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2 10:5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氯离子通道是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跨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质膜上的一类能够转运氯离子及其他阴离子的通道蛋白,氯离子通道不仅可转运Cl-,还允许I-,Br-,F-及NO3-等离子通过,由于有机体内最丰富的阴离子是Cl-,所以多数情况下Cl-通透处于主导地位,故常被称为氯离子通道。它是生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阴离子通道,参与多种细胞调节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氯离子通道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其基因突变或功能异常都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氯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

氯离子通道的分类Jentsch等根据通道开启机制将氯通道归纳总结为以下6类:
(1)ClC基因家族(ClC);(2)囊性纤维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3)容积调控阴离子通道(VRAC);(4)p64(CLIC)相关氯通道;(5)钙激活氯通道(CaCC);(6)配体门控氯通道。电压门控性氯离子构成一大类氯通道家族,是以二聚体的形式行使功能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氢亚基来行使功能。

(ClC型氯离子通道首先被发现和克隆的是电鳐.)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59:1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45:39 | 只看该作者

心肌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心肌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李 姝 王得利 栾海蓉 (牡丹江医学院基础部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0卷  第3期
【摘 要】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的彼此平衡。当某种通道的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时,通道间平衡被打破,将引发心律失常。本文针对心肌细胞的几种常见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原因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离子通道   心脏离子通道的研究一直是心脏病领域的热点之一。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心脏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钠、钾和钙等通道,都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文阐述近年来心肌离子通道研究现状及进展,为新药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Na+ 通道 心脏Na+ 通道由一个α亚基和β1、 β2亚基共同构成的[1],α亚单位是其主要功能基团。人类基因SCN5A编码 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α亚单位在分子水平上是4个同源结构域(DI-DIV)组成的含2016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其中每一个同源结构域包含6个跨膜螺旋片段(S1~ S6)。心脏钠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激活导致Na+ 快速内 流,心肌细胞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0相。因此,心脏钠离子通道的改变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基因SCN5A与原发性心电 疾病有关,它可诱发Brugada综合征(BrS)、第三类长QT间隔症3型(LQT3)、进行性心肌传导缺陷(PCCD)和原发性心 室纤颤(IVF)等疾病[2] 。 2 K+ 通道 211 延迟整流K+通道 整流K+通道(IK)电流是复极3期 的主要离子流,这种通道电流包括IKr、IKs和IKur。(1)IKr:IKr具有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激活快,失活也快,有内向整流 性,能被E-4031和Dofitilide选择性阻滞。IKr的电导与 [K+ ]0密切相关,即[K+ ]0升高,IKr增大;[K+ ]0降低,IKr 减小。IKr通道是由HERG和KCNE2共同编码而成,分别编码IKr通道的α亚基和β亚基[3]。HERG钾通道的基因和 KCNE2基因变异分别导致长QT间期综合征2型(LQT2)和LQT6。(2)IKs:IKs在动作电位2期缓慢激活,约需数秒钟才 能达到稳态,无明显内向整流,激活具有延迟的特点,出现较迟,失活亦缓慢。IKs可被镧(La)、胺碘酮阻断,但不延长QT间期[4]。不被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Sotalol和E-4031等阻断。KCNQ1和KCNE1基因分别编码IKs通道的α亚基和β亚基[5]。该通道受β受体的调节,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 (PKA)增加IKs的幅度,抵消同时激活的ICa(L),维持动作电 位平台期。