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8歲婦人更年期出血誤當回春 竟是子宮內膜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0 20:5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她更年期出血誤當回春 竟是子宮內膜癌

日期:2015.04.10

◎ uho新聞部

(更年期後異常出血 醫:恐是子宮內膜癌/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8歲的王姓婦人,已經停經5年,但最近3個月陰道斷斷續續出血,跟友人聊天時提及,友人跟他說:「恭喜你,回春了!」。王女士信以為真,認為自己又變年輕了,但是在3個月後,她的陰道仍然異常出血,自覺不放心,便到婦產科求診,診斷為子宮內膜癌。南投醫院婦產科高惠芬醫師提醒,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狀況,應儘快就醫。

高惠芬醫師表示,一般停經婦女的正常子宮內膜厚度約為0.5公分,而個案在婦產科醫師問診、內診以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其子宮內膜增厚約2公分,超過一般停經婦女正常子宮內膜的厚度,因此醫師隨即安排子宮內視鏡檢查,以及子宮內膜切片手術,切片化驗的結果即顯示為子宮內膜癌。

非回春是警訊!停經後異常出血速就醫

因此醫師也叮嚀,停經後一年不會有陰道出血的情況發生,有此症狀是一種危險訊息,應儘快就醫,進行進一步之檢查,或者透過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骨盆腔超音波檢查,提早發現病變、提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

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20:57:45 | 只看该作者
子宮內膜癌致不孕 癌症婦終求子成功



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罹癌率第三高的癌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5/04/10

一名年近40歲的已婚婦女,去年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導致不孕,但又因一心想求子,不願以手術摘除子宮,於是陷入兩難。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接受黃體素治療,在某次回診中,發現子宮內膜已無癌細胞,不久,便傳出做人成功的好消息,目前已懷孕十多週了。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婦產部主任蕭聖謀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罹癌率第三高的癌症,僅次於子宮頸癌與卵巢癌,多好發於50歲以上的女性,但由於飲食西化與生活習慣的改變,現在罹癌年齡逐漸下降。婦女的子宮內膜,隨著月經周期而變化,從第一天開始至排卵日,都是卵巢分泌雌激素周期,也就是子宮內膜增生期;而排卵當日即進入孕酮期,女性子宮會分泌黃體素。若女性雌激素分泌過多,黃體素分泌較少,則認為賀爾蒙分泌失衡,子宮會一直處於內膜增殖的狀態,此時發生病變,產生癌細胞的機率就大增。

病例中的女性結婚後,竟發現罹癌。蕭聖謀醫師解釋,臨床上,子宮內膜癌多以手術摘除子宮為最常見的治療方式,而病例中的女子因一心想要有孩子,便不願摘除子宮,於是使用黃體素藥物來治療,不久發現子宮內已無癌細胞,目前也已順利懷孕。以黃體素治療子宮內膜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簡單的說,是利用黃體素的增加,使子宮內膜進一步的分化,但是卻減低子宮內膜分裂生殖的作用來抑制病況。

蕭聖謀醫師叮嚀,許多女性多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困擾,有經期不規律者、肥胖、糖尿病、初經較早、停經較晚、未生育、患有子宮肌瘤或長期使用雌激素者都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族群。女性平時應多加留意身體各部位的變化,注意觀察和自檢乳房的顏色變化和是否有硬塊存在;注意陰道分泌物是否正常;注意陰道不明原因的出血;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異常增生等。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supply.php?id=20555

 ( 關鍵字:子宮內膜癌, 黃體素, 不孕症, 蕭聖謀 )



子宮內膜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子宫内膜癌
分类系统及外部资源

显微镜下的子宫内膜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类子宫内膜癌
ICD-10        C54.1
ICD-9        182.0
OMIM        608089
DiseasesDB        4252
MedlinePlus        000910
eMedicine        med/674 radio/253
MeSH        D016889

子宫内膜癌的部位及生长情况
子宫内膜癌(英语:endometrial cancer),又称子宫体癌,指的是源自子宫内膜或子宫的癌症[1]。其病因是由于细胞异常的生长,并且具备了能够侵袭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2]。常见的症状便是非经期子宫出血[1]。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排尿或发生性行为时的下腹部疼痛[1]。子宫内膜癌最常发生在停经后十年内[3]。

子宫内膜癌和肥胖、暴露过多雌激素、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1]。将近有40%的案例都与肥胖相关[4] 。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在年龄和体重增加时,有潜在缓慢上升的趋势[5]。根据文献指出,单独服用雌激素会增加罹病风险,但同时服用雌激素和黄体激素(一般常见于避孕药中)却会降低罹病风险[1][4]。约有2~5%的病人罹病因素和亲代的遗传基因相关[4]。子宫内膜癌有时候会只被称为子宫癌,但事实上子宫里发生的癌症并不只有子宫内膜癌,其他的组织也有可能癌化,像是子宫颈癌、子宫肌层肉瘤、滋养细胞疾病[6]。组织病理学上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子宫内膜上皮癌,其比例超过80%[4]。一般诊断是透过子宫内膜刮除术,取得子宫内膜的活体组织进行诊断[1]。子宫颈抹片并非必要措施[7]。因侵入性高,不建议对于无特殊罹患子宫内膜癌风险的一般大众,进行例行性子宫内膜刮除筛检[8]。

目前的治疗以手术移除子宫为主,通常会一并移除双侧输卵管和卵巢(称为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9][7]。对于较为严重的个案,放射治疗、化疗和贺尔蒙疗法也需要列入考虑[7]。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未来预后会较好[7]。在美国,病患的五年存活率超过八成[10]。

2012年,约有320,000位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并造成约76,000人的死亡[4]。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中的第三名,仅次于卵巢癌和子宫颈癌[4]。子宫内膜癌在已开发中国家更为常见[4][11],而且还是发达国家中,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7]。1980年代到2010年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在许多国家中窜升[4]。目前认为这可能与逐渐增加的高龄人口与节节攀升的肥胖人口比例有关。

详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5%E8%86%9C%E7%99%8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4 23:36 , Processed in 0.13882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