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4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复旦大学教授:奥巴马访华上海做铺垫高潮在北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0 17: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复旦大学教授:奥巴马访华上海做铺垫高潮在北京


(转帖)


2009年11月30日10:01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汤彦俊)


  向奥巴马提问

  一位目睹了整个交流活动的上海市主要领导,很感慨地对身边人说:这些上海孩子啊,比起北方人啊,就是软!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陈磊  发自上海

  被“选择”的学生

  接到院党总支副书记谢静的电话,单颖文有些纳闷: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还一定要到办公室去谈?

  到了办公室,单颖文才知道,谢老师让她参加的这项“外事活动”不一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交流。

  单是复旦新闻学院的团委书记,也是该院三年级研究生,平时兼本科生的辅导员,和党总支副书记谢静很熟。

  临走时,谢静问单颖文,参加这项“外事活动”,要提问的话,可能周末还要去参加一个培训。

  “考虑了一下,想到周末有事,错不开,我就说,那就不提问了。”单颖文认为,这给了她一个重要感觉——凡是想提问的人,都应该参加这个培训,否则就不能在交流时站起来提问。

  那一天,单颖文记得,是09-11月10日,周二。

  很快,上海交通大学大四学生钱文韬和同济大学二年级研究生黄立鹤等来自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外国语大学等8所高校的400多名学生,都陆续收到了“外事活动”的通知。

  黄立鹤记得,当老师告诉他参加这个活动时,还让他填了一张表,“都是些个人信息”,“性别、学号,班主任联系方式之类”,没有说是和奥巴马交流。

  那这400多位学生,如何在8所高校几十万学生中产生呢?

  单颖文说,她曾经给别人分析,大概是三条:一是政治素质好;二是英文水平高;再就是,外事活动,形象要好一点。“后来,我还特地跑去问谢静老师,她说,对,大概也就是这么几条。”

  参与奥巴马上海青年对话活动最初计划的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告诉本刊,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外事办,在实施这项活动之前,并没有为选什么样的学生设定一个明确标准,“都是各个学校自己来定”。

  在出席奥巴马对话的400多名学生中,有多位学生干部和“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2007级学生邓贝西,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大四学生钱文韬等。

  翻看邓的简历,十分炫目:上海唯一一个参加国庆阅兵盛典的大学生代表;2008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8年北极使者;五次进入艾滋病村;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学生领袖峰会……

  钱同样是位优秀学生,毕业于江苏名校启东中学的他,曾获“200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并被保送2010年免试直接攻读硕士。

  被审读的“问题”

  在11月14日和15日奥巴马来访的前两天,同济大学的黄立鹤,特意抽出时间去听了为“外事活动”准备的两场讲座。一场是在复旦大学举办,倪世雄教授主讲,另一场在上海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主讲。

  黄立鹤说,两次讲座,学校都派了车,把他们选拔出来的60个学生,送到复旦大学和上海广播电视大学,考虑得很周到。

  倪世雄说,在课堂上,他主要讲了目前国际形势,以及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等,都是一些基本国际知识。“之所以开讲座,是因为美方说,奥巴马在交流中有可能向学生提问,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就麻烦了”。

  在杨洁勉的讲座上,学生们说,也主要是讲中美关系,并且提到了见国外元首,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当然,也有提到什么是敏感问题,尽量不要问,什么问题可以问。”

  据倪世雄教授透露,从他手头掌握的材料看,最后的现场交流,学生问到的事先收集的问题并不多,但大都“没有超出原先问题的范围”。

  第三个提问的黄立鹤表示,他关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提问,没有向任何人征询,也没有人向他提起,那是他头一天临睡时,突然想出来的。学习语言文学的他,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本就很感兴趣。

  这些上海孩子啊

  在11月16日奥巴马和上海青年的“town-hall meeting”中,刨去美国驻中国大使替代网民提出的一个问题,青年学生一共提出了7个问题:

  “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

  “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

  “您是如何看待您得奖的?您得了奖对您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您有更多的责任去推动世界和平。同时,这会不会影响你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些态度?”

  ……

  就是这7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议。

  曾多次在新闻单位实习的单颖文说,当她在现场听完这几位同学提的这几个问题,“都快要崩溃了”,“现场是有掌声,但大都稀稀拉拉的,这样的问题,怎么可能有掌声呢?”

