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提议更换故居题匾:伟大两字不是封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7 09: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泽东提议更换故居题匾:伟大两字不是封的

2016-03-07 06:30:00 来源:大众网

  本文原载于《看世界》2008年第10期

  4月9日清晨,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从韶山招待所步行到毛泽东旧居。旧居的工作人员汪久成、毛乾吉等人闻讯后,飞快地跑出来迎接他们。刘少奇笑着与大家一一握手,很快他的眼睛凝视着“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沉思起来。刘少奇指了指这块门匾,轻轻地问:“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写的吗?”

  汪久成摇摇头,他确实不知道。毛乾吉想了想,他是知道一点,但不确切,也摇摇头。刘少奇缓缓说道:“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故’字有‘过去’和‘去世’两种意思。我们的毛主席身体很健康,应当把‘故’字改为‘旧’字。”

  刘少奇的话一说完,第一个吃惊的是毛乾吉。那么多领导人看过“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都没有说什么,毛主席1959年回来亲眼看过,也没有说什么,听说这个门匾的意思还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极力赞同的,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韶山旧居对外开放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家居的人数达3000万。但人们是否注意到毛泽东故居题匾曾有四次变更?

  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

  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对此历经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到1918年房屋架构基本定型。1919年10月、1920年1月,毛泽东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1921年春节,毛泽东回到故乡,动员弟弟妹妹“舍小家为大家”参加革命。不久,毛泽民和发妻王淑兰处理了家产,离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后,上屋场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毛泽东旧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后继续出租给当地村民居住。

  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8月9日,解放军46军138师413团进驻湘潭,与地下工作者会合。8月11日,来湘潭工作的南下工作团(番号105)100多人到达城区,湘潭和平解放。8月22日,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韶山上屋场毛泽东旧居由县人民政府收回。当月,政府安排韶山村老党员毛月秋(毛泽东族叔)负责旧居管理和接待来访者的工作。

  1949年10月17日,长沙专区代表团一行45人,在地委委员郭固邦、湘潭县委委员毛华初带领下,到毛泽东旧居来参观。那时候毛泽东旧居还没有收集文物,门口没有门匾,屋里也没有毛泽东家人的照片,只有大大小小13间半房屋。18日上午参观完毕时,毛华初对毛月秋说:“老书记,以后到这里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您看屋前是不是该写个门匾?”毛月秋深以为然。

  匾上写什么内容呢?代表团成员和村民讨论起来。有人说写“毛主席的旧居”,有人说写“毛泽东的老家”。大家认为这些内容都不错,但似乎没有完全表达出刚刚被解放出来的人民的心声。毛月秋请毛华初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毛华初沉吟片刻,不好意思地说:“我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说不好。随军南下到处都见解放了的老百姓(603883,股吧)打着毛主席的像游行。上面都写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上屋场的门匾就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不知行不行?”大家都表示赞同。

  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旧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旧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1951年上面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所以,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的写法在当时并不为奇,而是恰当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朴素感情。

  第二块:毛泽东说“‘伟大’两字不是封的”

  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旧居接待了第一批国际友人———苏联电影代表团。同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代表毛泽东回到韶山,参观父辈的旧居。1952年韶山乡政府自作主张对毛泽东旧居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整修,本来还准备再修条路,毛泽东知道后坚决阻止。1953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来自家乡的亲友时,毛月秋提起了3年前苏联摄影师参观旧居的事情,并告诉他苏联客人当时说,毛泽东像列宁一样伟大。毛泽东听后说:“列宁是伟大的,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还谈不上伟大,我们还是跟在苏联的后面,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毛月秋又告诉毛泽东,苏联和民主德国客人看到上屋场上挂的“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的匾,都说好。“这个不妥,不妥。‘伟大’两字不是封的,哪里会一写伟大就伟大呢?我建议换一个门匾。”毛泽东说。

  其时,华国锋已从湘阴县调到湘潭县任县委书记,他召集县委开了几次会,根据毛主席的“批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建议。决定把第一块门匾撤换掉。1955年3月,在上屋场挂起了第二块门匾“毛泽东同志故居”。第二块门匾换上后,毛月秋总是觉得没有第一块好,直到1955年5月,他听了老朋友徐特立访韶山时的一席话后,才豁然开朗,改变了看法。  原标题:毛泽东提议更换自己故居题匾:“伟大”两字不是封的

  月秋提起了3年前苏联摄影师参观旧居的事情,并告诉他苏联客人当时说,毛泽东像列宁一样伟大。毛泽东听后说:“列宁是伟大的,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还谈不上伟大,我们还是跟在苏联的后面,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1955年5月29日,徐特立从省会专程到毛泽东家乡韶山参观。进入旧居前,徐特立发现正如人们传说的那样,旧门匾被换了。他对毛月秋说:“毛主席又走在我们前面了。人民的领袖人民爱,伟大也不能天天挂在嘴里、贴在墙上,这个不能靠宣传,要靠人民的拥护、历史的肯定……毛泽东同志旧居现在的门匾好。人民把主席尊为伟大领袖,主席却始终认定自己是党的队伍中的一名同志。这既尊重了毛主席本人的意愿,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而‘故居’两字也是古人说的旧居的意思,典雅朴实,平凡中体现了伟大。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实现民族解放和劳动人民解放的旗手。”

  第三块:刘少奇提议改“故居”为“旧居”

  1961年3月14日至23日,毛泽东在广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讨论并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即《农村六十条》)。会后,中央将条例草案印发到各省讨论试行。归途中,刘少奇决定顺便到家乡附近进行调查研究,直接了解农民对《农村六十条》的意见,然后参观韶山毛泽东旧居。

