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玟轻生原因曝光!曾表示非常想要一个小孩,最后语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6 21: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23-8-20 10:49 编辑

李玟轻生原因曝光!曾表示非常想要一个小孩,最后语音令人心碎……   The reason for Li Wen's suicide has been exposed! I once expressed a strong desire for a child, but in the end, my voice was heartbreaking   
李玟軽生の原因が明らかに!子供が欲しくてたまらないと言っていたが、最後の声は心が痛む……。

据香港星岛网23-7-5日报道,香港女歌手李玟5日传出去世的消息,终年48岁,其姐姐向粉丝、传媒发放讣闻,希望歌迷记得李玟的标志性笑容。

据报道,讣闻透露李玟因饱受抑郁症困扰轻生,据知李玟由于几年前受婚变问题缠绕,令原本性格开朗的她患上抑郁症。不过李玟一直努力医病,不时投入工作去开导情绪,但近期病情急转直下,年届80多岁的妈妈及两位姐姐知道情况严重,24小时轮流陪伴,身边很多朋友都不时去陪伴她。



报道称,李玟轻生原因据悉主要因离不开长达11年的婚姻触礁的阴霾。李玟的母亲当时在其位于港岛的寓所发现李玟自杀昏迷,立即联络另外两个女儿,李玟两个姐姐随即叫救护车送李玟入玛丽医院。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玟母亲是武汉人,父亲是哈尔滨人,在李玟母亲怀孕期间,李玟父亲因病过世。李玟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位姐姐:大姐李秋林和二姐李思林。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把姐妹三人拉扯大。

在母亲83岁生日时李玟还发长文给她庆生,并表示:妈妈我永远会好好的照顾你。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希望妈妈可以健康快乐,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妈妈你永远在我心里是我最崇拜和最爱的人。

本对母亲承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李玟却比她先走一步,85岁的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该有多痛心啊。



红星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两个星期前,CoCo的歌迷还去香港探望她,她当时因为复健的缘故,当着歌迷就流下了眼泪,但是能感受到她是非常辛苦……”

对于李玟的突然离世,该知情人非常不解、非常震惊,坦言听到消息的那刻当即就流下眼泪。“之前CoCo曾告诉我,自己非常想要一个小孩子,但一直没实现。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大家。”

另据报道,李玟在7月2日当天还曾给粉丝发语音:“感受到大家对我的爱跟支持,然后你们做我的后盾,我会加油。那这段时间呢,希望你们自己也身体健康快乐,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再努力努力,想念你们爱你爱你。”

没想到,这是李玟给粉丝留的最后的话语。

李玟的老公是加拿大富商乐裕民,比她大16岁,2011年,两人在香港举行盛大婚礼,一连两日的世纪婚礼场面盛大,成为娱乐圈的佳话。

两人结婚后一直没有要小孩。不过乐裕民与前妻有两个女儿,但李玟对此并不介意,还与孩子们相处得很好。

但两人这段令人羡慕的婚姻却在2022年底传出生变的消息。在2022年跨年之际,李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近况,她体重不足85斤,身体实在让人担忧。

今年1月,有媒体爆料李玟与老公发生婚变,目前二人已经处于分居状态。而李玟姐姐则表示这是私人事情,她无法做主或者去询问。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首次报告了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约占65%,67%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5岁。

1。 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境障碍诊治中心方贻儒教授在“2017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上表示,抑郁症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在生理上,这是从青年晚期到更年前期的变化;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2。 抑郁症的症状是“3+2”

不只是心情不好就是患上抑郁症,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甫德2020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抑郁症的症状是“3+2”。

“3”——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1)情绪低落:主要指心情持续悲伤、难过,总高兴不起来。

2)兴趣减退: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在抑郁期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提起劲头。

3)精力缺乏、动力不足:即使患者一天什么事都不干,一直处在休息状态仍感乏力。

“2”——至少两条附加症状:

