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0 23:0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祖诞生地兰毗尼(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释迦牟尼佛祖于公元前623年诞生于兰毗尼一座著名的花园,后来此处就成了朝圣之地。印度的阿育王也是朝拜者之一,并在此建立了一个他的纪念碑。这里现在已逐渐成为佛教徒的朝圣中心,以考古遗迹和佛祖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目录
1基本信息
2基本简介
3历史简介
4景点介绍
5历史文化
6宗教传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英文名称: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

所属国:尼泊尔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97

基本简介
  
释迦牟尼诞生地—— 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兰毗尼专区的鲁番德希县。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而得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兰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今天的兰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有许多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在释迦牟尼诞生处,今建有白色方形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庙内有一浮雕,上面有小释迦牟尼,他的母亲和姨妈及两位印度女神的群雕像。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立石柱。庙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墙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彩色壁画。兰毗尼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五月释迦牟尼诞辰日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在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雾缭绕。 兰毗尼是尼泊尔和世界的骄傲。释迦牟尼的人们相信佛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了兰毗尼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对于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言,释迦牟尼就是佛,代表着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喧嚣。

历史简介
  
释迦牟尼,又叫佛祖,出生于公元前623年,生在兰毗尼一座著名的花园,不久此处变成了朝圣之地。在朝拜者中就有印度的阿育王,并在此地建立了一个他的纪念碑。此地目前已发展成佛教朝拜中心,由于它是佛主出生地,所以形成了遗迹考古中心。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公元前62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这里。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兰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著名佛教圣地兰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地。相传公元前624年,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历正月月圆之夜归家途中,在兰毗尼花园里的婆罗双树下,手扶娑罗双树,生下悉达多(释迦牟尼是尊称,为“释迦族圣人”之意)。

景点介绍
  
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今天的兰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有许多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这里有一座白色方形建筑,是两层石砌的平台,在浓郁茂盛的树木衬托下,十分庄严肃穆。这就是玛雅黛维女神庙,也称摩诃摩耶夫人庙,玛雅黛维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兰毗尼附近)净饭王的妻子,相传公元633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她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兰毗尼花园,在一株巨大的娑罗双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乔答摩,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位于印度平原的南部,四周掩映着森林树木。释迦牟尼的人们相信佛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了释迦牟尼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尽管释迦牟尼附近没有什么城市,人口也不多,但这里仍计划有大的发展:修建花园、植树建渠、增加膳宿设施,甚至还要新建一个图书馆。游人和朝圣者在这里吃住都很方便,由日本人负责兴建的豪华型酒店更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游客们可以乘飞机去往派勒瓦 ,当然也可坐公共汽车,或是租一辆吉普或三轮车去那儿。派勒瓦与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之间还有固定通车。后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处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现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

历史文化
  
在玛雅黛维女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女神沐浴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洗澡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原树在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经“枯悴”,可见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23年出生在著名的释迦牟尼庭园里,他的诞生地成为后人朝圣的地方。印度君主阿育王就是朝圣者之一,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下令免除了佛祖诞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杂税,佛教书上还记载阿育王在佛祖诞生的确切地点上立了一块石碑作为标记,并以示纪念。最近考古学家才在一个七层砖垒起的平台上发现了该纪念石,它埋在神殿旧址下面5米处,1993年在掘进开路时被毁坏。阿育王还于公元前250年在此 立下一个纪念自己的石柱,阿育王石柱柱高6米,有一半埋在地下。在玛雅黛维女神庙的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碑是圆柱形,是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拜时所建,刻在碑上的文字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兰毗尼是佛祖降生之地。阿育王石碑也因此成为兰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庙南有后人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的墙壁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五彩缤纷的壁画。此外,兰毗尼还建有文物馆和马享德拉纪念碑等。

宗教传承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的传播很广,尤其在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兰毗尼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正月释迦牟尼诞辰日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在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烟缭绕。 兰毗尼不仅是尼泊尔的骄傲,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释迦牟尼现在已发展成佛教徒的朝圣中心,它的历史和是佛主诞生地这一事实是其主要特色,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对于世界大家庭来说,释迦牟尼就是和平和相互理解的象征,他就像是佛,代表着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喧嚣。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11:10 | 只看该作者
尼泊尔风情录--文化遗产--蓝毗尼--佛祖的诞生地


蓝毗尼(Lumbini)在尼泊尔与印度的边境边上,矩加都280公里,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蓝毗尼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园。据说公元前565年(佛陀诞生年代诸说之一),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在园内一棵娑罗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来此朝拜并建石柱留念。

    公元403年,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到蓝毗尼朝圣。他在蓝毗尼曾见过佛陀诞生处的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但他没有提及阿育王石柱。当时的蓝毗尼周围已多是荒地。

    公元636年,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来到蓝毗尼圣地。他当时在蓝毗尼见过无忧树(娑罗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还见过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顶部断了一部分。

