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因为一场车祸"订"终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3 17: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21年11、12月间,林徽因与父亲一起抵达上海,梁启超派人接林徽因到北京,仍然回到培华女子中学读书,林长民暂时留在上海。

梁思成拜访林宅

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访。这次拜访,用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的话说,“这不是一般的访问,而是以一个求婚者的身份去的”。几年不见,两人都有了些新的变化,个子高了,见识广了,身心也成熟许多。但很快,几年离别所带来的陌生感消失殆尽,二人开始自在而又真诚地谈论各种话题,异地见闻、兴趣爱好、未来志向等等。梁思成后来回忆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志同道合者。共同的爱好(绘画、文学等),相似的家庭(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教育(中西文化的熏陶)背景,还有彼此的真诚,都使几年前就开始的友谊有了迅速的发展。

自此以后,林徽因与梁思成时常往来,关系日益亲密。爱的种子悄然萌发,并开始茁壮成长。多年以后,爱情的朵朵小小浪花还在林徽因的脑海里时时泛起美丽的波纹。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曾很有兴致地对当时还只是个学生的林洙谈起他们的美好往事。“那时我才十七八岁,第一次和思成出去玩,我摆出一副少女的矜持。想不到刚进太庙一会儿,他就不见了。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抬头一看原来他爬到树上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下面,真把我气坏了。”那是每个人都会珍爱一生的美好回忆。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聚会、游览、讲学等等事项把他的日程填得满满的,然而,繁忙的日常生活并不能减轻他对林徽因的思念之苦,他一直在盘算怎么才能尽快见到她,去向她倾诉一年来的想念之苦。正巧,这时徐志摩收到梁思成代梁实秋邀请他赴清华文学社讲演的信。于是,他立刻赶往北京。

徐志摩题为《艺术与人生》的演讲并不是很成功。他的英文流畅华丽,但台下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过,演讲的内容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强调艺术对人生的重要性,肯定个性主义有利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等。

徐志摩一相情愿

徐志摩一生爱交朋友,在北京与友人(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接触后,他了解到梁思成和林徽因还没有正式订婚约,因而对追求林徽因抱有了更多的信心。但这只能是他的一相情愿。

对于这些儿女情长,除了林长民,还有一个人也看得很清楚。他就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梁启超对儿女一直严加教管但又关心备至。作为长子的梁思成的婚姻自然是他考虑的一件大事。早几年他已经看好林徽因,并有意促成儿子与之交往,但他并不想替儿子包办了这桩婚事,而是想让两个小儿女的感情自然发展。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他们的感情不关注,听之任之。对于徐志摩在英国狂热地追求林徽因,并到了与妻子离婚的地步,他十分清楚。他太了解他这位率性、浪漫的学生了。现在,他认为,不论是从老师的角度,还是从父亲的角度,他都应该给徐志摩敲敲警钟。因而,1923年1月2日,他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批评、规劝徐志摩赶紧悬崖勒马。

梁启超的信中写道:“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痛苦。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 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求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悒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梁启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徐志摩也有自己的道理,他反驳道:“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以而然哉?嗟夫吾师 !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满腔热血,不屈不挠。

1月7日,梁启超在给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写道:“思成和徽因已互订终身。”他还说:“我告诉他们,订了婚就要赶快结婚,不过,我希望他们在订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学业。可是林家主张他们马上订婚,他们的朋友也多半这么想。你认为呢?”可见,此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订婚。但出于种种考虑,林徽因和梁思成到1927年才正式宣布订婚。

这让徐志摩苦恼不已。“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他充满深情地呼唤:

请听我卑哽的声音,祈求于我爱的神:

人间哪一个的身上,不带些儿创与伤!

哪有高洁的灵魂,不经地狱,便登天堂:

我是肉搏过刀山,炮烙,闯度了奈何桥,

方有今日这颗赤裸裸的心,自由高傲!

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

因为除了你更无人,给他温慰与生命,

否则,你就将他磨成齑粉,撒入西天云,

但他精诚的颜色,却永远点染你春朝的

新思,秋叶的夜晚;怜悯吧,我的爱神!

