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许剑峰医生胃肝性腺癌去世 年仅36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4 13: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丁香头条

发布时间:2015/10/22 12:39:55

复旦附属闵行医院许剑峰医生去世 年仅36岁



编者按:今天15-10-22傍晚6点,丁香园收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们与他的同事一样,难掩伤痛;从此,医护同行中少了一位亲密战友。

昨日15-10-21,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许剑峰因患胃肝性腺癌,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6岁。

同事痛心惋惜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非常可惜。」对这一结果,许医生的同事无不表示惋惜和痛心。他的病情发展得非常快,从确诊为胃肝性腺癌到辞世,也没有一个月的时间。

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久前刚评上复旦硕导,尚有2项未完成的国自然课题,已经联系好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

「愿逝者安息!剑峰兄弟是如此的好。他是真正的真心,在我还没熟悉他之前,就委托他帮忙,对一般人就这样的真情和热情,令我永生难忘;他是如此的优秀,36岁的硕导,国家级课题领衔。天妒英才,剑峰兄,一路走好,你活在我们当中。」

生前挚友撰文悼念:

告别我的好兄弟许剑峰的话:

15-10月5号值班时才发现肝的肿块,当时大家都希望是播散型肝脓肿,因为1个多月前你还因为口腔脓肿切开引流,而且你平时也没特别不适,甚至还在参加手术,不想命运恰恰捉弄了我们,说什么呢?

10月8号就确诊了胃肝性腺癌,并且已经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0号我和全科同志去中山(医院)看你,并提前祝你10月11日的36岁生日,那时你的状态已不如10月6日的时候,我更是已经知道结局,而再也不能和你谈笑风生,不知从何处安慰你?

后来本想等你自己消化后我再看你,和你一起想办法,可昨天的电话让我惊魂不已,所以我带上科室一部分人到中山(医院)接你,可还没到中山(医院)你已经在抢救,虽然等我们赶到后你刚刚稍微稳定,可这时你已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我还记得你在我耳边说的最后一句话:胡大哥,没想到病情变化那么快!就是在回家前,你还在问你自己的生命体征以及靶向治疗的配型结果。

我知道你还有很多事没来的及作:娇妻幼女,白发老母,刚刚评上的复旦硕导,2项未完成的国自然课题、已经联系好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更还有我们一起争取的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还没有尘埃落定……

可谁能想到,谁又愿意,你苦苦挣扎着要活下去的念头被老天爷活活掐断!真是天妒英才!亦或是老天爷得了心脏病要你去天堂给他治疗!我知道你不甘心不愿意,从你心跳停止后未闭的双眼就知道你的想法!想想看,真是人生苦短!你奋斗了30几年,事业正要腾飞时不幸折翼!

不过,兄弟请你放心,我们心内科的兄弟姐妹一定会一件一件帮你完成你的一些心愿!我真心祝愿你:在天堂里只有健康快乐幸福,没有伤病痛苦和遗憾!一路走好,我的剑峰兄弟!

愿逝者安息

在闵行党务公开网上,我们还能查到记录许医生的文章《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让理想在奋斗中实现》。他说「没有精湛的诊疗技术,谈任何救死扶伤的理想都是空话。」「细心、耐心、关心」是患者对他异口同声的好评。

虽然我们与许医生从未谋面,但他的经历与千万名医生一样,他所走过的路,经历的风雨,我们感同身受。

愿逝者安息,许医生一路走好;天堂只有健康快乐幸福,没有伤病痛苦遗憾。(原标题:闵行区中心医院许剑峰医生去世年仅36岁)

u=3641572899,2257268831&fm=11&gp=0.jpg (15.17 KB, 下载次数: 30)

u=3641572899,2257268831&fm=11&gp=0.jpg

201510221236414730.jpg (29.24 KB, 下载次数: 42)

201510221236414730.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5:32:03 | 只看该作者
愿你一路走好  ——  追思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许剑峰医生

2015-10-21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愿你一路走好
追思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许剑峰医生
      
