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6月10日
香港《大公报》8日发表社评认为,在金融风暴中,中日同是受害者,两国出口都因而大跌,两国的海外投资亦蒙受巨大损失。“同病相怜”,两国就有理由加强洽商协调立场,使能在重建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扩大发言权。这不单对两国有利,也有助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全球财经新格局。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与日本于昨日在东京举行了第二次的经济高层对话,商谈重点包括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贸战略互惠关系,和探讨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政策。第一次对话于去年十二月在北京举行,而对话已成了中日高层对经贸事务进行交流的规范化机制。在全球第二、三大经济体间定期协商,其意义重大自不言而喻。
今次对话由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日本外务大臣中曾根弘文共同主持,并就一系列具体事项达成协议。中日间经贸交流日益频密,合作的机会及相关问题随之增加,需要双方加大努力,以消除磨擦和把握机遇。最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为两国、东亚地区及全球的发展与稳定,实行协调策略共负责任。因此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必须兼顾长、短期的需要及目标,同时又必须对双边、东亚地区和全球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情况进行协商,使交流能更广泛而全面。
两国间经贸关系已十分重要: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高达二千六百余亿美元。日本乃中国第二大外来直接投资的来源地,至今为止累计到位资金逾六百六十亿美元,投入的主要是高级制造及加工业,产品除内销中国市场外,中国也成了日本企业的重要出口生产基地。
中日两国间贸易磨擦较少,与中美、中欧间常有纠纷的情况相比好得多,但也非太平无事。日方较关注中国入口产品的质量及安全问题,中方则认为日本在出口及投资上,严限科技转移。显然,日方担心中方在获得技术后,将令日本生产的竞争力大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是促进两国经贸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中日同处东亚地区,为隔海相望的邻邦,因此在地区事务上有着众多的共同关心点及利益,另一方面两国间也有互相竞争的场合。但为了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中日两国需要加强合作,并把竞争局限在良性及由市场机制引导的范围内。
有两大因素尤须注意:(一)东亚已形成了工业生产尤其加工出口的综合体,令区内贸易日形重要,而中日乃此综合体的支柱。两国加强合作,将可令其更为发达、巩固,从而有助加快东亚地区的总体发展和提升地区在国际间的地位。
(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东亚亦受到巨大影响且损失不菲,显示地区实行团结自保的需要更为迫切。在金融合作上,中日两国有必要增强沟通,探讨加快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债市场、亚洲通用货币(即亚元)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等长远区域协作体系。此外,在资源利用及环保上,中日共同利益更多,两国都是石油、农产品及矿石等多种资源的重要净入口者,理应站在同一阵线争取权益。
在金融风暴中,中日同是受害者,两国出口都因而大跌,两国的海外投资亦蒙受巨大损失,而两国又正面对同一重大难题:都是美国的大债主,而美国有以引发高通胀及美元贬值来赖债之嫌。“同病相怜”,两国理应加强洽商协调立场,使能在重建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扩大发言权。这不单对两国有利,也有助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全球财经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