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网博文 为什么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增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8 11: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6-18 11:26 编辑

樊晓英  科学网博客  博文

为什么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已有 1267 次阅读 2017-6-17 15:51

个人分类:教育与思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思维,大学生,疲惫,创新,学习

为什么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2016年11月3日,我收到首都师范大学王永辉老师的一个电子邮件。他给我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首师大数学系的同学,为什么考研率总是只有30%呢?不少同学高中上来,精神很疲惫,大一不好好学,想着大三复习……有意愿考研的同学,其实是有80%的比例,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高。……考研名额很多给了外校学生。”王老师在总结考研率低的原因的时候说“为什么呢?大一不好好学的同学,不仅仅是在知识上落后,更是在读书能力上落后,大三自己看书复习,其实等于重新读一遍,自己在那儿跟看天书一样,因为不具有基本的读书能力。”然后,他提出一个学习方法,起名叫“忆筛”。

当然,我今天引用王老师的话语,并不是在此讨论学习方法。而是讨论另外一个另加重要的问题,即为什么高中同学考到大学以后“精神很疲惫”?这种“精神很疲惫”是不是一种大学的普遍现象?这种精神很疲惫是如何产生的?这种精神很疲惫对于创造性思维和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防止和治疗大学生的这种精神疲惫,或者说厌学?说实在以上问题并不好回答,所以我也很犹豫,为此我给王永辉教授回信说“等我专门写一篇博文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个比较复杂”。但是,半年已经过去,我是否能够完美地回答王老师的这些潜在的问题呢?为此,我计划用几篇文章,应用我掌握的知识逐一说明,敬请各位专家雅正。

今天首先说明为什么高中同学考到大学以后“精神很疲惫”?我在博文《中国的初等教育病了》罗列了中学生精神很疲惫的各种症状,尽管分析不够透彻,列举不够全面,但是依然是一个批评填鸭式教育的一个开端,是对中国知识灌输型教育的一个反思。当然,我承认知识灌输型教育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学生个人知识储备的全面性,这样一来在工作和创新中能够随时调用相对应的知识。但是很显然,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越是集中越容易成为专家,全才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非常赞同我国高中即将实施的“3+3”课程改革。