        2015年10月18日18时48分,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许剑峰博士因突发重病,经多方积极治疗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仅仅36岁的年轮,离开了爱他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用热血耕耘的、他深爱的医生岗位。对于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一位真挚的朋友,所有人都感到万分的痛心和惋惜。
许剑峰出生于福建晋江,自幼品学兼优,一直担任班级班长一职。1997年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大学期间学习优异,长期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2002年7月许剑峰医生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心内科医师。期间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推荐至闵行区卫生局担任团委书记。2008年8月起许剑峰医生调至闵行区中心医院,担任心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毕业后,他从未停止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像海绵吸水一样不停地吸收知识,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学习、做实验、撰写论文……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几天用,短短几年内,先后取得了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及医学博士学位,并于2012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许剑峰在大学期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迄今已有16年。他时刻牢记党员的政治使命和工作职责,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帮助身边同事解决困难,努力为党支部管理献计献策。在中山医院就读博士期间光荣当选为中山医院心研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团结支委成员,组织举办了许许多多围绕研究生党员成长成才、营造学习氛围,回馈患者的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获得了多项党建项目资助。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他所带领的党支部获得了“复旦大学研究生优秀示范党支部”、“复旦大学优秀党建工作案例”和“中山医院先进学习型组织”等多项荣誉,而他也两次分别被光荣地评为“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复旦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
在博士阶段的专业学习中,许剑峰不仅超额完成了学分要求,而且所修的10门课程有6门成绩为A,满分为4.0的学业总绩点他拿到了3.73,排名中山医院09级博士班第1名。先后获得优秀博士毕业生、优秀在站博士后、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闵行区科技标兵等各种奖励。许剑峰在医学道路上不断进取,在注重临床技能锤炼的同时,也致力于科研能力的打造。他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研究基金等8项科研项目;并在长城国际心脏病2013、2014学术年会、美国心脏协会2013学术年会、亚太心脏协会2013学术年会、欧洲心脏衰竭2014学术年会、美国心脏病学院2015学术年会等国际会议进行大会发言或学术交流,相关论文多次获评大会优秀论文,在201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青年医师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的好成绩。正因为其在临床及科研领域的突出成绩,许剑峰于2015年经专家评审,成为闵行区中心医院最年轻的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
做事高标准、严要求,做人却不张扬、不心高气傲。虽然许剑峰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他却始终怀有一颗平常心,始终保持一种谦虚低调的风格,始终微笑着去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请教同行,汲取业务提高过程中的每一分养份。“细心、耐心、关心”是患者们对他异口同声的好评。许剑峰在职攻读中山医院博士学位期间,十分珍惜学习的每一天,每周参加手术两个全天,每次上台5-6例,每次都是深夜十点以后才走出手术室,还继续往病房里查房、了解病情、关心病人。一年里,他参加的手术量达300台以上。对于一位介入医师而言,手术量的增加,不但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多,而且是术中接受的辐射量成倍累加。但许剑峰对此很淡然,他坚定地认为,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患者的健康要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得多;每次面对手术台上患者期待的目光,自己就忘却了所有的困乏和疲惫。
正是这种情怀、这份执着、这份信念,激励着许剑峰踌躇满志、砥砺前行。他住院前仍带病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值班。住院期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三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还可以创造多少奇迹,实现多少梦想!可天妒英才,就这短短十几天,无情的病魔夺走了许剑峰医生,他带着对亲人、对朋友、对生活、对工作的深深眷恋,永远离开了,给昔日幸福的家庭留下肝肠寸断,给朋友留下无尽哀思。
言有尽而哀思无尽,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短短的篇幅说不完对许剑峰医生的哀思。剑峰,天堂路远,我们真心祝愿,天堂里只有健康和快乐,没有伤病痛苦和遗憾。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谦逊,记住你的执着,记住你的顽强,记住你忘我投入工作的热情。剑峰,安息吧,愿你一路走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青年医生胃癌去世,是谁偷走他的年华?

