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06
核心提示:尚武,无疑是“桃太郎精神”的基础。从生存竞争的角度考虑,尚武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可贵素质,对一个小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正如戴季陶所说:“一个小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尚武是一个最必要的习性。”然而,日本人的尚武,令人别有一番滋味。
《桃太郎》故事里鬼头的反应是很值得玩味的,当遇见比自己厉害的对手,他心甘情愿地认输。而桃太郎作为胜利者,理所当然地取走了手下败将的金银财宝。问题是,如果双方对换一下,比方说被打败的是桃太郎,那么情形会如何呢?结果恐怕是不言而喻的——桃太郎一定会像鬼头一样趴下来,磕头求饶。
本文摘自:《暧昧的日本人》,作者:李兆忠,出版:九州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中日两国打了两千年的交道,但对于日本民族不少国人至今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本书作者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部比较文化著作中,他将大量历史资料与自己在日游学期间的所见所感相结合,由小见大,窥探日本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一衣带水的邻邦,借此反观中国自身,也会得到不少启发。
桃太郎的故事隐喻了什么
日本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名叫桃太郎。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物,桃太郎深深地镶嵌在日本人的灵魂里。
桃太郎的成长颇具传奇色彩:他是从一只桃子里诞生的,成了一对老夫妇的掌上明珠。这小家伙也真奇怪,吃一碗长一寸,吃两碗长两寸,很快就成了一个健壮聪明的小伙子。
人小志大,还是个小不点,桃太郎就要去鬼岛讨伐恶鬼,老头老太拗不过他,为他准备了全日本最好的黄米团子,缝制了袍褂,买了朴刀送他上路。一路上,桃太郎收罗了狗、山鸡、猴子作为随从,自己当了将军。
到了鬼岛,对方起初根本不把这帮小家伙放在眼里,可是一交手,恶鬼们就招架不住,纷纷成为手下败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鬼头是个黑脸的家伙,跪在地上向桃太郎求饶。从那大眼珠里吧嗒吧嗒往下落着大颗大颗的泪珠。他说:“真打不过您哪!请饶我一命。今后决不敢再做坏事了!”桃太郎说:“记住,从今以后不准你们为非作歹,倘不老实,决不宽容!”鬼头连忙说:“不敢,不敢!”又叫小鬼崽们把金银财宝抬了出来,奉送给桃太郎。
鲁迅先生的好友内山完造曾著书指出:桃太郎征伐鬼岛,带回金银财宝,是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行为。他将《桃太郎》和《西游记》的故事作比较,认为玄奘法师带着猴、猪、龙三种动物去西天,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发展精神文化,而桃太郎带着猴、山鸡和狗去鬼岛征伐,则是为了财富;而且,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行程十万八千里,往返14年,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玄奘法师本人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桃太郎》的故事则纯属想象,鬼岛更是子虚乌有,这表明日本人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教化、统治其他民族的意识。
桃太郎在日本的知名度,犹如孙猴子在中国,由此衍生的文学作品、电影、漫画,多得车载斗量;以桃太郎命名的酒屋、餐馆和商品,更是不可胜数,这表明了桃太郎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生存信念。我们不妨称之为“桃太郎精神”。
尚武背后是对强者的崇拜
尚武,无疑是“桃太郎精神”的基础。从生存竞争的角度考虑,尚武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可贵素质,对一个小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正如戴季陶所说:“一个小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尚武是一个最必要的习性。”然而,日本人的尚武,令人别有一番滋味。
《桃太郎》故事里鬼头的反应是很值得玩味的,当遇见比自己厉害的对手,他心甘情愿地认输。而桃太郎作为胜利者,理所当然地取走了手下败将的金银财宝。问题是,如果双方对换一下,比方说被打败的是桃太郎,那么情形会如何呢?结果恐怕是不言而喻的——桃太郎一定会像鬼头一样趴下来,磕头求饶。
类似的情形,本人在日求学时亲眼见识过。
那是在一家“居酒屋”,厨子石井对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颐指气使,十二分地不耐烦。小陈是他的下手,受气自然更多。有一次,石井让小陈煮饺子,后者不小心把零星的热汤溅到了上司脸上,石井勃然大怒,一把揪住小陈的衣领,顶到墙边,骂道:“马鹿野郎(蠢货之意)。”小陈自知有错,并不反抗,石井却见好不收,继续骂道:“你们中国人全是懒鬼。”这下激怒了小陈,飞起一脚,便把石井踢了个四脚朝天。我们正担心事情不好收场,不料石井站起身拍拍围裙,不认识似地朝小陈盯了几秒钟,悻悻地走开,忙自己的活去了。
第二天上班,空气格外沉闷,原以为石井会有动作,小陈也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想到石井见了小陈,竟破天荒第一次主动向他打招呼!到中午吃饭时,石井第一个询问的就是小陈,给他打的饭菜也特别多。从那以后,小陈在“居酒屋”的地位大大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