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疼痛》:科学家揭示断肠草镇痛奥秘 甘氨酸受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6 18: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王永祥等 来源:《疼痛》

发布时间:2013-8-21 15:05:21

科学家揭示断肠草镇痛奥秘



13-8月19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王永祥课题组对于中药“钩吻”的镇痛作用研究获得开创性成果。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疼痛》杂志。据悉,这是国内外首篇深度阐明“钩吻”镇痛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论文。

据了解,癌症疼痛治疗药物的选择目前一般依据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三阶梯方案,对于中度至重度癌痛,首选药物是大家熟知的吗啡。但是,长期给予吗啡可产生耐受性而导致用药剂量大大增加,甚至可产生痛觉过敏以及成瘾。因此,发现和开发有效且不产生耐受的镇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人员证实,“钩吻”可有效减轻癌症等病患带来的疼痛。据介绍,“钩吻”又有“断肠草”、“大茶药”等别称,是一种具有极高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马钱科钩吻属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在美国也有较多分布。“钩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其中钩吻素甲是重要成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将钩吻提取物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报道,但缺乏系统的研究。

此次研究人员采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深入研究了钩吻素甲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钩吻素甲对骨癌疼痛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与吗啡不同,长期给予钩吻素甲不产生耐受。该结果有力支持了钩吻素甲在临床上治疗癌症疼痛的有效性,为用钩吻治疗疼痛提供了临床前研究基础。

他们还采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进一步证明钩吻素甲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脊髓神经细胞上α3甘氨酸受体产生的。α3甘氨酸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发现的治疗疼痛的一个重要靶点。(黄辛)

更多阅读

《疼痛》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painjournalonline.com/article/S0304-3959(13)00395-3/abstrac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6 03:38 , Processed in 0.08555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