在进一步回答大学生精神很疲惫的问题之前我首先回顾一下我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在二十多年以后依然象恶魔一样缠绕着我,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生活和健康,和思维习惯依然产生着决定性影响。我的小学生活是在没有任何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在七十年代,在无忧无虑中结束的。那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滚铁环、打沙包、上树掏蛋、下塘游泳、或者溜土团泥,我小时候有个很大的特点是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静静地瞎想。我很小的时候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有多大?山的那头是什么?有时候一个人很迷茫。四十年后我反思认为,恰恰是这些原创性的瞎想,才是我聪明的源泉。恰恰是这种“没有教育的环境”才导致了我对空间有强烈的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这种能力转变为一种物质构图能力导致我学习几何不费吹灰之力,导致我学习地理知识不费吹灰之力,导致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对于机械构造有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记得那几年我把家里的机械钟表、收音机反复拆解,搞坏了好几个,还把电线插到盐水里面制造氯气。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喜欢舞枪弄棒,捣鼓机械,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我的这种能力很快被压制和扼杀,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对机械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了,从此我对机械完全成为庸人。小学的时候尽管没有人督促我好好学习,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依然是我们乡村最好的,在五个村子的联合学习成绩比赛中多次获奖,但是那并不代表我对于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不代表我会自觉自愿地去钻研知识,我想我学习好(仅仅是在我们那个小乡村子)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思维型人,具有喜欢思考的天赋,当然我也感谢毛主席所建立的普及型教育体系,我是完全享受到这种体系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从来没有间断学习的一批人。我真正地知道学习,真正地被理想所激励而学习是五年级的时候遇到的两个老师,他们教会了我为甚学习,教会了我应该为了理想而奋斗,教会了我学习应该有目标。从此我才玩命地学习,也因此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学坏了大脑,学坏了身体,而最终一事无成。在这两个老师的教诲下,我顺利地考进了县重点初中。八十年代初期的重点初中,孩子的学习任务和今天的中学没有区别,课程多,竞争激烈,任务重。但是,那时候恰恰是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我恰恰在这个时期学习过度,没有发育好,出现了疾病。我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普及电灯,我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面做一会儿作业就睡觉,天籁寂寂没有噪声,所以小时候日出而学,日落而息,眼睛十分明亮,耳朵非常聪慧。但是,到了初中,教室里面有十二个日光灯,墙全部是纯白色,我的眼睛常常在这种强光下流眼泪,第二年眼睛就近视了。另外每天晚上九点多才下晚自习,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多,街上人声鼎沸,夜里常常失眠。所以从此我的内分泌也严重失调。还有一个不适应是对一日三餐不适应,我在乡村的时候每天是两顿饭,早上九点多,下午三点多,小学的学习作息时间也是这样安排的,到了城市到了中学突然变成了三顿饭,早上起来没有胃口却必须吃饭,十点中饥肠辘辘却不让吃饭,十二点饿晕了却要吃饭,晚上肠子需要安息了却吃饱了饭。这种从两餐到三餐的改变对于适应性强的同学也许不算什么,可是我却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肠胃失调,一年以后出现了急性肠胃炎,而且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羞于启口这个肠胃炎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和发育。所以,初中三年其实是我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三年。从初中三年级开始我具有了急性肠胃炎、甲状腺亢进、神经衰弱、严重失眠等等症状,要命的是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疾病,所以这些亚健康和疾病一直持续到了我高中毕业,学习成绩持续下降。我十四岁身高已经一米七六,但是到了二十多岁,体重却一直只有一百一十八斤。有一次去看中医,医生说我“心肾不交”。由于经常处在亚健康状态,人的神志总是处在清醒和迷糊之间,大学的时候有人称我“微醉”“迷糊”,学习自然也比较迷糊了。所以,我的初中时期是最痛苦的时期,但是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尚可,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却是我学习最为艰难的时期,无论如何努力,成绩总是不理想,甚至当时有老师断言“能不能预选上也成问题”,意思是在当年的高考预选考试中能不能获得高考资格也不一定,但是遗憾的是这位老师的预言从来没有实现,我后来还是艰难地进入了大学。进入大学以后我表现出极度地精神疲惫,厌学,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面垫底的。但是我这个人天然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别人强好多倍,天然地喜欢自学,喜欢看书。我的这些天赋并没有在应试教育中被彻底抹杀,所以我依然喜欢思考,喜欢写一写,在工作中也喜欢琢磨和进取,尽管衰老的趋势逐渐明显。总结我艰难的求学经历,我二十年前写出了《教育思源》,用于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原本不想发表,没有想到王永辉教授给了我激励和敦促。所以,我应该不惜笔墨,把这些经验之谈写出来,也好让后来的年轻人不走弯路,给教育界的专家提供一些研究素材。令我欣喜的是我把我的这些经验心得和最后形成的应对措施应用到了孩子身上,具有一定的效果。我此生没有成为大专家的原因我总结为中学的艰难。

