道场,使五台山兴起了荷泽宗。

  唐时,五台山的洪州宗相当兴盛。该宗创立者马祖道一的弟子隐峰、如满,其法孙智常的弟子智通,其法孙木叉和尚,四人都是洪州宗的著名禅师,都曾在五台山弘传该宗宗风。

  沩仰宗创立者之一仰山慧寂曾到五台山礼佛传法,使沩仰宗也开始在五台山流布。

  临济宗创立者义玄是黄蘗希运的得法弟子,而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是黄蘗希运的方外弟子。裴休曾到五台山,将其师“黄蘗佛法无多子”的旨趣传入五台山,五台山僧人也受到黄蘗“打骂棒喝”宗风的影响,这就开了五台山临济宗的先河。

  五代的五台山禅宗,是禅教并重,兼修净律,代表人物有匡嗣。宋代,真歇清了到五台山弘法传禅,使曹洞宗传到五台山。金代,铁勤寺的慧洪为得道的临济宗人。入元之后,五台山的海云及其法孙刘秉忠是临济宗的代表人物。明代时,五台山的禅宗主要是临济宗,著名僧人有璧峰、孤月、大巍、宝印、楚峰、玉堂、瑞峰、无边、密藏、幻予、镇澄、真可、妙峰、德清等。其次是曹洞宗,著名僧人有慈舟方念。清代五台山流行的禅宗也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民国年间,禅宗已发展成了五台山最大的宗派。新中国成立后,禅宗仍然兴盛。据1983年统计,五台山有禅宗僧人74人,其中临济正宗派54人,临济岔宗派18人,曹洞宗2人。

  摩法宗 是五台山特有的宗派,系隋唐时期依据东汉时印度僧摩腾、竺法兰曾礼五台山的传说而创立,现今尚有传人。据1956年统计,有39人。1984年时,有14人。现该宗僧人分住于显通、碧山、集福等寺,代表人物有成宣、禧元、禧钜等。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高僧最早到过五台山的,是希解派祖师帕当巴桑结;第二位是八思巴。蒙古中统年间,八思巴弟子胆巴“诏居五台山寿宁寺”,是为元代驻锡五台山的第二位大喇嘛。此后,八思巴的弟子、元代第四任帝师意希仁钦圆寂于五台山,元朝宫中历时四朝侍奉三后的比丘尼舍兰兰在五台山兴建普明寺。这些人物的活动,不仅使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而且使其得到发展。

  明代,黄教(即格鲁派)在五台山得到迅速发展。永  
乐年间,黄教高僧哈立麻在五台山驻锡1年,黄教祖师宗喀巴之弟子释迦也失先后在五台山居住4年,使黄教在五台山兴盛起来。


  清代藏传佛教继续发展。当时藏传佛教有四大宗派,在五台山发展的是****派和章嘉呼图克图派。从顺治十六年(1659)阿王老藏卓锡菩萨顶作为第一任大喇嘛起,到1937年最后一任止,****派先后有23名大喇嘛住五台山,所管寺庙有21所。章嘉呼图克图派与五台山关系密切的是二世、三世和七世章嘉呼图克图。二世阿旺罗森曲殿曾修造菩萨顶等10寺,被康熙皇帝定为黄庙;三世若必多吉在乾隆十五年到五十一年的36年间,每年夏季要到五台山闭关****,弘扬佛法。七世罗森班殿取消菩萨顶大喇嘛特权,抗战期间曾号召蒙古同胞和五台山僧众参军参战。从二世开始,该派在五台山管辖的寺庙有6所。

  近现代,五台山黄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56年调查,五台山仍有黄庙25处。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2:03:56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相关资讯


山西五台山五一小长假迎来四海客十余万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值上海世博会开幕。当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世博园的时候,有很多旅游爱好者却选择山西,走进五台山。

  据五台山旅游部门4日统计,五一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10.16万人次,同比增长0.69%,旅游总收入508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短短的三天假期一晃眼就过去了,五台山巍峨的白塔、红墙碧瓦、白雪蓝天和浑厚悠扬的钟声永远定格在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心里。