搜狐媒体平台

肿瘤专家郭跃生

2015-10-21 14:27:0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15-10月19日,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许剑峰因患胃肝性腺癌,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6岁。今天15-10-21下午1点,其追悼会在上海某殡仪馆举行,亲朋好友和同事们都带着悲切的心情再送许医生一程,愿他一路走好。
  确诊胃癌不到两周即辞世
  许剑峰医生年轻有为的程度令人咋舌:上医博士后毕业,在美国梅奥诊所进修,不久前刚评上复旦硕导,手头尚有2项未完成的国自然课题,还有已经联系好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身份……年仅36岁的他不仅学术技能够硬、前程一片光明,「细心、耐心、关心」更是患者对他异口同声的好评。
  最令人惊异和唏嘘的是,许医生10月8日才确诊的胃肝样腺癌,两周不到即抛下幼儿亲人,撒手人寰……“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非常可惜。”许医生的同事无不表示惋惜和痛心。
  无独有偶,又是胃癌
  前段时间,微博上一则消息引起了许多医界同僚的感慨:
  35岁东南大学99级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魏强,东南大学99级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心脏外科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医生,今天走了,去年确诊胃癌晚期。一路走好!
  魏强算是半个医生名人。
  在32岁时,他曾作为复旦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接受《生活周刊》的实地跟踪,《医患,利益共同体的AB面——生活周刊记者实地跟踪医生和患者》一文的发布让魏强受到了各方关注。
  在跟随魏强的12个小时后,记者的感受是↓这样的:
  24小时运转的机器……跟随魏强的12个小时内,最大的感觉,就是在“赶路”,紧张而枯燥,这让我有点理解真实的医院生活。医院就像一台24小时运转的机器,功能是治病救人。从主任医师到住院医生,坚持专业,坚持医疗原则,都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的一部分。
  文章发表时,他32岁,三年后,35岁的他因胃癌英年早逝。据闻,其确诊时,癌细胞已盆腔播散转移。
  习惯了的职业病
  同样是年轻有为,同样是医生,同样是胃癌——本是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却偏偏救不了自己,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胃病是医生职业病之一,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说起来,医生和出租车司机们相似的工作习惯都是无法按时吃饭。比如出门诊的医生,每天看上百个病人,为了不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多喝,吃饭几乎没有准点过,午饭拖到晚上是常有的。遇大手术,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一站一天,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得靠边站。胃疼不适,成了许多医生的家常便饭。
  再饿一下不打紧,把这几个病人看完再说——你总是这样想。
  为了探寻究竟,我们查阅了有关“青年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免疫状态”的文献资料:
  现代肿瘤免疫学已证实机体的免疫状况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当机体免疫功能底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生率高,且一旦肿瘤发生,又可通过其产生的免疫因子进一步阻抑机体的免疫防卫机能。
  繁重的医疗工作打乱了医务人员正常的生物钟,长期超负荷连轴转,身体当然吃不消。总是处于睡眠不足、饮食作息不规律,精神高压,高度紧张的医生们,机体过度代偿,机能紊乱,免疫力的降低简直是“顺其自然”,可想而知。
  可以拼,但至少定期体检
  魏强有多拼?我们看生活周刊记者的实地跟踪报道就能看出来。
  许剑峰有多拼?许剑峰的好友为其写道:
  我知道你还有很多事没来的及做:娇妻幼女,白发老母,刚刚评上的复旦硕导,2项未完成的国自然课题、已经联系好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更还有我们一起争取的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还没有尘埃落定……
  中国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等问题。医护健康状况不佳,超负荷状态比比皆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健康,我们似乎以牺牲医务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在医生护士这里完全失效。
  职业性质和医疗环境注定,医生必须很拼。不过,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不拼又如何追梦?但肿瘤频频找上门,我们难道束手就擒?
  可是,医生们啊,为了事业要拼,为了救人要忙,都无罪;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至少要定期体检!为了最爱你的亲人们,请大家自行珍重!

http://mt.sohu.com/20151021/n423797241.shtml



医患,利益共同体的AB面 生活周刊记者实地跟踪医生和患者
生活周刊
第1419期·2012.5.22-5.28文 王俊逸  张贤人
生活周刊记者分别跟踪采访了一位医生的24小时和一位心血管病患者半个月的就医历程,试图还原医生和患者的真实状况。
详细: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 ... bject7ai315913.html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室医生: http://yyk.99.com.cn/xuhui/68719/zhuanjia.html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4:01:23 | 只看该作者
《致癌基因》:研究解析IRX1基因抑癌作用机制 转导入IRX1基因抑缓激肽抑癌新生血管

作者:于颖彦等

来源:《致癌基因》

发布时间:2011-6-7 10:52:54

研究解析IRX1基因抑癌作用机制  IRX1基因缺陷癌新生血管 有IRX1基因缺陷胃癌细胞转导该抑癌基因后癌细胞扩散转移力降,抑缓激肽抑癌新生血管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瑞金医院外科胃癌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RX1 influences peritoneal spreading and metastasis via inhibiting BDKRB2-dependent neovascularization on gastric cancer”的文章,通过大量的体外研究与动物实验,解析了IRX1基因抑癌基因的新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癌症研究领域权威刊物《致癌基因》(Oncogene)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上海瑞金医院外科胃癌研究组硕士研究生蒋金玲,其指导老师是上海瑞金医院于颖彦、朱正纲和刘炳亚等,其中于颖彦教授早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1年7月调入瑞金医院,担任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从事消化系统的肿瘤病理学以及器官移植病理学研究。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之首。在卫生部组织的1990至1992年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据北京肿瘤研究所统计,北京市的胃癌发病率为18.995/10万,而且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获得了胃癌的一种抑癌基因作用新机制,他们通过大量的体外研究与动物实验发现,向有IRX1基因缺陷的胃癌细胞转导该抑癌基因后,胃癌细胞在动物腹腔内扩散和向肺内的转移的能力明显受到遏制。通过对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拟态密度分析发现,转染有IRX1抑癌基因的肿瘤生长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是与其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减少有关。研究人员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分析最终鉴定出,IRX1基因诱导肿瘤内新生血管及血管拟态减少的关键在于抑制了其下游靶基因缓激肽受体B2(BDKRB2)的表达,与传统的VEGF通道无关。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BDKRB2或是其下游通道中的信号传导分子,均可以实现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表明BDKRB2通路具有潜在的靶向肿瘤血管治疗价值。

这项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完成的。据于颖彦教授介绍,此项研究对揭示肿瘤复杂的血管生成调控机制提供了又一重要线索。(生物通:万纹)

更多阅读

《致癌基因》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nature.com/onc/journal/v30/n44/full/onc2011154a.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671052546517282.shtm  L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FHIT基因对胃癌细胞凋亡率影响  导入外源FHIT基因促癌凋亡