但是当我们仔细去观察的时候却发现,中国在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高考恢复前几年)却从农村走出来许多专家。当时有些人甚至是初中毕业就考上了大学,而且这一批人经历充沛,成绩斐然。和现在的大学生、疲劳之师大不相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的学界发起了一个没有名字的运动,该运动我给它起名叫“逃离农村运动”,由于农村收入少,费力气,没有前途,所以当时农村孩子都希望通过学业有成逃离农村,金榜题名时。当然,当时逃离农村运动之所以轰轰烈烈还与国家的包分配政策有关,与国家的教育与就业挂钩有关,与教育扩招有关。当时的国家不仅大学生包分配吃财政,而且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包分配吃财政。现在在任的许多官员就是当时的中专生,水平不咋样。正是由于这种有前途的科举制度,造成了当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考中专的热潮。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当然我现在在反思逃离农村运动。为什么恢复高考之后的几年学生们表现出空前的学习热情?我现在反思认为他们是因为“精力充沛”,为什么他们“精力充沛”?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前的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做体力活,而不是一味地学习。因为学习思考是一个消耗精力的过程,而体力劳动和锻炼是一个储存精力的过程,所以在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的一段时间会表现出超常的精力。那么什么是精力?精力在现代生物科学里面已经不再神秘。精力就是体内自发产生的18种氨基酸,精力就是神经递质(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其它神经递质分为: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精力就是各种各样的酶,精力就是人体转化维生素的能力。人在脑力劳动之下是大量消耗精力的过程,而在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会储存精力。有些人天然的精力充沛,意思是说有些人天然地产生精力的能力强,有些人天然地产生精力的能力弱。精力充沛的人如果去做体力劳动,那么他闲暇时间就喜欢学习和思考,这一类人如果身处农村,那么他们是农村最不安分守己的一部分人。这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农村走出来成为专家的原因。

现在的年轻的大学生为什么普遍厌学?原因就是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消耗精力,而精力的补充很不充足。老实说,我在大学四年基本上是浑浑噩噩过来的。精力补充不上就厌学,厌学就消化不了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消化不了记不住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能力。所以,精力不充沛是当代大学生学习不积极的最大的原因。

前几天几个高中老同学聚会闲谈,有一个住校的同学说:“你看那时候许多同学下了晚自习点蜡烛学习,一直学到半夜两三点,看起来唔哩乌拉地念书,实际上第二天根本不知道学的啥,考试依然一塌糊涂”,“白天许多学生午睡了,还有许多学生在树底下唔哩乌拉地念书,考试依然一塌糊涂”,惹得大伙哈哈大笑,因为他本人当时就是这样。这说明一个问题:在脑力劳动中,劳动的效果和劳动时间并不是成正比例的,所以“头悬梁锥刺股”是完全错误的。儿子今年参加中考,年前有一件事情惹得他很不高兴,本市一所重点高中年前组织了一次单录考试,儿子有幸成为备选考生之一,但是他们派出了六个学生考中了两个,儿子落选,对此他很不高兴,年后一段时间他改变学习作息时间,晚上学习到十二点多,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学习,表现出典型的心态不稳焦躁症状,结果在月考中退步严重。我开导儿子说:在脑力劳动中,劳动的效果和劳动时间并不是成正比例的,保证精力充沛才是最重要的,保证头脑清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只有睡眠充分才能够头脑清楚,只有头脑清楚才能够思维敏捷,所以反对你熬夜。从此以后他按时睡觉,心态也逐渐平和,成绩也稳定。

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厌学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精力不好。人的精力有自发产生的能力,但是脑力劳动是消耗精力的劳动,而体力劳动是积蓄精力的劳动,只有两者较好的结合才能够维持人的精力平衡。而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度地消耗了人的精力,一方面导致人的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制造精力的能力不足。人的精力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人体内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几十种维生素、几十种激素,一百多种酶以及若干种神经递质、多种核苷酸等等组成的物质。这些物质通过运动可以产生和转化,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不够充足会导致这些物质转化不充分。