    公元十二三世纪,曾有一些西藏佛教徒来蓝毗尼朝圣。他们也见过阿育王石柱、佛陀诞生处的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但此时的蓝毗尼,印度教的色彩已很浓厚。

    后来这些历史遗存逐渐湮没了,直至1896年,考古学者发现了蓝毗尼的阿育王石柱。他们根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所载,并经多次勘查发掘,证实了蓝毗尼园的地点,从此荒废多年的蓝毗尼园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保护佛教圣地的古迹,尼泊尔王国政府在联合国开发署的资助下从1968年开始了对兰毗尼的复兴建设。现建有蓝毗尼公园,蓝毗尼公园面积约为770万平方米,分为三个区: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祠为遗址区;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庙为寺院区;还有绿化区。中国在此建造了两座规模宏大的佛寺,一座为喇嘛教寺,一座为汉式佛寺中华寺。


    无论从博卡拉还是加德满都出发,都有班车经过派勒瓦(Bhairahawa)到边境小镇sunauli。

我们是从奇特旺到兰毗尼的,由旅行社的车把我们送到离奇特旺不太远的一个车站,上了到边境sunauli的班车,班车到图中派勒瓦这个路口后,司机让我们下车。我们与旅行社原本谈好由他们送我们到兰毗尼,没想到把我们送到这里就完事了。

    这里距兰毗尼大约还有二十公里。正当我们按司机指示方向去找到兰毗尼的公交车时,忽见从对面开来一辆漂亮的白色中巴,车体上嚇然写着“中国少林寺”几个大字。我们心中狂喜,这车是到兰毗尼的吧?至少司机能懂几句中文吧?赶紧上前打听。结果大失所望,司机一句中文都不懂,只会对我们摇头摆手。我们只好另向他人打听,经指点,远处一群人围着的一辆破车就是到兰毗尼的公交车。

    这车可说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破公交车了,混身锈迹斑斑,门窗松动,玻璃残缺,机器裸露,仪表悬着。真躭心这车能开到兰毗尼,事实证明这躭心多余。我们上车不久,这车就像拖拉机一样,“突突突.......”,把我们突到了兰毗尼。不过这二十公里的路就用了近1个小时,不仅因开的慢而且还招手即停。




    我们到兰毗尼的时间大约是下午3点前,正是烈日当头。车站到蓝毗尼公园还有五, 六里路,下车后就赶往蓝毗尼公园。第一件要事就是安排住宿,听说在兰毗尼只有韩国寺可住宿,我们就去找韩国寺。蓝毗尼公园很大,花了不少时间才到寺院区。首先见到一座藏式风格的喇嘛庙(可能是我国建的),進去转了一圈,这里也可住宿,但没见什么客人。我们继续找韩国寺,没走多远就找到了,就在刚落成不久的中华寺对面。韩国寺其实并未建成,但招待所规模很大。住宿是免费的,到办公室登个记就行。办公室有个公德箱,你可捐点公德钱,多少不限,不捐也行,当然一般人都会捐的。

    安排好住处后已到下午5点多,赶紧赶往遗址区参观。游客不多,买完票后工作人员领我们到一办公室,对着墙上的一些图片与文字为我们作讲解,可惜他讲的不是中文而是英语,我们只好“Thank you”,然后就直接去参观遗址了。

红色建筑中保护着摩耶夫人祠遗址,旁边的石柱是阿育王石柱,前面的水池是摩耶夫人沐浴过的地方。


菩提树。传说公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净饭王夫人摩耶(Maya Devi)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娘家分娩。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摩耶夫人在途经蓝毗尼时到水池沐浴解暑。她走出池塘,手扶梭罗树,肚里的王子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便从右胁生了出来。如今娑罗树(Sal tree)已经被这巨大的菩提树(Ashoka tree)所替代,这棵粗大的树需七八人方能合抱。


阿育王石柱。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在摩耶夫人祠西。是公元前二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国君阿育王亲自来兰毗尼朝圣时建造的。据唐代高僧玄奘记载,石柱“上作马像”,“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扑地”。现该柱存高7.2米,柱头马像已失,柱体有裂缝一道,似系雷击所致。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迹字体阿育王铭文:“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引者)于灌顶之第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

  阿育王石柱现在已被考古部门用水泥抹上保护起来。石柱高7.2米,直径45公分。柱旁围着铁栅栏上面挂着用尼泊尔文和英文写的牌子,内容如下:“根据中国古代大旅行家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以及尼泊尔考古局的发掘,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兰毗尼,坐落在得拉河畔,其中央有一圆柱,这根圆形石柱就是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兰毗尼朝圣时所立的“尼加里瓦”石柱。

