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惊讶:沈飞吸收歼11B后竟取得如此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16: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惊讶:沈飞吸收歼11B后竟取得如此突破

2009-7-16

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发展出苏-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成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令西方和俄罗斯航空界感叹。

提起苏-27(Su-27)战斗机,关心中国军事装备的人都知道这是90年代初开始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世界名机,90年代后期又在沈阳建立了生产线开始仿制。不过Su-27毕竟是苏联80年代研制出的产品,俄方出口时又做了简化"缩水"处理,中国完全靠购买和仿制至多能在国际上保持二流水平。

十几年来,俄罗斯对Su-27已做了几次升级发展,使其成为有多种型号的大家族,并向众多国家出口。然而据国际军界权威《简氏防务周刊》最近分析,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已经发展出Su-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J-11B)",这可视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

引进消化Su-27生产技术

在80年代后期,空军战斗机的性能落后成为中国军事机器中最突出的"软肋",此时解放军的主力战机J-6、J-7和国内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还停留在国际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同美国合作改造J-8Ⅱ因**年"**"事件中断后,中国空军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于1990年同苏联商定了购买具有80年代空战水平的Su-27战斗机,于两年后到货。为了全面掌握技术并自主生产,1996年中俄又议定引进了Su-27生产线,还购买其具有较强攻击能力的改型品Su-30。"苏霍伊" 战机取代J-7和J-8成为主力机种后,解放军空军的现役战机水平一举提升了20年。

由于现代战争中空军已成为"首战之军",航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空军的发展趋势已不是频繁更新机种,而着重于对飞行平台按照最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如美国近30年只推出了一款主力新战机F-22,而对70年代便研制成的F-15、F-16和F-18却不断进行升级,如外销最多的F-16的改进型就有十余种,对旧式型号也通过改装新设备提升战斗力。

台湾的主力战机F-16A/B型原为80年代水平,与Su-27早期型处于同一水平,近年通过美国帮助电子火控和配备导弹的升级达到了90年代水平。中国引进Su-27后如不能自主创新,只等俄罗斯来帮助改进或售给新机种,不仅会同美俄新型战机始终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在性能比拼中还会落在台湾后面,因为美国的一贯政策是售台装备的技术要高于大陆一个档次。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还十分落后,战斗机研制水平大致还停留在苏联60年代初援助的米格-21基础之上(国内仿制品定型号为J-7)。现代航空器设计和制造是人类高新技术的集合,需要有配套的航空科学理论、发达的工业生产体系、先进的试验手段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支撑。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至冷战期间,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建立起完整的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完备的科学实验和生产体系,因此只有这两国能在空天领域长期互争雌雄。

苏联瓦解后俄罗斯经济状态大不如前,在航空领域仍能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态势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自身科技基础薄弱,又遭受美国和西欧高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从俄罗斯购买Su-27的原品和生产线,不仅拥有了自身还不能生产的世界次先进战斗机,还能在长期使用和生产中掌握和吃透其主要技术,中国领导人这一决心还是有远见的。
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惯例,一般都不肯出口最新型号,其它型号也要简化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使其低于本国同型号飞机一档。苏联瓦解后苏霍伊公司长期失去国内订货,在90年代维持生产的多数资金要靠对华出口,才肯出口刚推出的Su-27和Su-30,不过仍有"缩水"现象。90年代后期,Su-30对华出口型的标准又低于对印度的出口型,俄方的理由便是印方不具备吸收能力,中国人作为"盗版专家"很快能掌握新技术。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科研人员的水平大为提升,对Su-27仿制后便开始了创新研究。

早在Su-27的引进之初,中国就将其国产化作为重要目标。这种按国内序号命名为J-11的战机生产,采取了分步骤,先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后再不断提高国产率的方式,并利用中国近年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这样,沈飞经过从仿制开始,边组装、边改进的过程,近年终于推出了J-11B这一新型号。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发展出苏-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成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令西方和俄罗斯航空界感叹。

提起苏-27(Su-27)战斗机,关心中国军事装备的人都知道这是90年代初开始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世界名机,90年代后期又在沈阳建立了生产线开始仿制。不过Su-27毕竟是苏联80年代研制出的产品,俄方出口时又做了简化"缩水"处理,中国完全靠购买和仿制至多能在国际上保持二流水平。

十几年来,俄罗斯对Su-27已做了几次升级发展,使其成为有多种型号的大家族,并向众多国家出口。然而据国际军界权威《简氏防务周刊》最近分析,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已经发展出Su-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J-11B)",这可视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