FHIT蛋白缺失是胃癌关键  转染导入外源性FHIT基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论文作者:段晓明等

期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发布时间:2008-11-5 13:27:23

FHIT基因对胃癌细胞凋亡率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特点,它在人类许多肿瘤组织和细胞中表现为缺失或异常。在大多数的胃癌中都发现了FHIT蛋白缺失,这说明FHIT功能的丧失是胃癌发生的关键一步。化疗是临床肿瘤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长春新碱是临床常用化疗药物之一,但胃癌细胞对其敏感性差。

一篇发表于2008年10月28日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的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研究由段晓明与其课题组成员完成,其研究发现:FHIT基因与长春新碱的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长春新碱或单独FHIT基因治疗效果。

研究者用长春新碱处理导入外源性FHIT基因的胃癌细胞后,发现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这说明FHIT基因与长春新碱的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长春新碱或单独FHIT基因治疗效果。

那么FHIT基因与长春新碱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虽然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研究者的研究中发现联合治疗会使胃癌细胞内部分抑制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加。

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提示FHIT基因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6(30): 3367-3371,王俊,段晓明)

更多阅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发表论文:

http://www.wjgnet.com/1009-3079/16/3367.asp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081151354559923987.html  L



作者:蓝建中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0-11-23 9:22:34

日研究人员弄清胃癌干细胞的运作机制  抗氧化物遏制癌细胞增殖

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时,“P38”就会发挥作用,遏制癌细胞的增殖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弄清了导致胃癌细胞增殖的胃癌干细胞运作机制。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出防止胃癌细胞增殖的药物。

在胃癌等癌症中,癌干细胞不断分裂是癌细胞增殖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一直不清楚其运作机制。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教授佐谷秀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癌干细胞表面的“CD44”蛋白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会使能遏制癌细胞增殖的“P38”蛋白质无法发挥作用。

细胞内存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时,“P38”就会发挥作用,遏制癌细胞的增殖。而“CD44”则会吸收细胞内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从而使“P38”无法发挥作用。

研究小组在利用患有胃癌的老鼠进行实验时发现,如果遏制了“CD44”的作用,“P38”就开始发挥作用,从而使肿瘤缩小。

研究小组认为,如果今后能够开发出遏制“CD44”蛋白质的药物,就有可能遏制胃癌以及其他多种癌症细胞的增殖。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1/240530.shtm  L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3:17:07 | 只看该作者

柳叶刀:药物除菌能降低胃癌复发率 阿莫克拉除螺杆菌降2/3

发布时间:2008-8-3 10:39:26

《柳叶刀》:药物除菌能降低胃癌复发率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时,服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物能使胃癌复发率降低近三分之二。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浅香正博教授等人在征得了约500名早期胃癌患者同意后,对他们进行了测试。在进行常规治疗时,研究者只让一半患者服用对付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3年后,服除菌药的一组中有9人胃癌复发,另一组中则有24人胃癌复发。

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除菌药能使胃癌复发率降低近三分之二。但报道没有说明除菌药的具体成分。

据报道,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持续感染,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引起。(新华网)

更多阅读

《柳叶刀》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 ... 3608611599/abstract

Google 译:

柳叶刀 卷372,第9636,p392-397,2 2008年8月

影响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内镜切除早期胃癌术后异时性胃癌的发病率: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俊Fukase,MD, Mototsugu加藤博士, 菊池悟,MD, 井上和彦,MD, 植村 ​​直己,MD, 冈本四郎,MD, 寺尾修一,MD, 贤治雨贝,MD, 林俊,MD,博士正弘朝霞,MD信件电子邮件,对于日本Gast的研究组‡

DOI: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08)61159-9

文章信息
这篇文章可以在以下集合中找到:胃肠道肿瘤,胃肠道感染,抗感染治疗
摘要
全文
表和图
参考
摘要

之间的关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已被证明在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我们的目的是调查的预防作用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异时性胃癌内镜切除早期胃癌术后的发展。

方法
在这个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544例早期胃癌,无论是初诊并规划有内镜治疗或后切除后续内镜治疗后,被随机分配接受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N = 272)或对照组(n = 272)。随机化是由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化名单进行,进行分层的患者是否是新诊断或后切除。灭团患者接受兰索拉唑30毫克,每天两次,阿莫西林750毫克,每天两次,和克拉霉素200毫克,每日,每周两次; 与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但没有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进行胃镜,6,12,24,36个月后的分配。主要终点是新的癌的诊断在胃中另一个站点。分析了意向治疗。这项试验是注册与UMIN临床试验注册,号码UMIN000001169。

