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戏改编影视困局:国内外的日子都不好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4 16:07: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新京报

2017年02月24日




2月的最后一周是属于游戏迷的一周,尤其是今日有两部现象级游戏改编的大片在国内上映——《刺客信条》与《生化危机:终章》,有据可查的游戏改编电影史几乎是一部悲剧史,向来饱受质量不佳的诟病。借用著名的游戏IP改编为电影虽然有吸引眼球、保证一定的观众群体买票、节省宣发费等优点,但常常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家的招牌。多年来,游戏改编的电影存在不少难以调和的问题,导致影片的质量并不遂人意。欧美的前车之鉴很多,国内的游戏影视化又方兴未艾,为什么游戏改编的电影普遍“槽点满满”?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改编姿势”?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业内人士、专家、资深玩家,回顾游戏电影两个载体交互的历史演变,分析存在问题,展望未来情况。

  欧美游戏改编电影发展

  好莱坞已经在游戏IP影视化的道路上走了20多年,大多数由游戏改编的电影都难逃口碑票房双扑街的命运。据IMDb数据显示,游戏改编的电影评分普遍不高,平均分数大多在3到5之间,得分最高的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6.7分;最低的是2003年《死亡之屋》,2分。同时,这类电影似乎也难以摆脱票房“扑街”的命运,数据显示,最赚钱的仍是《生化危机》系列,该系列总投资高达2.48亿美元,5部电影总票房豪取9.04亿美元。

  开端

  红白机“开了个失败的头”

  最早的游戏改编电影要数1993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1985年第一款《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让红白机在美国热销,总共卖出4000万套,在美国开创了新游戏时代。1993年,投资额高达4800万美元的《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上映,由于人物角色还原度低,电影与游戏故事关系薄弱,影片恶评如潮,IMDb评分仅有4分,以刚刚2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主演霍斯金斯在多年后都公开表示参演此片是他从影生涯中最可耻的污点。

  90年代

  动作游戏“续命”

  开端失利似乎并未阻碍影视公司对游戏改编电影的热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街机”格斗游戏,90年代初期的美国,《街头霸王》成为玩家头号喜欢的游戏,《拳皇》也开始在亚洲流行,也有不少其他类似的游戏诞生,例如《真人快打》、《铁拳》。1994年,投资3500万美元的《街头霸王》在北美收获了3342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近亿,但评分仅有3.7;另一部由狮们影业发行的《真人快打》,投资2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2亿美元,IMDb评分5.8分。这两部电影改编的游戏IP都是当时顶级的,也赶上了功夫片在好莱坞最流行的时期。两部电影选择的游戏IP正好迎合了整个电影市场,虽然评分差强人意但仍获得可观的票房成绩。电影公司趁着热度继续拍摄的1997年《真人快打2》与2009年的《街头霸王:春丽传》,都遭遇滑铁卢,《春丽传》追加了投资5000万美元,但票房则只有可怜的1280万美元。

  1999年,《银河飞将》横空出世,本片是由游戏设计师克里斯·罗伯茨亲自操刀,他还特意成立了公司联合福斯公司一同制作,无奈投入3000万美元,上映后票房仅超1000万美元,罗伯茨的事业也一蹶不振。

  千禧年

  《古墓丽影》改变局势

  进入2000年后,每年都有1到2部游戏改编电影进入院线,随着游戏人口的猛增也带来游戏电影数量的增长。2001年,超人气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拍摄同名真人电影,由安吉丽娜·朱莉饰演原著中的女主角劳拉,电影以1.5亿美元的成本斩获了2.75亿美元的票房,受到观众与游戏玩家的好评。跟随其影视化脚步的是Square公司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电影采用CG技术打造,投入1.35亿美元却只收获8000万票房,Square公司出现巨大财政赤字。一改惨淡的是2002年问世的《生化危机》电影,以3500万美元的预算赚取了过亿美元的票房,该片的成功让片方一口气推出4部续作,每一部投资额都在追加,虽然评分连续下滑,但票房持续走高。

  21世纪初

  佳作星星点点

  千禧年后,还有不少游戏电影在影市流行,例如大打帅哥美女牌的《生死格斗》、警匪大片《马克思·佩恩》、带着浓浓迪士尼味道的《波斯王子:时之沙》;沿用了游戏原声配乐的《寂静岭》,在IMDb上评分并不低,这得益于它的导演与编剧都是游戏死忠玩家。而续作换了导演剧情也不免被粉丝诟病,口碑票房双失利。除了这些基于电视主机游戏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还有不少烂片,例如对游戏电影孜孜不倦的改编者德国导演乌维·鲍尔,从2003年开始便乐此不疲地借助银幕摧毁诸多经典游戏,包括《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喋血街头》、《孤岛惊魂》等,无一例外都被列入烂片行列。但迄今为止,票房最差的游戏改编电影当属格斗游戏《铁拳》改编的真人电影,该片问世于2009年,投入3000万美元却连百万美元的票房都收不到,实至名归的血本无归。

