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7 14:4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2009-10-27

写历史,写人物,最忌讳的就是虚夸,不真实。但凡下笔不正时,考虑得再周到细微处也会有破绽落在明白人的眼里。<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前前后后在民间神仙一样传了上千年,易中天用苏东坡的看法“三国周郎赤壁”六个字当引子,陈寿的<三国志>的记载简简单单就说明了历史上赤壁之战靠的是周瑜,和诸葛亮基本没什么关系。陈寿的<三国志>在史书的地位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齐名,为史书冠冕,笔下的可信和力道破掉罗贯中一个演义的虚当然不在话下。

不过有趣的是,历史上许多人对<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有保留,甚至不认同的,这一点易中天没提。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来看看历史。陈寿,四川人,蜀国在公元263年被魏灭掉那年,他31岁。他从小师从名士谯周,喜欢研究史书,才能当时就为人称道。这说明他具备很好的条件。‘三国志’里面,陈寿的看法是‘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说‘瞻惟工书,名过其实’。他以前还编过‘诸葛亮集’,称赞诸葛亮搞内政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擅长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管理民生民计,但‘奇谋为短’ 。但这评价许多后面的史学家是不采信的,因为里面有个过节。

现在人都知道“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而陈寿的父亲,当时就在马谡手下作了个参军,也被连作受刑,后面郁闷而死。正因为这样,在古代就有很多人,说他在评价诸葛亮上不诚实,是“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对他作为记录历史的人格有怀疑。可以作为佐证的,是“晋书。陈寿传”记了这么一件事。丁仪、丁廙在魏国当时是很有声望的名士,劝曹操迎汉献帝的,就是丁仪。两人与曹植交往很深,是一党。曹植倒霉后,二人被杀。陈寿做三国志时,对其后人索贿千斗米来交换给他们父亲写很好的传。丁的家人不给,最后‘三国志’里就没有这二人的传记。看来这质疑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要不先把<三国志>的记述放在一边,读读毛主席对诸葛的看法。登山望远,免得闷在山沟里不知道方向,苦煞人。主席对‘隆中对’的评价是‘导致分兵,结果为孙权各个击破’,并不是就那么地高明;而马谡丢街亭,也有诸葛亮的过错,他应该‘自提全军临敌决战’,却临阵怯敌,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战机。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不用魏延兵出箕谷的计策。六出祁山,搞得蜀国贫困不能持久,他是有责任的。主席是认同陈寿的看法的。

许多后来学者对陈寿的挑剔,是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主席对陈寿的看法的认同,是源于自己的对战争的经验和历史的理解,而观其大概。看来,读书的依据是还是在于自己的经验,在于自己对常识和历史的理解,最后看你自己怎么判断,这是不二的法门。有些文章,也许就几句话,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读得出其中三味的。

还是说回三国演义,有人点评<西游记>“这作者,一到写不下去了,就搬观世音出来,十分没趣。”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读三国演义后半部,一到续不下去,就让诸葛亮当牛鼻子老道,也是异曲同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9:27 , Processed in 0.07444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