调查结果
在3年的随访,异时胃癌9例患者在根除组和对照组24已经制定。在全面意向性治疗人群,包括所有的患者不论随访(272例每组)长,胜算比异时性胃癌是0·353(95%CI 0·161-0·775 ; P = 0·009); 在改良的意向性治疗人群,包括患者的肿瘤状态的至少一个后随机评估和调整损失随访(255例灭团,250对照组),危险比异时性胃癌是0·339(95%CI 0·157-0·729,P = 0·003)。在灭团,19(7%)的患者出现腹泻和32(12%)有软便。

解读
预防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术后应采用防止异时性胃癌的发展。

资助
广岛癌症研讨会基金会。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8/209705.html  L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遗传学》:胃癌或与两基因变异相关 FA、AR

作者:Steve Rozen

来源:《自然—遗传学》

发布时间:2012-4-12 15:09:39

胃癌或与两基因变异相关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最新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技术,确认两个基因变异与胃癌具有较强关联。

美国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胃癌患者癌变组织和正常部位的组织。他们筛选1.8万个基因后在胃部癌变组织中发现了600多个此前未知的基因变异,其中两个基因FAT4、ARID1A发生变异与胃癌关联性最强。

在一些胃癌患者中,包含这两个基因的染色体片断甚至消失,这进一步表明,影响这两个基因的遗传缺陷在胃癌患者中可能比较常见。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发现,调控这两个基因的功能能影响胃癌细胞的生长。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还需要更多研究加以证实。他们推测这两个基因可能与多种癌症相关。

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胃癌。胃癌难以治愈,原因在于其很难被早期发现。在美国,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5%。(任海军)

更多阅读

《自然—遗传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44/n5/full/ng.2246.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24121593929923669.shtm



《自然—遗传学》:科学家发现胃癌驱动基因:ARID1A  

发布时间:2011-12-27 9:33:07

近期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辉瑞制药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技术,揭示了胃癌的所有基因突变,并发现了20个胃癌驱动基因,并证实一种名为ARID1A的肿瘤驱动基因在某种类型的胃癌中突变率高达70%-8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12月)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122793377821386.shtm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43/n12/full/ng.982.html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3:57:33 | 只看该作者
熟悉两种胃癌罕见类型: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

中华肿瘤杂志 2015-08-03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    茅翔  罗奋  陈宗祐  汪志明  王俊  郭峰华

胃癌中有两种大家认识较少的类型——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这两种胃癌拥有独特的血清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学行为特征。胃肝样腺癌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一种胃癌,大多数患者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出甲胎蛋白增高。产甲胎蛋白胃癌是指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甲胎蛋白呈阳性表达的胃癌,其肿瘤组织中相当一部分能观察到肝细胞癌样分化。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的概念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实际可以分为3种类型:不产甲胎蛋白的胃肝样腺癌、产甲胎蛋白的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但无肝细胞癌样分化的胃癌。胃肝样腺癌的血管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均较普通胃癌高,尤其是肝转移率达75.6%,5年生存率则仅为9%。产甲胎蛋白但无肝细胞癌样分化的胃癌肝转移率低于胃肝样腺癌,但仍较普通胃癌为高,生存率也较低。鉴于较高的肝转移率和较低的生存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与普通胃癌区别开来,血清学甲胎蛋白的检测和免疫组化加甲胎蛋白染色有助于提高二者的检出率。

独特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

产甲胎蛋白胃癌由Bourreille等在1970年首先报道。产甲胎蛋白胃癌具有两种组织学类型:第一种类型为髓样型,肿瘤细胞呈现多形性,呈巢样排列;第二种是分化较好的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质呈透明样。髓样型是胃癌细胞出现了肝细胞癌样分化,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排列类似于肝癌细胞,细胞较大,不规则,呈梁索状或巢状排列,血窦丰富;核仁大,居中,可见核分裂象,巨核或畸形核;肿瘤细胞周围可见胆汁样物质。这种同时具有胃癌形态和肝癌形态的胃癌就被称为胃肝样腺癌。超微结构显示,胃肝样腺癌的两个区域内均有肠上皮型微绒毛分化的肿瘤细胞,且组织来源于胃肠道上皮。肝样腺癌与是否产生甲胎蛋白无关,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在组织学上具有肝细胞肝癌的特征。在产甲胎蛋白胃癌中,只有20%可以观察到肝样分化,48%的胃肝样腺癌不产生甲胎蛋白,而无论是否产生甲胎蛋白,只要具有肝样结构的肿瘤细胞,其生物学行为相似。产甲胎蛋白只是胃肝样腺癌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是必要条件,因为肠化的胃黏膜能像胚胎性肠黏膜一样产生甲胎蛋白,许多胃癌产生甲胎蛋白可能表明肠化,而不是肝样分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胃肝样腺癌可产生其他正常的肝细胞产物,如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等,证明胃癌细胞发生肝样分化时不一定产生甲胎蛋白。