(3)IKur:IKur是一种心房延迟整流电流,激活快而失活慢或几乎无失活,主要是促进动作电位复极。其离子通道亚型为Kv115。由于IKur在只在人心房组织中存在,因此被认为是在人心房的复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治疗心房颤动(Af)的潜在治疗靶点。有很多种类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有一些IKur的阻滞作用[6]。因此,IKur可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潜在靶位点,IKur的选择性阻断剂是目前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热点。 212 瞬时外向钾通道(Ito) 该通道主要在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外膜侧,Ito电生理作用主要与动作电位的快速复极初期 (1相期)有关,但也影响2期平台和3相期。该通道激活迅 速,失活快,但活性恢复较慢。Ito包括两种电流成分 : ( 1 )  [Ca 2+ ]i非依赖性(Ito1):是典型的电压门控钾通道(激活电 位为-50mV),形成钾外向电流,可被4-胺基吡啶(4-AP)阻断,也可被奎尼丁及其它一些药物阻断,可由Kv412和 Kv413以及Kv114编码,受神经递质调节 [7] 。(2)[Ca 2+ ]i 依赖性(Ito2)[8]:是钙激活的氯通道,产生氯外向电流。可被 Mn2+ 阻断。替地沙米(tedisamil)是选择性的Ito阻滞剂,可 以对抗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扑,并有正性肌力作用。 213 内向整流钾通道(Ik1) 该通道由4个α亚单位对称 排列而成,每个亚单位只有2个跨膜螺旋片段(M1和M2),两者由H5连接,因没有S4那样的电压敏感器,则对电压的变化不敏感。Ik1在心房肌、心室肌分布密度高,Ik1的内向整流特征主要是因其外向离子流被细胞内正常的生理浓度 Mg2+ 抑制。它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3相期复极及维持4相期的静息电位。此通道激活依赖于电压及钾浓度,细胞 外K+浓度的提高有助于解除Mg2+等对Ik1的抑制作用。 Ik1受细胞内Mg 2+ -ATP和能量代谢状态的调节,Mg 2+ - ATP水平降低或心肌缺血缺氧时,Ik1迅速减小,同时激活Ik1(ATP),使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明 显缩短;在人心房肌Ik1通道可被蛋白激酶C(PKC)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引起心律失常[9]。在人心房肌中Ik1通道可被蛋白激酶C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引起心律失常。RP58866为Ik1的选择性阻滞剂,对豚鼠和犬的心室肌细胞Ik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引起APD的延长。 214 KATP通道 此通道对钾具有高度选择性,开放概率、时 间都随钾浓度变化。目前认为心脏中KATP通道结构为 SUR2A/Kir612。ATP通过与Kir612亚基结合抑制通道作 用,而SUR亚基对磺酰脲、MgADP和KATP开放剂敏感[10] 。 该通道是胞内代谢状态的感受器,受细胞内ATP水平影响。正常情况下该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心肌缺血时,ATP减少及能量耗竭时,释放出腺苷(adenosine)和其它一些因子,才逐渐激活开放,使细胞趋于复极化或超极化,保护心肌细胞。由于该通道的内向整流特性,在动作电位平台期有大量K+ 外流,使膜电位复极加速,Ca2+ 通道失活,APD缩短,阻止QT间期,尤其在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时 [11] 。KATP通道的开放剂(PCOS)吡那地尔、克罗卡林、尼 可地尔在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中均具有非常有效的增强心脏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离体实验中KATP通道的激动可减少DAD的发生,而大量在体、离体实验说明, PCOS可减少EAD、DAD的发生。 215 KAch通道 该通道主要分布在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 肌,是一种电导大、门控过程迅速的钾通道,由5个α亚单位以梅花样排列,中间为离子通道孔,每个亚单位内4个跨膜片段组成有相应的受体及调节单位。由两种不同的基因控制,其中两个单位为Kir311分子,两个为Kir314分子。乙酰胆碱与心脏M2受体结合,激活Gi蛋白的GTP酶活性,使G βi与Gαi亚单位分离,Gβi亚单位直接与KAch通道结合,而G αi亚单位可能有抑制Gβγ的激活作用。KAch通道的开放增加了细胞膜的K+电导,增加该通道的开放概率,引起细胞膜超极化,因此可以减慢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起搏速率,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缩短心房肌APD。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只有M2受体是心肌唯一有功能的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近期研究表明M3受体可以介导一种新型的延迟整流钾电流 (IkM3),而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可以抑制M3受体阻断剂4-DAMP所诱导的心律失常,M3-R/IkM3将成为抗心律失 常研究领域的热点[12]。 3 起搏电流(If) If是一种心脏起搏电流,控制细胞的起搏活动。目前公 认,If电流(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是蒲肯野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主要内向电流,主要特点是在超极化过程中被激活。