核心症状之外,还需至少两条附加症状,才可判定达到抑郁症的症状学标准。

1)如睡眠不好,面临像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全过程睡眠问题。

2)自我评价降低,长期消极想法,或伴随思维反应减慢、言语表达迟缓、运动行为呆滞等,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

3。 抑郁症是慢性病,也会反复发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施慎逊教授在“2017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上表示,和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气肿一样,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是会反复发作的,维持治疗很重要。患者也要学会长期地和它相处。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来得快、缓解得快,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

4。 很多开朗爱笑的人也有抑郁症

郁郁寡欢是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要知道,有种抑郁症叫做“微笑抑郁症”,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或碍于面子、礼节,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掩盖了内心的低落情绪。



很多人通过李玟的音乐,体会到了勇敢的力量,也汲取到积极向上的能量。相信这也是她内心的善良,促使她可以一直热爱这个世界并愿意为之付出。在这样一个夏雨打湿屋檐的季节,愿她离去的路程不孤单,愿她到达的地方永远有音乐与怀念相伴。

一路走好,CoCo


https://news.sina.cn/2023-07-06/ ... 356.d.html?from=wap

歌手李玟在家中轻生去世 生前最后语音曝光与粉丝告别太催泪
新京报我们视频:

https://view.inews.qq.com/w/WXN2 ... XLsDTZTKh6E7eNEUHRw

60秒回顾李玟生平:首位献唱奥斯卡亚洲歌手 先后5次登上春晚舞台
新京报我们视频:

https://view.inews.qq.com/w2/202 ... ;openwith=wxmessage

李玟 CoCo Lee - 完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XJOAPgBepg

【李玟CoCo特辑】美式唱腔华语唱跳女王拉上帷幕!回顾李玟那些令人难忘的音乐点滴! #music #coco #李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lhh1VzGfXM

COCO李玟熱門金曲 Top 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l1veejSLU



据医学资料、每年人口的1-2人/万自杀、并且多数为忧郁症(抑郁症)自杀。全世界每年大约80-160万人自杀。可治疗、预防、多数可以不死的。医学研究:忧郁症者、自杀者多为比较聪明的人、智商比较高一点、学历和职业也比较好一点、如果是中年人、多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也多一些。多为脑行为觉醒脑电觉醒有故障且多较为过兴奋较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较活跃、思维思虑较多、深睡眠较少不足。8年多前医学科学早已解决了忧郁症等的治疗和预防等、防治靶点是1.伽马氨基丁酸、2.5-羟色胺、3.多巴胺、等等。
(Translated by Baidu: )
According to medical data, 1-2 people commit suicide per 10000 people per year, and most of them commit suicide due to depression. Approximately 800 to 1.6 million people commit suicide worldwide every year. Treatable, preventable, and mostly immortal. Medical research: Melancholytic and suicidal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telligent, have higher intelligence, have better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 middle-ag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eni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Most of them are brainbehavioral arousal, with malfunctions in EEG arousal and more overexcitation and activation, more active activation system in the ascending reticular structure of the brainstem, more thinking and contemplation, and less lack of deep sleep. More than 8 years ago, medical science had already solved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wit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argets such as 1. gamma butyric acid, 2.5 hydroxytryptamine, 3. dopamine, and so on.
(百度翻訳:)
医学資料によると、毎年人口の1〜2人/万人が自殺し、多くはうつ病自殺である。世界では毎年約80万〜160万人が自殺している。治療、予防、多くは死なないことができる。医学研究:うつ病者、自殺者の多くは比較的に聡明な人で、知能指数は比較的に高くて、学歴と職業も比較的に良くて、中年の人であれば、多くは上に老いぼれがあって小さくて、責任も少し多いです。多くは脳行動覚醒脳電気覚醒に障害があり、多くは過興奮が活性化し、脳幹網状構造の上り興奮システムが活発で、思考思考思考が多く、深い睡眠が少ない。8年以上前に医学科学はすでにうつ病などの治療と予防などを解決し、予防治療の標的は1.ガンマアミノ酪酸、2.5-ヒドロキシクロロキン、3.ドーパミン、などであった。