在免疫组化方面,胃肝样腺癌由于出现了肝样分化,在肿瘤标志物的表达上与肝细胞肝癌既相似又有区别。肝癌样区甲胎蛋白强阳性或阳性,癌胚抗原(CEA)弱阳性或阴性,而腺癌区CEA强阳性或阳性;α1–AAT、α1–抗糜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阳性。无论是否表达甲胎蛋白,只要出现肝样分化,白蛋白的mRNA即为阳性。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志物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它是肝癌的重要标志物,在70%~75%的肝癌中表达,参与多个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的调节。在胃肝样腺癌中,GPC3的阳性率达到100%,且无论甲胎蛋白是否阳性;在不具有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中,GPC3也全部为阳性。而有助于鉴别肝样腺癌和肝细胞肝癌的标志物有以下几种:(1)HepPar1:其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而在胃肝样腺癌中阴性,可用于鉴别二者。(2)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4,SALL4):它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标志物,SALL4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器官形成以及胚胎干细胞增殖和多能性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ALL4可以在第9周前的胚胎胃中观察到,第9周后消失,其再次出现提示胎肠化生。在正常成人胃组织中SALL4表达阴性,在胃癌组织中SALL4呈部分阳性表达,其中甲胎蛋白阳性的胃癌均不同程度地表达SALL4,胃肝样腺癌中呈弥漫性表达,而肝母细胞癌和肝细胞癌中SALL4均为阴性。因此,SALL4亦可有效鉴别胃肝样腺癌和肝细胞癌。不能归入肝样腺癌的,既无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GPC3也全部为阳性。此外,甲胎蛋白阳性的胃癌均不同程度表达SALL4,胃肝样腺癌中则呈弥漫性表达。因此可以认为,无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在免疫组化上与胃肝样腺癌相似。

产生甲胎蛋白和肝样分化的分子病理机制:

AT富集区主结合因子1(AT motif binding factor 1,ATBF1)是已知的、唯一的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产甲胎蛋白胃癌的癌细胞甲胎蛋白阳性表型可能与ATBF1基因的表达缺失有关。主要依据为:(1)产甲胎蛋白胃癌细胞株GCIY和Ist–1缺乏ATBF1基因表达,而6个甲胎蛋白阴性胃癌细胞株ATBF1基因高表达。(2)临床手术标本中,分化较差且甲胎蛋白表达阳性区域,ATBF1基因不表达;而分化较好的管状腺癌区域甲胎蛋白阴性,ATBF1阳性表达。(3)使用ATBF1–A表达质粒和pAF5.1–CAT报告质粒的共转染实验结果显示,ATBF1–A有效地抑制了CAT的活性(甲胎蛋白启动子的活性),提示甲胎蛋白阴性胃癌中ATBF1–A的表达抑制了甲胎蛋白的表达。

胃肝样腺癌组织既有分化良好的管样或乳头状腺癌区,又有与肝细胞肝癌极为相似的肝样分化区,在肿瘤表型上具有多样性。对于这种多样性,目前倾向于认为这是肠胚分化的结果。对产甲胎蛋白胃癌组织的9个染色体臂微卫星标志物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甲胎蛋白胃癌具有较高的等位基因丢失度,达到0.72,远高于一般胃癌的丢失度(0.288~0.472)。另外,在同一肿瘤中分化较好的乳头状腺癌区域或分化中等的管状腺癌区域,往往甲胎蛋白表达阴性,且LOH是同质性的,异质性的LOH主要出现在甲胎蛋白阳性区域,包括肠胚分化区或肝样腺癌区。异质性的LOH主要发生在13q。因此学者们推测,产甲胎蛋白胃癌可能来自于一个等位基因丢失度较高的侵袭性克隆,这一克隆具有广泛的LOH,且等位基因丢失度高。而异质性LOH的出现,提示产甲胎蛋白胃癌可能是这一特殊克隆进一步演化或分化的结果。13q上LOH的出现可能使某些基因沉默,导致肿瘤细胞获得产生甲胎蛋白的特殊表型。

肝转移率高:

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的血管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率都较普通胃癌高,且生存率低。肝转移是造成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肝样腺癌的肝转移率为75.6%,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3%和9%;无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的肝转移率为49.2%,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7%和41%;普通胃癌的肝转移率为11.5%,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7%和38%。

两种胃癌类型的联系:

在病理学上,根据CD10、MUC2、MUC5AC和MUC6的表达,将胃癌分为肠型胃癌[CD10(+)、MUC5AC(—),MUC6(—)]和胃型胃癌[MUC5AC(+)、MUC6(+)、MUC2(—)、CD10(—)]。有学者对胃肝样腺癌进行分型,发现肝癌样成分均为肠型的,提示肝样腺癌起源于肠型胃癌。另有研究显示,产甲胎蛋白胃癌也以肠型胃癌为主。因此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肝样腺癌其实是由无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分化而来的。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有:(1)胃肝样腺癌中肝样成分均位于黏膜下,黏膜内只观察到腺样成分;(2)已侵入黏膜下的肿瘤细胞甲胎蛋白产能明显高于黏膜内的肿瘤细胞;(3)甲胎蛋白阳性的胃癌均不同程度表达SALL4,胃肝样腺癌中则呈弥漫性表达。由于SALL4可以在第9周前的胚胎胃中观察到,第9周后消失,其再次出现提示胎肠化生,因此其在胃肝样腺癌中阳性提示肠化生和肝样分化是有联系的。SALL4在产甲胎蛋白胃癌中局灶阳性,在胃肝样腺癌中弥漫阳性的现象也显示了甲胎蛋白阳性的胃癌细胞向肝癌样细胞进展的可能性。以上研究结果均提示,肝样成分可能是由能产生甲胎蛋白的腺样成分分化而来的。