也就是凭着这无法抑制的痴情,徐志摩还在继续努力。据说,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喜欢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读书。而在石虎胡同七号松坡图书馆外文部担任秘书的徐志摩时常跑去纠缠他们,成为很不受欢迎的人。梁实秋曾说:“据梁思成告诉我,徐志摩时常至松坡图书馆去做不受欢迎的第三者,松坡图书馆星期日照例不开放,梁因特殊关系自备钥匙可以出入。梁不耐受到骚扰,遂于门上张贴一纸条,大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情人不愿受干扰)。徐志摩只得怏怏而去,从此退出竞逐。”

然而就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迅速发展的时候,一次飞来的横祸给梁思成的终生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守在梁思成病床边

1923年5月7日,北京的学生举行“五四国耻日”游行,大约11点,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驾驶着大姐梁思顺从菲律宾给他们买来的摩托车,离家去追赶游行队伍。当他们转入长安街时,冷不防被高官金永炎乘坐的大轿车撞到了侧面。摩托车被撞,重重摔倒在地,梁思成被压在摩托车下面,梁思永被甩到远处。金永炎不管伤者死活,叫司机不许停车,继续往前走。梁思永的伤口流着血,他爬起来,看见哥哥被压在摩托车底下,脸色铁青,不省人事,便立即跑回家。他叫道:“快!救救思成!他撞伤了,伤得不轻!”家人奔向出事地点,把梁思成背了回来。梁思成脸色苍白,眼珠一动不动。过了大约20分钟,他才恢复了知觉,脸上又有了血色。梁启超俯身向他,握住他的手,梁思成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说:“爸爸,我是您的不孝儿子。在您和妈妈把我的全部身体交给我之前,我已经把它毁坏了。别管我,尤其不要告诉妈妈。大姊在哪儿,我怎么能见到她?”梁启超后来写道:“这时候,我的心差不多要碎了。我只是说, 不要紧了,别害怕。 当我看到他脸上恢复了血色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我想,只要他能活下来,就算是残废我也很满足了。”后来医生来了,帮梁思成做了全身检查,诊断腰部以上没有什么毛病,只是右腿断了,应立即送往医院。梁思永嘴唇磨破,腿有轻微的擦伤,也一起住进了医院。

林徽因很快得知发生车祸的消息,她心如刀割,同家人一起赶来看望,守在梁思成的病床边,一待就是半天,饭都没顾上吃。

那时,天气已经比较炎热。梁思成的绷带一直缠到腰间,面色苍白,但他很坚强、乐观,没过几天便跟别人有说有笑。他的精神恢复得这么快,当然跟林徽因的照顾分不开。她天天来看望梁思成,没有丝毫的矜持。每个下午,林徽因都坐在病床边,热心地和他说话,开玩笑、安慰他,或者帮他擦汗、翻身。患难见真情,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爱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让对方感到异常甜蜜。有林徽因陪在身旁,梁思成的心里感到踏实、欣慰,这比什么药都有利于他的康复。

在这紧急关头,梁启超把儿子的情况以随时口述的形式,请林徽因记录下来,寄给大姊。梁启超对林徽因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在一封信中说:“徽因我也很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但林徽因的表现却没有得到梁思成母亲的赞赏,她认为一个未婚女孩子的表现太出格了,有失大家闺秀的风范,甚至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子不会幸福。林徽因得知后自然很是苦恼。但她还是天天来看望、护理梁思成,直到他出院。

关于梁思成的伤势,起初医生诊断骨头没有折断,不需要动手术。这个诊断是错误的,耽误了正确的治疗。实际上,梁思成是股骨复合性骨折。到5月底,他已经动了五次手术。梁启超给女儿的信中充满希望地说,腿已经完全接合,梁思成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走路。可实际并非如此。从那时起,梁思成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这辈子都要跛着走路。由于脊椎受伤,他还要穿着协和医院给他特制的金钢马甲。对于一个日后经常出去做实地考察,穿越荒村野岭、攀爬屋顶梁架的人来说,这种残疾实在是太痛苦了。

在梁思成住院期间,梁启超除了精心照顾以外,还要求他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在出事后两周左右,梁思成开始研读中国的古代典籍,从《论语》和《孟子》开始。梁启超说:“在这两个月里,你应当能够沟通,甚至背诵那些修身养性的段落,然后读《左传》和《战国策》的全文,以增长智能和改进文体风格。若还有时间的话,可以读点《荀子》。”因而,在陪伴梁思成的时间里,林徽因经常和他谈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古人早就有如此精辟的见解感叹不已。由此,梁思成的国学功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这对他以后从事建筑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1923年7月31日,梁思成出院。梁启超已经和医生商量好,将梁思成夏天到美国留学的计划推迟一年。梁启超对儿子说:“你的一生太平顺了,小小的挫折可能是你磨炼性格的好机会。而且就学业来说,你在中国多准备一年也没有任何损失。”这时,林徽因也在培华女中毕业,并考取了半官费的留学资格。