记者上午在景区看到,今年游客出游方式大多选择动车游、自助游、自驾游等。

  据了解,五台山作为山西省旅游龙头,也是北京的“后花园”,今年为迎接五一,提前一个月进行环境大整治,彻底改善旅游环境。

  五一期间,近百名旅游服务志愿者为广大来山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咨询、投诉受理和医疗救助等服务,受到四海游客的好评。

  针对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此间也启动防爆检测和监控系统,并在主景区显通寺著名景点安装了三个最先进的数字高清智能网络摄像机,使得参观上海世博会的观众也能随时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五台山的美景,从此拉近五台山与世界的距离。

  山西今年适时提出“参与世博,畅游三晋”的主题口号,大力整合境内资源,精心编绘出“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6条旅游精品线路”的诱人图画亮相世博,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山西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


五台山植树植出新理念


挥锨扬镐、铲土刨石……一群男女老少正在村庄对面的山坡上热火朝天地挖树坑。他们身后,一株株栽好的油松树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着秀美的身姿,与周围大片的林地形成一派生机盎然、充满希冀的春景。映衬之下,不远处的大白塔显得更加洁白雄伟。这是记者4月26日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西沟村看到的一幕。

    五台山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为着力培育“佛国圣地”和“清凉胜境”的独特气质,大力实施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并号召全山僧众用勤劳的双手为春天再添新绿,开展了美化佛国、绿化山河的植树造绿活动。

    据了解,五台山景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他们在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明确植树时间、地点和任务量,层层分解目标和落实责任,着力搞好通道及沿线荒山绿化。以体现点、线、面立体种植、草坪、花卉、风景林木层级推进,栽、管、护全方位的绿化新理念。

    据介绍,在景区南线入山口——山咀——西线入山口以及沿线荒山荒滩,种植了油松、云杉、樟子松等树种,形成了贯通景区的绿色生态圆弧线;在景区延伸地带,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各乡(镇)村主干道、河道为轴线,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本村的道路绿化、隙地绿化和庭院绿化,大兴植树造绿之风。景区除长年专业绿化外,每年春秋季节,都要组织各机关、事业单位、各寺庙僧尼、当地群众等根据树种、树苗的大小,按照要求,义务挖树坑,由专业队伍栽植,使得公路沿线 “栽大树、栽好树、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同时,该景区加强了树木后续管护工作,不仅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植树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而且根据各造林地块的地理条件及周围村民生活习惯制定管护措施,建立了以村组为单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管护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机制,边造边管,全面提高管护水平。

    截至目前,该景区挖深坑1.26万个,栽植油松等大苗树林和乔灌花木近2万多株,为五台山的森林覆盖率又添加了浓重的一笔。景区内基本上实现了游览步道、观赏广场、服务设施相点缀,山体绿化区、农田景观、寺庙绿化带相协调,乡土树种、观赏植物、风景树木相搭配,重现了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厚重,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构建了五台山绿色生态屏障。每年都要来五台山朝山拜庙的北京程女士,面对五台山日新月异的生态环境建设成就,由衷地发出“山在绿中、庙在树中、人在画中”的赞誉。


山西五台山旅游景点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在《2008中国避暑名山榜》上,五台山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8’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发布暨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五台山以“中国佛教名山之冠”入选 “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并入选《2008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历史年鉴一书五台山景区图。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五峰耸峙,山势雄伟,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东台海拔2795米,因其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称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宛如悬系,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云浮山腰,巅摩斗杓,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称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佛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盛唐时期,这里成了海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佛教学院,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台山来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