  近10年

  游戏公司涉足电影行业

  手握多个游戏IP的大型游戏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迎来了游戏改编电影的新时代。例如2011年,育碧成立了育碧影业,投资过亿美元拍摄《刺客信条》,除此之外,《孤岛惊魂》、《疯狂兔子》等都会是下一个阶段电影化的IP。2015年动视暴雪也宣布成立暴雪电影电视工作室,首个电影项目是《使命召唤》,《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等经典游戏IP也有改编可能性。索尼影业也将自家游戏公司的《神秘海域》等开展影视化计划,另外也有消息指出,《俄罗斯方块》、《水果忍者》等耳熟能详的游戏IP都有电影化的可能。

  特殊年份:2016年

  历经坎坷、酝酿十年《魔兽》上线,由手游改编的《愤怒的小鸟》电影意外火爆,11月上映的《刺客信条》备受关注,去年无疑是一个游戏改编电影的活跃年份,许多游戏界顶级品牌在这一年进军影视界,例如,《魔兽》的电影与游戏保持着高度一致,给玩家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寄托;根据庞大的故事体系让非玩家也不至于一头雾水,同时在游影联动方面发力,被外界视做游戏改编电影的卷土重来,让人不禁思考这类电影能否就此“咸鱼翻身”?

  国内游戏改编影视探索

  1 “游影”联姻多为电视剧

  真人电影几乎一片空白

  与国外大不相同的是,中国大陆游戏与影视的联姻主要是体现在一系列电视剧上,比如经典单机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古剑奇谭》、《剑侠情缘》等,播映后取得的反响还不错。至于游戏改编电影方面则集中于动画电影上,代表作包括《洛克王国》系列以及《龙之谷》。有从事游戏改编电影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儿童游戏改编动画电影一般有稳定的盈利,《洛克王国》4部大电影平均票房5500万元,成绩最好的票房将近8000万。但他也坦承由游戏IP改编的真人电影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游戏改编电影能够落地操作的项目不多,缺乏专业的、周到的制作团队能将两个方面的沟通鸿沟‘烫平’。”

  2 起步晚推进缓慢

  更多是影视剧衍生出游戏

  不少业内人士坦承,比起国外,国内在游戏改编电影方面来说确实存在起步较晚、探索较少、推进缓慢的现状。好的IP需要用户积累、情感积累,都需要时间。寻求这一方面合作的电影公司负责人透露,“谈了一圈,很多游戏公司有意愿做这件事,却缺少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可操作性方案。一是因为我国游戏公司本身就很挣钱,资源博弈上占有特别强势的地位,会有很多想法与方案,但事实上推进比较缓慢。”他还认为,国内存在的更多是将影视作品改为游戏,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不仅借用影视形象“好改”而且利润颇丰,“这类作品能在电影剧本上进一步丰富角色和情节,添加各种互动行为,而从游戏到电影则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天然缺陷。”

  3 多个影视公司涉足

  “游影联动”出更多可能性

  2012年,腾讯率先提出泛娱乐化概念,各大游戏公司也纷纷转型投入游戏之外的娱乐产业,利用影视化扩大IP影响力。尤其近两年,国内不少顶级游戏公司开始纷纷成立起自己的影视公司,影业也开始自主研发游戏IP影视化的项目,企鹅影业、网易影业、蓝港影业、巨人影业等背后都有国内一线游戏公司的身影;光线、华谊兄弟等传统影业巨头也纷纷向游戏公司抛出橄榄枝,或投资、或收购。

  企鹅影业手中的《QQ飞车》、《QQ炫舞》等游戏改编项目,《仙剑奇侠传》电影版正在筹备中,运营的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则将拍摄成中国古装片,或将于今年开机。去年最热门手机游戏之一的《阴阳师》,目前也在进行剧本创作,将拍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去年上海电影节期间,网易与巨人相继宣布各自的影视开发计划,网易旗下的《天下3》将改编为真人电影、电视剧;《梦幻西游》追拍动画大电影;巨人方面,旗下的《征途》会同期开发电影、电视剧,手游《球球大作战》将会改编为动画电影。巨人影业总裁张阿牧似乎不太纠结“玩家与非玩家”的区别,“一切主要围绕电影来做事,首要考虑的是在观众眼里,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们肯定也会尽量照顾玩家的情感。”

  - 业内观点

  单纯游戏IP改编只是阶段性产物

  在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看来,游戏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刚刚到来。游戏与电影改编过程中寻求到两个文化碰撞互通的平衡点至关重要。“过去时代改编电影往往就是单一项目,只关注内容;但游戏变成文化以后更多应该根据群体、生活方式来考虑改编,而不是狭隘局限于一个游戏故事的套用。”在腾讯影业的规划中,《QQ炫舞》的舞台剧、网游文改编电影等泛游戏文化项目都在尝试当中。