突来的灾难非但没有把两人分开,反而让两个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果说从前林徽因有时还会有所动摇的话,那么,从此以后,她确定要与梁思成厮守终生。

美利坚岁月,苦乐参半

1924年7月,林徽因、梁思成到达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该校入暑假预期班。林徽因选了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两门课,梁思成选了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三门课。他们希望预修一些学分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升建筑系二年级或更高的年级。

康奈尔是美国东部常春藤名校,依山傍水,景色秀美。梁思成在给家里的信中说“这里山明水秀,美如仙境”。他们的学习自然十分用功,但却又遇到了难以排解的苦恼。

此时,梁思成不时收到姐姐梁思顺的来信。信中谈到她与母亲怎么反感林徽因,坚决反对他们俩结婚。她们的态度十分坚决,让梁思成异常苦恼。梁启超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说:“这是思成一生幸福的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就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

对此,林徽因自然感到非常委屈,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虽然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但这些事还是让她精神忧郁,以至于生病。好在梁思成明白事理,懂得林徽因的苦衷,还十分体贴,这让林徽因感到欣慰,认为自己并没有选错人。但是,夹在中间的梁思成担心母亲和姐姐不能听从劝告,难以转变对林徽因的态度,这让他深感苦恼。他在给姐姐的信中说:“感觉着做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

还好,这时也在美国留学的弟弟梁思永颇为理解他们。他一再写信给姐姐梁思顺,要她理解林徽因,还写信给父亲,恳求他劝说姐姐和母亲。因而,到了1925年4月,梁思顺对林徽因的态度有所改变,甚至“感情完全恢复”。梁启超知道后,非常高兴。

这时,又一件坏消息传到美国。梁思成母亲的癌症到了晚期,家里已经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梁启超发电报给梁思成,要他回国尽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但思成刚入学不久,一切都还没有头绪,难以确定何时动身。由此以来,他和林徽因终日黯然神伤,内心十分痛苦。

1924年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进入美国宾州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20年代的宾大建筑系是布杂艺术的堡垒,坐镇的是系主任、法国著名建筑师克雷(Paul P Cret,1876 1945)。这位著名的建筑师把他的一生所学传授给了他的美国学生,在宾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这时他们却听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建筑系只收男生,打听到的原因是,建筑系学生常常要彻夜赶图,而无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林徽因没有办法,只好和其他女生一起在美术系注册。本来是林徽因一直想上建筑系,才拉着梁思成和他们的朋友陈植来到宾大,结果她自己反而上不了,这让林徽因感到懊恼。事实上,她并不肯就此妥协。大学档案显示,自1926年春季班开始,林徽因已是建筑系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

她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如何打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规定?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梁思成一起上建筑课了。建筑系的一位年轻讲师、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经夸奖他俩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上大学的头一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经历了一番感情的挣扎,有时甚至爆发激烈的争吵。他们俩的个性和脾气差异比较大,在婚前的这段时期,彼此仍有待调适。

在美国同学眼里,中国来的留学生多半刻板、僵化,而“菲丽丝”(这里的人都这么叫林徽因)除外。她有着异乎寻常的美貌、活泼和机灵,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又天生善于交际,因而得到大家的喜爱。

但是梁思成真的是那么刻板、死硬吗?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他一辈子都是如此,这是他的天性。在梁思成的心目中,他和林徽因是一种“没有正式订婚”的亲密关系,觉得对她有责任而想管管她。但林徽因在美国的文化环境中如鱼得水,她正在充分享受美国的自由,在男女同学里受到的欢迎真是令人陶醉。所以当梁思成因为爱她,有时想约束一下她时,林徽因常常付之一笑。但梁思成对林徽因非常体贴,而且很有耐心。据说,每次约会,梁思成都要在女生宿舍下面等二三十分钟,林徽因才打扮好,姗姗下楼。因而,梁思永曾为他们撰写了一副对联:“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幅是“诚心诚意”。