60秒回顾李玟生平:首位献唱奥斯卡亚洲歌手 先后5次登上春晚舞台
新京报我们视频:

https://view.inews.qq.com/w2/202 ... ;openwith=wxmessage



华成旅行社  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3-3833-9823  / 03-5688-1863
FAX :03-3833-9873  / 03-3834-5891

SOFTBANK电话:080-3416-2275   担当:小郭  微信号:08034162275
SOFTBANK电话:090-2172-4325   担当:小于  微信号:TYOSCL4325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7   担当:小李  微信号:huacheng4387
SOFTBANK电话:080-3523-4388   担当:小何  微信号:huacheng602
SOFTBANK电话:080-3084-4389   担当:小马  微信号:huacheng858

http://www.kaseisyoji.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

2#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12:1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23-8-20 10:50 编辑

《柳叶刀》| 1/5人可能在一生中某个时刻会抑郁,全社会共同预防至关重要

医学新视点

2023/07/14

论文
论文标题: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 a Lancet–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作者:Helen Herrman, Vikram Patel, Christian Kieling, Michael Berk, Claudia Buchweitz, Pim Cuijpers, Toshiaki A Furukawa, Ronald C Kessler, Brandon A Kohrt, Mario Maj, Patrick McGorry, Charles F Reynolds III, Myrna M Weissman, Dixon Chibanda, Christopher Dowrick, Louise M Howard, Christina W Hoven, Martin Knapp, Helen S Mayberg, Brenda W J H Penninx, Shuiyuan Xiao, Madhukar Trivedi, Rudolf Uher, Lakshmi Vijayakumar, Miranda Wolpert

期刊:The Lancet
发表时间:2022/02/15
数字识别码:10.1016/S0140-6736(21)02141-3
摘要: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over decades that depress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avoidable suffering in the world. Yet, too few people in communities, governments, and the health sector understand or acknowledge depression as distinct from the other troubles that people face. Not enough is done to avoid and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and disadvantages linked with depression, and few governments acknowledge the brake that depression place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摘要翻译(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仅供参考,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几十年来积累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是世界上可避免痛苦的主要原因。然而,社区、政府和卫生部门中很少有人理解或承认抑郁症与人们面临的其他问题不同。在避免和减轻与抑郁症相关的痛苦和劣势方面做得还不够,而且很少有政府承认抑郁症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
收起
所属学科:
医学
心理学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痛苦神秘、捉摸不定、难以言喻,身处其中的人才了解。”(Depression is a disorder of mood, so mysteriously painful and elusive in the way it becomes known to the self—to the mediating intellect—as to verge close to being beyond description.)
——小说家、抑郁症患者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回忆录《看得见的黑暗》(Darkness Visible)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全世界每年约有5%的成人患有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最高。然而,这一健康危机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被大众充分认识和理解。在高收入国家,近一半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或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90%。



为了减轻抑郁症负担,对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关注,近期《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这份报告由来自11个国家、多个学科的25位专家共同撰写,并由切身经历过抑郁症的人群提供建议。报告从抑郁症的涵义、疾病负担、根源、大众理解以及干预措施等多方面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截图来源:The Lancet





抑郁症常见,可以影响任何人


“为什么抑郁症不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疾病?”

——抑郁症患者Vidushi Karnatic,20岁



人们抑郁症普遍有不少误解。比如,有人认为抑郁症只是悲伤、软弱的表现,或仅限于特定背景的群体。



报告首先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它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悲伤经历,也不同于人们在逆境中经历的痛苦或绝望。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持续存在、对日常功能以及长期健康后果产生重大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千年长河中,都有关于抑郁症的复杂多样的痛苦描述,以及对相应诊疗方式的探索。



通常来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疲劳是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征,涵盖了各种体征和症状、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疾病轨迹。对于每个患者个体来说,各不相同。



