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战舰为何成本高昂 船舶工业劳动生产率低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8 14:2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2017年03月18日

总有人认为美国海军战舰的抗战损能力俯视众生。上世纪80年代的波斯湾护航行动期间,美国海军FFG-7佩里级FFG-31斯塔克号遭受2枚伊拉克飞鱼空舰导弹袭击后得以幸存。该案例往往被当作美军战舰抗战损能力举世无敌的经典论据。相比之下,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42型D80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执行雷达哨舰任务时被1枚飞鱼导弹击中,挣扎6天后沉没于波涛翻滚的南大西洋。

  被2枚飞鱼导弹击中的FFG-31斯塔克号护卫舰
  事实上斯塔克号并不是波斯湾护航行动中受创的唯一美军战舰。斯托克号中弹11个月后,另一艘佩里级FFG-58罗伯茨号误入雷区,在倒车撤退时触雷。舰底被炸出1个足以驶过卡车的大洞,主机舱和1个辅机舱水漫金山,2号辅机舱也在迅速进水,4台发电机中的3台停止工作,仅剩的1台发电机不堪重负,于触雷5分钟后停机。但该舰乘员损管措施得力,经过堪称史诗级的4小时40分钟奋战,将FFG-58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乍看之下,FFG-31斯塔克号与FFG-58罗伯茨号的案例足以证明美军战舰确实拥有所谓令人刮目相看的抗战损能力。然而事实总是比表象更加复杂。在波斯湾受创的两艘佩里级之所以伤而不死,很大程度上缘自逆天的气运而非强悍的抗战损能力。

  斯塔克号连中两枚飞鱼,貌似比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受创更深。其实第二枚飞鱼穿透不足1米即过早起爆,爆炸气浪在舰体上打开的缺口不但未伤及斯塔克号的要害,反而使得该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继续释放的热能中的绝大部分得以排放至舰外。第一枚飞鱼才是令斯塔克号遭到重创的罪魁祸首。该弹虽未起爆,但穿透深度较大,继续运行的发动机引燃舰内大火,并将数十名正在床铺上休息的舰员活活烤死。

  与谢菲尔德号类似,斯塔克号的消防总管被未曾起爆的第一枚飞鱼导弹凭借动能切断。不同的是,英国特混舰队劳师袭远,作为雷达哨舰前沿部署的谢菲尔德号孤立无援,中弹后第一时间里只能独自对抗烈焰。而斯塔克号遭到袭击的位置处于波斯湾内油轮袭击战正轮番上演的水域,大量的救援拖船如同秃鹫般在附近盘旋,随时准备手持救难合同为受创油船雪中送炭。斯塔克号遭到攻击后不久,1艘属于荷兰企业的救援拖船就及时赶到,通过63.5毫米水管持续向该舰的导弹舱注水降温,使斯塔克号得以避免因武器殉爆而解体沉没的厄运。

  风平浪静的波斯湾也帮了斯塔克号一个大忙。由于海况恶劣,身受重伤的谢菲尔德号在拖航过程中持续进水,终于被咆哮的南大西洋吞没。斯塔克号由于消防用水积聚,横倾曾一度高达36度,如果与谢菲尔德号同样置身于南大西洋,早在有机会开始排水前就将成为海洋女神的祭品。

  斯塔克的幸运还不止于此。当时该舰即将迎来上级领导的视察,舰内储备的灭火用呼吸面具氧气发生罐的数量超过300个,3倍于标准配置。事实证明这还远远不够,美国海军被迫从附近的其它战舰上用直升机运来更多的氧气发生罐。斯塔克号损管行动中的氧气罐消耗数量最终突破了1200个。如果没有这些额外装备的补充,斯塔克号的损害管制努力将半途而废,后果可想而知。

  罗伯茨号触雷事件发生于斯塔克遭到飞鱼导弹攻击之后。其间美国海军吸取了 斯塔克号灾难的教训,狠抓损管训练,并增加了海外部署舰艇上的损管物资储备。罗伯茨号在前往波斯湾的航渡途中进行了高强度的损管特训,舰上人员被评为具备美国海军内首屈一指的损管素质。正是出色的损害管制与非凡的运气携手拯救了误入雷区后,在缓慢倒车试图原路折返时触发水雷,舰体上炸出巨大缺口,主机被震离基座,龙骨折断,舰体仅靠主甲板支撑,藕断丝连地维持着结构完整的 罗伯茨号。后来的计算机模拟表明,如果不是损管团队及时高效的介入,该舰将在触雷14分钟后折为两段并迅速沉没。然而,若非触雷之初平滑如镜的波斯湾海面只对罗伯茨号摇摇欲坠的结构施加了可以想象的最小负荷,哪怕是神一般的损管人员也只能望洋兴叹。

  其它宣扬美舰抗打击能力更强的案例类似地缺乏说服力。SSN-711旧金山号攻击型核潜艇之所以撞击海底山体后免于沉没,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军潜艇为了节省建造工时采用了最大限度简化施工流程的单壳体构造,其主压载水舱位于首尾两端,在正面冲撞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乘用车发动机舱吸能溃缩区的作用。实际上,双壳体构造的苏军潜艇向来被认为是远比美英潜艇更加棘手的目标,西方国家因此还特意为轻型反潜鱼雷开发了最大限度强化杀伤力的聚能战斗部。

  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向DDG-67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发动自杀袭击时,使用的炸药量据估计约180-320千克,杀伤威力不超过典型533毫米鱼雷的水平,起爆点也是舰体侧面而非更加致命的龙骨下方。1988年4月18日的螳螂行动中,由英国建造的伊朗海军萨巴兰号护卫舰被美军A-6E舰载攻击机投下的1枚Mk 82激光制导炸弹命中并燃起大火,却顽强地继续漂浮在海面上,由伊朗方面派出的拖船救回,修复后重新服役。Mk 82的装药量为87千克,大约是上述基地组织自杀小艇携带炸药的1/3,而萨巴兰号的排水量只有科尔号的1/6。如此看来,英标战舰的抗战损表现似乎还在美军战舰之上。

  马岛海战中,英军战舰既要面对恶劣的南大西洋海况,又无法在受创后即时获得商业救难船只的支援,因伤死亡的概率自然要远远高于波斯湾护航行动中的美军战舰。无视客观条件的差异与武器弹药杀伤效果的诸多复杂影响因素,简单地将受创后的美军舰艇得以幸存归结于抗战损能力更强,往轻了说是治学不够严谨,往重了说则存在蓄意误导读者的嫌疑。

  美军战舰的建造标准或许比其它国家更加严格,但如此严格的标准是否意味着显著提升的抗战损能力却值得商榷。诸如斯塔克号,科尔号,旧金山号这样的案例极具吸睛效果,但远不足以支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普遍性结论。实际上,持相反立场者很容易就能找到伊朗海军萨巴兰号护卫舰全身而退,美国海军CG-26贝尔纳普号导弹巡洋舰的上层建筑在火灾中全面崩塌这样的个案。与讲故事的论证方式相比,综合大量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却远比前者更能接近事实真相。以斯塔克号等个例为论据,宣扬美军战舰抗战损能力傲视群雄,逻辑上并不比温州动车出事,所以中国高速铁路客运安全性堪忧这种论调更加高明。美军战舰高昂成本的锅也绝不应该由所谓的造舰标准严格来背,美国船舶工业低劣的劳动生产率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6 14:32 , Processed in 0.10420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