If的上调可以引起异位起搏的加速,造成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在人心脏上已发现两种起搏通道,hHCN2及hH2 CN4两种亚型 [13] ,它们分别作为If电流的快成分和慢成分 存在。If的选择性抑制剂为扎替雷定(zatebradine)、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If有可能成为起搏点离子通道的作用新靶点。 4 Ca2+ 通道 心脏细胞至少有四种Ca2+通道[14],二种在细胞膜上,分别为L型和T型;另外两种是肌浆网膜上的Ca2+释放通道,分别为雷诺定受体2(ryanodineR2,RyR2)和肌醇三磷酸受体(IP3)。L型Ca2+通道是由α1和α2、 β、γ亚基及δ亚单位共同构成的。细胞膜去极化引起L型Ca2+通道ICa(L)开放Ca2+内流,并触发肌浆网释放Ca2+,为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调节心肌收缩力的一个关键环节[15],受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节。ICa(L)是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内向电流,增加ICa(L)可延长AP D并提高平台期电位水平,因此与EAD、延缓后去极化(DAD)等触发性心律失常有关[16]。T 型Ca2+通道在心脏中主要分布于传导和起搏细胞,而在心室肌细胞几乎不存在。RyR2位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上,在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伴有慢性Af的二尖瓣疾病的病人中,RyR2结合位点的数量在明显减少, RyR2的mRNA表达水平也在下降,这可能是Af始发及传播 的重要因素。因此,RyR2功能紊乱不仅影响收缩,而且导致心律失常。 5 Cl- 通道 在心肌细胞目前已发现四种氯离子通道的表达,分别是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体(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2 ductanceregulator,CFTR)、容量调节性氯通道、钙激活的氯通 道以及电压依赖性氯通道。(2)CFTR:为电压非依赖性通道,由于跨膜Cl-的非对称梯度,ICl﹒CFTR的激活会产生外向整流电流,这种电流可以缩短APD,以及调节自律性。(2)容量调节性氯通道:按其电流特性给与的命名较多,有容量激活的氯通道(volume-activatedchloridechannel,ICl﹒vol)、肿胀激活氯通道、容量调节阴离子通道以及容量敏感度有机渗透性阴离子通道等。ICl﹒vol的激活产生外向整流电流可以缩短APD,促进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展,还可能为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ICl﹒vol的持续激活可以限制APD的延长,并且APD的缩短在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钙激活的氯通道:此通道电流(calcium-activatedchloridecurrents,I Cl﹒Ca )为外向整流,主要受瞬间[Ca2+]i影响。在动作电位 快速除极时,激活钙通道,从而引起肌浆网钙引发的钙离子释放,激活ICl﹒Ca,形成外向复极化电流,参与心房和心室动作电位1相复极化[17]。在细胞[Ca2+]i超载的情况下,自发的Ca2+ 细胞内释放,这种释放存在于动作电位4相。形成的ICl﹒Ca为内向除极电流,导致延迟后除极引起心律失常。 (4)电压依赖性氯通道又称ClC家族氯通道(ClCgenefamilyofchloridechannels),为电压依赖性开启,但对其研究仍较 少。 6 Na +-Ca2+ 交换体 Na + -Ca2+ 交换体(sodium-calciumexchanger,NCX)对 维持正常的心脏动作电位和兴奋收缩耦联都起着重要作用,受到膜电位和膜两侧Na+和Ca2+浓度的调节。NCX功能模式的改变可导致舒张期的内钙超载,导致早期后去极化 (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和迟缓后去极化(Delayedaf2terdepolarization,DAD),达到阈电位后导致触发活性,产生心 律失常。在心肌中,NCX的模式不同,对它的抑制效应也不同。抑制交换体的前向模式使钙外排减少,会产生强心效应和高血压效应;而抑制其反向模式则使钙内流减少,内钙超载减轻,就可以治疗病理条件下的心律失常。近几年,对 NCX高选择性的抑制剂得到长足发展,这些抑制剂基于苄 氧基苯基结构。例如KB-R7943,已经被广泛作为研究 NCX的工具药,并且显示出对缺血-再灌注和生物碱中毒 中心律失常的疗效,但由于其不太强的选择性而受到质疑。 SEA0400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也是有效的反向NCX抑制剂,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18]。高选择性的反向NCX抑制剂将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提供新靶点。 7 结论 心肌离子通道的基因、分子结构、通道特性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通道结构的复杂性,现在仍存在部分通道分子结构尚未阐明,对于各通道的调节机制也存在诸多不明。