本文试图从基本原理上理清大学生厌学的原因,而导致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因子。我以为第二个原因是“思维惯性”。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实物都有惯性,而大脑也不例外。思维惯性既是创造性的源泉,又是阻滞创造性的原因。什么是惯性思维?有一个故事能非常好的解释什么是惯性思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有一条第五公设,这条公设连欧几里得本人也不满意,经过了将近两千年人们在企图证明第五公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质疑,但是没有人把这种质疑作为一种新思路延展下去。十九世纪初期高斯、波约、罗巴切夫斯基几乎同时发现了非欧几何,但3 人对待新几何的态度是不同的。高斯很早就意识到了新几何的存在,但他没有向世人公布他的新思想,他受康特(Kant)唯心思想的影响,不敢向传统的欧氏几何挑战,以致推迟了非欧几何的诞生。罗巴切夫斯基的罗氏几何,违背了2 000 多年来的传统思想,动摇了欧氏几何“ 神圣不可侵犯” 的权威基础,同时也违背了人们的“ 常识”。他的学说一发表,社会上的嘲弄、攻击,甚至侮辱、谩骂,暴雨般地袭来:科学院拒绝接受他的论文,大主教宣布他的学说是“ 邪说”,大多数的权威们称罗巴切夫斯基的学说是“ 伪科学”。但是罗氏几何成为划时代的一个数学理论,而且因为罗氏几何导致人们思维方式出现重大转变。在整个罗氏几何的发现过程中,高斯由于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而与彻底的发明失之交臂。

那么什么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就是思考者习惯于应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习惯于沿着已经获得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方法去思考问题,根据已经获得的思考方法和思考习惯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型和定式,而不愿意在思维方法和思路上获得新的突破,也不愿意在新的领域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趋向于保守和僵化的思维方式。由于大多数知识分子囿于惯性思维,所以他们不仅在思维上趋于保守和懒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也因此趋于反动和邪恶。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容纳了大多数旧式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深受孔孟之道的熏染,他们没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也缺乏现代社会民主和公平观念,但是他们却喜欢褒贬时事,干预政治,从而使得新中国建立多年之内,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无法形成。惯性思维应用在创新上面、发明上面和动态事物方面注定要吃大亏。古往今来,但凡重大发明大多数都来自于民间,而从大学和政府出来的很少。古往今来,但凡美妙的歌曲、精湛的绘画和书法,美妙绝伦的雕塑基本上来自于民间,而来自于大学和研究院的很少。同样的,在军事上的著名将领往往来自于经院的人很少,中国的大多数著名将领来自于实战,来自于高等学校的很少,原因就是学校出身的军官囿于惯性思维。同样在中国的股市中呼风唤雨的人也很少有金融专业人员和老股民,因为股市中的方法在不断地创新。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1: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6-18 11:24 编辑

在学习当中,学习越好的学生越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困扰。这在开设新课程中特别明显。中学生学得越好说明他对于中学课程的那种简易的东西越是适应,但是当他在大学中学习许多东西的时候就越容易受到以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从而出现学习效果下降和厌学心理。我本人就曾经受到了惯性思维的严重制约。小学时期我对于数学的四则运算非常熟悉,对于基于算数的应用题手到擒来,连老师都赞扬我。但是到了初中学习代数开始的时候却一塌糊涂,成绩直线下降,过了几个月我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数据的抽象化导致我理解困难。对于代数中使用X、Y、Z表示未知数,用A、B、C代表常数我一直想不通,A、B、C明明是字母,它怎么能够代表数字呢?难道Ask中的A也能够代表数字?实际上我当时的根本问题是无法从具体的实例进入理论高度的问题,刚开始使用理论解释数学自然就非常迷糊了。老实说,对于A能够代表1/2/3/4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几年以后我才彻底明白了。但是这几年思考的过程中数学成绩肯定不是很理想。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我学得很好,不费力,分数高,但是高中阶段我突然接触到了解析几何,我突然觉得很好奇,几何居然和代数能够结合起来,但是依然没有参透两种几何的根本区别,没有参透其中奥妙,所以成绩一般般。还有一件令我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电脑软件问题。我接触电脑软件的时间非常早,那时候是八十年代早期,我上初中的时候,姐姐从成都给我带回来十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电脑软件书,书名似乎是《BASIC语言基础》,出于好奇心,我居然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但是最本质的一个问题我其实没有搞懂:“BASIC语言”是干什么的?使用在什么地方?当时我并不知道电脑的存在,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所以学习了《BASIC语言基础》仅仅留给我一些印象,就这样我与电脑软件大师失之交臂。囿于知识局限,囿于惯性思维,这本书中的关键的理论和方法我都没有学会,也就不可能成为软件大师了,尽管十年以后我又学习了BASIC语言,DOS基础和其它软件知识,但是由于我并不知道电脑的本质,所以一直对电脑半懂不懂,即便是三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惯性思维导致我没有勇气和好奇心去认识电脑的本质,也就没有领悟到电脑的秘密,也就没有可能成为电脑人才。所以,惯性思维往往因为那些已有的知识的局限,也受到那些不具备的知识的局限,惯性思维只能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范围内打圈圈,换句话说能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范围内打圈圈不愿意突破就是惯性思维。

