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18年 她盼能一觉睡到天亮
2009年03月20日06:35 华西都市报
夜晚给失眠者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第九个世界睡眠日到来,本报请专家解读都市人失眠的内外原因
“如果能让我一觉睡到天亮,我愿意用任何东西来交换。”对家住成都肖家巷的邓杨(化名)来说,困了累了就睡觉的正常欲望是一种奢望。18年来,她根本无法自然入睡,只能靠药物来维持每天3个小时左右的睡眠。严重的失眠症导致她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甚至一度让她想到了轻生。
针对邓杨的失眠症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表示,“积压成疾”是主因。据孙学礼介绍,每天来中心就诊的患者中,睡眠障碍占了70%,而近年来,学生们因为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在失眠患者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明天是第九个世界睡眠日。“金融危机、工作压力本身都不是造成失眠的主因。”孙学礼说,外界的心理压力才是造成失眠的“次生灾害”。
失眠十余年入睡成为奢望
每天晚上能够自然入睡,在普通人是一种本能,而对于邓杨来说,却是一种奢望。18年来,她根本无法正常入睡,每天只能靠药物勉强休息两三个小时。20岁时,她遭受感情上的打击,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回忆从前的甜蜜日子。一周之后,便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起初,她以为这只是偶尔的失眠,但两个月后,她的体重下降、肤色暗沉发黄,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脱落。夜晚,成了她最害怕的时间。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邓杨在家人的陪同下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诊所,煎中药、服西药、输液,治疗效果总是反反复复。“每天12点后才上床,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会醒,之后就再也睡不着。”现在的邓杨,白天很困乏,没有一点精神,站着都困得不行,但一躺在床上就毫无睡意。
久病成折磨差点结束生命
1998年,邓杨被确诊为神经衰弱,并伴有抑郁症。因为失眠,邓杨的心理状况非常糟,暴躁、多疑、焦虑……丈夫与她离了婚。开了家干杂店,她也常常进错货、算错账,无奈之下只好结束了生意。
去年年底,实在受不了失眠折磨的邓杨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不是一个好女儿,不是一个好母亲。十多年来,不仅没有对父母尽孝,反而经常因为看病,向父母求助……”当晚,邓杨躺在床上,想着自己过着的“非人”生活,一度想一死了之。最终,她念及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这是“积压成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说,邓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现代社会的情感婚姻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工作压力等,使许多女性“积压成疾”。在失眠患者中,女性多一些,从年龄段来说,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一些;从工作性质来说,白领阶层的市民更多一些。大多数是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不规律,10个失眠患者中就有8个人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引起的抑郁、焦虑等造成的。
学生也失眠父母不够重视
“目前,人们对学生失眠的情况不太重视,认为年轻好动,过两天就好了。但令人担忧的是,失眠人群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患有失眠的青少年儿童群体并不比中青年人少。”孙学礼介绍,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压力,再加之本身的睡眠时间不够,以及担心能否考个好的学校等等忧虑,而大学生则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也开始走入了失眠、抑郁或神经衰弱患者的行列。
孙学礼介绍,他接诊的最小失眠症患者是一名10岁的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还有些家长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学习量,还强制要求孩子学钢琴、学绘画等,过大的压力就造成了出现失眠症状的青少年儿童越来越多。”
“金融危机、工作压力本身都不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孙学礼说,外界的心理压力才是造成失眠的“次生灾害”。他提醒市民,当你的亲友感到压力、焦虑时,要适当帮他调整心情,给对方归宿感,增加他的抗打击能力。“患了失眠,要及时地治疗,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和行为多方面辅助治疗,还要学会稳定情绪,学会豁达。”
记者程渝摄影谭曦
□新闻背景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在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睡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很多积极作用,如消除疲劳、防病去病、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延长寿命等。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将会造成失眠,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最常表现为困倦,工作效率不高,产生心理负担,焦躁不安,抑郁,还可以导致消化问题,最严重的则使寿命明显缩短。去年,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27%的人有睡眠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