五台山主要名寺

白云寺  五爷庙  显通寺  菩萨顶  镇海寺  黛螺顶  广化寺  清凉寺
普化寺  观音洞  广仁寺  碧山寺  罗喉寺  塔院寺  殊像寺  南山寺
金阁寺  龙泉寺  佛光寺  南禅寺  慈福寺  佑国寺  佛母洞  竹林寺
圆照寺  古佛寺  凤林寺  普寿寺  广宗寺  三塔寺  寿宁寺  三泉寺
宝华寺  七佛寺  集福寺  上善财洞  下善财洞  灵应寺  碧霞寺  望海寺
光明寺  海会庵  金刚庵  灵峰寺  明月池  普济寺  台麓寺  文殊洞
文殊寺  写字崖


五台山名僧

释本焕  释悲月
广济  如空
喜钜  根 通
请佛  智敏
法尊  能海
道绰  释澄观


五台山历代高僧

密宗始祖金刚智   得诗人之奥旨的皎然
过海传戒的鉴真  苦吟诗人贾岛
八指头陀寄禅  吉藏
慧远  慧能
慧南  慧琳
慧可  慧皎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4:44:30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5:00 编辑 ]

11.jpg (53.06 KB, 下载次数: 99)

11.jpg

12.jpg (58.72 KB, 下载次数: 110)

12.jpg

13.jpg (85.33 KB, 下载次数: 98)

13.jpg

14.jpg (97.78 KB, 下载次数: 94)

14.jpg

15.jpg (82.73 KB, 下载次数: 102)

15.jpg

16.jpg (82.21 KB, 下载次数: 102)

16.jpg

17.jpg (76.21 KB, 下载次数: 91)

17.jpg

18.jpg (60.62 KB, 下载次数: 97)

18.jpg

19.jpg (84.04 KB, 下载次数: 92)

19.jpg

2.jpg (91.78 KB, 下载次数: 108)

2.jpg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5:01:43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5:09 编辑 ]

21.jpg (89.31 KB, 下载次数: 101)

21.jpg

22.jpg (102.09 KB, 下载次数: 102)

22.jpg

23.jpg (118.49 KB, 下载次数: 97)

23.jpg

24.jpg (93.03 KB, 下载次数: 94)

24.jpg

25.jpg (69.27 KB, 下载次数: 104)

25.jpg

26.jpg (124.31 KB, 下载次数: 100)

26.jpg

31.jpg (146.28 KB, 下载次数: 102)

31.jpg

3.jpg (86.41 KB, 下载次数: 93)

3.jpg

32.jpg (82.68 KB, 下载次数: 102)

32.jpg

33.jpg (74.36 KB, 下载次数: 84)

33.jpg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5:06:49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5:16 编辑 ]

34.jpg (123.56 KB, 下载次数: 107)

34.jpg

4.jpg (97.94 KB, 下载次数: 96)

4.jpg

41.jpg (100.81 KB, 下载次数: 108)

41.jpg

42.jpg (136.12 KB, 下载次数: 107)

42.jpg

43.jpg (140.02 KB, 下载次数: 90)

43.jpg

44.jpg (94.54 KB, 下载次数: 90)

44.jpg

45.jpg (138.23 KB, 下载次数: 98)

45.jpg

5.jpg (177.22 KB, 下载次数: 102)

5.jpg

51.jpg (282.85 KB, 下载次数: 95)

51.jpg

52.jpg (71.82 KB, 下载次数: 105)

52.jpg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5:20:50 | 只看该作者
五台山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4 15:31 编辑 ]

53.jpg (249.2 KB, 下载次数: 104)

53.jpg

6.jpg (177.16 KB, 下载次数: 99)

6.jpg

61.jpg (77.07 KB, 下载次数: 110)

61.jpg

62.jpg (152.58 KB, 下载次数: 108)

62.jpg

63.jpg (196.27 KB, 下载次数: 95)

63.jpg

64.jpg (179.93 KB, 下载次数: 152)

64.jpg

013.jpg (251.71 KB, 下载次数: 93)

013.jpg

012.jpg (125.63 KB, 下载次数: 98)

012.jpg

011.jpg (185.8 KB, 下载次数: 98)

011.jpg

7.jpg (191.36 KB, 下载次数: 101)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 19:10 , Processed in 0.154969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