  1961年4月1日,刘少奇到达长沙后,并没有直接回炭子冲老家。4月2日,他来到距炭子冲只隔十多里的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在生产队养猪场一间破旧空房里,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一起住了6天。在这6天里,刘少奇听取了先期到达的中央调查组和湖南调查组的汇报,亲自到四周农家了解群众对食堂、分配、住房等各方面意见,接待了宁乡一拨又一拨的乡民,认真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4月8日下午,刘少奇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故乡,在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陪同下前往韶山冲,当晚住在韶山招待所二号楼。

  4月9日清晨,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从韶山招待所步行到毛泽东旧居。旧居的工作人员汪久成、毛乾吉等人闻讯后,飞快地跑出来迎接他们。刘少奇笑着与大家一一握手,很快他的眼睛凝视着“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沉思起来。刘少奇指了指这块门匾,轻轻地问:“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写的吗?”

  汪久成摇摇头,他确实不知道。毛乾吉想了想,他是知道一点,但不确切,也摇摇头。刘少奇缓缓说道:“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故’字有‘过去’和‘去世’两种意思。我们的毛主席身体很健康,应当把‘故’字改为‘旧’字。”

  刘少奇的话一说完,第一个吃惊的是毛乾吉。那么多领导人看过“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都没有说什么,毛主席1959年回来亲眼看过,也没有说什么,听说这个门匾的意思还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极力赞同的,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国家主席提出了意见,旧居管理人员认真地把刘少奇的意思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逐层向上级汇报。不久,湖南省委办公厅下文同意将“毛泽东同志故居”改为“毛泽东同志旧居”。196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旧居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匾额。从此,“故居”改为了“旧居”,此名称一直沿用到1983年。

  邓小平重书第四块门匾

  1973年10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结束了陪同加拿大总理访问郑州、桂林等地的工作任务后,取道长沙,决定到仰慕已久的韶山看看。

  邓小平访韶山给湖南方面出了一个难题。围绕着以什么规格接待这位刚刚复出的副总理,湖南领导人发生了争议。但是,争论双方都有这种感觉:无论用什么规格接待邓小平,都会承担一种风险。中国人惯用“中庸”之道,于是制定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接待方针。

  长沙方面首先作了个示范,他们决定让邓小平坐过了时的“吉姆”轿车访韶山。这种车,1959年毛泽东到韶山来时坐过,但此时已是70年代,国产的高级“红旗”轿车已经很常见。19日,邓小平在湖南省委领导的陪同下乘坐一辆旧“吉姆车”来到韶山冲。

  不解内情的邓小平仍然十分高兴。他一来到毛泽东旧居,还没进门,就高兴地对韶山的同志说:“我老早就想来。1965年有这个念头,当时太忙了,1966年我想来也来不了。”邓小平诙谐地一笑,没有什么难堪,也没有什么不平。参观完旧居,韶山方面希望邓小平照张相留念,但省委领导没有表态,而是要韶山方面直接询问邓小平。于是,一位工作人员带着试探性的口气问:“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来到韶山,照不照张相啊?”邓小平一听,很高兴地用四川话说:“照,当然要照!”邓小平抚了抚中灰色的中山装,挺起胸膛,和一群湖南本土穿着旧军装、中山装的人们,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张珍贵的相片,现在陈列在毛泽东纪念馆。

  随后,邓小平非常仔细地参观陈列馆的各个展室。从陈列馆出来,午饭时间已经过了。按常规,中央来人韶山宾馆都要热情招待,可对这位复出的副总理待以什么规格呢?宾馆请示接待办,接待办也拿不了主意,叫“看着办”。韶山宾馆也就准备了一桌以麻辣为主的便宴,等着邓小平发话开席。邓小平满面春风地来到一号小餐厅,服务员走过来,轻声地问:“您老喝不喝酒?”这是当时一句极为巧妙的“外交辞令”,谁知道邓小平怎么想呢?邓小平望了望大家,说:“我是喝酒的。要喝茅台(600519,股吧),你们呢?”众人答道:“我们也喝茅台。”宴会开始了,邓小平端起酒杯第一个站起来,兴致勃勃地说:“为我们党的事业,为毛主席的健康干杯!”邓小平的祝酒辞没有当时的时髦语言,至今韶山的同志回味起来仍印象深刻。邓小平对毛泽东是非常尊重的,但又很自然地把党的事业置于高于一切的首位。邓小平祝酒辞的第一句是“为我们党的事业”,在当时,这句话的意蕴是非常微妙的,言简而旨远。邓小平在那顿便宴上,喝了好几杯茅台酒,吃了四个馒头、一小碗饭,吃得很满意。

  杯盏交错间,有的同志觉得邓小平平易近人,便旁敲侧击打听一些风云人物的情况。邓小平听后,脸上顿起乌云,宴席未散就独自离开餐厅,坐在餐厅旁的小休息室抽起烟来。直至饭后韶山的同志前来解释,说陈列馆想修改陈列内容,过去夸大了林彪的作用,去年修改了,不满意,想请他谈谈看法。邓小平听了解释,脸色有所好转,但仍然不想谈这方面的问题,他只是说,“都过去啦,还说什么”,“记不清啦”。几分钟后,邓小平便对随行人员说了声“走”,就此结束了他的韶山之行。

  1983年,韶山管理局派人到北京,请邓小平题写故居和纪念馆的匾额。邓小平并没有把1973年访问旧居时的不愉快事情放在心上,4月2日他几易其稿,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两块匾额。现今,故居和纪念馆用的就是这两块匾。   

(责任编辑:孔令孜 HB0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4 23:21 , Processed in 0.07341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