抑郁症与多种慢性身体疾病有关。包括关节炎、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认知障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慢性疼痛和痴呆症等。在最坏的情况下,抑郁症会导致自杀。研究表明,高收入国家自杀身亡者中70%~80%,以及中低国家身亡者中大约一半,都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人,无论性别、年龄或社会阶层、背景如何。尽管在不同文化和人群中,抑郁症状和体征的类型和流行程度存在差异。在贫困、暴力、流离失所以及性别、种族和其他形式的歧视等逆境环境中,患抑郁症的风险会上升。





发病率高,病程多样


“抑郁症不会提前通知你‘发作’。”

——抑郁症患者Ishita Mehra,22岁



全球大约4.7%的世界人口在过去任何12个月内有过抑郁症发作,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同时,多达20-33%的抑郁发作与双相情感障碍病史有关。尽管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远低于抑郁症,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更加持久、更容易复发。



在28个国家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回顾性报告了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各国平均值为10.6%。一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重度抑郁症患者中,终生患病率高达30%-40%。



研究中终生患病率的估计值高于12个月患病率,这表明33%~50%的终生抑郁症患者在一年内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从发病年龄来看,根据世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人群的抑郁症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6岁和24岁。另一个次要高峰是老年期,这部分老年患者的抑郁症发病通常晚于许多其他常见的精神障碍,如焦虑症等,并且许多抑郁症患者会共患这些精神障碍。



而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以此估算,75岁时的抑郁症平均发病风险(morbid risk)预计为19.6%,换言之,全世界几乎五分之一的人,活到75岁时,会在一生中经历过抑郁症。这个数字是该调查中终生发病率(prevalence)的两倍,部分原因是受限于调查受访者的年龄,他们的年龄可能还没达到“老年期”这一小高峰。





▲在75岁前的不同年龄阶段,发生抑郁症的预计人口比例



抑郁症自然病程具有多样性。

从发作持续时间来看,大多数抑郁发作可在1年内缓解。在社区调查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群中,持续性抑郁症(即发作持续超过12个月)约占12%;但在初级和二级医疗机构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中,持续性抑郁症的比例可能高达61%。

抑郁症通常还会间歇性复发。在初级或二级保健机构中,≥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复发率可高达71%~85%。然而,在社区样本中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则相对低一些,27%~45%的人报告在20年内反复发作。





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释病因


报告指出,三个关键的观察结果塑造了我们对于抑郁症根源的理解。



首先,抑郁症有家庭因素,往往与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滥用和焦虑症有关。父母患有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孩子即使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然而,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后代并没有表现出抑郁症,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也没有受父母影响。



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的抑郁症患者,通常有过儿童期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焦虑症。然而,大多数患有ADHD或焦虑症的儿童成年后不会患上抑郁症。



第三,大多数抑郁症最开始都是在压力事件后发作的,尤其是生活中涉及失去(对自己重要的人或事物)、失望或羞辱的事件,特别是较早经历这些事件,或是被忽视、有创伤的人群中。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压力事件,并且大多数人在事后都不会患上抑郁症。



尽管这三个观察结果可能表明抑郁症的遗传、发育和环境起源,但它们也表明,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释抑郁症为何会发生。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共同构成了抑郁症的根源。





图片来源:123RF





预防对于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报告强调,过去三十年来,抑郁症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全社会战略,来减少儿童时期(包括忽视和创伤)和整个生命周期的不良经历,从而降低抑郁症的患病率。

从社会环境层面而言:促进平等、公平,减少歧视。

从个体环境层面而言:在家庭中支持育儿、预防围产期抑郁症、减少亲密伴侣暴力;在学校要改善学校氛围并减少校园霸凌;在工作场所,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身体活动;在社区中,促进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医疗保健领域,及时发现并支持有抑郁症风险的个体。此外,还需重点关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

此外,对于所有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如果出现危险因素(选择性预防)或已有相关症状(指示预防),都需提供心理和社会干预。



“预防是抑郁症最被忽视的方面。”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和志愿卫生服务机构SNEHA的Lakshmi Vijayakumar博士指出,“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生影响,从学习困难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到药物滥用、自残和自杀的风险,在抑郁症预防方面进行投入非常值得。”





