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暴来袭,海归身栖何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5 12: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06月05日

曾几何时,我们为大批留学生不能回国工作叹息、指责,继而反思。

  时过境迁。如今,留学生回国已淡去了“回国是作贡献”的光环,逐渐归位至个人的就业选择。特别随着金融风暴影响不断加深,不少国家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诸多企业或倒闭或裁员,海外就业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回国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果说,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有挑战,也有机遇,那么,收获大量海外人才算是一种重要的机遇吧。

  对于大批留学生回国,作为祖国,理应张开双臂,热忱欢迎。因为优秀的人才是宝贵的财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开放思想,出台政策,改善环境,给留学生发展机会,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让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各类企业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次网罗人才的好机会。

  作为海归,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目前人才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海归要在国内获得好的机会,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情况,国内需求什么,哪些地方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到底有什么价值,能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什么;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劣势,尽快完善自己,应对挑战。

  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机会在哪儿?以往海归们留下什么样的启迪和教训?

  《留学生》杂志组织了系列报道,对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海归创业和就业生态加以反映,意为海归们提供参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重要城市,很多二、三线城市对海归也有了迫切需要,那里有着广阔的空间,有着很好的创业条件,也许机会就在那里!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首都北京各大人才招聘会却早已热火朝天。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招聘现场海归求职者数量大增,其中不乏国外名牌大学毕业生以及有着著名企业、公司工作经历的人士。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出现下滑,公司、企业大幅陷入困境,在国外留学、工作的华人也纷纷将视野投向国内,寻找机会。

  北京对海归独具魅力

  小陈曾在英国伦敦一所大学学习3年,主修管理学。毕业后本想留在英国工作,最初在伦敦一家业绩不算出色的企业实习,后来赶上金融危机,不少公司裁员。他无心继续等待,遂于去年11月回国。谈及就业的地点,小陈坦言首选是北京:“我出国留学前就是在北京读的大学,现在有很多朋友都留在北京工作。北京是首都,知名企业多,机会也多。”

  有小陈这样想法的海归为数很多。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字,2008年大概有4.8万海外留学、工作人员回国,其中约有33%选择在北京就业。

  进入2009年,海归在北京择业的势头不减。牛年春节后,北京的各场综合类招聘会上,都可以捕捉到众多海归求职的身影。连北京市海淀社区工作者招聘会,也吸引了不少海归前来报名。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北京自身的优势是吸引广大海归就业的首要原因。剑桥智行管理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许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多海归选择在京就业,一是缘于北京的国际化程度高,三资企业为数众多,适合海归就业;二是就业渠道丰富,除众多三资企业外,还有很多国内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这些对海归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三是北京的综合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备,现代服务业发达,文化氛围一流,生活质量较高。

  近年来,北京市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海归前来就业、定居。早在2000年,北京市政府就颁发《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对留学人员来京工作在户籍、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针对海归就业,政府每年都组织留学人员招聘会,为海归和众多公司、企业搭建平台。此后,又设立“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和“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奖励在首都经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此外,北京市还积极扶持海归在京创业,截至2007年底,已陆续建立20余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并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去年底,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将搭建海外留学人才、国外优秀专家与北京连接的平台,为北京市引进海外人才提供便利。

  海归就业竞争激烈

  北京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行之有效的支持措施,成为海归就业的首选城市。但在另一方面,这也直接导致求职就业方面激烈的竞争。1月初,在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留英校友专场招聘会上,70余岗位吸引了近600名留英海归竞聘;几乎每个招聘展位前面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记者了解到,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21万人,较2008年增加1.4万。海归们不仅要与同样来自国外的留学生竞争,还要与在京以至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比拼。

  对于海归与国内高校毕业生的比较,许悦表示,海归就业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国际化的视野、多元的文化经历和语言优势,这个是国内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不少海归就读于国外知名院校,学校和学科实力本身就处于国际前沿,有助于获得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这些都成为海归就业的有利条件。

  但另一方面,许悦认为,海归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国情和国内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上,可能不如国内高校毕业生。毕竟经过3-5年的国外学习和生活,乍一回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另外,一个比较直接的劣势是,由于国外留学的花费通常远远高于国内读书的费用,留学生对薪资的要求相对也高些,对其求职成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随机抽取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而在北京第五届留学人才招聘会上,现场能够初步达成招聘意向的,仅占参会留学人员的25%。

  牛年春节后,记者参加了数场综合招聘会,多数受访的人力资源主管指出,海外留学经历虽好,但不会刻意追求。北京市一家IT企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外来的和尚未必一定能把经念好,关键是看他会不会念经,肯不肯好好念经,是不是适合我们公司。

  还有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表达了对录用海归的疑虑。一位会计师事务所参加招聘的女士表示,他们之前曾经录用过几个美国海归,他们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目光敏锐、见解独到、敢说话、能够发现、说出别人没有发现或者不愿说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有时做事不能脚踏实地,而且没做多久陆续都走了。该女士坦言,对于优秀的海归人才,我们来者不拒,但会跟国内高校毕业生一样进行认真审核。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人力资源部经理冯玥珠则表示,海外留学的经历本身就是一大优势。通过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留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英文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独立生活、自立的能力,总体综合素质有很大提升。冯玥珠坦言,招聘过程中,她希望候选人能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工作不好高骛远,能长期稳定。

  适应市场需要 海归也要苦练内功

  那么,企业究竟最看重海归哪方面的素质呢?