易发生肝转移的可能原因:

肝转移是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患者的第1位死因。目前认为,与肝转移最相关的基因是c–Met。c–Met基因表达的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在胃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8%~71.1%。c–Met基因的扩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且Met蛋白更倾向在侵袭浆膜或发生转移的晚期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产甲胎蛋白胃癌比甲胎蛋白阴性胃癌有更高的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因此我们认为,很可能是由于Met蛋白高表达后所致的胃癌细胞与肝癌细胞相似导致其易于在肝细胞组织中存活。

诊断标准:

无论是胃肝样腺癌还是产甲胎蛋白胃癌,病理诊断均是金标准。观察到胃癌细胞呈肝样分化即可诊断胃肝样腺癌;胃癌细胞甲胎蛋白染色阳性即可诊断产甲胎蛋白胃癌。我们对我院2011–2013年的胃癌患者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在甲胎蛋白血清学阳性的胃癌患者中,甲胎蛋白细胞学染色阳性率为68%,若以甲胎蛋白细胞学染色阳性为诊断产甲胎蛋白胃癌的金标准,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筛查产甲胎蛋白胃癌的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1.8%。因此,我们认为,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是筛查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其诊断价值甚至优于甲胎蛋白筛查肝细胞肝癌的价值。

治疗方法:

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的主要致死原因是肝转移。目前认为,胃癌肝转移患者唯一能取得潜在治愈效果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适合手术且有希望达到治愈效果有3个条件:(1)原发胃癌病灶可行D2切除;(2)无腹腔种植和其他肝外转移;(3)肝转移灶切除技术上可行,残肝贮备有保障。若淋巴结清扫不能达到D2范围,肝转移灶切除则不被推荐。但若不存在肝外转移,姑息性的胃大部切除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如果除肝转移外还存在腹膜转移、肺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等,胃大部切除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此时可选用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或全身化疗等。在外科治疗的策略上,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适用以上原则。而在化疗上,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普通胃癌不同,FLEP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表阿霉素+顺铂]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方案。但这两种胃癌尚无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是胃癌中的两种特殊类型,有独特的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易发生肝转移,预后较一般胃癌差。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均起源于肠型胃癌,而且胃肝样腺癌很可能是无肝样分化的产甲胎蛋白胃癌演进而来。二者的高肝转移率可能是Met蛋白的高表达所致。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是筛查产甲胎蛋白胃癌的很好的方法。在治疗上,产甲胎蛋白胃癌和胃肝样腺癌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文献来源:中华肿瘤杂志,2015,37(6):401-403

相关阅读:
胃癌前病变,重要的胃癌高危因素: http://news.medlive.cn/cancer/info-progress/show-81822_53.html
专家观点:胃癌前病变分子标志物与胃癌诊疗: http://news.medlive.cn/cancer/info-progress/show-71885_53.html
如何设计胃癌治疗的临床试验?: http://news.medlive.cn/cancer/info-progress/show-73548_53.html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胃癌 胃肝样腺癌 产甲胎蛋白胃癌

http://news.medlive.cn/cancer/info-progress/show-81857_53.html

http://www.chinjoncol.com/CN112152201506/596041.j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3:28:31 | 只看该作者
36岁福建泉州晋江籍医生患胃癌 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