实际上,惯性思维是一种惯性,是一种思维的惰性,是一种潜意识的不愿进取。惯性思维在处理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时候就是典型的“想当然”,是保守、墨守成规、不愿进取的源泉,而且往往是那些佼佼学子的惯性思维越多。当然惯性思维也有好处,当惯性思维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方法去指导实践的时候,它会起到推广技术、引领先进的作用。惯性思维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有了这种惯性也就有了这种驱动力,有了沿着这种惯性前进的动力。我们为什么批判旧式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的惯性是沿着旧的封建思想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而这个与自由民主(帝王思想)、男女平等(男尊女卑)、技术革命(经验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小农经济)等等格格不入,但是一旦有了这些新观念新思想,社会大多数就有了一种新惯性,因此生产力才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

惯性思维实际上和思维惯性是两个概念,和思维惯性对应的是劳动惯性、生活惯性、运动惯性,他们统统是生理惯性的一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思维的人来说他有思维惯性,所以他不适应体力劳动,对于体力劳动有一种厌恶和反感,同样他也干不好农活。同样的,一个篮球运动员他只能适应篮球运动,对于篮球他得心应手,能够得冠军,但是一旦让他踢足球或者做别的事,他就笨手笨脚,无法取得成绩,这就是运动惯性。事实证明,一个人一辈子只可能在一种运动惯性下生活,只可能在一种生理惯性惯性下生活,而且往往只有一种生理惯性的最佳状态。如果脱离了最佳生理惯性,那么这个人就会一事无成,或者疾病缠身。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个人处在典型的生理惯性中不能自拔,这个人就是孔乙己。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处在思维惯性中的旧式知识分子,其实他本人知识水平并不高,而且他只认同他的知识分子的角色,不愿意转变角色去当踏踏实实的农民,从而导致他穷困潦倒。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生理惯性和真实社会地位不相符的事实,我的大舅就是一个例子,大舅父在解放前上过旧式小学,小学严禁的学风形成了他喜欢动笔的习惯,但是他一生厌恶劳动,而他接受的是封建礼教那一套,在新中国无论从他的农民身份来说还是从他的认知水平来说都不兼容,但是他不愿意改变他的习惯,所以他不好好劳动,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喜欢评论时事,但是却与现实格格不入,最后变成了一个讨人嫌的老头,还因此严重地影响了表哥们的命运。

大学生们为什么缺乏进取精神?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而且这种思维惯性非常强大。思维惯性的形成和学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例,和学习好坏程度成正相关。在中学阶段学习越好的学生形成的思维惯性越大,而思维惯性越大的学生越容易忽略他所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另外思维惯性越大的学生越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或者研究方法,不能适应未知领域,对于未知领域没有主见,只能按照常规思维继续,所以明显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就是为什么在高校中存在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我有一个例子和大家分享,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对比了许多课程,觉得“土壤物理学”我不够清楚,我对于土壤物理现象认识模糊,是一个难点,所以我选修了这门课程,而且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门课程,还做了大量笔记,但是只注重理解,而没有注意去背诵课程,结果在考试中我用我自己的理解去答题,不及格。原本我对此也不在意,因为我的学分已经超过了要求的学分,不在乎这二分,但是任课的王老师比较在意,他对我挺好,给了我一个同学的标准答案让我参考,另外答一份卷子,我一看这份标准卷子几乎和书本上所写一模一样,完全是这位学生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能力背下来的,我当时想这位同学是否理解了本书的知识呢?

