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可燃冰试开采22天 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 20:0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7/6/2 15:10:15

可燃冰试开采22天 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中国国土资源部今天(17-6月2日)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本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作业区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试采井开钻,5月10日点火成功。截至目前,已连续22天产出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日均产气量达到8350立方米。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 李金发:目前气量、气压稳定,井底状况良好。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据预测: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量达800亿吨油当量,而国际公认的全球资源量相当于21万亿吨油当量,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可燃冰和天然气一样,主要成分是甲烷,但开采起来难度更大。这是我国科学家们在南海神狐海域开采的可燃冰,它不是冰块状的,而是呈米糊状。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 叶建良:实际上就是接近于黏土,渗透力比较差,所以对工艺要求更高,防砂的要求也更高。

虽然开采难度大,但超过90%的“可燃冰”资源都是这种类型,我国实现对这种类型的“可燃冰”的试开采并稳定产气,对未来“可燃冰”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在“可燃冰”资源的勘探上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 李金发:我们现在已经在南海海域,证实了有两个千亿方的大型矿藏,为我们下一步形成商业性开发的大型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阅读

中国要率先用上可燃冰 还需要三步

中科院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成功试采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时评:下五洋捉“冰”!向地球深部进军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6/378077.shtm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0:05:5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贡晓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24 17:38:24

可燃冰商业开采,13年等待可实现?

17-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试采成功能否改变能源市场的现有格局?又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真的突破了这一技术吗?2030年,我们是否能够用上干净的可燃冰?在采访中记者获知,以页岩气开采为代表,中国的钻勘技术确实有进步,但可燃冰的开采却另有关键和难度。

一种非常规清洁资源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环境下捕获住天然气分子而形成的似冰状结晶态化合物。因其遇火即可燃烧,故又名‘可燃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孙致学告诉记者。

可燃冰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温度不能太高,高于20℃,天然气水合物就会分解,也不能太低。海底温度在2~4℃,才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巨永林对记者说。

“水合物的形成需要30个大气压,这就决定了可燃冰的埋藏深度。形成可燃冰的主要气体就是甲烷,甲烷气富集地区,具备压力、温度条件,就可能产生可燃冰。”巨永林说。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燃冰能够分解为甲烷和水,1立方米的可燃冰通常可释放出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气。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当然,随着资源勘探的进展,数据比例可能会变化,但是可燃冰的总体储量还是非常大的。”巨永林表示。

“在地球上,蕴藏着极具潜力的可燃冰资源,即使我们仅开采其17%到20%的份额,也足够我们使用200年了。自然界中的可燃冰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超过230个天然气水合物矿点。”孙致学说,目前,可燃冰资源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是在北极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具有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的优质储层。

其实,可燃冰并不算新的非常规资源。巨永林介绍,作为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之一,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数十年前就已陆续开始对陆地和海洋可燃冰进行勘探。

技术、环保、成本难题待解

据了解,日本于2013年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而我国最近试采可燃冰的方法与日本相同,也是“减压法”。

本次试采中,该减压方式有没有新的技术突破?“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分析,可能并没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巨永林分析。日本已经宣布半个月之后再次试采,到时可以根据效果再进行判断。

开采技术常规之外,蓝鲸1号也属于常规钻井船。巨永林坦言对钻井台了解不多,但可以肯定,“该钻井船并不是专门为开采可燃冰设计,短期内可能无法解决各种可燃冰开采难题”。

“相较特殊的开采技术,更难的是特殊的生态保护技术。”巨永林说。开采过程中如果发生甲烷泄漏,很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温室效应——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倍。

“作为海底浅层沉积物胶结物的可燃冰降压气化采出后,位于大坡度陆坡处的海底松散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失稳直至发生大规模的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将会导致海底地震、海啸等灾难,也是目前可燃冰商业化开发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孙致学说。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相对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可燃冰研究滞后。虽然有可燃冰的富集规律和成藏机制研究基础、建立了可燃冰开采综合模拟技术系统,但接下来,还需从开采技术优化、过程安全控制、地层稳定性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技术、环保问题之外,成本也是制约商业化开采的难题。巨永林介绍,美国页岩气水平井、垂直井、水力压裂技术的创新,使得页岩气开采成本越来越低,甚至比常规天然气成本还低。可燃冰试采过程从技术方面来说没有革命性的技术,面临诸多难题,成本太高。

“试采阶段的开采成本不好估计,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开采,成本是开采常规能源的几十倍,市场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巨永林说。

能源替代任重道远

面对以上的担忧,巨永林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最终解决。“可燃冰今后作为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对外天然气进口量占35%~40%,能源的依存度很高,对国家的战略、工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巨永林说。因为资源进口取决于对方的资源、价格形势,受制于人,国际形势变动,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工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占比比较低,对整体的能源格局影响尚不大,传统能源替代将会加快能源结构转变。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某教授在一篇科技评论中写道,可燃冰若要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中担当重任,需要对现行的能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作出较大幅度的调整。在可燃冰实现商业开采之前这未来20年,要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空气质量改善,仍须从能源需求控制和能源供给优化两个基本路径出发。一是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增长。二是推进能源供应革命,引领能源结构向绿色转型。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4:08 , Processed in 0.07048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