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女子开网站专发好消息 金融危机后用户激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2 11:4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3月22日
  “乐观情绪提振佛罗里达州楼市”、“研究人员发明灭蚊激光装置”、“狗妈妈收养猴宝宝”……

  东方网3月22日消息:这是一个会聚“好消息”的门户网站。

  正当一般媒体充斥着含有“危机”、“债务”、“愤怒”等字样的头条新闻时,美国一个专门搜集、发布好消息的网站成为越来越多人调节心情的一方乐土。

  好消息卖得火

  美国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市以南大约两公里处一座临湖木屋内,一名棕色卷发、蓝色眼睛的女子在电脑前忙碌工作。

  她在互联网上浏览各类信息,搜寻那些令人快乐的好消息,然后发布在她所经营的“好消息网”。

  窗外,碧波荡漾,鸟鸣声声;室内,宁静安详,只闻敲击键盘声。

  格里·韦斯—科布里现年49岁,育有3名子女。她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任职摄影师和编辑,1997年开始经营这一专门发布好消息的网站。

  韦斯—科布里去年5月开始实行会员付费订阅的运营模式,收费为每人每年24美元。几个月后,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好消息网”的访问量增加45%。2009年初至今新增用户约200名,用户总数超过1000人。

  尽管市面上另有一些发布好消息的网站,但“好消息网”以更新快、时效强赢得消费者青睐。韦斯—科布里正着手把业务领域拓宽到电视媒体。

  “我想让好消息获得第二次生命,”她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好消息四季常青,永不衰败。”

  一些传统媒体也开设“好消息”板块,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雄”栏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夜间新闻”、《洛杉矶时报》“Twitter线索”等。

  坏消息有局限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人员塔尔·本—沙哈尔说,新闻把现实生活的一小部分放大后呈现在受众面前。过多接触坏消息会歪曲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以华尔街最近几个月来不断曝出丑闻为例,“媒体专注于报道少部分欺诈案,这当然没错。但这样一来,每天发生的数以百万计、数以亿计诚实交易则完全被忽视,”本—沙哈尔说,“越来越多人仅凭几件坏人作恶的案子便得出人性恶劣这一结论。”

  美国麦克拉奇报业公司负责采写好消息的记者弗兰克·格雷夫说,好消息能够中和一些坏消息的“过激效应”,令人们更快忘记坏消息,保持愉快心情。

  格雷夫举例说,美国媒体去年报道过一则关于自来水中检测出化学药物的坏消息。他随后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向读者解释清楚,技术进步使得自来水中一些先前难以检测、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化学物质现在更易被检测出来。

  格雷夫把好消息比作调节人们认知和心情的调味品,“这是种重要调味品,就像盐”。

  巧支招调心情

  韦斯—科布里建议人们多看新闻,但最好少接触灾难性事件报道。

  她的对策是“不看电视、改听广播,因为离开收音机比离开电视机容易得多”。人们可以泛泛浏览报纸头条标题,然后只阅读那些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知道的新闻,例如自己所在社区的犯罪率变化。

  另外,“避开那些令你觉得无助或糟糕透顶的消息”。

  《华盛顿邮报》戏称,对想要保持愉快心情的人而言,“大脑衰退始于27岁”、“捞钱别太麻利,你们这些贪婪的混蛋!”或“奥地利乱伦恶父获罪:过失杀人、奴役、强奸……”等新闻头条还是“不知为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13:34 , Processed in 0.07408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