回顾我的学习经历,我发现我经常在质疑,一方面质疑书本,另一方面质疑现实,我常常会把书本和现实结合起来一起质疑,而且随着知识的积累,质疑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我上了大学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一个原因,因为我的质疑没有得到解答,所以我处在迷糊阶段,也就考不出好成绩。我记得最典型的是政治,无论是初中政治,还是高中政治,我都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来答题,我从来不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答题,我甚至会经常地质疑政治课本的正确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高中阶段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候为了奴化我们这些学生,统编课程取消了哲学,改变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一书,我当时对里面的内容就有许多质疑,这种质疑在几十年之后依然存在。为什么我会对政治课程的内容不断质疑,因为我对政治和社会比较敏感,因为我不断的质疑,所以我在政治上不可能考出高分,也因此我这个对政治敏感的人不可能考进政法大学走向政府部门,实现天赋和职业的统一。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背悖。

如果一个学生,依靠自己的博闻强记来取得高分,而不是通过思考获得高分,那么也许他在大学学习可能很好,但是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研究生。千千万万的人在学习现代物理学,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成为一个理论物理的集大成者,因为他在不断地思考。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国在技术上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数学理论和物理化学理论上没有任何突破,甚至不如两千年钱的欧几里得?因为中国人只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从来没有从具体向抽象转换。

惯性和惰性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艰苦的学习、锻炼、训练成就了一定的技能的时候,他在他所训练的项目上获得了惯性,对于此类他手到擒来,非常熟练。但是也因此形成了其它方面的惰性。例如俗话说知识分子没有缚鸡之力,知识分子鄙视农民。这就是因为知识分子在做文字活的时候有惯性,而在做农活的时候有很大的惰性。一个知识分子如果让他背一天麻包,他会腰蹄酸软,浑身疼痛,筋疲力竭,甚至失眠,但是那些经常背麻包的人身强力壮,倒头就睡。这就是知识分子在身体上惰性的表现。同样的,你让一个背麻包的人写一篇文章,他脑子会疼,这也是体力劳动者在思维上惰性的表现。所以,我认为懒人是不存在的,只是他的社会地位和他身上所具有的惯性不相搭配而已。当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懒人还是大量存在的,最常见的是不打扫不整理自己房子的那些人,和实际需求格格不入。所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精神很疲惫的第三个原因是在中学阶段的过度学习、拔苗助长式的学习导致的肾阳虚弱。拔苗助长使得禾苗须根脱离了土壤、吸收不到水分和养分,所以反而枯萎而死。学生们的过度学习也一样,这种过度学习过度地消耗肾阳,超越了身体和心智的发育阶段,最后的结果是肾阳亏损,身体和智力疲倦。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的根本,百病皆起因于五脏,那么五脏为什么被中医看得如此重要呢?依据现代科学,我给出以下解释:1,五脏都是血液循环的主体,五脏都有处理血液成分的作用,而血液是人体营养、氧气和各种激素的运输载体。2,五脏都是激素的产生地,不仅五脏本身产生激素,而且五脏傍边有专门的激素腺体。3,五脏都和许多植物性神经和迷走神经紧密相连,互相应激。4,五脏的功能是动态功能,比较脆弱,也比较容易病变。因此五脏就对于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视为根本。但是根据我的观察,现代人的五脏物质的东西并不缺乏,即就是说脏阴并不亏空,对于学生是阳气不足,其实阳气更多地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活跃性。由于不断地学习,就使得神经系统的很不活跃,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维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大量消耗肾阳的过程。过去,我对于肾阳缺乏认识,但是随着年龄的老化,我逐渐认识到了肾阳的存在和作用。肾阳亏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肾阳亏损首先表现为神经衰弱,实际上神经衰弱只是肾阳不足的初级阶段,神经衰弱实际上是一种风症,而神经衰弱之后表现出来的精神萎靡、头脑不清、记忆减退、精神怠倦、大小便失禁、内分泌失调等才是肾阳亏损的具体表现,这是一种萎症,萎症的表现还有未时和申时特别瞌睡不能自已,而丑时和寅时却没有瞌睡。另外还表现为消极厌世、亚健康、精神萎靡、记忆丧失等等,这些已经成为痹症。痹症的另外的表现也许就是免疫能力突然奔溃,出现血癌、脑瘤、前列腺增生、肺气肿等等症状,在智力上表现为思维混乱,轻重缓急不能区分,用脑则脑疼,记忆丧失,才能丧失,甚至出现脑萎缩。当然到了痹症阶段就不仅仅是肾阳不足的问题,而是肾阴亏损的表现了。肾阳很重要,因为肾阳滋补了全身的阳气,也包括滋补了肝阴、心阴、肺阴和脾阴,五脏中阴阳互补的顺序一般为,肾阳滋补肝阴,肝阴生肝阳,肝阳滋补心阴,心阴生心阳,心阳滋补脾阴,脾阴生脾阳,脾阳滋补肺阴,肺阴生肺阳,肺阳滋补肾阴,肾阴生肾阳。每一个脏器产生的阳气却能够滋补其它脏腑,尤其是肾阳,肾阳能够滋补所有脏腑,能够使得他们平和润泽,功能正常。肾阳是神经系统的易耗品,所以学生最容易出现肾阳亏损。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思进取的原因。那么这种症状能不能治疗呢?根据我的体验,桂附地黄丸是滋补肾阳的良药。当然,言犹未尽。