    可以说阿育王石柱上的铭文准确无误地证明了,此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兰毗尼。

摩耶夫人祠遗址。


圣地晚霞。兰毗尼风景清秀,应该能找到许多摄影题材。可惜我们在此逗留时间很短,没有时间去拍风景。幸运的是,当我们即将结束参观时,天空出现了晚霞,似乎是在欢迎我们这些不远万里而来的访圣者。




    参观完遗址即回到韩国寺,到食堂吃饭,自助餐,主食与莱都有好几样可供选择,相当不错,当然也是免费的。我们旁边坐着三个女孩子,很像中国人。问她们从哪里来?其中一个女孩答话了。交谈中方知她们是韩国人,在印度读书,这次是从印度来玩的。答话的女孩在中国青岛学过一年中文,所以中国话比较流利。看着小小年纪就敢满世界闯的她们心中很有点敬意。在我们交谈时,又进来三个更年轻的小孩到邻桌就坐,两女一男,看样子也就20岁左右。大概是听到我们的交谈了,当我们谈话一结束,其中一个女孩就过来与那韩国女孩攀谈。主要是了解印度的情况,原来他们也要到印度去。据我观察,这三个中国小孩表现出的自信,大方与精明比韩国女孩还要略胜一筹,让我心升更大的敬意。我想待我孙子长到这大时,我一定鼓励他出去闯闯。

    第二天清晨5点多就起床,因为昨晚从韩国寺了解到:Lumbini在早6点半有一发往加德满都的班车。昨天后半夜开始下雨打雷,凌晨时雨下的特别大。5点半我们动身,这时雨小了些,天还没亮,借着头灯的光向Lumbini街走去。走了一半路程,天亮了。6点左右我们赶到Lumbini街,正好有一辆大巴停在那里,一问这车正是去加德满都的,不过要到7点才发车。车上人不多,除我们三人外还有一个在北京留学的加拿大小伙,此外还有两三个当地人。

    车出发后并不直接到加德满都,而是先到尼印边境的sunauli鎮,加拿大小伙在这里下车,他要去印度。在这里等了半小时,司机拉上几个客人后才向加德满都开去,沿途不断拉客再加上堵车与午餐,这280公里左右的路程竞然花了13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过才到加德满都。而且中餐后一路竟然看见了十起交通事故,多数都是撞车。尼泊尔的交通状况真是令人叹息!

    到加德满都后即打的(200RS)回龙游2旅店,然后到北京饭店吃肉丝面,兰毗尼之行到此完满结束。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兰毗尼


兰毗尼(即Lumbini),又译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境内南部鲁潘德希县蒂莱(Terai)小村落附近,靠近印度的边境上,距加德满都280公里,是世界著名佛教圣地,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公元前623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因此成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1997年被入选世界遗产。


目录
1 基本概述
2 历史渊源
3 故事传说
4 意义影响
5 相关词条


兰毗尼 - 基本概述

兰毗尼《法显传》称兰毗尼为“论民国”,玄奘《大唐西域记》称“腊伐尼林”。1896年印度考古学家穆吉克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兰毗尼园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高约6米,直径45公分。上面铭刻着阿育王的亲笔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地朝拜,因为这里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一块石上刻着一个形像,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

尼泊尔虽然是-个高山之國,但南部与印度接壤白勺地带却是-个狭长白勺平原,通称特赖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鲁潘德希县白勺首府拜拉哈瓦又名悉达多城,“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童年时白勺名字。从悉达多城西行,至兰毗尼仅十九公里。

兰毗尼面积约为770万平方米,分为三个区: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祠为遗址区,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庙为寺院区,还有绿化区。兰毗尼的标志是巨大的菩提树,粗大的树干需七八人方能合抱。传说当年摩耶夫人就是在这里手扶娑罗树,生下了王子悉达多。如今娑罗树(Saltree)已经被菩提树(Ashokatree)所替代。玄奘曾经在这里看到:“有无忧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

菩提树旁有一长方形水池,佛陀出生后就在这里净身。玄奘看到这方水池“澄清蛟镜,杂花弥漫”。水池附近的僧院十分残破,僧人已经不知去向。村头是-座两层白勺石砌平台,叫做玛雅黛维女神庙,绿荫掩映,显得庄严肃穆。女神庙正北,是著名白勺阿育王石碑。这座圆柱形石碑系公元前二四九年印度阿育王来此

朝拜佛祖降生地时所建,是兰毗尼最重要白勺历史文物。

兰毗尼西27公里处,是当年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的王宫位置,称梯罗拉廓特。这里分布着王宫、佛塔、寺院的地基。最为著名的是悉达多太子出家时走出的东门。在梯罗拉廓特的东北尼吉拉瓦,有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柱的两个碎片。此外还有萨嘎哈瓦和阿罗拉廓特等古迹。

