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岁老人穿情侣装走红网络 百岁夫妻透露恩爱秘籍80后泪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7 15:0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岁老人穿情侣装走红网络 百岁夫妻透露恩爱秘籍80后泪奔(图)

2013-03-14 16:46:00    作者:沈广安   来源:华股财经

  关键词: 张木成 情侣装 夫妻生活 80后 岁数
  [提要]日前,一堆百岁老夫妻身着“情侣装”的照片在网络走红,两位老人的年龄相加已过200岁,他们刚获得中国老年学会颁发的“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第五位证书,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获悉,他们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房间里没有抽水马桶,老式的木质马桶放在床边,张木成没有骨折前,每天早上总为老伴倒马桶。
  日前,一堆百岁老夫妻身着“情侣装”的照片在网络走红,两位老人的年龄相加已过200岁,他们刚获得中国老年学会颁发的“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第五位证书,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获悉,他们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
  相濡以沫83年 平时着装由子女搭配 老人系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



百岁老人穿情侣装走红网络 年龄相加超200岁(图)
  2011年1月10日,张木成和徐东英在金桥横街住处。早报记者拍摄的该图近期在微博上热传(可能是:中国上海市上海浦东新区金业路金桥横街小区)
  一对上海百岁老夫妻的照片日前走红微博,网友纷纷惊叹两人绒线帽、围巾搭配出的唐装版“情侣装”又潮又有爱。而照片中的男主人公名叫张木成,今年104岁,女主角则是大他一岁的妻子徐东英。两位老人的年龄相加已过200岁,他们刚获得中国老年学会颁发的“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第五位证书,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获悉,他们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
  记者昨日来到了这对百岁夫妻在金桥横街的住处,老房子的“岁数”比他们还要年长。一间房内,横着、竖着放着两个大床,两位老人分别躺着。他俩当初也遵从着老浦东人的习俗,讨老婆要讨大娘子,所以张木成比妻子小了一岁。
  以往,张木成每天早上起床,独自做早饭,蛋白质粉给自己冲上一杯,也给妻子来一杯。不过,前阵子,张木成在家附近摔了一跤,现在不得不长期躺着静养。张木成除了耳朵不大灵光,思路清晰。家人有个小病,甚至都不必跑医院,因为从开方到煎药,老人家都能一手搞定,这也缘于他家早前是开中药房的,“桔梗、杏仁、川贝母……”张木成可一口气背出感冒的药方。
  房间里没有抽水马桶,老式的木质马桶放在床边,张木成没有骨折前,每天早上总为老伴倒马桶。
  1930年结婚至今,这对百岁夫妻在同一屋檐下、一张餐桌前相处了83年。两位老人都说,他们从没闹过“脸红”,徐东英说,“一辈子,我们都不吵架。”张木成补充着,“没事好吵。”
  说起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情侣装”,两位老人介绍,绒线帽、唐装都是子女亲手织成或为他们定做的,现在他们的着装都是由儿子、儿媳一手照料,所以这些打扮看上去都互相契合。
  徐东英说,结婚的那一天,她是坐着轿子嫁过来的。白驹过隙,一晃已80多年。张木成说:“结婚,是因为冲喜,我妈妈当时过世了。经媒人介绍,新娘子长得一般,但她把孩子带大很不容易。我们那么多年生活在一起,也没什么轰轰烈烈。”
  两位老人显然不知即将来临的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他们认为,夫妻生活平淡而普通,但当他们拍照时,徐东英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老伴的脸上。
沈广安

5#
发表于 2014-1-7 21:26:1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5:34:43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百岁老夫妻传授恩爱秘诀

2005年06月24日 15:05:55  来源:生命周刊



        百岁老夫妻与《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合影。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2005年6月1日,英国一对百岁老夫妇在众多亲友的包围中,度过了自己结婚80周年的纪念日。这对老夫妇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编委会评为创下两项世界之最的夫妻:一项是“世界上婚姻最长久的夫妇”,另一项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夫妇”。就连英国女王也亲自给他们发了一张贺卡,卡上写道:“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成就。我向你们致以亲切的祝贺,并祝你们80周年纪念日快乐。”

    面对媒体和自己的满堂子孙,夫妇俩说出了他们相伴80年的秘密:今天的争执要在今天解决掉。

    所有问题入睡前解决

    105岁的珀西和100岁的佛罗伦萨是英国西部小镇赫里福德郡人。他们于1925年6月1日结婚(男20岁,女25岁结婚),两年后搬进了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里,一直携手走到今天。