不过,他们还是尽量在不压抑自己个性的条件下,相互容忍和妥协。大学时代,他们性格上的差异,从工作态度上便可看出。满脑子都是创意的林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张草图或建筑图样,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或改进,而一旦有了更好的点子,前面的便一股脑儿丢开。等到交图的最后期限将到,即使在画图板前不眠不休赶工也来不及了,这时候梁思成就插进来,以他那准确和熟练的绘图功夫,把那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整洁、漂亮、能够交卷的作品。他们俩合作无间,各为建筑贡献出自己的特殊天赋。

对于林徽因在宾大学习生活的其他细节,我们可以从她的一位美国同学1926年写的一篇文章中了解一二。

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当它同其他三十到四十张习题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墙上时,将会获得很高的奖赏。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偶尔的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然后我就在英国上了中学。英国女孩子并不像美国女孩子那样一上来就这么友好。她们的传统似乎使她们变得那么不自然地矜持。”

对于美国女孩子,那些小野鸭子们你怎么看?

回答是轻轻一笑。她的面颊上显现出一对色彩美妙的、浅浅的酒窝。细细的眉毛抬向她那严格按照女大学生式样梳成的云鬓。

“开始我的姑姑阿姨们不肯让我到美国来。她们怕那些小野鸭子,也怕我受她们的影响,也变成像她们一样。我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她们很傻,可是后来当你已看透了表面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在中国一个女孩子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家庭。而在这里,有一种我所喜欢的民主精神。”可以说,美国民主、自由的文化环境让林徽因感到了舒畅、幸福,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尽情的施展自己的个性,挥洒自己的才华。

父亲的去世如晴天霹雳

1925年12月,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梁启超发来的一封急电和一封长信。信中写道:

今天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着,看这封信和报纸。

我们总还希望这消息是不确的,我见报后,立刻叫王姨入京,到林家探听,且切实安慰徽因的娘。。

我现在总还存万一的希冀,他能在乱军中逃命出来。万一这希望得不着,我有些话切实嘱咐你。

第一,你自己要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危,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这是第二层。

第二,这种消息,谅来瞒不过徽因。万一不幸,消息若确,我也无法用别的话解劝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习,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

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国外留学便了,你们不必因此着急。

不久,他们又收到梁启超写来的信:

昨晚彼中脱难之人,到京面述情形,希望全绝,今日已发丧了。遭难情形,我也不必详报,只报告两句话,(一)系中流弹而死,死时当无大痛苦。(二)遗骸已被焚烧,无从运回了。 徽因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挂念的是徽因要急煞。我告诉她,我已经有很长的信给你们了。徽因好孩子,谅来还能信我的话。我问她还有什么话要我转告徽因没有?她说:“没有,只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养身体,此时不必回国。”我的话前两封信都已说过了,现在也没有别的话说,只要你认真解慰便好了。

这封信确定,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不久前的战乱中不幸去世。

事实经过是这样的。

1925年,军阀张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持,兵分四路进攻北平,意欲打败华北军阀,自任总统,统治全中国。11月,郭松龄将军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不久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东北国民军,起兵反奉,打倒军阀,制止内战,誓死救国。林长民当时应邀参加郭松龄幕府,担任政务处长。郭松龄将军这一举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立即受到共产党的《向导》和全国舆论界的肯定,而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学生则通过集会、游行予以声援。

反奉战争之初,郭松龄部队士气旺盛,接连攻下山海关、连山和锦州。可是,当郭部于12月21日发起总攻击时,却由于张作霖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调集大批部队反攻,而郭部内部却出现了叛徒,因而情势大变,郭部惨败。郭松龄只好率领一部分人马突围奔逃。逃至新民县西南的苏家窝棚时,受到奉军王永清的骑兵袭击,结果和郭松龄同行的林长民中流弹身亡。郭松龄及其夫人韩叔秀藏于一居民菜窖中,由于叛徒出卖被搜出,押往辽中县老达镇,25日被枪杀。

林徽因得此噩耗后,悲痛万分,大哭不已。她与父亲的感情非同一般,她是父亲最疼爱的孩子,她对父亲的敬爱远远超过了母亲。年仅49岁的父亲竟然就此撒手人寰,怎能不叫人伤心欲绝?家里仅有300块积蓄,母亲和弟妹怎么生活?想到这些,林徽因恨不能立刻回国。这时梁启超又发来一封电报,告知家里的事他可以帮着处理,不用她担心,只需她节哀,好好注意身体,继续在美国求学。梁思成也一再劝阻,林徽因终于没有回去。但心里难过至极,整天以泪洗面,很快病倒在床。好在有梁思成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才得以渡过难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01:35 , Processed in 0.34101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