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卫星搜救客机内幕:尽管优势大但调动成本不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16:3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卫星搜救客机内幕:尽管优势大但调动成本不低

2014年03月22日 10:18  航天科普报  

  原定于14-3月8日0点41分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起飞,6点30分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马航西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客机370次航班,在起飞不久后就与地面失去联系。该航班上共载有239人,机组人员12名,机上共有154名中国乘客。

  截至13日,马航MH370次航班失联已超过130多个小时,中、马、越、美、菲等多国共派出22架飞机,40艘船只参与搜救。

  针对此次马来西亚客机失联时间长、搜寻面积大等特点,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国家迅速启动卫星测控应急预案,对在轨运行卫星测控计划进行调整,参与到失联客机搜救中。

  据报道,这次中国调集了包括海洋、风云、高分、遥感等4个型号的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那么,卫星参与搜救行动有哪些优势?在参与搜集的过程中卫星需要做哪些工作?为此,本报记者对航天科普专家杨宇光进行了专访。

  搜救优势大

  记者:卫星的加入可以弥补搜救中存在的不足,它是如何参与各种救援和突发事件的搜索?

  杨宇光:卫星参与失事客机救援任务和卫星参与抗震救灾任务是相似的,主要是依靠卫星的对地观测功能。

  一般来说,对地观测卫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学观测卫星,一类是雷达观测卫星,它主要依靠利用不同物质的反射特性来对地面的物体进行观测。

  如此次客机失事海域发现的油污以及疑似飞机失事的地点,用卫星都可以探测到。此外,如果飞机在地面坠毁,它的残骸用光学卫星也可以看见。

  另外,由于此次客机是在海洋上空失去联系,油污本身会对海面的特性如光学、电波等产生一些改变,利用这些差别,依靠用光学雷达观测卫星发回的图像,就可以判断出其蛛丝马迹,为搜寻失联航班提供有力帮助。

  调动成本高

  记者:如果卫星不能对某个空域进行观测,就必须调整卫星的姿态和轨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保证卫星有效地对事件进行观测?又有哪些难点?

  杨宇光:虽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用于连续大范围的观测,但是由其轨道高,分辨率有限,基本上无法清楚地观测到某一个具体的物体,只适合于普查型的观测。对于很细致的观测,只能依靠低轨卫星来完成任务。

  由于不是全时段观测,低轨卫星一般是在“路过”这个区域的时候,才能进行观测成像。而对于要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成像拍照,就要算好卫星路过这个区域的时间,以及该地区的光照条件等因素。

  如果这些条件不理想,就要对卫星进行调动,而调动又包括两层含义。

  一种是不对卫星进行变轨,在卫星经过事故上空时,改变卫星原来的观测计划。不过,这样卫星就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要管理好卫星本身储存的电量,在增加新的工作任务时,看其本身电量是否足够。如有些卫星在进行对地观测时,不能保证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向着太阳,这个时候就要靠卫星的蓄电池来供电。

  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卫星当前的轨道不能满足该空域的观测要求,就要对卫星进行变轨,而卫星的变轨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小小的变轨,“飘”到一个有利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卫星携带的燃料非常有限且很宝贵,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筹划卫星在变轨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多用燃料,又要在指定的区域内完成相关观测,与此同时,对卫星的姿态控制也要调整好。

  碰撞概率小

  记者:对于此次马来西亚航班失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调集卫星参与客机的搜索,势必会造成这一区域的卫星过度集中,不少人担心可能造成卫星之间碰撞,您怎么看?

  杨宇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人造卫星都有自己设定的轨道,它们的速度基本一样。同时,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卫星都可以对空间轨道上的碎片进行规避,所以卫星发生碰撞的几率是非常低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比如,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相撞,这是人类太空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总而言之,小心驶得万年船。

(新浪军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0 23:13 , Processed in 0.223570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