    在纪念日的家庭聚会上,很多人都怀着羡慕和好奇之心向老夫妇求教幸福婚姻的诀窍,佛罗伦萨动情地说:“我们并非一见钟情,所以爱情来得并不容易。”她把跟丈夫相处最大的秘诀归结为恰当的争执。“我们一直都有争执,而且现在也有,比如我想看肥皂剧而他不喜欢,我们可能就会吵几句。但不管是什么分歧,一定要在上床以前和解。在入睡前用一个吻和一个拥抱恢复亲密关系。”她还暗示说,他们以前的性关系一直相当和谐。

    珀西还把对妻子说“对不起”、“是的,亲爱的”当作秘诀传授给大家。他说,争执的目的在于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分出谁是谁非;也不是翻出旧账,讨论谁对不起谁。

    老夫妇的女儿介绍说:“他们都是天性好强的人,彼此退让并不简单,但他们就是这么深谙婚姻之术。”

    吵架并不影响感情

    英国当地媒体对他们的经验之谈大加盛赞。有文章评论说,他们让现在的年轻人懂得,要想保证关系美满,学会如何吵架才是关键。

    吵架之类的小冲突对亲密关系不一定有害,相反的,可能是维持亲密关系必要的活动。心理学博士约翰·格特曼曾在华盛顿大学创立了一个“爱情实验室”,他在追踪研究了30多年的婚姻关系后发现,快乐的夫妻间,正面与负面的交流比例大约为5∶1。自称从不吵架的夫妻,通常在短期间内对婚姻满意度比一般人高,可是3年之后,他们的婚姻满意度反而比那些把问题吵开来的夫妻还低。

    婚姻专家分析说,这是因为,夫妻相处不可能不存在分歧,为了保持所谓的和谐,把对彼此的不满一直压抑下去,长期积累下来必定会有一次大爆发。而适当吵架,尤其是用幽默感化解两人间的不良情绪,会让两人关系更亲密稳固。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5:34:18 | 只看该作者
百岁老夫妻创下82年婚姻传奇(组图)

2007年04月04日02:43 燕赵都市报



百岁老夫妻创下82年婚姻传奇(组图)
风雨82载见证夫妻恩爱



百岁老夫妻创下82年婚姻传奇(组图)
董菊老人现在仍可以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

  在石家庄市,一对老夫妻创下了这样的“纪录”:结婚82年,恩爱如初,年近百岁,健康硬朗。有关资料显示,他们是目前国内大陆婚龄最长的老夫妻,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风风雨雨,从懵懂少年,到百岁老人,平淡的人生,创造出一则动人的婚姻传奇。

  记者走近两位老人,探寻到他们生命长寿和婚姻长久共同的谜底:那就是善良、平和。

  1. 两人结婚前没见过面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南村镇南杨家庄村东,有一棵很老很老的大槐树,至今已有几百岁了,树干都老成了空心的“小屋”,但仍枝繁叶茂。

  在老槐树旁边的巷子里,有两位老寿星,冯慈(又名冯普惠)和董菊老夫妻。冯慈今年96岁,董菊今年99岁,这是现在人的算法,按老人自己算,老太太董菊生于1908年农历九月廿一,今年虚岁正好是100岁。

  整个南杨家庄的乡亲们都为村里出了这对恩爱夫妻而感到自豪。风和日丽的时候,老头儿伴着老太太常溜达到老槐树底下,或坐或立,两位老人携手相扶的样子,都让村里的后辈羡慕不已。年近百岁,老太太仍可以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老爷子现在走路也不用拐杖,甚至还能走上两三里路到镇上赶集,只要村里演大戏,老爷子肯定是一场不落,风雨无阻。

  更让乡亲们羡慕的是老两口已结婚82年,这几乎是比村里绝大多数人年纪都大的一个数字。茂盛的老槐树、恩爱的老夫妻,成了南杨家庄一道动人的风景。“我们是腊月十二结的婚,那年我17,他14(虚岁)。”董菊老人这样回忆自己的婚姻。

  这桩堪称百年好合的美满姻缘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开始。在结婚之前的两年,双方的父母就为儿女张罗着成亲,双方都请了媒人,两个媒人一个说男方,一个说女家。互相相中了对方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门当户对,在村里的口碑都不差。于是排了生辰八字,交换了婚帖,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好日子定在1924年腊月十二,双方又通过媒人交换了娶帖。到了娶亲那天,14虚岁的冯慈头戴礼帽,身穿马褂,十字披红,随着一顶四人小轿被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来到1.5公里外的董家庄迎娶17虚岁的董菊。

  两个人结婚前竟然没有见过一面,是丑是俊、是盲是拐都得认命。两位老人说,那时的婚姻都这样,也没有

离婚这回事儿,结了婚就得过一辈子。

  进了洞房,新郎挑开新娘的盖头,一对少年夫妇的心怦怦跳着,抬眼看见了对方:一个清秀,一个端庄!

