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大教授新解地震成因 天然气受压爆发所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20: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港大教授新解地震成因 天然气受压爆发所致


发布时间:2010-6-11 14:23:07


港大教授新解地震成因 天然气受压爆发所致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是位钻研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及防御的专家,如防治滑坡、山泥倾泻、泥石流等。最近他的研究更打破了工程建设的局限,转向研究地震成因,大胆提出天然气积聚、瞬间爆发,释出的能量才是地震的黑手。这个理论虽非石破天惊,却是学术界与普罗大众俱可热议的课题。

岳中琦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八八年到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修读土木工程系博士学位,九二年毕业,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了四年;九六年他来到香港,九九年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至今,现为副教授。他主要研究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及防御,对地震理论有独特见解。

岳教授介绍,地质灾害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由人类的活动所造成。在中国内地,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属山地,近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地质灾害常见,如四川、西藏、云南地区等,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香港则地少人多,因山形地势,加上降雨量大,山泥倾泻便时有发生。

岳中琦解释,要防止浅表层土的山泥倾泻,环保绿色的做法是栽种植物。“由于植物的根较深,可减少降雨对土地的冲击力,减轻浅层土倾泻作用,改善山泥倾泻的情况。”

若需改善较深层土体山泥倾泻状况,香港现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打土钉。所谓土钉工法,就是在土坡上与水平成十至十五度角向下钻孔,将长长的防锈钢筋插入孔中,并灌浆将孔中钢筋与孔壁土体完全相连,再添加土钉头,以增加整体土壤的及边坡的稳定性。通常,种植和土钉两种工法是同时使用,既增加斜坡环保又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工程进行前,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该地点的土质,确认有否出现过倾泻情况,了解受破坏的成因,去判断出现滑坡的可能性;再通过计算,根据滑坡面土地重量、地下水高度等因素,计算出安全系数,选取最佳方法进行防御。

岳中琦对香港的滑坡防治、管理维修,认为做得非常认真。“香港定期巡查检验险坡;一旦出现小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马上采取行动,进行检查维修,即使在暴雨季节,类似事故的出现频率亦相当低。”

地震成因过去普遍认为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但岳中琦却另有一番见解:“板块移动、板块推挤是以几百万年为单位尺度的,但地震却以秒钟为尺度,两者在时间上的单位天差地别;大家可能因为地震带往往处于板块的边界上,而误信地震由板块运动引起。”

岳中琦独排众议,他说:“断层带聚集了大量天然气体,每天不断在增加,因地底压力较大,气体膨胀受压,到一定时间就压不住而爆发出来。这些气体沿断层薄弱的裂缝爆破性地释放出来,就引发地震。”他认为,断层带是地震产生的场所,断层带提供了空间,大量储藏天然气,气体质量增多,而空间有限,气体受压,围岩受挤胀,故此,地震的突发能量来自异常高压气体强大膨胀上升动力而非板块的推挤。

岳中琦解释,若地震由板块运动引起,事前应有好多征象,但地震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地表上并无征兆,这种突发现象,只有气体在地底深部慢慢积聚,才能产生这个效果。

其次,地震后往往会出现不少余震,破坏并非一次性。“若只是单纯的板块运动,撞击一次后,理应不会再动。但若由气体爆发产生这种动力,由于气体不能一次释放出地面,剩余的能量需逐渐释放,故会产生余震,余震的威力一般较弱,因为剩余的气体逐渐减少。”

再者,地震是瞬间完成的,只有高压的气体才有足够能量如此进行。第四,地震前后气温变化是普遍现象,岳中琦认为若是板块推挤断裂摩擦,地震后温度应该会继续上升,但相反,地震后温度下降,那只会是气体膨胀吸热、使温度迅速降低的缘故。提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岳教授更认为是青蛙等动物对气体特别敏感的一种反应。

岳中琦在汶川地震后开始构思这个学说,也受到不少同行的质疑。他不气馁,希望继续深究下去。至于香港,岳教授解释,因为香港多花岗岩和火成岩,储存气体的空间少,不易出现地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19:40 , Processed in 0.21365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