后面我要说明的一个知识分子的现象是疲劳学习造成的一个后果:思维迟滞化。思维迟滞化虽然我早就发现了,但是我不能最后确定,未敢言明。只到最近妻子说起她们单位的一些事情,我才彻底醒悟。妻子说,她们单位最近来了一个研究生,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小伙子啥都会,什么EXCEL、WPS等都不错,甚至比她强,但是这小伙就是做事很慢,不出活,性格也蔫蔫的。既然什么都会,为什么却不出活呢?只能说明这个小伙脑子反应慢,反应慢并不是因为他是高学历想得复杂,而是因为思考过度出现了“思维迟滞化”。我立即想起了我在求学最艰难的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那一段时间我也是木呆呆的,思维麻木,反应很慢,是典型的“思维迟滞”。也包括刚毕业的妻子,她那时候切菜、洗衣、写文章都显得很慢,就连抄抄写写这些不费力气的活都很慢。后来她的身体体质变好,做事速度才提高了,当然我也一样。我总结,这不是因为熟练问题,而是典型的思维迟滞化的问题,俗话中反应迟钝就是思维迟滞化的写照。而思维迟滞化的原因就是用脑过度造成的一种疾病。有了这种病的人做什么都慢。例如考试,两个小时的题量这些人往往做不完,尽管其准确率很好,但是速度很慢。思维迟滞化也是肾阳消耗的结果。

如果说《中国的初等教育病了》中描写的是智力劳动中的各种负面的症状,那么本文就是对那些症状的进一步总结,是对根本原因的追溯。希望本篇对我国的教育有所帮助。当然,思维本身是一个混沌体,而混沌体的特点就是能够抽取出许许多多的特性和原因。也许以上原因仅仅是很侧面的总结。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1061359.html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1:24:5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睡眠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脑能量代谢、物质合成关联储备不足。

每天平均增1小时睡眠时间将精力旺盛。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4:33 , Processed in 0.07665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