  2. 一辈子从没有红过脸

  冯家是个大家庭,冯慈的祖父、父亲都是清朝有功名的读书人,后来家道中落,种地为生,冯慈也没有念过几年书。

  冯慈夫妇一直和父母、三个兄弟、一个小姑在一起生活,后来他的两个哥哥都没有生养,弟弟家也没有儿子,只有他这一支人丁兴旺。董菊23岁生下大女儿,随后,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又相继出生,其中一个儿子在7岁时出天花夭折。

  因为和兄弟妯娌们一起生活,自己孩子又多,所以夫妻俩任劳任怨。冯慈老人的儿子们回忆,从他们记事起父母都是勤劳而本分地过活,对母亲董菊印象最深的就是,做饭、清扫、纺线、织布,公婆、小姑和孩子等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袜都是母亲一手缝制,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纺线纺到半夜,以补贴家用。父亲冯慈也是个勤快人,黎明即起,下地劳作,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现在不下地了,他每天也要早早起来,把家里、院落和门前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过去的生产力低下,忙碌一年,地里种的粮食除了留种子只能勉强糊口。一年到头,主要靠吃红薯和粗粮度日。

  董菊老人回忆,过去家里礼数多,她和丈夫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屋里请安。父母起来后,他们要给父母倒尿盆,把屋子打扫干净,然后再回来打扫自己的屋子,做一大家人的饭。后来她的大儿子娶了媳妇,媳妇每天先给她请安,然后她再给公婆请安。

  儿女们回忆,有了好吃的,母亲总是先想着公婆、小姑、丈夫、孩子,最后才是自己。董菊过门后家里有个七八岁的小姑,每天都是董菊给她梳头洗脸。

  两位老人都为能和对方携手一生感到幸福。儿子们告诉记者,两位老人从他们记事起就是好脾气,从来没有记得他们拌过嘴、吵过架、红过脸,最多也就是母亲念叨父亲几句。

  岳父家对冯慈这个女婿也非常满意,说他本分勤劳、懂礼数。每逢端午、中秋、春节,冯慈禀过父母,就带上妻子到董家庄看望岳父母,见了岳父母也要磕头、问安,带去的礼品是当年很金贵的白面馍馍和一片孝心。

  男耕女织,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日子就这样平淡地流逝着。两位老人也许迄今也不知道现在的男女们挂在嘴边的“爱情”是什么东西,但他们疼爱对方也有着自己的方式:冯慈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一分钱,就是爱听丝弦,董菊每天晚上就给他裹好两个饼子,然后他和村里的两个伙伴步行3个小时到城里听丝弦,晚上散场后再步行3个小时回家,睡一个半小时就下地干活。只要城里的演出不断,他就天天如此,董菊从不抱怨。

  过去要求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村里来了戏班,街上演戏,冯慈就搬了梯子,让董菊隔了墙头看热闹。

  3. 结婚82年一天没分开过

  两位老人回忆说,82年中,两人一天也没有分开过。多么艰难的日子,夫妻俩都在一起捱过来了。

  82载的岁月,他们一起经历了战争、饥荒、动荡,但由于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这些事情好像没有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什么印记。

  老人们还模糊地记得,1937年日本人来了,他们携着全家老少在外逃难,一逃就是两个多月,这一年二儿子出生,他们给二儿子起的小名叫“乱儿”。

  1940年夏天闹雹灾,地里几乎颗粒无收,一家人吃糠咽菜,也都过来了。

  最难忘的是1960年,一场饥荒席卷全国,他们一家老少吃食堂,每人每天三两粮食,冯慈80多岁的父母都在这一年饿死了。当时冯慈和董菊想尽了办法,挖野菜,从自己嘴里省了又省,但还是没有办法留住老人!

  最有考验性的一次经历是在1947年解放石家庄时,国民党的部队派飞机轰炸,村里的人都去村外的防空洞中躲避,这时,冯慈却得了重伤寒,走不了路,一家人都很着急。董菊在这一刻表现出罕见的倔强与坚强,她一定要和丈夫留在家里,死也要在一起!

  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叔伯们走了,留下董菊照料着躺在炕上呻吟的冯慈。国民党的飞机果然来了,丢下了三颗炸弹,一颗丢在了村南,大片的民居区变成灰土,一颗丢在村北,炸死了一个没来得及躲避的妇女,另外一颗就丢在冯慈董菊家的院子外,万幸,是颗哑弹!

