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老战士聚首北京
这是一段被尘封了的历史。在解放战争中横扫中国南北的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中,竟然就有26000多人的日本籍的战士。今年8月,我们团几十位老战友在北京聚会。聚会召集人北京向往公司董事长相征就带来了两位日本老人,他们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参军到我团的老战士,名字叫兵头毅清和冲森日登志。两位老人都已经八十岁出头了,仍然精神矍铄。他们穿着西装,左胸前戴着解放战争中荣获的好几枚奖章,中国话仍然说得很好。
1945年日本投降时,兵头毅清先生和冲森日登志先生是在哈尔滨的“日本向导青年训练所”学习,算高中生。这个“日本向导青年训练所”是日本政府为培养军国主义青年专门办的学校。来学习的日本青年是从日本本土招的。因为日本投降,训练所没有人管了,兵头和冲森就在哈尔滨自谋出路。1946年9月,他们从哈尔滨拉林县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被分在第一师第二团的卫生队做担架兵。那年冬天参加了张麻子沟战斗,打了一个大胜仗。“天气好冷,零下40度。”冲森老先生讲起来缩起脖子的神态,好像那个冰冷又来了。兵头先生回忆道:“第一次打仗,印象最深。穿的乌拉鞋,外面是用牛皮包起来,里面是东北的乌拉草,没有什么羊毛。乌拉草包得不均匀,脚很容易冻坏。”“老兵告诉我们,枪响得声音大,就是子弹离得远,不要怕。”他们记得师长叫梁兴初,团长叫江拥辉。这个师是从山东过来的,老兵都是山东人,他们在卫生队的班长叫孟广道,也是山东人。
那天聚会,孟广道老班长也专门从保定干休所赶来了。孟广道,1929年出生,1943年加入八路军。1946年兵头和冲森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时,是孟广道接他们到团卫生队。孟广道后来当了这个团的副团长离休的。
兵头先生对四平攻坚(三战四平)印象深刻。他说:“四平战斗打得很惨,我们八天八夜都没有下战场,都在前线。我们是跟部队上战场的,随时碰到伤亡人员随时就要往回运送。部队打进去得很深,炊事班在后面做的饭菜经常送不上去。我们和伤员一样没饭吃没水喝。”孟广道补充道:“担架兵目标大,你想想,两个人抬一副担架,不像一个单兵,一出溜就能躲开敌人的枪炮弹。”“我们是接替运送方式,从连到团到师再到后方医院。连队打到哪里,我们担架兵就跟到哪里。”冲森说,打天津时,他一个日本战友在抬担架时就牺牲了。
兵头先生说,他们随团三下江南,过了大凌河,出了山海关,以后一直打到广西的凭祥、百色。解放了广西,又北上,经过贵州省,到河南驻防。抗美援朝,他们跟部队走到鸭绿江边,部队过江了,他们日本籍的,为保护他们,都没有让过去。兵头先生说,“我们团日本老战士最多时到40余人。”
谈笑当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在我们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一共有300多日本老战士;在后来的整个东北野战军,则有26000多人。他(她)们多是作为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参加我军的。1953年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陆续回到他们的祖国日本。
1956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曾称赞道:“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
兵头先生激动地说,他们回国后,很想念中国,很想念老部队的战友。回到日本几十年中,他们还多次有“战友聚会”。那天会餐时,85岁的李国海老团长充满感情地敬酒说:“感谢兵头先生和冲森先生,他们为我们团增添了荣誉,为我们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聚会时,大家齐声高唱《钢铁的部队》、《战友之歌》、《解放军进行曲》和《歌唱祖国》。
兵头先生和冲森先生是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随日本老战士代表团“回娘家”来到中国访问的。新华社发了一则消息:“7月2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北京八一大楼会见了以花园昭雄为团长的日本籍老战士代表团一行。老战士代表团主要是由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本籍老战士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