引进消化Su-27生产技术

在80年代后期,空军战斗机的性能落后成为中国军事机器中最突出的"软肋",此时解放军的主力战机J-6、J-7和国内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还停留在国际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同美国合作改造J-8Ⅱ因**年"**"事件中断后,中国空军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于1990年同苏联商定了购买具有80年代空战水平的Su-27战斗机,于两年后到货。为了全面掌握技术并自主生产,1996年中俄又议定引进了Su-27生产线,还购买其具有较强攻击能力的改型品Su-30。"苏霍伊" 战机取代J-7和J-8成为主力机种后,解放军空军的现役战机水平一举提升了20年。

由于现代战争中空军已成为"首战之军",航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空军的发展趋势已不是频繁更新机种,而着重于对飞行平台按照最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如美国近30年只推出了一款主力新战机F-22,而对70年代便研制成的F-15、F-16和F-18却不断进行升级,如外销最多的F-16的改进型就有十余种,对旧式型号也通过改装新设备提升战斗力。

台湾的主力战机F-16A/B型原为80年代水平,与Su-27早期型处于同一水平,近年通过美国帮助电子火控和配备导弹的升级达到了90年代水平。中国引进Su-27后如不能自主创新,只等俄罗斯来帮助改进或售给新机种,不仅会同美俄新型战机始终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在性能比拼中还会落在台湾后面,因为美国的一贯政策是售台装备的技术要高于大陆一个档次。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还十分落后,战斗机研制水平大致还停留在苏联60年代初援助的米格-21基础之上(国内仿制品定型号为J-7)。现代航空器设计和制造是人类高新技术的集合,需要有配套的航空科学理论、发达的工业生产体系、先进的试验手段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支撑。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至冷战期间,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建立起完整的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完备的科学实验和生产体系,因此只有这两国能在空天领域长期互争雌雄。

苏联瓦解后俄罗斯经济状态大不如前,在航空领域仍能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态势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自身科技基础薄弱,又遭受美国和西欧高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从俄罗斯购买Su-27的原品和生产线,不仅拥有了自身还不能生产的世界次先进战斗机,还能在长期使用和生产中掌握和吃透其主要技术,中国领导人这一决心还是有远见的。
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惯例,一般都不肯出口最新型号,其它型号也要简化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使其低于本国同型号飞机一档。苏联瓦解后苏霍伊公司长期失去国内订货,在90年代维持生产的多数资金要靠对华出口,才肯出口刚推出的Su-27和Su-30,不过仍有"缩水"现象。90年代后期,Su-30对华出口型的标准又低于对印度的出口型,俄方的理由便是印方不具备吸收能力,中国人作为"盗版专家"很快能掌握新技术。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科研人员的水平大为提升,对Su-27仿制后便开始了创新研究。

早在Su-27的引进之初,中国就将其国产化作为重要目标。这种按国内序号命名为J-11的战机生产,采取了分步骤,先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后再不断提高国产率的方式,并利用中国近年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这样,沈飞经过从仿制开始,边组装、边改进的过程,近年终于推出了J-11B这一新型号。


攻击性的Su-30来代替。为了给国产航空母舰提供舰载机,据说中国方面已向俄方购买了Su-27的舰载型Su-33型的两架样机进行试验,如满意的话可能购买50架,对这笔价值25亿美元的大生意苏霍伊公司目前寄予很大希望。

由于Su-30、Su-33毕竟是Su-27的变形,总体性能相差不多,中国的需求量肯定不会很多。俄罗斯的苏霍伊公司为了保住中国这个90年代最大的市场,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又首次亮相了最新的Su-35型,在今年夏天的莫斯科国际航展该型机更是做了全性能展示。据俄方自称,该型机将于2009年投产,在空战中可以同美国第四代战机F-22抗衡。这种带有浓厚商业推销味道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中国在研制第四代战斗机尚未完全成功之前,虽有可能再采购一些,却会主要立足于国内自产。鉴于国内航空制造技术同俄罗斯的差距已大为缩小,像当年那样大规模引进Su-27、Su-35的情况将不可能再出现。

"苏霍伊"型战机体积大,设计时又留下改进空间,升级的余地很大。苏联和俄罗斯装备Su-27后20多年来,就推出了一系列改型而形成一个庞大飞机家族,至少十几年内还会是其空军的主力。中国自产的J-11B同样有继续升级的余地,随着科技进步可进一步更新雷达、航电设备、发动机和机载导弹等。由于国内自行研制的J-10战斗机属于轻型机,只装配一台发动机,作战半径小,主要用于在国土防空或在浅近周边作战。

J- 11重量接近于J-10的两倍,装配两台发动机,作战半径接近1000公里(如采取空中加油还可增加一半),是中国空军实施外向作战特别是中远程攻击的主要机种。在中国自研的第四代战斗机还未列装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J-11肯定还会作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攻防兼备的利器,在其B型后还可能会发展出C型、D 型,使Su-27这一家族在中国也出现一批外貌相似而内在配备不同的孪生兄弟。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16 16:2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18:44 , Processed in 0.07569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