个体化、分阶段的照护


如上文所述,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发作病程,报告也强调了个体化、分阶段的抑郁症护理方法:明确症状的时间顺序和强度,针对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个体化制定干预措施,从自我帮助、改变生活方式,到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再到更强化、更专业的治疗,如针对严重难治性抑郁症的电抽搐疗法(ECT)。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和境遇都不同,这最终导致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抑郁经历和康复需求。” 报告联合主席、哈佛医学院Vikram Patel教授表示,“(这需要)将抑郁症看作一个连续变化、有不同阶段的过程——从健康到暂时的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郁症——并以此为框架,从疾病的最早阶段推荐相应的干预措施。”



报告还建议采用协作照护策略,来拓展常规照护中的循证干预,因为目前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充分的抑郁症照护资源。比如,在当地招募、可广泛获得且成本可控的非专业人员,如社区卫生工作者和非专业顾问,不仅可以解决专业人员短缺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还有助于减少污名和文化障碍,同时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全面照护。



最后,报告也呼吁进行更多投入,来确保人们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能够获得所需的心理健康照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医学新视点”(HealthHorizon)


文章标签
抑郁症
年轻人
发病率
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疲劳
慢性身体疾病
自杀
精神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
终生患病率
老年期
平均发病风险
压力

《柳叶刀》| 1/5人可能在一生中某个时刻会抑郁,全社会共同预防至关重要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 ... 8-a341-e90aa846d887

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 a Lancet–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 ... 2141-3/fulltext#%20

中国浙大团队《自然》发两文:抑郁症研究获重大突破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8/2/403215.shtm

抑郁症:谁喂养了这只“沉默的羔羊”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400132.shtm

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11:4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23-8-20 18:44 编辑

过于小节省 , 导致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开发3大方面综合水平不够、差、不及格

由于政府机构、科学人员、公众等过于小节省(不愿花费小经费、小钱,短时间等。导致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开发3大方面综合水平不够、差、不及格)致健康长寿命、不生癌症、智力不衰退(不痴呆)、防治好自闭症、不抑郁症(忧郁症)及其自杀等等已8年多之久,人类仍基本上无法享受。甚至还导致全世界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3年以上才勉强被控制等。小经费、小钱:比如日本1.3亿人、约人均支出10日元,又比如中国14亿人、约人均支出5分人民币,即可成功,仅此而已。
(Translated by Baidu: )
Too small and provincial,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comprehensive level of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n medical science, resulting in failure to pass
Due to government agencies, scientific personnel, and the public being too frugal (unwilling to spend small funds, small money, short time, etc.),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n medical science is insufficient, poor, and failing), which has led to health, longevity, cancer, intellectual decline (not dement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utism, depression (depression), and suicide for more than 8 years, Humans are still largely unable to enjoy it. It even led to the worldwide COVID-19 pneumonia pandemic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before it was barely controlled. Small budget, small money: For example, Japan has 130 million people and about 10 yen per capita expenditure, while China has 1.4 billion people and about 5 cents per capita expenditure, that's all.
(百度翻訳: )
小さすぎて節約して、医学科学基礎研究、応用研究、市場開発の3大方面の総合レベルが足りなくて、悪くて、不合格になりました
政府機関、科学者、公衆などが小さすぎる(小経費、小金、短時間などを費やしたくない。医学科学基礎研究、応用研究、市場開発の3つの方面の総合レベルが足りない、悪い、不合格を招く)ため、健康長寿命、癌が発生しない、知能が衰えない(痴呆しない)、自閉症の予防と治療、うつ病(うつ病抑制症)とその自殺などが8年以上も続いている。人間はまだほとんど楽しむことができない。さらには、世界中で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肺炎の大流行が3年以上続いてやっと抑えられたなどとも言われている。小さい経費、小さいお金:例えば日本の1.3億人、約1人当たり10円を支出して、また例えば中国の14億人、約1人当たり5分人民元を支出して、すぐ成功して、それだ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3 01:53 , Processed in 0.259949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