  - 未来展望

  游戏怎么改才是正确姿势

  ①跨界融合潜力巨大

  根据2015年ESA(游戏软件协会)的最新数据,美国游戏玩家数量已高达1.55亿,中国的人口基数极大,虽没有专业统计,但游戏玩家数量应只多不少,随着游戏载体的变化与移动端科技发展,游戏普及程度和多样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游戏与电影之间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应该更贴切地把握行业脉搏。

  ②充分利用VR等先进技术

  陈洪伟在采访中提到,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游戏基于电影,最有可能的运用方式是与未来技术的结合,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受到讨论的VR技术,可能会给游戏产业迎来爆发结合点,陈洪伟坦言,“VR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介于电影和游戏之间,又可以‘浸入’,又可以‘交互’,会带来更多的体验,虚拟世界中又有实际操作,未来实在不可估量。”

  ③良心小成本制作从冷门突破

  游戏改编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粉丝决定口碑,路人决定票房”,并不一定要追求大的游戏IP。改编作品剧情尽力平衡游戏玩家与影市观影者的需求,厂商应该更恰到好处地把控电影制作人与游戏制作人的通力合作,在玩家与非玩家、玩家与玩家之间做好调研。

  - 为何游戏改编电影总那么烂?

  A 电影与游戏调性不合 受众定位不明确

  看电影和玩游戏的体验完全不同,游戏玩家通过人机交互完成亲身体验,自己处于角色的主控地位,实时且直接,这是电影无法带来的独特体验;而观影则是一种被动体验,过程中不能参与,只能站在银幕之外审视人与事,玩家在观影过程中则失掉了打游戏的代入感、掌控感、操作快感,还需被迫面对剧情、人设改编,自然观影后会为内心不满评个低分,痛诉衷肠。而非玩家观众对游戏品牌少有忠诚度,对游戏了解不多,只在乎接受表象化的游戏元素,更多是看合理完整的故事,这种情况下对改编游戏的内容要求基本无关痛痒,改编游戏之前都会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游戏电影究竟取悦谁?

  B 还原程度低 “挂羊头卖狗肉”难获认可

  游戏改编电影有难度也不讨巧,不管是尊崇原著或是借壳改编,都不容易满足挑剔的玩家,例如《生化危机》系列虽然票房不差但口碑不尽如人意,玩了7年《生化危机》的资深玩家张艳告诉记者,大多玩家很难承认这一系列电影,“电影将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女主角爱丽丝是游戏里不存在的角色,电影已经渐渐脱离游戏,甚至打着游戏名号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票房号召力和观众影响力的电影系列。”更难得在于一些不具备剧情、世界观的游戏,要生硬地强加一些角色与背景进游戏电影里,能把握火候,在众口难调中取得普遍认可更是难上加难。

  C 目的不同 影视公司与游戏公司间博弈

  一般来说,只有经过电影公司与游戏公司默契合作、一同创作才能顺利改编游戏,但两者立场不尽相同,甚至还会相悖。游戏公司希望电影提高玩家黏性,把游戏带入更广阔的大众市场;电影则是希望利用游戏IP价值与品牌换取高额利润。例如1994年《街头霸王》制作过程中就有老牌游戏公司卡普空与导演德苏之间的摩擦,对角色设计的想法相悖,最终剧情改得七零八落。《魔兽》上映期间,原本应合作无间的传奇影业与暴雪娱乐也“撕”得不可开交,暴雪还称对《魔兽》电影非常不满,希望收回版权拍续集。

  D 题材局限 部分游戏缺乏剧情


  游戏改编电影的类型都非常集中,多为动作冒险题材的电影,制作与改编的模式也比较单一,例如早期街机鼎盛期间,游戏的设计注重技巧与挑战,很少有明显的剧情内核,不便于电影故事的讲述,增添了不少改编难度。到了PC端游戏时代稍有改变,例如《寂静岭》本身具有世界观设定与开发潜力,游戏中部分动作情节以电影的方式进行,这类作品具有改编优势。

  E 生搬硬套 制作团队不了解游戏

  制作团队不了解游戏,毕竟游戏是一种年轻的娱乐方式,例如21世纪前10年,好莱坞主要编剧、导演都是60后、70后,没在游戏中体验过,自然制作出的电影在IP还原度上难以让粉丝满意,仅是把游戏当外壳在按好莱坞套路拍电影,很容易被懂行人诟病;不同的是,《魔兽》导演邓肯·琼斯本身是资深玩家,对整个游戏的框架与世界观都极为了解,做出来的电影自然相对成功。也有过分遵从原著把握不了精髓的改编案例,例如不少玩家表示《毁灭战士》的游戏与电影基本相似到一模一样,但观众都认为去影院看了一个毫无新意的超长游戏预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 13:24 , Processed in 0.08321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