兰毗尼 - 历史渊源

兰毗尼内的菩提树与僧人根据佛传记载,公元前565年(佛陀诞生年代诸说之一),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王后摩耶夫人(善觉王之女)从迦毗罗卫国王宫出发(约在兰毗尼以西27公里处),回娘家(约在兰毗尼东北80公里处,在今尼泊尔布多尔市东)生产。途经兰毗尼花园时,摩耶夫人下车沐浴。当她上岸后用右手攀住一棵无忧树的树枝略作休息时,释迦太子降生了。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与其戒师优婆掘多等来兰毗尼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纪念。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内容是:“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于灌顶即位的第20年,亲自来兰毗尼恭敬礼拜。证实此处为佛陀诞生之地后,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并用石栏围护。因为无上正遍知出生于此,特谕减免兰毗尼村税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据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总高约13米,埋入地下2米多,柱顶近3米,中间柱身7米多,周长2米多。柱顶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与柱身连接处为圆柱体,四周雕有条状花瓣;中间为正方体,四周也雕有花纹;顶部雕有一匹马。

公元403年,中国高僧法显到兰毗尼朝圣。他在兰毗尼曾见过佛陀诞生处的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但他没有提及阿育王石柱。当时的兰毗尼周围也多是荒地。《法显传》云:“城东(舍卫城)五十里有王园,园名论民。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生太子。太子堕地行七步,二龙王浴太子。身浴处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众僧常取饮之。凡诸佛有四处常定:一者成道处,二者转法轮处,三者说法论议伏外道处,四者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来下处,余者则随时示现焉。迦维罗卫国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象狮子,不可妄行。”

公元636年,中国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来到兰毗尼圣地。他当时在兰毗尼见过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还见过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顶部断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记》第六卷记载道:“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清澄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菩萨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当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则曰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菩萨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随足所蹈,出大莲花。二龙踊出,住虚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浴太子窣堵波东,有二清泉,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龙从地踊出之处。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释捧接菩萨处。菩萨初出胎也,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大天王抱持菩萨处也。菩萨从右胁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氎衣捧菩萨,置金机上,至母前曰:‘夫人诞斯福子,诚可欢庆!诸天尚喜,况世人乎?’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侧不远,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傍有小河,东南流,土俗号曰油河。是摩耶夫人产孕已,天化此池,光润澄净,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风虚。今变为水,其流尚腻。”

公元十二三世纪,曾有一些西藏佛教徒来兰毗尼朝圣。当时尼泊尔西部国王RipuMalla率大臣等也来到兰毗尼朝礼。他们也见过阿育王石柱、佛陀诞生处的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但此时的兰毗尼,印度教的色彩已很浓厚。

兰毗尼 - 故事传说

兰毗尼的求索者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兰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

玛雅黛维女神庙,也称摩诃摩耶夫人庙。玛雅黛维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兰毗尼附近)净饭王的妻子,相传公元633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她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兰毗尼花园,在一株巨大的娑罗双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乔答摩,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后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处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现庙内供奉着女神的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座上。在玛雅黛维女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女神沐浴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洗澡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原树在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经“枯悴”,可见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

相传玄奘在这里还看到了一根阿育王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说明这根高大的石柱上有一马头雕塑,被雷电劈倒在地。如今的阿育王石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但是马头雕像已不见踪影,半截石柱有一道伤筋动骨的裂纹,被后人用三道铁箍固定。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米文字书写的阿育王铭文:“天佑慈祥王登位二十年亲至此地朝拜,因为这里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石上刻一形象,并竖石柱一根,表示佛陀在此降生。并特谕兰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这根石柱确定了兰毗尼为佛陀诞生地。

兰毗尼 - 意义影响
尼泊尔南部鲁潘德希县的兰毗尼,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公元前62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诞生在这里。尼泊尔虽然是一个高山之国,但南部与印度接壤的地带却是一个狭长的平原,通称特赖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鲁潘德希县的首府拜拉哈瓦又名悉达多城,“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童年时的名字。从悉达多城西行,至兰毗尼仅十九公里。

兰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村头是一座两层的石砌平台,叫做玛雅黛维女神庙,绿荫掩映,显得庄严肃穆。玛雅黛维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妻子。相传她于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在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园林,她在一株娑罗树下休憩时生下了悉达多·乔达摩(即后来的释迦牟尼)。据说,现在神庙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悉达多·乔达摩出生的地方。

女神庙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这座圆柱形石碑系公元前249年印度阿育王来此朝拜佛祖降生地时所建,是兰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每年,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不辞劳苦地来此朝拜佛祖,外国游客、政界名流也纷纷慕名而至。逢尼泊尔阴历正月释迦诞辰日,兰毗尼举行盛大庙会时,更有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云集于此。