今天,心脏离子通道在开发新的心血管药物方面已经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可望得到进一步揭示,为开发新的诸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心肌保护药物提供新靶点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BalserJR1Structureandfunctionofthecardiacsodiumchannels[J] 1CardiovascRes,1999,42(2):327-3381 2 齐兴柱,袁婺洲,吴秀山1心脏钠通道疾病[J]1生命科学研究, 2004,8(2):181 3 LUY,MAHAUT-SMITHMP,HUANGCL,etal1MutantMiRP1 subunitsmodulateHERGK+channelgating:amechanismforproar2 rhythmiainlongQTsyndrometype6[J]1JPhysiol,2003,551(Pt1):253-2621 4 LuZ,KamiyaK,OpthofT,etal1DensityandkineticsofI(Kr)andI (Ks)inguineapigandrabbitventricularmyocytesexplaindifferentefficacyofI(Ks)blockadeathighheartrateinguineapigandrabbit:implicationsforarrhythmogenesisinhumans[J]1Circulation,2001,104(8):951-9561 5 VATTAM,LIH,TOWBUNJA1Molecularbiologyofarrhythmicsyn2 dromes[J]1CurrOpinCardiol,2000,15(1):12-221 6 TamargoJ,CaballeroR,GomezR,etal1Pharmacologyofcardiacpo2 tassiumchannels[J]1CardiovascRes,2004,62(1):9-3317 YuHG,DavidM,DixonJE,etal1Transientoutwardcurrent,Ito1,is alteredincardiacmemory[J]1Circulation,1999,99(14):1898-19051 8 KosterOF,SzigetiGP,BeuckelmannDJ1Characterizationofa [Ca2+]idependentcurrentinhumanatrialandventricularcardio2myocytesintheabsenceofNa+andK+[J]1CardiovascRes,1999,41(1):175-1871 9 KarleCA,ZitronE,ZhangW,etal1Humancardiacinwardly-rectif2 yingK+channelkir211bisinhibitedbydirectproteinkinasec-de2pendentregulationinhumanisolatedcardiomyocytesandinanex2pressionsystem[J]1Circulation,2002,106(12):1493-1499110 CuiY,TinkerA,ClappLH1Differentmolecularsitesofactionforthe KATPchannelinhibitors,PNU-99963andPNU-37883A[J]1BrJPharmacol,2003,139(1):122-1281 11 GrossGJ,FryerRM1SarcolemmalversusmitochondrialATP-sensi2 tiveK+channelsandmyocardialpreconditioning[J]1CircRes,1999,84(9):973-9791 12 LiuY,XuCQ,JiaoJD,etal1M3・R/IKanewtargetofantiar2 rhythmicagents[J]1ActaPharmSinica,2005,40(1):8-12113 RobinsonRB,SiegelbaumSA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cation currents:Frommoleculestophysiologicalfunction[J]1AnnRevPhysiol,2003,65:453-4801 14 BenitahJP,GomezAM,FauconnierJ,etal1Voltage-gatedCa2+ currentsinthehumanpathophysiologicheart:areview[J]1BasicResCardiol,2002,97(Suppl1):111-1181 15 McCallE,GinsburgKS,BassaniRA,etal1Ca2+flux,contractility, andexcitation-contractioncouplinginhypertrophicratventricularmyocytes[J]1AmJPhysiol,1998,274(4Pt2):H1348-1360116 MingZ,NordinC,AronsonRS1RoleofL-typecalciumchannel windowcurrentingeneratingcurrent-inducedearlyafterdepolari2zations[J]1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1994,5(4):323-334117 SchlotthauerK,BersDM1SarcoplasmicreticulumCa2+releasecau2 sesmyocytedepolarization[J]1CircRes,2000,87(9):774-7801 18 YoshiyamaM,NakamuraY,OmuraT,etal1Cardioprotectiveeffect ofSEAO400,aselectiveinhibitorofNa+-Ca2+exchanger,on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rats[J]1JPharmacolSci,2004,95:196-2021
收稿日期:2009-04-07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0 NO 3  2009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08:11 | 只看该作者

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 李京泽