  和单有同样感觉的不止一人。

  复旦日月光华BBS上的质问更刻薄一些,“tgbhu (LG)”说:“按惯例 奥巴马本来是准备好面对尖锐问题的,没想到面对的小资群这么十三(上海俗语,意指笨蛋)……”

  随后,借助媒体的传播,这7个问题遭受到更大范围内的争执与议论——一位网友撰文:“从给奥巴马提的这些问题看,这些来自上海名校的大学生们,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洞察力,还是政治敏锐性,都有待提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表示,他认同一些网友的观点,“多数(问题)都很宽泛和平淡,缺乏年轻人的锐气、朝气和勇气”。“当然,也许被‘培训过’是个因素,但我想,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样可以用温和的方式来发问。”

  事后来看,上海青年发问奥巴马,之所以被批评者居多,一个重要因素是,1998年克林顿在北大、2002年布什在清华,和学生交流都充满了碰撞与摩擦,甚至一度有火药味,而上海的这次对话平淡无奇。

  第一个提问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的女孩陈曦说,她构思了很多问题,有经济的、政治的、生活的,最初设想的是,如果在前面提问,就问些委婉的问题,如果在中间或后面,就问严肃的。没想到会是第一个提问的。于是,“就选择了一个稍微委婉的问题,以调动现场的气氛”。

  替奥巴马着想的不止陈曦一人,第二个提问的钱文韬,就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尖锐,比较温和,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更能体现中国青年的特点”。

  可能是感觉到前面问题偏软,最后一个提问的明星学生邓贝西,提了一个他自认为比较硬的问题:“恐怖主义是否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您如何看待在阿富汗的行动是否会升级成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

  结果,这个所谓“硬”的问题,也被奥巴马轻描淡写地化解了。倪世雄教授的看法是,在美国国内,有不知道多少人问过奥巴马类似问题,这样的东西,对奥巴马来说,“真是太轻松了”。

  一位知情人士说,后来,一位目睹了整个交流活动的上海市主要领导,很感慨地对身边人说:这些上海孩子啊,比起北方人啊,就是软!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7:35:20 | 只看该作者

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序幕总要有导演

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序幕总要有导演


2009年11月30日10:01


  序幕总要有导演

  ——对话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

  8个学校,直到09-11-16号凌晨之前,没有排练过一次,外面如果不了解情况就说你们学校弄什么,这是不对的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陈磊  发自上海

  作为最早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在中美关系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奥巴马访华前夕,上海市有关方面邀请倪教授共同商讨上海青年与奥巴马如何交流事宜,之后,他又为参与活动的学生讲课培训。

  09-11月23日,本刊专访倪世雄教授,请他讲述幕后的故事。

  导演不是控制

  人物周刊:倪教授,奥巴马访问中国第一次公开露面,选在和上海青年交流上,这400多名青年如何产生的?

  倪世雄:上海是奥巴马访问第一站,高潮在北京。我们呢,所做的工作就是序幕,不能喧宾夺主。

  组织青年对话,要有一个代表性,还要有广泛性、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组织8所高校的学生。

  陈磊:为什么定这8个学校?

  倪世雄:一开始,我们定的学校更少,后来应美方的要求,增加到目前8所。据我所知,在准备的过程当中,美方提出举措,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去做。我们有共同一个目标,就是把支持奥巴马的工作做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有了很多灵活性,开放度好多了,过去是很死的。(但)既然是序幕,那总会有导演,这个是肯定有的,但这个导演不是去控制。

  人物周刊:过去是什么情况?

  倪世雄: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总理拉宾来访,到我校(复旦大学)听我的课,选学生参加,然后规定问问题,除了这个就不能讲话,把学生束缚得比较厉害。那次,组织了200个学生,拉宾到我班上,我们校长把他介绍给我,我把他介绍给我的学生,然后开始讲课,后接受提问,就是这样子去准备。

  那200个学生呢,我去培训他们,然后选了20个学生,问问题,让这些学生把问题都背出来。还要排练,并且强调纪律,不能提问的同学绝对不能提问。

  结果,到了拉宾总理一来,他说,我今天不讲了,你们老师讲得够多了。然后就说,我看你们今天这个课上得很好,但我现在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本来,(按照预先准备)是他对我们学生讲,我们学生问他。但现在,他要问学生了。

  结果,我们是按提问题来准备的,没有准备来回答问题。

  人物周刊:没人敢回答?