兰毗尼也是中尼两国人民早期交往的历史见证。早在公元406年,东晋高僧法显为寻找佛祖降生地就曾到过兰毗尼附近的迦毗罗卫城;公元635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专程来兰毗尼朝敬。法显和玄奘的游记中记载了兰毗尼当时佛教兴旺的场面,也正是根据玄奘游记的叙述,考古学家得以在1895年发掘出早已被霹雳击倒,埋于地下的阿育王石碑,找到了释迦的诞生地。兰毗尼是尼泊尔的骄傲,同时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17:01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圣地-兰毗尼


兰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佛教徒们为纪念这处佛祖诞生的花园,修建起许多寺院、庙和佛塔,2500多年至今前来朝拜瞻仰者从未中断。西行团队今天在兰毗尼参访学习。

       世界上没有一个主流宗教圣地,如兰毗尼一般平静。除了每年举行的佛教法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僧众外,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很宁静。你可以独自在释迦牟尼出生的菩提树下静坐半天而不受干扰,或者坐在释迦牟尼曾经居住过的皇宫遗址,对着他当年离宫出走的东门,思考这位集万千宠爱、权力与荣耀在一身的印度王子,为何突然舍弃王位,削发修行。正如《印度圣境旅人书》中所说,“兰毗尼园或许是寂寞的,但是,也只有寂寞的兰毗尼,才能保有其他圣地中少见的恬适静谧与清澈安详;包容人们在其中沉思异想;才能保护那位千年前忍受着阵阵剧痛的皇后,产下将为世间点燃明灯的圣者。”

       在想像中,佛教圣地应位于鸟语花香的深山密林,然而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兰毗尼佛祖诞生的遗迹就在一马平川的特莱平原上,与周围的环境相比并无二致。据中华寺的通睿师父介绍,兰毗尼遗址共占地约770公顷,划分为3个部分: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庙等遗址为主的花园圣地,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院区和以种植树木为主的绿化区。

       佛祖诞生的花园圣地呈方形,四周被铁栅栏围住,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圣园的东南角,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树,粗大的树干需七八人方能合抱。树旁便是佛祖的母亲摩耶夫人曾经沐浴过的水池。据说当年怀有身孕的摩耶夫人在回娘家时途经此地,并在此沐浴,后来手扶无忧树生下了佛祖。当年的无忧树早已枯死,取而代之的这棵菩提树成了人们朝拜的对象。兰毗尼园也因此与佛祖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佛祖成道的菩提伽耶和佛祖涅槃的拘尸那城婆罗双树林并称为佛教四大圣迹。

       离水池向北不远,有阿育王石柱矗立,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呈圆柱形。阿育王是古印度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曾在公元前251年到兰毗尼朝圣,并立下石柱。石柱上有用古印度北部方言普拉克利语刻写的救文,说明该柱是阿育王在对兰毗尼进行朝拜后证明此处为佛陀诞生地而竖立的。





       我国高僧法显和玄类曾分别于公元403年和636年来到这里朝拜。但在此后的岁月里,兰毗尼便湮没无闻,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现了阿育王石柱,并根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进行勘查发掘,才证实了兰毗尼园的地点,使荒废多时的圣迹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出了圣园便是寺庙区。迄今为止,先后有中国、日本、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在此修建寺庙或禅定中心。中华寺是目前已建成的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这里气度不凡:金黄的琉璃瓦、朱红的围墙、碧绿的草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怪不得韩国僧人会“眼红”,想购买一批中国造的琉璃瓦来装饰他们的寺庙。当然,各国的寺庙或禅定中心都很有特色,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有的寺庙竟完全是穷个人之力完成的,比如越南的佛国寺,而日本的几名僧人更是为了完成在圣地再建梵宇的心愿不幸遇害,为礼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现在各个寺庙在兰毗尼的常驻僧人并不多,共约30余人,但彼此间相处得十分友好。每到月圆时,各国的僧人都要聚集在阿育王石柱周围轮流诵经,而无论哪个寺庙有活动,都会主动邀请其他国家的僧人参加。




异国风情Nepal第七季:兰毗尼释迦牟尼诞生地



今天,来到奇旺第三天,也是离开的时候。早上吃过早餐最后一个行程就是看鸟,坐在小木屋里享受难得的轻松和悠闲,9点钟,和山大爷拥抱、合影、送礼物(把我的户外T恤送给了山大爷,因为衣服上很多中国字,他很喜欢)然后送我们去车站下一站到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这次行程基本上都是坐当地的local bus,拥挤、嘈杂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艰苦不过我们还是很幸运,一路上有我们外交大使小马哥的本领认识了当地尼泊尔一家人,因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所以称他叫“SIR”,超级热心的一家人一直陪我们到博卡拉,最后还迟到回家团圆。

兰毗尼介绍: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鲁潘德希县的首府拜拉哈瓦又名悉达多城,“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童年时的名字。从悉达多城西行,至兰毗尼仅十九公里。公元前62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诞生在这里。
  据说,那是在满月前的第七日,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清晨即起。洗浴布施祈祷之后,她又安然入睡。梦中,她被四位伟大的国王抬起,带离王宫,进入喜马拉雅山中。她在那里的圣湖中洗浴。洗去人之污点之后,就睡在圣床上。一只白象走了进来,象鼻犹如一条银带,银带托起一朵白莲,摩耶夫人受孕了。