【摘要】 细胞是通过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的,在细胞膜上有很多种离子通道,细胞通过这些通道与外界进行离子交换。离子通道在许多细胞活动中都起关键作用,它是生物电活动的基础,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 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密切相关。由于离子通道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在离子通道上的研究日益加深。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研究进展  前景展望

活体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就是这种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人们已经知道,大多数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都是水溶性的,如各种离子,糖类等,它们需要进入细胞,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水溶性废物也要离开细胞,它们出入的通道就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离子通道的活性,就是细胞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速度的能力,对实现细胞各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离子通道的特点和类型
离子通道是能选择性的允许某些离子进出细胞的细胞膜孔道,它是跨膜离子转运体系的转运机制之一,离子通道有三个特性:①选择性。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和电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通道通过不同的离子。例如,钾离子通道可以让钾离子以高达每秒108个离子的速率通过,但是略小一点的钠离子却无法通过。离子通道的这种高度选择性是由通道空间够向的特异性和相对结合强度两方面因素造成的。②高速运转性。驱动离子跨膜转运的动力来自于两种因素的结合。一种是被转运离子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这种驱动力构成了离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决定了离子跨膜的被动运输方向。③门控性。离子通道犹如生物膜上的“分子开关”,具有开放,关闭和失活等状态,这些状态受多种因素的调控,成为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和药物作用的靶点。
离子通道发展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的早期研究主要来源于电生理学研究。
早在1890年,德国的物理化学家Wilhelm Ostwald(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基于人工合成的胶质膜实验,提出活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可使离子在细胞中穿梭理论。到了1900年,他的这种电化学思想才被认可,后来研究表明,膜电位本质上是电化学。
到了上世纪初期(1902-1912年)伯恩斯坦(J. Betnstein, 1902)最先提出“膜学说”并用此解释生物电的产生。他认为静息时细胞膜只对钾离子有通透性,由于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不同,因此两侧出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当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暂时失去对离子的选择性,所有离子都能通过,因此,膜两侧的电位差暂时消失。
到了1925年,Michaelis提出可能存在窄离子通道。
在早期膜生物物理研究阶段,兴奋膜离子理论从未经试验验证的假说发展成为公认的理论,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在于确定生物点活动与离子通透性的关系,但尚未明确建立离子通道的概念。
在1950-1960期间,两位英国科学家Hodgkin和Huxley,基于乌贼大轴突为材料作的生理实验,使用电压钳位技术,证实跨膜电位决定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从而对钾、钠离子通透性变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著名的“Na+,K+双通道模型”和离子学说。Hodgkin和Huxley的离子学说解释了生物电的起源。他们也因此共同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到了1965-1975年:Hille基于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钠钾通道结构以及选择性通透机制,同时Armstrong基于有关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实验,研究门控与膜电压之间的关系。俩人皆因对离子通道选择通透性及门控机制的突出研究贡献共同获1999年拉斯克医学奖(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
这一时期是离子通道的经典研究时期,离子通道模型的建立以及通道选择性和通透性机制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突破,为离子通道的进一步飞跃发展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1990年,美国科学家P. Agre通过细胞对比实验发现并描述了第一个水通道蛋白质。
1998年,美国科学家Mackinnon(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链霉菌中获得了第一个离子通道的高精度结构(KcsA)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释了离子通道功能结构及机制。