发表时间:2015-10-22      

来源:泉州晚报



  昨天,很多医生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不幸的消息刷屏——《天妒英才,上海36岁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
  他叫许剑峰,晋江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15-10月5日,许医师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因抢救无效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14天,噩耗传开后,医疗界同行在哀悼的同时,都唏嘘不已。
  以下是昨天朋友圈疯传的内容(节选),出自他生前工作的医院:
  他是复旦博士,工作期间每周参加手术两个全天,每次上台5-6例,每次都是深夜十点以后才走出手术室,一年里,他参加的手术量达300台以上……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许剑峰医生生前的工作有多累,更能看出他一路走来,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好学生、好医生。
  生于晋江 自幼品学兼优
  2015年10月18日18时48分,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许剑峰博士因突发重病,经多方积极治疗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仅仅36岁的年轮,离开了爱他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用热血耕耘的、他深爱的医生岗位。对于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一位真挚的朋友,所有人都感到万分的痛心和惋惜。
  许剑峰出生于福建晋江,自幼品学兼优,一直担任班级班长一职。1997年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大学期间学习优异,长期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
  2002年7月许剑峰医生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心内科医师。期间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推荐至闵行区卫生局担任团委书记。2008年8月起许剑峰医生调至闵行区中心医院,担任心内科主治医师工作。
  毕业后,他从未停止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像海绵吸水一样不停地吸收知识,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学习、做实验、撰写论文……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几天用,短短几年内,先后取得了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及医学博士学位,并于2012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请教同行,汲取业务提高过程中的每一分养份。“细心、耐心、关心”是患者们对他异口同声的好评。
  许剑峰在职攻读中山医院博士学位期间,十分珍惜学习的每一天,每周参加手术两个全天,每次上台5-6例,每次都是深夜十点以后才走出手术室,还继续往病房里查房、了解病情、关心病人。
  一年里参加的手术量超300台
  一年里,他参加的手术量达300台以上。对于一位介入医师而言,手术量的增加,不但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多,而且是术中接受的辐射量成倍累加。但许剑峰对此很淡然,他坚定地认为,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患者的健康要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得多;每次面对手术台上患者期待的目光,自己就忘却了所有的困乏和疲惫。
(注:介入医学: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明和一系列成果,如超声、磁共振成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技术,使大夫们精确透视人体的原望成为现实。在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导下,介入医师可以将导管准确插入人体任意部位实施检查或治疗。)
  三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还可以创造多少奇迹,实现多少梦想!可天妒英才,就这短短十几天,无情的病魔夺走了许剑峰医生,他带着对亲人、对朋友、对生活、对工作的深深眷恋,永远离开了,给昔日幸福的家庭留下肝肠寸断,给朋友留下无尽哀思。
  这种病少见却可怕那么,夺走许剑峰生命的“胃肝性腺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这么让人猝不及防?
  这种病很少见却非常可怕
  在网上输入“胃肝性腺癌”,相关的报道很少。“它属于胃癌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少见。”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杜义安主任医师说,他从医这么多年,做了1000多例胃癌手术,也就碰到过四五例这样的患者。
  “但胃肝性腺癌是胃癌中一种可怕的类型。”杜义安主任医师说,他曾接诊过一个患者,六十出头,因上腹部不适两三个月来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胃周淋巴处有个5×6厘米大小的肿块,属于临床III期,由于已经错过手术的最佳治疗期,杜主任决定先进行化疗,缩小病灶,再做手术。可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就出现肝转移。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杜主任发现,该肿瘤对化疗并不敏感。10个多月后,患者因抢救无效去世。
  杜主任还说,在他接诊的四五例患者中,活得最久的也只有一年多,这与普通胃癌相比,生存率是相当低的。普通胃癌,若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邵钦树教授说,胃癌一旦出现肝转移,往往已属于晚期,意味着肿瘤已成为全身性的疾病。人体的血液每分每秒在循环,胃肝性腺癌是一种容易侵犯血管的肿瘤,并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游走、定植,因此,相比普通胃癌,它更容易出现转移。
  胃癌出现肝转移率达75%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茅翔、罗奋等人在2015年8月《中华肿瘤杂志》发表了论文《熟悉两种胃癌罕见类型: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里面提到:胃肝性腺癌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一种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几率都比普通胃癌高,尤其是肝转移率达75.6%,5年生存率则仅为9%。
  肝转移是造成胃肝性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3%和9%。普通胃癌的肝转移率仅为11.5%,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7%和38%。
  年轻人出现胃部不适,一定小心
  “与中老年人相比,在确诊的年轻人胃癌患者中,Ⅲ期或Ⅳ期的患者占60%-85%,且病程短、发展迅速、癌细胞转移早、预后不好。”邵教授说,这与很多年轻人不重视健康有关,当他们出现上腹部隐隐作痛感觉不舒服、胃纳欠佳、消化不好等症状时,以为是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痉挛,从而错失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机会。
  和普通胃癌一样,胃肝性腺癌的早期症状很隐秘,容易漏诊、误诊。浙江省卫生厅、省抗癌协会和浙江大学曾一起做过《浙江省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分析》的课题,分析2009年-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情况,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 其中,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喜欢吃高盐饮食、甜食、烫食、有夜宵习惯、性子急、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邵教授提醒,有上述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引起警惕,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有胃癌家族史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更要当心。



http://news.66163.com/2015-10-22/1059909.shtml

http://news.fznews.com.cn/fuzhou/20151022/5628883955116.shtml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9167.shtm?id=329167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

http://www.mh-hospital.sh.cn/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http://www.zs-hospital.sh.cn/

浙江省肿瘤医院:

http://www.zchospital.com/

59681445496754.jpg (35.68 KB, 下载次数: 29)

许剑峰医生:

许剑峰医生:

14039319_550x550_0.jpg (44.59 KB, 下载次数: 30)

14039319_550x550_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12:01 , Processed in 0.08555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