  十个月过去了,转眼已是公元前623年的5月5日。按当时当地的风俗,临盆的妇女要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经过这片婆罗树园,向娘家天臂国走去。婆罗树又称无忧树,当时正是花满枝头,池塘里芳香扑面,令人愉悦。摩耶沐浴之后,站到无忧树下,欣赏着花树。突然,她感到阵痛,她举手伸向树枝。那枝条柔软如芦草,自动低头俯就。皇后站立着,抓住树枝,佛祖就从母亲的左腋下肋骨中降生。

下午1点多一个大市集千呼万唤才出现,在这里下车取包继续坐local bus赶往兰毗尼。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和三轮车谈好价钱RS1000一辆租了5个出发。门票RA600/人,带相机海的另加RS150/台。






第一个景点圣树,有些像榕树,枝条垂向地面,树干盘旋而上。树干之间形成天然的浅树洞,里面供奉着鲜花和佛像,点点荧烛在树洞里闪耀。朝圣者从树干的空隙中钻过,他们来自西藏和东南亚。经幡密密地缠绕在树干上。据说此树是所有经幡的源头。

女神庙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一根并不显眼的柱子。这座圆柱形石碑系公元前249年印度阿育王来此朝拜佛祖降生地时所建,是兰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必须拖鞋才能入内。每年,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不辞劳苦地来此朝拜佛祖,外国游客、政界名流也纷纷慕名而至。逢尼泊尔阴历正月释迦诞辰日,兰毗尼举行盛大庙会时,更有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云集于此。
   兰毗尼也是中尼两国人民早期交往的历史见证。早在公元406年,东晋高僧法显为寻找佛祖降生地就曾到过兰毗尼附近的迦毗罗卫城;公元635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专程来兰毗尼朝敬。法显和玄奘的游记中记载了兰毗尼当时佛教兴旺的场面,也正是根据玄奘游记的叙述,考古学家得以在1895年发掘出早已被霹雳击倒,埋于地下的阿育王石碑,找到了释迦的诞生地。

里面修建了世界各国的寺院,每间寺院也都要求除鞋入内,泰式佛寺可不像它们的冬荫功汤那样酸辛泼辣,纯白建筑上配堂前铜缸里盛着的莲花,楚楚动人;缅甸人修的是金色佛塔,这是个热衷建塔的佛国;日式寺庙小巧精致,有和尚驻寺带领参观者一起念祈祷和平的经文,日本人大概一贯善于经营小而美的地盘,但同样是日本人,在小庙旁又修了座庞然大物-世界和平塔。韩国寺可以在里面住宿,但是我们没时间去享受。到了中华寺,第一感觉就是金碧辉煌,当地人看到我们就说VERY NICE,红墙黄瓦两进式院落。要离开的时候除了我他们都去见中国的僧人了。

现在的我正处在对信仰的迷茫中,信仰看起来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获得信仰却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容易,佛祖会在它的领地给出什么启示吗?

到此为止,我终于到了佛祖的诞生地,所谓情节就是翻包找零食填饱饥饿的肚皮最为现实。

看完所有的景点,下午五点钟包车(RS4000)赶往坦森。一天都没进食的我们中途停车买了几包干脆面垫肚皮,9点多钟终于看到远处山顶上的灯火,满天繁星下一座座山群里一户户灯火人家,本打算找可以看到安娜普尔纳山脉的旅馆,可惜没房间了,随便找了一个住下,问了老板现在没吃的,只能吃方便面,所谓的方便面就是干脆面泡水,虽然很难吃,一天都没吃饭的我们还是吃得精光。Sir还请我们喝了当地的啤酒,也是我长这么大喝的最烈性的啤酒,2杯下肚脑壳发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22:57 | 只看该作者
兰毗尼是梵文“可爱”之意


据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来过此地,鹿野苑当时的胜景在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记载。玄奘描述这里是"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他在这里还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铜像。   

鹿野苑现在的主寺正门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现代建筑,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树林和鹿园,是个花园式的寺院。据说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笈多王朝时曾于重修,莫卧尔时期阿克巴大帝曾于再修。现在的寺庙建于1931年。寺庙东北面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树高数丈,青葱而浓密,据说还是从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成的。传说佛陀当年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讲经的,现在树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讲经的群雕,周围挂满了信徒们送来的花环、流苏。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圆桶似的高大建筑,这是这里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达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层石筑,上层砖砌,内为实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描写此塔时曾写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达曼克塔。),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   