  倪世雄:就没有人回答。(当时规定)除了这20名学生外,其他是不准问问题的。你不能讲那个时候这样做不对,我就是想跟你讲,到今天,这个变化太大了。

  人物周刊:场面就很尴尬吧。

  倪世雄:就很尴尬。后来,有教授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们学生只准备问问题,没准备回答问题。

  没办法,我只得上去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启发学生去回答,特意给我的学生使了个眼色。有个我的硕士生,他站起来举手了,我想这个好了,僵局打破了。

  没想到,他站起来以后,没有回答问题,只是把他准备好了的问题问了,一点都不灵活。不过,问题还是非常好。

  人物周刊:背好的。

  倪世雄:正因为问得好,拉宾总理一听挺感动,就说,我们以色列人有个习惯,在自己的问题没有被回答之前,是不回答别人的问题的。当时哄堂大笑。

  接着,拉宾话锋一转,说,这个问题,提问得太好了,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很感动,我现在愿意回答大家问题,然后就开始讲,一口气讲了有七八分钟。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战士,和平是无数烈士、先烈牺牲换来的……

  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

  人物周刊:这次奥巴马来访,你说变化很大,在什么地方?

  倪世雄: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是8个学校他们自己去选的,他们觉得哪个好就选择哪个,不是定一个什么标准、要审查一些什么的。

  我们开过会、介绍背景,都明确讲,凡是参加奥巴马对话的话,都有这个准备问问题和回答问题,让每个同学主动提,最想问的两个问题,后来大多集中在我这边。

  人物周刊:问题集中在你这里?

  倪世雄:就是我们学校的,其他学校的也有一部分。我觉得这些问题非常好,不像过去,专家弄好,然后让学生去背。这次,是让学生自己提,我觉得这个很好。

  当然,同学们提的五花八门什么问题都有,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就是哪些问题在这个场合不大适合,哪些问题是蛮好的。

  有的问题是重复的,不重复的有100多个,然后又集中,这么几个反复,就到了二三十个问题。

  (这些问题)后来又回到同学当中,同学就感到这些问题很亲切,是他们原来就想问的,并不感觉到是外人强加给他,像演戏一样去背。

  而且,我还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8个学校,直到16号凌晨之前,没有排练过一次。

  改革开放30年,我们重复一下这个事实,外面如果不了解情况就说你们学校弄什么,这是不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引导还是正确的,你不能讲不应该,是不对的,这不行。

  人物周刊: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问,什么样的不可以问呢?

  倪世雄:比如,有的同学问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你和希拉里是对手,现在希拉里坐在那里,你该怎么处理呢?这种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美国政治方面的不要问。

  台湾问题因为比较重大,给予适当的综合性国家理念也可以问一问。这次也算是问了一个,是网上的那个问题,交流得不是很全面,但我们确实台湾是有一个问题的。

  学生很难掌握这个分寸

  人物周刊:你对这7个学生的问题感觉如何?

  倪世雄:现在,反过来讲,我觉得有些问题当时没有问到,很遗憾。比如说,经济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没有问到,我觉得蛮遗憾。但是,我们讲这个意见,不是去否定学生的表现。是不够,但是你不要否定。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当年克林顿在北大被攻击性的提问?

  倪世雄:克林顿1998年在北大,2002年布什在清华,是比较厉害的问题,实际上,让学生这么去攻击性地问,也不在于年轻人就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北方人跟南方人是有区别的。南方的很事实分明,北方人是聪明一点。

  这次,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认为是比较硬一点的。实际上,这个问题问到奥巴马,是太容易了。他不感到硬啊,这个问题。

  再就是,这是奥巴马第一次来,上海是做铺垫,高潮在北京,你没有必要把大家搞得很(难堪),这个客人来了你弄得下不了台……其实,学生很难掌握这个分寸,我们也很难掌握这个分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08:25 , Processed in 0.07818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