  许悦以其多年人力资源主管经验指出,企业最看中的是人才的实际价值,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许悦认为,现代企业选拔人才并不是“唯学历”,更不会“唯洋学历”。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看中其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企业看中其综合素质、未来发展潜力,并参考其以往的社会实践经历。当然,很多基本素质,如品德、职业素养等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此,他建议在京求职的海归们,首先要尽快了解、适应国内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首都的发展状况和相关行业、企业的情况。其次,要对求职竞争的难度和激烈程度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薪资、待遇的期望要充分考虑自己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他看来,不应把薪酬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要考虑什么样的工作能让自己尽快积累最好的经验。同时,认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使工作与自己以往的经历、背景具有连贯性,在未来工作中,把自己以往积累的经验价值最大化。第三,积极调整心态。西方发达国家在自然环境、社会文明、生活方式和节奏等方面,和国内还是有较大差异,但既然选择回国,就要“入乡随俗”,尽快融入国内社会,与国内的工作和生活协调、适应。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不要灰心丧气,而应相信自己,坚定信念。

  许悦还建议,广大海归要学会利用相应的资源和求职渠道,综合运用网络招聘、招聘会、内部员工推荐、校友网络等等,充分利用自己以往的同事、校友等人脉网络,了解信息,挖掘机会;同时认真做好相应准备,如怎么写简历,面试时应注意什么等等,增加面试的机会和通过率。

上海:不同海归,不同的机遇

  文|张韦韦

  上海一直是海归云集之地。金融危机下,不容乐观的海外就业现状,让大批中国留学生纷纷收拾起了回国的行囊。然而,归来后该在何处“落脚”?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上海依然是他们的选择吗?

  上海欧美同学会·上海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吴孟余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今后两年,预计每年来沪发展的留学人员将超过1万人,总回归人数将接近之前30年回沪人数的近40%,到2010年,上海海归的总数将达到10万人。”这意味着,对大多数海归而言,上海魅力不减!

  就业潜力很大

  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看,目前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总量达7.5万人,约占全国的1/4。这一数据表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已经成为中国海归最多的城市。海归为何纷纷涌向上海?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海归的就业去向上,有34%希望能到外企工作,而上海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经济重镇和商业中心,驻扎着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的魅力并非仅限于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领先的经济地位,也使它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国外投资者设立其区域性“指挥中心”和“神经中枢”的首选之地。上海有幸成为除香港之外,国内吸引“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最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累计审批认定“总部经济”外资企业达626家。

  为了进一步鼓励“总部经济”外资企业增加功能和提高质量,上海市政府最近又有新动作,开始着手对7年前出台的鼓励设立外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修订,打算进一步放宽“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投资落户准入条件,并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放眼未来,在今后10-20年的时间里,上海将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向往的一方“乐土”。而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国际化也离不开海归。海归在国外学习多年,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有切身体会,对海归人才的重用将带动国内本土人才的素质提高和人才的国际化,他们也将使中国企业运作模式发生改变。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必定能够为海归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业环境优越

  海归中的一部分,选择的是创业。

  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融资难、双重国籍、子女受教育等问题,都如一道道横沟挡在海归面前。

  为了给创业海归提供方便,上海也一直在努力。早在2005年,上海市政府就制定了一项政策——《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针对留学人员创业、科研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上海设立专项资金,资助高层次留学人员来上海创业、工作、短期讲学。同时,上海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引进和建立若干专业化风险资金或创业基金。

  子女高中毕业后不能报考本地大学,也一直是海归们的一块“心病”。针对这一问题,《规定》中明确指出,持《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外籍留学人员子女在上海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可报考本市市属高校。

  《规定》还解决了留学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规定,入外籍留学人员到上海工作或创业,在取得了《上海市居住证》B证后,可按本市规定申请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并可免办其他就业许可。

  此外,留学人员也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考上海公务员职位。

  上海还启动了《上海市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资助到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政府资助资金。不仅如此,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还可获得15万元“浦东新区创业资金”的无息贷款。

  在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上海创业的海归日渐增多。到目前为止,海归在上海创办的企业约有4000家,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如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归大量“回流”。去年年底,江浙沪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联席会议”成立意愿书,为长三角海归创业搭建服务平台。联席会议成立后,将逐步针对孵化与创投、提高留学人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等进行交流探讨,同时整合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服务。

  这些都为海归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更有力的支持。

  上海需要什么样的海归?

  上海杰林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JessieY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海归人才进行了分析,三类海归有着不同的境遇,而这种分析在上海同样成立。

  最抢手的海归,需要有国外文凭和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背景,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国外人际资源网络。事实上,这类海归可谓凤毛麟角,他们回国的目的往往是自己开辟事业,大都选择自主创业等。他们也恰恰是国内急需的人才,还是国内全球化国际企业争夺的对象。

  还有一种是在国内已经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后出国深造,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留学后在国外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回国。这类海归既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备受国内企事业单位青睐,往往被委以重任,担任着中高级主管职位。

  最后一类,在就业方面相对“弱势”,他们是学成回国或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大多是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去留学,在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后回国的。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此类海归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相类似。但由于在语言和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类人员也会受到青睐。

  同时,留学国外所学专业对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从目前来看,海归整个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曾对2006—2007年留学回国人员就读专业进行过统计,排名前两位的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分别占到了30.2%和26.9%。目前,在上海人才缺口较大的交通物流类专业仅占1.61%,生物医学仅1.42%,环境科学仅1.39%,最少的是农林牧渔类,仅有0.29%。

  对此,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朱国祥建议,留学生在出国选择专业时,应首先对照一下上海的人才发展目录,不要单一地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这样,在回国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8 14:31 , Processed in 0.07215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