蓝毗尼遗址
  据说,城内著名的佛塔寺为阿育王所建。佛塔寺它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高50米。底层是边长15米的方形,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圆顶。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小塔,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尽管在印度寺庙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独特的构制充满了庄严和壮丽。   





在塔寺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红砂石,即佛教的“金刚座”。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棵树下悟得真谛,创建佛教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民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过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内写道:“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鹿野苑  鹿王古字为沙朗那 (Sarang nath) 后简称沙那 (Sarnath),杂物电梯。鹿野苑系中文意译。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道后,首先来此传教并收度了5个门徒。   

当然,鹿野苑之所以成为佛教胜地,并不只是因为这一传说。佛陀在离此地不远的菩提伽耶证了正觉之后,首先来到这里进行他第一次传教,并在这里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经讲法。佛陀也是从这里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凡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从那时起至今两千多年来,他所倡导的佛教教义已经传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经超过5亿人之多。  
 
蓝毗尼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西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兰毗尼是梵文“可爱”之意。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因而得名。相传公元前623年,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历正月月圆之夜,归宁途中,在兰毗尼花园里的娑罗双树下,手扶娑罗双树,生下悉达多(释迦牟尼是尊称,为“释迦族圣人”之意)。在释迦牟尼诞生处,今建有白色方型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庄严肃穆。庙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镜,相传是摩耶夫人沐浴处。池边长着一颗娑罗双树,树身粗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华敷。   


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和唐代玄奘分别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礼,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均有记述。法显是最早来此访问并留有真实记录的第一个外国人。由于岁月悠久,胜迹沦堙,正是凭借他们的记述,近代才得以勘明兰毗尼的原址,并加复建。原池边的娑罗双树,在玄奘来访时已“枯悴”,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立石柱。庙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墙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壁画。此外,兰毗尼现在还建有文物馆、中学、宾馆、马亨德拉国王纪念碑等。   


每年尼历正月望日释迦牟尼诞生日,这里要举行盛大庙会,佛教徒云集朝觐。尼泊尔王国政府为了保护历史古迹和发展宗教旅游,从1968年开始了兰毗尼的复兴建设,拟建面积约为七、八平方公里的兰毗尼花园,周围有65平方公里的陪衬地带。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圣地,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岸,比哈尔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处,东距加尔各答约150公里。因相传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地,故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夜里的菩提迦耶正觉大塔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峨嵋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

扩展阅读:

1
佛教四大圣地,佛教是在印度产生的,却在印度没落了,留下了四大佛教圣地分别是兰毗尼,在印度同尼泊尔交界处、菩提伽耶、萨拉陀、拘尸那罗。
五比丘迎接佛陀的地方


2
  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曾到过迦夏。据记载,他渡过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罗双树林。他还在那里见到阿育王建的涅盘塔,虽已倾陷,尚高200余尺。如今,胰岛素注射器,这座涅盘塔已不复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缅甸佛教徒集资修建的新塔,塔顶部呈馒头形,上有伞盖。塔前有座小庙,里面有佛涅盘的雕刻 。

中国佛教四大圣地概述  
文殊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观世音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普贤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 。四大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五台山  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哈尔滨影楼,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寺。普陀山  
鹿野苑


许多亚洲的佛教国家在这里建有寺庙,中国的中华寺也是其中之一。原来是这里唯一的一位中国僧人。他叫羽清,自称是青海塔尔寺人。36年前与人结伴来印度取经,不幸半路得病,留下这半身残废。由于行走不便,通邮又不便,他与国内的亲人失去了联系。他36年来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没有回过中国,也很少见到中国人。他说,中国使馆曾经派人看过他。只是他年岁已老,没有想头了,只望客死他乡,与佛陀为伴了。库耶那迦(Kushinagar) 是印度的佛教圣地,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地,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附近。   

佛在80岁时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从毗舍离城向西北走。从方向上看是想回家乡(今尼泊尔的烂毗尼)。但走到拘尸那羯罗,病情加重。涅盘的那天,他在河里洗了澡,在一个长满娑罗双树的小树林里安了绳床。他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头朝北,脚朝南,背朝东,面朝西,离世而去。所以,后来的卧佛雕像卧的方向都是这样的。佛涅盘后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当时有8位国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这样起源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26:22 | 只看该作者
穿透千年时空的辉光 ——兰毗尼览胜


 千年万载不解之秘,总是召唤着世人执着不懈地去破解;千山万水的阻隔,从来没有遏止过人们探知的脚步。

  尼兰毗尼菩提和圣水池

  兰毗尼,就是一个充满神秘感、让许多人梦牵魂绕的地方,因为它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圣地。中国人历来对宗教文化持开放包容态度,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老百姓对佛教可以说特别亲善,而且晋代高僧法显、唐代玄奘师徒跋山涉水到过兰毗尼朝拜,的确有史为证,这不止为中国和尼泊尔人所熟知。