  4. 善良平和是美满人生的秘密

  1947年解放石家庄的战争结束后,冯慈的伤寒病也好了,村里住进了好多解放军。大军南下,一个解放军团长的妻子就留在他们家,当时家里人也担心国民党的部队会打过来,收留解放军团长的家属会给全家惹上大祸,但冯慈董菊夫妻俩凭着本能的善良把这个女子留下来,对外称是他们的女儿。两年过去了,南下的团长成了师长回来了,他的妻子已真正成了冯慈董菊的女儿,直到现在,两家仍当亲戚走动。

  儿孙们说,两位老人留给他们最大的财富是善良、平和。过去他们自己也不富裕,但劳力多,日子稍微好一点,乡亲们有了困难总爱来找他们,两位老人即使在自家钱粮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分一些接济别人。

  在儿女们的记忆里,父母也从来没有和叔伯、婶子大娘甚至邻居们有过矛盾和争执。对儿女们,父母也从来没有打骂,最多是说两句。在生产队里时,两位老人常教育儿女,听队长的话,让干什么活就好好干,千万别藏奸。冯慈在村里干活是数得着的好手,而且由于品德好,他连续多年被评为村里的“五好社员”。后来分了承包地,他也总是在几个儿子们的地里转悠,“老二,你的地里长草了,得赶紧锄地。”

  现在眼看着年近百岁,两位老人仍保留着一辈子的生活习惯,不用儿孙服侍,自己独立生活,日落而息,黎明即起,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冯慈老汉还要天天脱光了上身,擦洗一遍,老太太也是整洁之人,夜里屋里从不放便盆,即使在冬天,她夜起也要拄着拐棍踱着小脚摸黑上厕所。

  两位老人饮食清淡,无不良嗜好,也很少生病,唯一的爱好就是喝茶水,有了点小毛病一连气喝上几壶茶水就好了。每天在家的儿孙们聚拢到老人跟前,陪着老人一壶接一壶地喝茶,吃饭的时候由儿媳妇们送过来,送什么老人都说好。

  老人们的大女儿已77岁、大儿子74岁,大孙子44岁,最大的重孙子也有22岁,孙子、重孙子辈的后人就有20多个。受老人们教育,儿孙们都本分做人,各个小家庭和睦相亲。70岁的二儿子冯敬杰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务农的、打工的,但走邪路、歪路的一个没有,更没有夫妻不合离婚的,这都是俩老人给我们的好福气。”本报记者 祁胜勇 文/图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5:29:56 | 只看该作者
百岁恩爱老夫妻的甜蜜长寿方

来源:保健养身 2013-11-07 21:51:49

       百岁夫妻能够相互扶持走个整整一个世纪,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广东省南雄市老虎塘口东二楼201室有一对百岁恩爱的老夫老妻。老爷爷叫林椿照,出生于1910年1月,如今已整整一百周岁了。今年儿女们给老父亲隆重庆祝百岁寿辰,他满面红光,精神气色都很好。他背不驼,眼不花,坚持天天看书报、看电视新闻,他还每年订阅《羊城晚报》、《老人报》、《健康文摘》等报刊阅读。他身体好,感冒也很少,平时极少到医院看病。他是南雄市松香厂的一名退休职工。
  他的老伴魏飞英今年95岁,她自结婚后一直在家主理家务事。他们结婚至今整整76年,夫妻俩一生养育五男三女(其中一女早年因病去世)。如今儿孙满堂,大家庭成员(包括儿孙、曾孙在内)共有43人,四代同堂。儿孙们都很孝顺两位老人。
  笔者通过与两位老寿星及其家里人交谈得知,老爷爷、老奶奶日常生活很有规律,老爷爷每天用热水烫足20分钟,已经坚持了几十年。退休几十年来,每天都坚持散步,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后,八点准时上床睡觉。两位老人睡眠很好,饮食起居很有规律。每日三餐定时进食,饮食定量。他们还喜欢吃猪瘦肉、鱼类、鸡、老鸭炖汤、青菜等,他们要求清清淡淡、汤汤水水,从不吃油炸食品。两老嘴不馋,从不暴饮暴食,能注意节制食欲,每餐保持八成饱,即使逢年过节遇到美味佳肴也从不吃过量。
  问起老爷爷长寿的秘诀,他总结了15个字:“心态要好、饮食有规律、性情乐观开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6 06:04 , Processed in 0.11319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