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孤独症儿子 她坚持陪读七年 (江苏高邮市?)
来源:新浪河南健康频道
2013年11月21日
看过《海洋天堂》的人,都会被片中父亲为患孤独症的儿子大福所做的一切感动。在北海社区也有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七年如一日,帮助患孤独症的儿子学会自力更生。
为了孤独症儿子 她坚持陪读七年
灿灿(化名)7年前被确诊为孤独症,而今曾被医生预言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白痴”的他上了初中,这一切归功于他的母亲杨小琴,从不放弃希望,陪着儿子上了7年学,用母爱照亮灿灿封闭的心灵。
在某学校,你会看到一大一小两个身形差距较大的人静静的坐在课堂上,他们就是孤独症患儿灿灿和他的妈妈杨小琴。杨小琴今年42岁了,她却像孩子般陪同儿子上学去。每天早上母子俩一块起床,一块吃饭,一块上学,一块上课,一块放学……无论在哪儿都会穿梭着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的身影。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坚强母亲杨小琴,听她讲述自己给孤独症儿子陪读7年,用爱和坚持终于让儿子打开心扉的感人故事。
“我不能放弃他”
日前,记者来到杨小琴家,她将儿子两三岁时的照片拿给记者看,照片里的小男孩亮而有神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那时我们夫妻都在工厂上班,每月收入稳定,儿子健康漂亮,是周围邻居非常羡慕的三口之家。”杨小琴说,小时候的灿灿除了比别的孩子调皮,脾气暴躁,身体较差,基本没什么别的毛病。
可是灿灿到了5岁上幼儿园时,老师向杨小琴反映,灿灿除了特别不爱理人,还非常好动,总是时不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无故躺在地下又滚又叫。“不会是儿子身体有什么问题吧?”听到儿子有这些异常的表现,杨小琴心中产生了疑虑。于是,她和丈夫经人介绍带着灿灿去了南京儿童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给灿灿开出了一纸诊断书:“孤独症患者”。“看到医生写出的这行字,我们夫妻俩抱头痛哭,怎么好好的孩子会得这种病,我不信!我要给他治。”回忆起得知儿子得了孤独症的那一刻,杨小琴仍然心有余悸。
存着仅有的一点希望,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小琴夫妇带着儿子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花费数万元为儿子进行康复治疗,儿子终于在情绪控制、语言、社交方面有了些进步,可漫长而艰难的治疗过程也让全家人意识到:孤独症真的很难治。
“不能打败它,就和它和谐共处吧!”杨小琴暗下决心,给儿子进行家庭康复。此后的两三年中,杨小琴就像影子一样、一步不离地跟着灿灿:在街上闲逛,儿子经常会骑上别人的车就跑,被人当做小偷送到派出所,她便拿着儿子的病历跟在后面向人解释;在超市,儿子看到有人在试吃东西,固执地要别人付钱,杨小琴会万分紧张地上前赔礼道歉;在人流多的公共场所,儿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摸或者推别人一把,杨小琴立即第一时间替儿子向人表达歉意、赔尽笑脸……
“我就是一名学生”
转眼到了2007年,灿灿该上小学了。尽管北海小学将患有孤独症的灿灿顺利接收了下来,但每星期杨小琴都会不下数次被老师叫去的谈话。看到杨小琴如此辛苦地学校、单位两头跑,有人建议,实在不行,等灿灿上完小学2年级,就将他转去特殊学校就读。“不,我要让他接受正常人的教育,不能放弃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杨小琴在灿灿正式上3年级的第一天,毅然做出重要决定,从单位辞职,陪儿子坐进课堂一起读书。
孤独症儿童没有自控力,刚进学校陪读的那会儿,杨小琴每天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他总会趁我不注意,在上课时随意出入教室或突然跑到别的学生身边拿别人的东西。老师讲课,他总会忍不住发出几声喊叫,或者掏出零食旁若无人地吃起来。”遇到这些情况,她不能蛮横制止孩子,怕他情绪失控,只能一次次耐心讲道理,慢慢安抚。
因为智力发育缓慢,老师上课所授的内容灿灿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杨小琴只能边听边记,下课后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辅导再辅导。特别是碰到阅读理解和写作文,灿灿更加无从下手。为帮儿子写好作文,杨小琴带着他去实地观摩。写景的时候,她会带灿灿去观察大自然,花瓣是什么形状和颜色,柳树随着风是如何飘动,写动物的时候,带儿子看别人家的小狗、小猫,观察小动物是怎么吃东西和睡觉。“小学期间的作业我都坚持让他自己完成,上了中学以后,由于课程越来越难,我只能先做完作业,再让他对着抄一遍送给老师。”杨小琴觉得,这样的目的可以让儿子有正确的认知,学生上学不是来玩,而是要完成作业的。
学校的老师们因杨小琴伟大的母爱而感动,来自各方的关爱也同样感动着杨小琴。
北海小学、城北中学,为灿灿提供了一个与正常孩子同样学习的机会。开学第一天,班主任总会让同学们更友爱地对待灿灿。上课时,老师们也会给灿灿与其他孩子同等的答题机会,而且给予了更多表扬。课间,看到灿灿要上厕所,总有男同学跑过来对杨小琴说,“阿姨,我带他去。”“有了这么多人关心着我们,我们感觉很幸运!”杨小琴心怀感激地表示。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总说,有心人,天不负。漫长的7年陪读历程,杨小琴用爱和坚持陪伴儿子顺利地从小学升到了初中,这个曾经被医生预言为“白痴”的孩子,如今已是城北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阿姨,你好!”“阿姨,这是你的采访本吗?给我看看好不好?”“阿姨,这是我写的作业,你看漂不漂亮?”这是采访当天,记者在杨小琴家,灿灿对记者说的一番话。望着眼前这个能够熟练与人交流的15岁大男孩,记者一点也没感觉出他和同龄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你不知道,过去灿灿连叫一声‘妈妈’都不愿意,现在他能主动和人打招呼、说话、交流;过去他在椅子上坐一分钟都觉得特别难捱,现在可以坐在课堂上和别的同学一起认真听完一整堂课;过去他能够将1到10连贯地数下来都是我们的奢望,现在他不仅会读书看报,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过去他不喜欢任何人碰触,现在他会主动亲亲你的脸,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杨小琴一边向记者细数着灿灿如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进步,一边流下了心酸却幸福的眼泪。她说,虽然这7年里,自己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灿灿身上,但是看到孩子终于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变得越来越好,逐渐融入社会,她感觉这么多年的苦没有白吃。
如今,还有一年多,灿灿就要初中毕业了。谈及将来的打算,杨小琴告诉记者:“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紧紧握着他的手,和他共同经历生活所带给我们的各种磨难,我也相信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我想告诉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家长们,永远不要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我们可以创造奇迹!”
温馨提示:孤独症,又称之为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广泛性脑部发育障碍疾病。目前发病率为1/150,位居我国幼儿残疾发病率第二位,仅次于弱智。一个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只能靠着精神支柱支撑起这个家,当然家长好的心态、好的坚持,终会换来孤独症孩子的逐渐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