  与修行者抵达精神彼岸的长路不同,今天的人们,轻而易举便可奔赴你所想去的目的地。从加德满都乘坐小型飞机,仅需40多分钟就已经站在兰毗尼的绿色大地上了。看惯了印度平原的黄色基调,进入尼泊尔山区,似乎连空气都是绿的。兰毗尼机场很小,飞机跑道旁边的绿草足有齐腰深,很难说这是不发达还是很自然。

  从机场到驻地,尚有一二十公里路程。坐着吉普车一路往前,路况虽然不算好,但比较平直通畅,公路两旁尽是高大成排的芒果树,仿佛静静地迎候着前来参拜的人们。这一带海拔偏低,物产较好,当地农民温饱不愁,的确是片福地。到达兰毗尼自然公园,已近傍晚时分,越过郁郁葱葱的树顶,但见红霞满天,落日辉煌;无意间回过头去,蓦然发现一轮巨大的圆月明晃晃地高悬于东方天际,好一派日月同辉大观!

  夜宿公园附近村庄的酒店,天气闷热,空调不灵,不时还会停电,整夜难眠。推窗望去,万籁俱寂,清辉遍地,心境为之澄澈。

  次日清晨,一阵风雨把人唤醒。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湿润清新。人力三轮车拉着我们走进一望无际的公园,道路两旁全是成片的树林,问及树名,懂得数国语言、担任大学老师的导游希波,不假思索幽默地回一声“绿树”,逗起一片笑声。来到一片开阔的绿地,一堆堆古旧的青砖屋基遗址跃然眼前,导游大声告知到了,然后先带我们参观一棵菩提大树,它犹如一顶巨大的绿色华盖参天而立。据说佛祖之母用手抓住树枝从腋下产下佛祖的那株菩提也在附近,但早已不复存在。菩提树旁有一池清水,相传佛祖的母亲产前曾在里面洗过澡。再往前行,看到的便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立下的阿育王石柱,正是这一重要文物的发现,才确认了佛祖在兰毗尼的诞生地。

  遗址核心区即摩耶夫人庙,外观呈素净白色,方正端庄,高有两层,是由联合国兰毗尼开发委员会倡导支持下发掘与新建的。脱下鞋子虔诚进入,里面是一圈环状木板走廊,地上仍是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寺庙建筑遗迹,,中间一堵墙壁凸起,顺着横行走廊靠拢,墙壁上安放着摩耶夫人诞生佛祖的石雕,形迹依稀可辨。俯身往石雕下方注目,看到一块用玻璃盖住的石头,上面一只脚印清晰可观,传说这便是佛祖诞生时的落地之处。就是此地,不知天南海北有多少信徒前来祭拜一偿夙愿,又有多少人为之心神向往。置身其中,的确令人心平气静,神智豁然。有道是佛在心中,人只要持有博爱心胸和真善情怀,平凡与神圣其实是息息相通的。在这个阔大的公园内,已有30多个国家建盖起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佛寺,其中最为显眼和气派的当推2000年5月落成的中华寺,寺名匾额系赵朴初先生题写,琉璃瓦、朱红墙,香烟缭绕,空灵幽静,地道的中国佛寺本色。大殿中央巨大的佛祖塑像金光焕发,法相庄严。正殿大柱上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此地最庄严历经数劫尘复现光明大世界,莲座拥祥云运广长舌相即是婆娑极乐国”,既表达了一个文明古国对佛主圣地的推崇和追思,又道出我中华民族对世界宗教文化的尊重与寄勉。

  兰毗尼实在是一个值得参觐和怀想的地方。站在这里,会使人觉得乾坤真大,但世界也很小,人与人之间终归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包括佛教在内的人类文明,在千百年岁月的磨洗中辉光灿然。

01.jpg (48.39 KB, 下载次数: 63)

01.jpg

02.jpg (68.37 KB, 下载次数: 55)

02.jpg

03.jpg (25.39 KB, 下载次数: 65)

03.jpg

5.jpg (118.7 KB, 下载次数: 65)

5.jpg

6.jpg (106.74 KB, 下载次数: 62)

6.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27:27 | 只看该作者
尼泊尔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11.jpg (26.23 KB, 下载次数: 61)

11.jpg

12.jpg (37.81 KB, 下载次数: 61)

12.jpg

13.jpg (48.73 KB, 下载次数: 56)

13.jpg

14.jpg (46.83 KB, 下载次数: 64)

14.jpg

15.jpg (38.18 KB, 下载次数: 61)

15.jpg

16.jpg (52.36 KB, 下载次数: 59)

16.jpg

17.jpg (89.59 KB, 下载次数: 60)

17.jpg

18.jpg (83.51 KB, 下载次数: 61)

18.jpg

19.jpg (67.13 KB, 下载次数: 63)

19.jpg

20.jpg (62 KB, 下载次数: 68)

2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16:51 , Processed in 0.19303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