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氯离子(Cl—)通道是一类跨膜蛋白质,这类通道允许SCN—、NO3—、I—、Cl—、Br—、F—等离子通过,它们一般是由几个结构域组成的多次跨膜结构,中间形成水相通道。按目前的分类,Cl—通道可分为电压门控Cl—通道家族,cAMP/蛋白激酶A激活的Cl—通道、CLIC基因家族、Ca2+激活的Cl—通道、容量调节的Cl—通道、配体激活的Cl—通道。在这些成员中,电压门控Cl—通道家族研究得较清楚,已经确定了其基因的位置与结构、蛋白质结构及组织分布,而对于Ca2+激活的Cl—通道、容量调节的Cl—通道、配体激活的Cl—通道激活的Cl—通道基因定位与结构还不清楚。随着多数Cl—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已经发现一些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某些Cl—通道基因突变有关。
钠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钠离子(Na+)通道主要选择性允许Na+跨膜通过,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兴奋性及其传导,其对可兴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Na+通道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其相应的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异常,进而诱发机体发生遗传性疾病。Na+通道也是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选择性容许Na+跨膜通过,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兴奋性及其传导。与其他类型的离子通道比较,Na+通道的研究比较早,是目前对其特征、分类、结构、门控动力学、生理意义和药理作用等了解比较清楚的一类离子通道。至今Na+通道的机制与其疾病类型还未完全吻合,但随着对Na+通道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宽,可以相信,Na+通道的发病机制与疾病类型的关系将更加明朗,并为临床开展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明确的医学基础。
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克隆、膜片钳等新技术的应用,离子通道的研究迅速发展不同离子通道对各种离子具有相对选择性,完成各自相应的生理功能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主要是各种阴、阳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各种转运过程是由细胞膜上多种电压门控性和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调节的在对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蛋白定位及生理病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离子通道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全自动膜片钳技术
1981年,德国科学家Neher和Sakrmann发明了膜片钳技术全自动膜片钳技术是离子通道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它具有直接性、高信息量及高精确性的特点。近来在多个方面作出新的突破,如高的实验通量表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良好的封接质量、微量加样等。目前,该技术在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发,药物毒 理测试以及虚拟药筛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全自动膜片钳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效率高,是传统膜片钳效率的20~300倍;不需要专业电生理人员,简单易用,所有的操作可以在电脑软件控制的界面下完成,无须显微防震系统;大部分仪器的封接质量在1GΩ以上;部分仪器同时适用于研究配体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主要应用于药物药理和毒理测试;在药物微量加样设计方面表现优秀;仪器主要工作方式为全细胞膜片钳方式。
前景展望
无疑地,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离子通道在未来的细胞与药物方面研究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对于离子通道的研究在近年来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我国离子通道病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仍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宝峰.离子通道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齐兴柱,袁婺洲,吴秀山.心脏钠通道疾病[J].生命科学研究,2004, 8(2): 18-23.
3.吴克复,细胞通讯与疾病[M].科学出版社,2006.
4.袁凤来,陈飞虎,黄学应.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的表达[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 12(5): 321-3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0-10 04:29 , Processed in 0.12008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